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洲马瘟诊断与防治研究进展

2022-11-24杭柏林邓丽刘保国潘豪弯梦辽

关键词:血清型特异性蛋白

杭柏林,邓丽,刘保国,潘豪,弯梦辽

(1.河南科技学院动物科技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2.扬州大学兽医学院/教育部禽类预防医学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动物预防医学重点实验室,江苏 扬州 225009)

非洲马瘟(African horse sickness,AHS)是由非洲马瘟病毒(African horse sickness virus,AHSV)引起的一种高致死性传染病[1],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法定必须报告的动物疫病,被我国列为一类动物疫病和需要重点防范的外来动物疫病.非洲马瘟主要分布在非洲大陆[2-3],非洲以外的地区或国家(如近东、中东、西班牙[4]、葡萄牙[5])也曾有流行.目前,贸易全球化、交通便捷化、国际国内马术与赛马的比赛增多、马胚胎资源流动、马匹的非法走私、气候变暖导致媒介昆虫分布改变等诸多因素使得非洲马瘟病毒的传播风险不断加大,一旦爆发将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因此,世界各国高度关注非洲马瘟等外来动物疫病.

虽然我国是OIE 认可的非洲马瘟历史无疫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生非洲马瘟,但是东南亚的多个国家(如泰国[6]、印度[7]、马来西亚[8])曾发生非洲马瘟.我国云南地区与泰国接壤,滇马等马群的数量较多,同时该地区温暖潮湿,有利于媒介昆虫如库蠓等的生存[8].因此,我国面临着非洲马瘟传入的风险,必须密切关注非洲马瘟.

充分掌握非洲马瘟诊断与防治的相关知识对防控非洲马瘟具有关键作用,对保护我国马相关产业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通过对非洲马瘟的诊断与防治方面进行综述,希望为我国非洲马瘟的防控与科学研究提高帮助.

1 非洲马瘟病毒概述

非洲马瘟病毒(AHSV)是呼肠孤病毒科(Reoviridae)环状病毒属(Orbivirus)的成员[9].AHSV 的基因组为双链RNA(dsRNA),有10 个片段(大片段为L1~L3,中等片段为M4~M6,小片段为S7~S10),其中7个片段分别编码7 个结构蛋白(VP1~VP7),3 个片段(M5、S8 和S10)编码4 个非结构蛋白(NS1、NS2、NS3、NS3A),S10 片段编码两个最小的蛋白NS3 和NS3A[10].AHSV 粒子的直径大约为75 nm,表面无囊膜,衣壳为20 面体对称.AHSV 粒子的衣壳分为两层,外壳由VP2 和VP5 构成,当病毒入侵细胞通过细胞膜时被脱掉;内壳由主要蛋白(VP3 和VP7)和微量蛋白(VP1、VP4 和VP6)构成,微量蛋白组成病毒转录复合体[11-13].

VP2 蛋白的变异性最大,有15 个抗原位点,是主要的血清型特异性抗原,能与中和抗体发生反应,与VP5 蛋白一起能被中和抗体识别.当VP2 蛋白缺乏时,VP5 蛋白也能诱导产生一定程度的中和抗体.VP3蛋白也高度保守.VP6 蛋白被认为是病毒dsRNA 的解旋酶[14-21].VP7 蛋白高度保守,是群特异性抗原,其对应的基因片段常作为群特异性鉴定靶点,VP7 蛋白免疫后有很好的保护作用[22-23].在感染细胞中,至少有3 种非结构蛋白(NS1、NS2、NS3/NS3A),NS1 蛋白形成病毒特异的微管结构.NS3 蛋白的变异性仅次于VP2,可分为3 个系统进化群(ɑ、β 和γ)[12].

AHSV 有9 个血清型,毒力强弱有差异,部分型之间有交叉反应,如5 型与8 型、6 型与9 型、1 型与2型、3 型与7 型,但不能完全交叉保护.动物康复后对相应血清型的AHSV 有很好的免疫力.AHSV 主要在肺、脾、淋巴结中复制,病毒数量最高[24-25].AHSV 存在于体液(血液、渗出液、组织液等)中,红细胞上最多.AHSV 有血凝活性,在pH 值为6.4 和37 ℃的条件下作用2 h 可凝集马的红细胞[19].

