APP下载

学科生态视域下高校图书馆学科协同支持策略研究

2022-11-25吾热亚提玉素甫

江苏科技信息 2022年27期
关键词:协同学科图书馆

吾热亚提·玉素甫

(新疆师范大学 图书馆,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0 引言

生态系统指的是物质遵循客观规律进行循环、流动的过程,这种信息传递需要依靠相应的系统结构来实现,一般来说,生态系统是一项综合性的整合机制[1]。国内的学者明确提出,学科生态系统建设的着力点,在于打破学科之间固有的壁垒,打造不同学科之间的对话与协同,构建学术共同体,形成共建共创的学术格局。此外,学科生态系统的构建,还有利于推动知识的迁移与互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科资源的流向,能够不断激发知识创造的活力,促进新知识的产生,优化学科内容。目前,有关高校图书馆交叉学科建设、跨学科区域协同等研究比较丰富,学者侧重于探究学科协同的模式和路径,但对学科生态理论鲜有提及。不容忽视的是,高校图书馆存在协同创新文化氛围不足的问题,导致学科协同一直停留在政策层面。在此背景下,高校图书馆致力于完善学科建设,垂直深化产学研改革,促进知识生产的提升,学科生态环境理论的提出,对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建设活动和资源构建产生了重要的指导意义。

1 学科生态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原生动力

1.1 学科是大学的基本构架

大学是培育人才的场所,其重点是以知识打造人才、用学科武装人才,学科水平是衡量一所高校的重要指标,学科科研直接关系到高校的布局和未来发展,因此,学科是大学的基本构架。近年来,国家强调“扎实走质量立校、特色强校”的办校方针[2],归根结底,就是要踏踏实实搞科研,勤勤恳恳做学问。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学科教育的建设和创新是每一所高校必须倾斜的重点,不调整,只能被时代所抛弃,只有深化改革,筑牢学科地基,把握学科的内在有机联系,对学科进行合理的整体规划,才能提高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建设成为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1.2 学科是高校图书馆的细胞

高校图书馆是学科知识的集散地,是师生进行产学研的资源保障,因此,在打造“双一流”大学全面布局工作中,高校将图书馆作为重要阵地,将图书馆纳入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的整体规划中,一方面保障学科服务的各项制度,另一方面,也可以从宏观上统筹学科之间的安排。学科成为高校图书馆的细胞,也是图书馆积极配合学科协同建设的物质基础[3]。

2 学科生态视域下高校图书馆学科协同建设的实践

2.1 服务主体与对象之间的协同

高校图书馆学科协同工作的推进需要以服务读者为导向,这就需要服务双方相互配合,实现图书馆服务主体与读者用户之间的协同。首先,从资源建设上来看,图书馆着重打造交叉学科的数据库,满足师生用户关于学科内容的跨界检索;其次,从服务界面上看,图书馆根据读者的使用习惯,设计清晰明了的页面布局,降低系统操作的难度;最后,从内容呈现上看,图书馆依据用户群体年级或科研方向的不同,设计不同的入口,以保障学科服务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4]。与此同时,师生读者也积极与高校图书馆进行互动反馈,实现主体与客体之间的良性沟通,推进双方的协同交流,从而为学科协同支持工作的建设注入用户的需求,促进服务双方在合作中达到更高的默契值。

2.2 单位内部各部门协同合作

学科协同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高校图书馆各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以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为例,上交大图书馆打造“三部一所”的服务格局,即集成了读者服务部、信息服务部、行政管理部与情报技术研究所的资源,保障部门之间无障碍沟通,各部门职责明确,协同作业,鼎力推进交叉学科的数据建设和服务保障[5]。除此之外,高校图书馆还可以将协同理念向外延伸,同其他学科与文化服务机构——如科研院所、公共图书馆、档案馆等达成合作关系。一方面充实馆内学科资源、优化学科配置;另一方面,充分应用其他机构已有的数据库建设成就,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节省高校图书馆的人力,避免做重复的无用功。

2.3 人才梯队的协同合作

高校图书馆具备专业的学科服务团队,既包括图书情报专业人才,也包括科研人员和硕博团队,高校图书馆具有其他学科机构难以比拟的人才优势。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高校图书馆建设学科协同支持工作,必然离不开人才梯队的协同合作。例如,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与武汉大学图书馆强强联手,打造人才互通格局,两个图书馆结合本校优势学科,秉承“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的原则,形成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并且建立馆员培训基地,定期进行馆员的流动和在职培训。两所高校图书馆之间的协同,不仅增强了彼此的科研实力和服务水平,也形成了较强的社会影响力,为其他高校图书馆提供了借鉴与参考的思路,人才梯队的协同,也为学科协同支持的建设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活力。

