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城市(区)规划设计现存问题及优化策略分析

2022-11-24陈洁尹庆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22年30期
关键词:廊道规划设计生态

陈洁 尹庆

1.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 重庆 401147

2.河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重庆 401121

城市环境不仅包含了人类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伴随着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的不断攀升,城市生态空间也成为城市规划设计中极为重要的影响要素。建立健全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已经成为城市规划设计中强化城市生态属性的重要方式[1]。在国家政策导向上,2007年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修订稿)》,2017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GB/T 51255-2017)。近年来,上海、广东、重庆等省市根据规划建设管理需求,也制定了与生态城市(区)建设相关的标准或导则。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城镇常住人口比例达到63.89%。依据城镇化发展规律和当前我国经济产业绿色转型发展背景,分析研究生态城市(区)规划设计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适应未来发展趋势的规划设计策略,为生态城市(区)发展提供规划设计思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概念解析及目标分析

表1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的“城市双修”试点城市名单

“生态城市”这一概念是197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AB)”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20世纪90年代许多科学家和专业人士加大了在生态城市中的研究,在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科学指导作用,而生态城市就是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生态城市的概念从广义上是由于人类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在新的文化观基础上衍生而来的以生态学原则为基础建立起的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型社会关系。从狭义上讲是在城市设计的过程中按照生态学的理论构建高效、和谐、健康的人类居住环境。生态城市需要建立在生态学、社会学和工程学的基础之上,形成一套综合型技术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生态城市建设目标要素分解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城市规划设计中引入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理念,能够有效解决城市当前资源浪费以及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从而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同时给人们提供更高效便捷的城市服务。我国自1996年就开始推行一系列生态城市建设方案;2015年起,在住房和城乡建设的指导下开始“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先后三批确定了58个试点城市;2021年将“双碳”目标写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各行各业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普遍得到提升,这为我国生态城市规划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示范项目引领下,我国城区建设逐步向生态化、精细化、本地化过渡。其中,中新天津生态城、深圳市光明新区、重庆市悦来绿色生态城区等国内典型绿色生态城区,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诸多建设成果,与此同时也暴露出生态城市(区)建设中的难点问题。

2 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原则

2.1 以未来需求为导向

城市规划设计坚持成长性原则需要从长远的角度出发考虑城市未来的人口变化、空间需求和生态变迁和经济发展。以城市当下实际的情况出发,使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不仅能够满足当下城市发展的要求,更能满足城市未来发展需求。为了有效减少生态城市规划中人类发展与自然的矛盾,还需要对城市自然生态系统与人工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全面评估,保证生态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2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不仅能够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还有助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进而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就目前来看生态城市规划体系主要包括生活和生产两部分,生产主要是以城市的工业生产为主要代表的城市经济活动,而生活则是包含居住、游憩在内的与当地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总和。所以城市生态规划不仅囊括了当地的经济、社会、文化各个方面,还包括人们物质和精神的变化。因此在进行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中,要在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的基础上,按照自然发展的规律进行科学的划分,实现城市资源合理配置的同时,也有效保证了城市规划的生态性。

2.3 充分体现地域特征

我国不同地区城市所处的自然环境差异较大,与此同时各个城市所处的经济发展水平和面临的城市生态问题也各有差异。因此,在进行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深入调研城市所在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遵循生态发展规律,尊重物种之间的差异,结合城市发展的具体情况,加强对城市生物以及自然环境的生态保护。建立适宜本地地理环境特征的城市复合生态系统。

2.4 多种方案综合比选

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经济性原则是指在进行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须做出多方案比较,基于城市发展现状,选择最适宜未来经济发展规律的方案,避免脱离实际的乌托邦式规划设计。进而结合其他方案的优点,对方案进行优化,协调城市发展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之间的关系,保证城市社会经济永续发展。

3 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

3.1 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存在矛盾

以工业用地为代表的城市生产空间对人们生活空间的影响一直以来都是城市化过程中面临的重大课题,而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本身就是一个矛盾的命题。目前,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一方面注重利用生态隔离带(生态廊道)对工业生产空间与生活空间进行有效隔离,另一方面需要考虑城市土地利用的职住平衡而提高区域用地混合性。“隔离”与“混合”便成为城市空间中的存在的矛盾。

3.2 城市车行道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目前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不仅包括污染性工业企业排放的有害气体,还包括汽车尾气的排放造成的PM2.5超标和光化学污染。目前城市道路的规划设计遵循汽车优先的原则,修建跨区域的城市快速路来提高城市区域的联通效率。目前多数快速路规划设计均未考虑人的空间尺度和对环境的感受。以汽车为服务对象的城市道路体系不断侵占步行空间,城市中亟需建立回归人性化慢行空间体系。

3.3 城市水环境安全威胁依然存在

将未经处理的污染物直接排入河流中将直接影响到整个河流的食物链平衡,影响生态环境的同时也有可能会对人的身体情况造成不良影响。我国大多数地区在发展的过程中过于重视经济发展,而忽略了水污染治理工作。城市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质日益恶化的问题在某些城市中矛盾突出。这不仅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健康产生巨大的威胁,也加剧了城市水资源短缺,造成城市生态环境承载力下降,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发展潜力。