AHSV 对乙醚、氯仿、去氧胆酸钠、胰蛋白酶有一定的抵抗力,经质量分数0.1%福尔马林作用48 h被灭活,能被质量浓度为4 mg/L β- 丙内酯和乙醚灭活[26-27].AHSV 对酸较为敏感,在pH 值为3.0 时迅速死亡,pH 值小于6.0 时易被灭活,在pH 值为6.0~10.0 之间相对稳定.AHSV 不耐高温,经50 ℃3 h、60 ℃30 min 即失活,在-50 ℃~-20 ℃条件下极易失活,但在室温、4 ℃、-70 ℃或冻干条件下能存活多年,复苏后仍有较高活性.AHSV 在血液或血清中可长期存活,在尸体(即使尸体腐败)中也能存活较长时间[19,28].

2 非洲马瘟诊断

我国有《非洲马瘟诊断技术》(GB/T 21675-2008)和《非洲马瘟检疫技术规范》(SNT 2856-2011)等行业标准,但这些标准多年未修订,新的诊断技术标准还未被采用.

2.1 流行病学诊断

非洲马瘟的传染源主要是感染AHSV 的马属动物,在内脏、血液、精液、尿液等中均含病毒[19,29].

非洲马瘟是一种非接触性的虫媒性疫病,主要通过媒介昆虫如库蠓、蛰蝇、伊蚊和库蚊等叮咬吸血而在易感动物间传播,其中拟纹库蠓为主要媒介[19,30],另一种库蠓(Culicoides bolitinos)也能传播AHSV[31].我国有超过300 种库蠓属昆虫,为非洲马瘟的发生提供了必要条件[26].在某些蜱虫体内也能分离到AHSV[32].在风的作用下,带病毒的库蠓在水上能移动700 km、在陆地能移动150 km,从而导致长距离传播[29,33].

AHSV 感染所有马属动物,以马(特别是幼龄马)最易感,病死率高达95%[11],骡和驴的易感性较差,斑马感染后通常无症状,成为自然贮存宿主,可传播病原[19,30].猴子感染AHSV 后不出现典型症状[25].因接触到带AHSV 的马肉或马血,骆驼、大象、狗也可能被感染[19],也可能是媒介昆虫叮咬狗而导致传播[34].狗常为急性致命感染,为终端宿主[33].在单峰驼、非洲象、黑犀牛、白犀牛、绵羊、山羊[35]中也检测到AHSV的抗体[29,35].

非洲马瘟的发生与流行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常呈地方性流行或暴发流行,在温暖潮湿季节多发[19].影响媒介昆虫的因素(如地势高、干燥、自然屏障、霜冻等)能使非洲马瘟的发生率显著降低[19].非洲马瘟主要在非洲流行,但其他洲也时有发生.

非洲马瘟不是人兽共患病,但疫苗毒株能导致人出现脑炎和视网膜炎[36].

2.2 临床症状诊断

非洲马瘟病毒感染后,潜伏期通常为5~14 d,最短为2 d,在潜伏期即能传染.根据症状的不同,可分为四种类型[26].

(1)热型.表现温和,轻微发热,眶上窝水肿,病程短,基本能很快恢复,致死率较低,多见于有一定免疫力的宿主或低毒力病毒感染,是非洲马类和驴常见的类型[19,29].

(2)心型.大头症(Dikkop),为亚急性型,发热,不超过40.5 ℃,可持续10 多天至几周,水肿(皮下胶冻样浸润)多见于头部(如上眼睑、口唇、舌和腭等部位)、颈部、胸部、肩部、腹部,水肿部位不低于四肢,伴有心脏衰弱等,舌腹侧面偶有出血斑,伴有腹痛,偶尔结膜充血,眼中有出血点,死亡率可达50%,濒死时有呼吸加快、横卧、肌肉震颤、流汗等症状[30].病程发展慢,部分病例可恢复,多见于免疫接种后被感染的马[28,30].

(3)肺型.小头症(Dunkop),为最急性型或急性型,精神沉郁,体温升高,40~42 ℃,咳嗽(痉挛性),头颈部出汗较多,严重时呼吸困难,流泪,心跳加快,结膜发绀,鼻孔扩张,流大量泡沫样鼻液,经5~7 d 死亡,死亡率高达95%,少数能恢复,但愈后不良,多见于新疫区和流行初期[19,28-30,37].

(4)混合型.最常见,为亚急性型,呈肺型与心型两种症状,发热后3~7 d 内死亡,死亡率可达70%[19].

2.3 病理变化诊断

非洲马瘟的病理变化主要呈现在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19,38].

