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住宅项目地下车库抗浮设计优化及思考

2022-11-24陈秋汝李鹏飞洪湖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22年30期
关键词:抗拔筏板抗浮

陈秋汝 李鹏飞 洪湖

1.绿地集团合肥美湖置业有限公司 安徽 合肥 230009

2.中建七局第二建筑有限公司 江苏 昆山 215300

3.合肥市康健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安徽 合肥 230009

1 项目概况

本案为合肥市某高端住宅项目。其中北侧含二层地下车库及3栋高层建筑。地库部分两层地下室局部为人防,层高均为3.6m,纯地库部分(不含主楼)地下二层面积为10675.5m2,见图1地下二层平面布置图。地下室顶板覆土厚度1.2m,室内外高差0.15m。地库周边土质情况依次为①层杂填土,②层黏土,③层黏土,详见图2工程断面剖面图。地库采用天然地基,持力层为③层黏土层,未修正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330kPa。根据地勘报告:本场地中基坑位于地下水水位以下,设计时应考虑其对结构的上浮作用。场地抗浮水位按设计地面标高下1.0m考虑。

图1 地下二层平面布置图

图2 工程地质剖面图

2 原设计情况

纯地下车库部分采用小柱网框架结构,标准段柱网为(4.8+4.8+4.8m)x8.0m。原设计主楼部分采用桩筏基础,桩基采用PHC 500 AB 125-23高强预应力管桩,桩端持力层为④层强风化泥质砂岩,桩基承载力特征值2500kN。纯地库部分采用筏板+下柱墩的基础形式,以③层黏土层为基础持力层。筏板厚度为450mm,配筋为F14@170双层双向,局部加强配筋。

抗浮设计采用抗浮锚杆,锚杆直径200mm,设计长度10m,锚杆承载力特征值150KN。为平衡沉降差异,地库和主楼交界处设置沉降后浇带。标准柱跨基础设计详见图3标准跨基础平面布置图,下柱墩配筋详图见图4。下柱墩除按表内配筋外,尚且采用局部加强的方式,增加局部钢筋配置。

图3 标准跨基础平面布置图

图4 下柱墩配筋图

3 优化思路

原设计地下车库部分基础考虑采用平筏板加下柱墩的形式,有以下几点值得商榷:(1)③层黏土土质情况优良,承载力较高,采用满堂筏板的形式不能最大利用土体承载力,由于合肥地区不考虑最低水位对基础计算的有利作用,在计算上部恒活荷载作用下,地基反力由柱底传递的越远,柱根部的弯矩就会越大,需要配置的计算钢筋就会越多。而且由于按筏板考虑,柱底冲切区域的基础反力较小,导致下柱墩需要的抗冲切高度需要加高,增加了混凝土用量。(2)本项目有二层地下室,上部结构荷载相对于土方开挖重量较小,基础为补偿性基础,纯地库部分的沉降有限,甚至不沉降,而主楼为30层高层剪力墙住宅,为解决承载力及沉降要求虽采用桩基,但仍有不小的沉降量。纯地库部分采用抗沉降能力较好的筏板基础,无疑对协调主楼和地库部分的沉降差异不利。(3)原设计下柱墩和平筏板交界处采用45度放坡的形式会增加混凝土及构造钢筋的用量。(4)抗浮锚杆在柱底区域以外几乎满堂布置,而抗浮锚杆对筏板抗浮配筋计算的有利作用未能充分考虑,导致筏板厚度较厚,配筋较大。

针对以上几点,经研究后提出以下优化建议:(1)按“地尽其力,就近原则”充分利用地基承载力,调整地库基础形式,由筏板基础,调整为独基+防水板的基础形式,以解决下柱墩高度和配筋较大问题,同时更好的协调主楼和地库的沉降差;(2)防水板计算时,考虑抗浮锚杆的有利作用,全面优化防水板的厚度和配筋;(3)独立基础按抗冲切控制其高度,取消原下柱墩和筏板交界处的放坡设计,采用直壁方式,优化混凝土和钢筋用量。

4 优化成果

本项目因决定采取优化措施时,已经临近施工,且设计方案已经修改过3次,为保证项目进度,同时避免因频繁修改导致设计单位的抗拒心理。本次优化在上述建议的基础上,考虑设计周期短,修改内容少,优化进度快的方案,在筏板厚度优化上原建议由450mm优化至350mm,到考虑到调整为350mm以后,抗浮锚杆需要全部重新布置验算,在有限的时间内,恐怕难以达到预计效果,在和设计及审图充分沟通后,决定由450mm调整为400mm,因原设计抗浮锚杆承载力稍有余量,调整板厚后,抗浮锚杆基本无需重新设计。饶是如此,优化的结果依旧令人满意。优化后防水板配筋为F12@180双层双向。图5为优化后的独立基础详图。

图5 独立基础配筋图

优化后的混凝土节省用量为筏板改防水板部分:10675.5x0.05=533m3,下柱墩改独基部分约917m3,详见表1统计。总计约533+917=1450m3。

表1 下柱墩改独基混凝土用量统计

优化后,钢筋约节省150t左右,此外节省了土方开挖等相应的工程量,项目总结优化资金约计150万元至200万元人民币,相对于1万m3左右的地下车库,结果令人满意。

5 抗浮锚杆设计的相关思考

1)抗浮锚杆概念

抗浮锚杆是一种常见的建筑工程地下结构抗浮措施,又叫做抗浮桩。和一般的基础桩相比较,抗浮锚杆有着比较特殊的工作性能:基础桩通常为抗压桩,荷载由桩体承受,并从桩顶向桩底传递,桩体的受力大小也随着建筑荷载的变化而发生改变;而抗浮桩的特殊之处在于,由抗拔桩体承受拉力,普通抗浮桩也是从桩顶向桩底传递荷载,桩体的受力大小随着地下水位的变化而发生改变,但二者的受力机制却是恰恰相反的。