3 学科生态视域下高校图书馆学科协同支持内容

3.1 服务目标

新时代对高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打造“双一流”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新征程和长远的战略规划,以此为立意,高校图书馆要充分发挥学科支撑的中心作用,与一流大学的学科建设需求形成对接,拟定清晰明确可行性高的服务目标。这既是高校图书馆构建学科协同支持的框架,也是学科协同服务的落脚点[6]。只有明确学科协同服务目标,才能够在宏观上对学科协同支持工作进行指导和规范,使学科协同精准定位、主动出击,确保高校图书馆能够在学科服务方面发挥实效,形成多领域、多角度的协同统筹的服务格局。

3.2 学科知识服务

高校图书馆开展学科协同支持服务的核心是构建专业的学科资源库,为师生读者提供权威的学科知识和嵌入性的服务。学科知识服务可以分为3个维度:第一,基础资源需求,包括学科资源导航的建设和知识库存储的完善,这一维度主要是满足用户群体的普适性需求,是最基础的层级,图书馆向各学科的用户群体开放统一入口,能够实现基础资源的获取和个性化资源的推送。第二,协同科研需求,图书馆打造学科协同支持工作,关注交叉学科的热点问题,对学科建设、科研选题进行评估,帮助师生形成全面的科研资源网络,帮助科研人员对机构优劣势进行分析,以实现优化资源配置、深化知识重组的服务效能[7],高校图书馆通过资源的多点交互、协同共享为学科研究提供保障。第三,前瞻预测需求,这一维度包括学科服务营销与潜在科研需求两项,旨在满足用户的潜在需求,高校图书馆通过构建用户画像、创建学术共享空间,挖掘师生用户深层次的资源需求,为学科用户群体提供实效的决策支撑。

3.3 技术连接

高校图书馆开展学科协同支持工作需要先进的数据处理与运算技术进行支撑,因此,技术连接是十分必要的。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云平台将协同机构或单位串联起来,形成集成式、一站式的服务模式。云平台借助数据的挖掘算法,一方面,能够挖掘学科知识之间的连接点,提升海量数据的运算效率,凸显交叉学科的优势,深化学科问题的研究;另一方面,可以挖掘用户数据的有价值信息,对用户进行学科群组分类,为其提供定向的资源推送,提高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效率。除此之外,高校图书馆可以同协同部门或协同知识机构进行物联网技术的联通,不仅能够实现知识资源的整合,还能够实现管理部门的统筹协调,促使学科协同支持的个体与主体共生互长。

4 高校图书馆完善学科协同支持工作的策略

4.1 纵向贯通,加大协同力度

从国家角度来看,学科服务是育人之本,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国家要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管理政策,从宏观上保障学科资源的交互和学科服务的效能,国家的战略定位直接决定了学科服务的深度,起着重要的导向性作用。从高校角度来看,高校可以打破现有的学科服务格局,将各部门串联起来:一方面,行政机构要担负起组织的责任,为学院之间的沟通和学科化服务提供平台支持;另一方面,高校要凝聚学科办、科研处等各机构的力量,形成学科聚力,保障学科协同工作的顺利开展[8]。此外,高校图书馆要构建起覆盖面全、内容充实的学科资源库,并将学科服务嵌入学科研究过程中,既为学科提供资源保障,同时也不断完善数据建设。

4.2 横向协同,紧密合作关系

我国高校图书馆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积极整合学科人才资源,打造“教育部+院系+图书馆”的横向合作关系,成立全国性的学科化服务协同中心。第一,高校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校内的资源,同校外的书商、数据库、出版社结成合作伙伴,构建学科资源协同平台。第二,高校图书馆利用校内学科带头人、馆员等人才牵头,同校外专家和在学科领域有建树的学者,建立全国性的学科专家智库,形成强大的人才协同机制,保障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深度。总之,高校图书馆在构建学科协同支持过程中,要从不同层面紧密校内外的合作,使协同机制突破高校的限制,形成社会聚力,拓展协同的广度。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数字化时代,数据的挖掘和无障碍流通为高校图书馆构建协同支持工作扫除了技术上的障碍,提供了无限的可能。同时,随着“双一流”高校目标的提出,学科服务的重要性日趋凸显,学科服务也成为各高校的核心工作,是其最亮眼的“名片”。高校图书馆具备资源优势、人才优势,能够为用户提供专业的学科服务。学科团队要充分发挥带头作用,从资源建设、学科人员配置、服务方式等多个角度寻求合作、深化协同,实现学科视域下的“华丽转身”,以更全面、更深入的姿态推进学科服务,满足用户的资源需求,助力科研人员的学科研究,提升高校学科建设的核心竞争力。

猜你喜欢

协同学科图书馆
创造力的“阴暗面”与“创新—保新”的协同论
学科新书架
【学科新书导览】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图书馆
京津冀协同发展
“超学科”来啦
借问学科哪家强?尽言洄服有良方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