(1)心型.多处部位(如筋膜下、皮下、肌内组织和淋巴结)出现水肿(有黄色凝胶样液体),肌肉外观呈茶褐色,同时有出血,心肌变性,心脏内外膜上呈现点状淤血、出血,心包积液(黄色或红褐色液体),胃部有炎性出血,肝脾肿大,肝脏有脂肪变性,并有充血,外观呈暗褐色,脾脏有较多出血点,盲肠和结肠浆膜表面有出血点和/或发绀.受损和末受损部分之间有明显分界线[38-39].

(2)肺型.肺呈粉红色或红色,支气管中有大量白色泡沫,肺小叶间水肿,肺间质和胸膜下积液(黄色凝胶状渗出液),腹部积液(黄色透明液体),胃部粘膜充血、水肿,胸部淋巴结水肿,心包有点状淤血,肠系膜、腹膜、盲肠和结肠浆膜有出血点[30,39].

(3)混合型.与心型和肺型所发生的损伤基本一致[19].

2.4 病原学诊断

病原分离鉴定是疫病诊断最为经典的方法.应在抗体产生之前使用细胞培养或接种乳鼠进行病毒的分离鉴定[40].分离出的病毒可用免疫学方法或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鉴定.血液(发热期有病毒血症)、脾、肺、淋巴结和唾液腺等可作为病毒分离的样本.组织处理液、抗凝血或洗涤的红细胞接种到VERO细胞或BHK21 细胞,3~7 d 可见细胞病变(CPE),初次分离未曾发现CPE,需盲传3 代,或荧光抗体染色进行检查.也可用1~3 d 龄乳鼠脑内接种或鸡胚静脉接种[25,28].乳鼠脑内接种是初次分离AHSV 的首选方法.若有神经症状,则需乳鼠脑内继代接种.仓鼠肾细胞、马肾细胞、鸡胚细胞、蚊子C6/36 细胞、库蠓KC细胞、猴肾细胞(MS)等也可用于AHSV 的分离.

AHSV 的分离鉴定费时费力,不能快速做出诊断,不利于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且需要较高等级的生物安全实验室,同时需要敏感的宿主或细胞,易受采集样本和抗体的干扰[41-42].因此,在诊断早期,可不进行病毒分离,而采用其他方法进行诊断.

2.5 免疫学诊断

免疫学诊断主要是通过确定病原抗原或血清抗体的存在来证实感染或曾经感染.因抗体出现时间的差异,在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应选择不同方法.

2.5.1 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 ELISA 方法具有特异、敏感、重复性好、易操作等优点.多数研究均基于VP7 蛋白建立了检测AHSV 抗原或抗体的ELISA 方法[19,43].郑小龙等[44]基于AHSV VP7 蛋白建立了IgM捕获ELISA(MAC-ELISA)方法,特异性高,仅能检出AHSV 阳性血清,与其他病毒阳性血清无交叉反应;稳定性好,批内和批间的变异系数均低于10%,但与进口试剂盒相比,还可能存在假阴性的问题.潘佳亮等[45]基于原核表达的VP7 蛋白建立的间接ELISA 方法可用于AHSV 抗体的检测,特异性和灵敏性均为良好,且与标准竞争ELISA 试剂盒的符合率达100%.曹琛福等[46]利用表达VP7 蛋白的昆虫细胞裂解液作为包被液成功建立了检测AHSV 抗体的间接ELISA 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

2.5.2 琼脂免疫扩散试验(AGID)琼脂免疫扩散试验的敏感性低[47].我国有行业标准《非洲马瘟琼脂免疫扩散试验操作规程》(SN/T 1692.1-2006).

2.5.3 病毒中和(VN)试验和血球凝集抑制(HI)试验VN 试验和HI 试验是AHSV 血清型鉴定的常用方法[19].VN 试验具有型特异性,可确定AHSV 的血清型,但待检样本必须用9 种血清型的AHSV 抗原/抗体进行测定,才能确定感染毒株的血清型,且在5~7 d 内不一定能获得结果[25].VN 试验繁琐,费时费力,且需要标准毒株、特定型别血清和细胞[46],多数实验室难以满足这些条件,因此,VN 试验已很少被采用[42].我国有行业标准《非洲马瘟血球凝集和血球凝集抑制试验操作规程》(SN/T 1692.2-2006).HI 试验比VN试验简单,但仍需要标准血清型的抗原和抗体.感染前期,体内抗体水平低,不适宜进行VN 试验和HI 试验,但在感染中期和感染后期,VN 试验和HI 试验可用于AHSV 的血清学调查.在应用VN 试验和HI 试验时,应注意可能存在多种血清型AHSV 混合感染的情况,采集样本时应至少间隔2 周以上[18],应用9 种血清型的AHSV 抗原/抗体进行测试.