2)结构抗浮稳定安全系数

地下结构在水浮力作用下需要有足够的安全度。对于抗浮验算的相关规定,国内不同的规范稍有差别,关于抗浮稳定安全系数或水浮力荷载分项系数的规定目前尚未统一。根据规范规定,“结构抗浮稳定安全系数Kw,一般情况下可取1.05”[1]。该处的安全系数一般用在靠配重等方式解决抗浮问题,对于抗浮锚杆及抗拔桩,因为在承载力特征值计算时,已经考虑了2倍的安全储备[2,3],所以该系数可以不再重复考虑。鉴于设计人员,甚至计算软件较少考虑该点,在设计管理中可以予以关注。

当采用抗浮锚杆时,可按下式确定抗浮锚杆的配置数量:

式中:Nw,k为水浮力作用标准值;Gk为结构自重及配重之和;R为单桩(锚杆)抗拔承载力特征值。

3)建筑结构抗浮锚杆适用的规范情况

针对建筑结构采用的抗浮锚杆,国家并无针对性的规范,《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有针对岩土锚杆设计的部分,但并不全面,而且适用范围有限。《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虽有相关设计内容,但与建筑结构设计采用的分项系数,荷载叫法等不尽相同,如《地基基础》中采用的“抗拔承载力特征值”,而在《边坡规范》中叫做“锚杆轴向拉力标准值”。《边坡规范》采用1.3倍标准值计算配筋,而在《地基基础》表述中,若采用1.3倍标准值则不能满足2倍的安全储备。所以不加区分的直接套用将会造成一定的偏差或不经济。

4)抗浮锚杆设计的相关建议

抗浮锚杆承载力是由岩土抗力(抗拔出)与构件材料强度(抗拉断)两个因素共同控制的。前者采用安全系数法确定抗拔承载力特征值,是抗拔构件入土长度的决定因素,通常安全系数不小于2.0。后者采用分项系数法确定抗拔承载力特征值,是抗拔构件所需钢筋数量的决定因素。抗拔构件所需钢筋数量需要满足下式:

上式中:N代表抗拔构件的轴向拉力设计值;fy,代表普通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为了进行安全度比较,需要将式(2)换算成安全系数法的形式。荷载的综合分项系数取1.35,则有N=1.35Nk,其中Nk为抗拔构件的轴向拉力标准值;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4](热轧钢筋材料分项系数γs取1.1,预应力钢绞线材料分项系数取1.2,故有fy=fyk/1.1,其中fyk,为普通钢筋抗拉强度标准值,代入式(2)整理得:

从式(3)可见,抗浮锚杆材料强度的承载力安全系数范围大约在1.4至1.5之间,与岩土的抗力安全系数2.0并不匹配,因此实际上安全度是由前者控制。由此也造成如下问题:(1)在事前开展的的抗拔承载力检测,实际上是对岩土抗力控制的承载力进行检测,为了满足2.0的安全系数,就需要增加试验构件的实际配筋量;(2)在事后抽检,也就是施工完成后检测工程桩(锚杆)时,由于受到材料强度的制约,工程桩(锚杆)只能拉到1.4—1.5倍特征值,无法验证岩土抗力是否能够达到安全系数2.0。

基于以上分析,现提出以下建议:将抗拔构件材料强度承载力安全系数提高到2.0,抗拔构件所需配筋量按下式确定:

这样可以使抗浮锚杆的材料安全系数和岩土抗力的安全系数相匹配。

对于抗浮锚杆岩土抗力,鉴于规范多为估算值,且不同规范之间尚未统一,差异较大,建议采用施工前试验确定承载能力,确保抗浮设计安全和经济。

5)筏板或防水板厚度和抗浮锚杆的关系

抗浮锚杆的布置方式(常规有点状集中布置,线状集中不知,面状均匀布置等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筏板(防水板)的配筋计算,进而影响了筏板(防水板)的厚度设置,成为筏板(防水板)厚度选择的一个因素。

抗浮锚杆影响筏板(防水板)厚度的另外一个因素就是抗浮锚杆的配筋设置,因为要考虑到抗浮钢筋的直段锚固长度,所以抗浮锚杆钢筋的直段锚固长度,决定了板厚的最低要求。由于抗浮锚杆的钢筋直接影响抗浮锚杆的承载能力,所以,在抗浮设计时需要在经济性上考量,以平衡板厚和抗浮锚杆单根承载力的关系。

6 结论

和主楼相连的纯地下车库,采用抗浮设计时,地质条件较好,若采用抗浮锚杆,宜采用独立基础+防水板的形式,一方面可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果,另一方面对解决主楼和地库部分的沉降差异效果显著。注重概念设计和细节可以取得不错的优化成效。

猜你喜欢

抗拔筏板抗浮
抗拔桩在抗浮工程中的研究进展
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
高速铁路桩筏结构的筏板合理设计研究
超长结构地下室施工阶段抗浮技术措施的分析与探讨
某工程抗浮设计
筏板基础刚度取值对其承载性状影响的数值分析
冷弯薄壁型钢建筑层间抗拔连接构造的探索
多层地下抗浮疏水设计
钢筋混凝土水池抗浮设计方案的分析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