3.4 极端气候带来的城市安全问题

近年来,暴雨、雪灾、飓风等地球极端气候频繁出现,为城市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在极端气候条件下,城市建设的安全隐患被逐一暴露出来,城市脆弱的基础设施在局部城市表现出严重的缺陷,造成了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这些城市发展困境值得人们在城市规划设计工作中认真反思。因此,制定合理的城市安全设防标准、建立健全城市建设质量管理措施是城市发展中面临的重要课题。

4 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优化策略

4.1 协调用地布局的刚性与弹性

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应以“多规合一”为前提,落实建设规划应有的刚性底线要求,包括以生态底线、设施红线为纲划定禁止建设的区域和必须建设的基础性设施;根据城市发展的多种可能性,凸显城市规划的弹性,将城市规划设计蓝图式导向规制式[2]。

后疫情时代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背景下,作为应对各种不确定性、不可预见性因素的重要手段,弹性适应越来越成为诸多城市规划编制的核心理念。目前城市用地弹性规划在个别城市中得到实践,例如新加坡在存量发展中提出的白色用地、保留用地,深圳在存量发展中提出的系统化城市更新,以及上海应对增存并举下提出的战略留白与弹性开发边界等[3]。城市可持续发展需要坚持生态空间的刚性约束,同时建立生态与生产、生活空间有机融合的空间弹性。以此将城市生产、生活功能与生态建设有机结合,实现城市规划的合理布局。

4.2 确保城市生态廊道不被侵占

生态廊道简单来说就是指连接陆地和水域的通道,其具有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保持以及生态安全格局维持等功能,相较于发达国家来说我国对生态廊道的研究相对较慢,并且对生态廊道的研究区域较为集中,大多局限在景观审美和城市绿化等方面。生态廊道建设不应该局限于某一个区域,而是要结合我国的生态环境建立大尺度的生态廊道,以国家层面出发对生态廊道环境进行建设。而城市作为生态廊道环境保护的一部分,也需要积极开展城市内部的生态廊道建设,通过综合性的评估和模拟强化城市与生态要素之间的联系。

4.3 加强城市交通空间绿色设计

交通规划的质量不仅决定着人们的生活质量而且也对城市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在进行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过程中也需要重视对交通的规划。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对居民出行意愿、费用、交通流量等相关信息进行调查分析,从而了解到当地居民在交通选择方面的趋向[4]。对于大城市来说尽量推广公共交通体系,通过拓展公共交通的种类和频率,科学合理的设置交通路线缓解当下城市的交通压力,从而优化交通网络体系。而对于中小城市来说,在交通规划方面也应积极推广公共交通,但相对来说中小城市由于人口数量相对较少,所以公共交通的频率相对较低,所以为了保证服务质量,城市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构建起各层次的个体化交通,实现公共交通和个体化交通共同发展体系,保证生态城市交通系统的稳定运行。

4.4 做好海绵城市规划建设工作

湿地生态系统简单来说就是有水域浅滩和湿润的气候所组成的生态系统,例如古时候人们对自然的抵抗能力相对较弱,所以自古以来人们选择的影响居住环境都是在湿地周围,而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使得湿地不断退化和消失,但湿地退化和消失也带来了一系列污染问题,所以在进行城市生态规划的过程中,工作人员也需要注意对湿地系统的保护性干预,恢复城市湿地系统的作用,保证生物多样性的同时也有效提高了人们生活环境的舒适度。可以通过适当加快城市的海绵城市建设规划,利用绿地系统以及建筑系统对雨水的吸收作用,实现对雨水的自然存积和自然渗透,缓解当前污染问题与人类发展之间矛盾的同时,还有助于减少城市的热岛效应,提高人们的生活环境。

4.5 完善低碳生态城市指标体系

当下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日益激烈,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我国在2020年9月提出了双碳目标,预计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所以在这个目标的环境下进行城市生态建设,需要从长远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城市资源以及经济进行全方位的评价,推动低碳生态城市化建设。为了实现低碳生态城市化建设的目标,政府就需要从当下出发,结合当前经济体系发展的具体情况,制定完善的低碳生态规划指标,推动企业的变革和发展。为了有效提高企业的配合度和积极性,政府还需要出台相应的惩处措施,使企业加大在低碳方面的研究投入,进而推动城市低碳建设的快速发展[5]。

5 结语

在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及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把握生态城市理念,从多个方面做好城市规划设计建设工作。为了推动城市的生态化建设,需要遵循成长性、生态性、多样性以及经济性的规划设计原则,制定科学的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策略,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为城市居民构建优质的生存环境,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廊道规划设计生态
住宅小区总平面规划设计要点研究
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规划设计中的体现
浅析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天山廊道与唐朝治理西域研究
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措施研究
“生态养生”娱晚年
鹰潭市绿色廊道景观格局探究
大美黄河生态廊道
住进呆萌生态房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