2.5.4 补体结合(CF)试验 我国有行业标准《非洲马瘟补体结合试验操作规程》(SN/T1692.3-2006).CF 试验用的补体结合反应抗体是群特异性的,可与AHSV 的9 种补体抗原进行反应,因而可用灭活(60℃30 min)的马属动物血清进行CF 试验来诊断非洲马瘟[30,48].虽然过去使用较广,但是CF 试验相对繁琐,耗时长,不适于大批量检测.

2.6 分子生物学诊断

目前,大多数实验室主要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病原的核酸来诊断疫病,检测AHSV 核酸所用引物常根据L2、L3、M5、S7、S8 和S10 等基因设计[19].

2.6.1 聚合酶链反应(PCR)相关技术 反转录PCR(RT-PCR)方法检出率高、特异性强、快速、便捷,是OIE 推荐的检测AHSV 的方法.赵文华等[49]基于AHSV L2 片段设计了型特异性引物,利用RT-PCR 及测序方法可对9 个血清型的AHSV 进行分型.赵文华等[50]根据AHSV S7 片段设计了2 对引物,建立了检测AHSV 的群特异性RT-PCR 方法,可检测出6 个血清型(2、3、4、7、8 和9)的AHSV,同时能区别同属的蓝舌病病毒和鹿出血热病毒.赵文华等[51]建立了检测AHSV 荧光定量RT-PCR 方法,H2 探针及其配套引物可特异性检测出7 个血清型(1、3、4、6、7、8、9)的AHSV,而MGB 探针及其配套引物可特异性检测出2个血清型(2、5)的AHSV,该方法可对9 个血清型的AHSV 进行定量检测和快速诊断.此方法将为非洲马瘟爆发后疫苗早期选择和疫情控制具有重要作用.赵文华等[52]根据AHSV VP7 蛋白基因ORF(开放阅读框)全长序列设计了一对引物,建立了一种“三步法”实时荧光定量RT-PCR 方法,可对9 个血清型的AHSV RNA 扩增,特异性强(检不出蓝舌病病毒和鹿出血症病毒的核酸),灵敏度高(100 拷贝/μL).高志强等[41]基于VP7 蛋白和NS2 蛋白的基因建立了检测AHSV 的双重TaqMan 荧光定量RT-PCR 方法,其特异性强(检不出马流感病毒、马流产沙门菌、马链球菌兽疫亚种、东部马脑脊髓炎病毒和西部马脑脊髓炎病毒的核酸),灵敏度高(是常规RT-PCR 方法的10 倍),同时双基因检测可防止漏检.格日勒图等[53]建立的一种TaqMan 荧光定量PCR 方法可同时检测非洲猪瘟病毒、AHSV 及西尼罗病毒(WNV),灵敏度高(10 拷贝/μL),特异性好(检不出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牛冠状病毒和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的核酸),稳定性好(在4 ℃、37 ℃和室温条件下放置6 个月后依然稳定).

2.6.2 芯片技术 芯片技术是一种快速检测病原的方法.赵胤泽等[54]建立的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可同时检测和鉴别AHSV、WNV 和马冠状病毒,将检测时间由1~2 周缩短至7 h 内,检测体系具有很好的重复性,芯片批间差异轻微.该方法具有快速、准确和灵敏的特点,可用于出入境检疫中大规模快速筛查.

2.6.3 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技术 LAMP 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便捷、易操作、可视化、快速的病原检测方法.姜睿姣等[9]基于AHSV VP7 蛋白的基因建立的反转录LAMP(RT-LAMP)方法在63 ℃反应45 min 后即可进行可视化检测,灵敏性是RT-PCR 的1000 倍,且具有速度快、结果特异、操作方便、设备简易等特点,适合于现场快速检测.李富祥等[55]根据VP7 蛋白的基因设计了2 对特异性引物,优化AHSV 的可视化RT-LAMP 检测方法,可检测9 个血清型的AHSV,具有特异性强(检不出马流感病毒、马传染性贫血病毒、马动脉炎病毒和蓝舌病病毒)、敏感性高(普通RT-PCR 的1000 倍)、简便(62 ℃,可现场检测)、快速(1 h)等特点.

2.6.4 斑点杂交试验 编码结构蛋白VP3(L3)和非结构蛋白NS1(M5)与NS2(S8)的基因可能是杂交试验中最好的候选序列,Northern 斑点杂交试验证实,源自AHSV 基因L3、M5 和S8 的探针有强烈的血清型交叉反应;源自M5 基因的探针对其他环状病毒杂交时则缺乏反应,这些Northern 斑点杂交技术具有明显的血清型特异性,但直接用于临床样品时则缺乏敏感性[25].

3 非洲马瘟的防治

预防和控制非洲马瘟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并执行严格的相关措施.例如,为防止非洲马瘟传入,美国对进口马属动物实施60 d 强制检疫、血清学检测、保留种毒、改善库存疫苗等措施.在疫情发生后,西班牙曾采取扑杀病马、普遍接种疫苗、消灭传播媒介和限制马的流动等措施.但是,西班牙的经验证明彻底根除非洲马瘟非常困难[56].因此,平时应严格做好非洲马瘟的预防工作,发生疫情后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控制和治疗.

3.1 非洲马瘟的预防

3.1.1 控制传播媒介 控制和消灭非洲马瘟的传播媒介非常重要,但不可能完全消灭传播媒介.因此,应尽可能减少带毒媒介昆虫叮咬易感动物的机会[39].使用消毒剂和杀虫剂消杀环境中的库蠓、伊蚊等媒介昆虫.在马匹安定而吸血昆虫最活跃的夜间进行杀虫、驱虫[56].厩舍门窗装置铁纱窗,使用驱虫剂如避蚊胺、柠檬桉树油、苦楝油、香茅油等也能减少传播的机会.保持畜舍干燥,清理媒介昆虫孳生地,减少媒介滋生,从源头清除和控制媒介[33,57].要降低马匹被媒介昆虫叮咬的机率,在媒介昆虫活动较为活跃时段(如黄昏、夜间)可将易感马匹控制在圈舍内[39],同时不在媒介昆虫聚集区放牧.

3.1.2 疫苗免疫 疫苗免疫是防控非洲马瘟最有效的方法[58].OIE 认可的非洲马瘟无疫国/区境内马匹不能系统性接种非洲马瘟疫苗,但在非洲马瘟流行区域还应进行疫苗接种[33].预防非洲马瘟的疫苗包括弱毒疫苗、灭活疫苗和新型疫苗.无疫情国家及地区禁止使用非洲马瘟弱毒疫苗,以防控为主[30].

非洲马瘟的灭活疫苗没有严重的副作用,不会发生毒力返强现象,相对安全[58].组织毒灭活苗一般只在个别地区作紧急预防接种,细胞毒灭活苗效果好[18].一种非洲马瘟铝胶佐剂福尔马林灭活苗“Equipest”安全有效,对驴也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但在欧洲清除非洲马瘟后就停止了生产[58].用二乙烯亚胺作灭活剂制备的2 价(4 型与9 型)非洲马瘟病毒油乳剂灭活苗已经商品化[58].因成本高、接种程序复杂,多数非洲马瘟灭活疫苗已停用[26].

全球防控非洲马瘟仍以弱毒疫苗为主[58].非洲马瘟的弱毒疫苗多是以经乳鼠脑和猴肾细胞连续培养的弱毒制备的,按血清型制成的单价苗或多价苗[56].应用多价弱毒苗可使非洲马瘟的发生频率和危害程度大大降低[18].南非使用的一种弱毒疫苗由两种疫苗构成,疫苗I(含血清型1、3、4)用于首免,疫苗II(含血清型2、6、7、8)用于首免3 周后的二免[58].AHSV 血清型5 在对某些动物免疫时发生了严重的副反应(严重时死亡),已经停用;而AHSV 血清型9 的单价弱毒疫苗在撒哈拉以南之外的地区使用较多[58].虽然非洲马瘟的多价弱毒疫苗能诱导机体产生较为稳定的免疫力,但是严重的副作用却时常出现[26].

AHSV 的灭活疫苗和弱毒疫苗免疫后不能从血清学上鉴别是疫苗接种诱导的免疫还是自然感染诱导产生的免疫,从而导致不必要的扑杀[18].因此,开发非洲马瘟的DIVA(区分感染和免疫的动物)疫苗非常必要.非洲马瘟的亚单位疫苗、活载体疫苗、部分缺失的病毒样颗粒疫苗和通过反向遗传技术构建的基因缺失疫苗具有DIVA 功能[18],将是非洲马瘟疫苗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将同步建立对应的血清学检测方法,对疫区实施非洲马瘟的消除计划将具有重要促进作用[58].以VP2、VP5、VP7 蛋白为基础组分的AHSV 核酸疫苗、亚单位疫苗和活载体疫苗等一系列新型疫苗的研发取得了较大进步,免疫效果良好[19,26].VP2 是一种潜在的亚单位疫苗免疫原[19].Roy 等[59]将血清4 型AHSV VP2 蛋白(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制备成亚单位疫苗,免疫后再进行人工感染试验,结果表明VP2 蛋白(5μg)即可提供完全的免疫保护.另外,还有其他类型疫苗研究的报道,如表达VP2 蛋白的痘病毒活载体疫苗和DNA 疫苗,但DNA 疫苗的免疫效果不太理想[18].

3.1.3 加强监测,认真检疫 加大相关动物样品和媒介样品的采集力度,认真做好病原检测,早发现,早报告,及时处理.高度警惕国外传入风险,加强边境防控和口岸检疫,加大野生马属动物巡查和打击走私的力度[30].为防止非洲马瘟传入,禁止从发病国/区输入马属动物及其相关产品,同时提升非洲马瘟监测能力,做好相关准备工作[60].对从无疫国/区引进的动物应进行严格控制,对从(曾)暴发区/感染区引进的动物,应严格隔离检疫,限制动物移动.建立芯片或马护照等可追溯系统[33],有利于疫情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控制.

3.1.4 加大宣传培训,储备人员和物资,提升应急反应能力 加大对相关人员(养殖业者、畜牧兽医人员、基层防疫检疫人员、官员等)关于非洲马瘟防控知识的宣传培训力度,提升对非洲马瘟的预警水平,强化早期识别、及时报告、快速处置的能力[19].同时做好非洲马瘟疫情的防控演练,查漏补缺.

加强疾病快速准确诊断、病原快速准确检测、应急疫苗快速高效制备等相关应急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储备,组织相关资质企业对应急疫苗、诊断试剂、消毒防护物资等进行生产与储备[30].

3.2 非洲马瘟的治疗

当发现非洲马瘟疑似病例时,应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及时报告,采取紧急控制和扑灭等强制性措施,同时采集样本进行病原检测.如确定病原,应立即扑杀患病马群,按照规定将尸体深埋或焚毁[18].

条件充分时,可对轻微病马进行治疗.但针对非洲马瘟没有特异性疗法,仅是支持疗法.加强饲养管理,认真护理患病动物,保障优良饲料和清洁饮水,给予充分休息,减少使役,对症用药以辅助治疗,如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发热,用糖皮质激素稳定细胞膜、保持血管膜的完整性,使用抗生素预防细菌性继发感染[18,39].治疗时,应严格隔离、限制运动[33].

我国从未发生过非洲马瘟.因此,当确诊后,不建议治疗,应直接扑杀处理.

4 展望

虽然我国是OIE 认可的非洲马瘟无疫国,但必须吸收2018 年非洲猪瘟的惨痛教训.因此,我们应时刻关注国外非洲马瘟疫情形势,及时沟通,开展交流与合作,做好相关疫苗研发、诊断和检测等相关防控技术的储备,加强口岸检疫,加大边境地区相关动物非洲马瘟流行病学调查和媒介昆虫驱杀等工作力度,将非洲马瘟拒之于国门之外.当发生非洲马瘟后,启动应急方案,同时对未感染动物进行紧急免疫接种,由官方兽医决定疫苗针对的血清型. 建议在国外外来动物疫病流行国家或地区单独或合作设立实验室进行相关外来动物疫病的研究,可丰富我国针对外来动物疫病的防控技术,提升针对外来动物疫病的应急反应能力,从而有利于我国外来动物疫病的防控,进而保护国内动物养殖业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血清型特异性蛋白
CT联合CA199、CA50检测用于胰腺癌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探讨
RNA结合蛋白与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进展
老年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综合康复治疗效果分析
细砂糖对法式蛋白糖的质量影响研究
水通道蛋白的发现
婴幼儿湿疹800例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结果分析
浅析中国民族舞蹈的特异性与舞蹈生态
阿尔茨海默症研究进展
2005~2011年厦门市食物中毒副溶血性弧菌的病原特征分析
常德地区鸡场致病性大肠杆菌血清型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