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创”时代背景下高职教师角色转换路径探析

2022-11-24赵小娟叶云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2年17期
关键词:双创导师高职

赵小娟,叶云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 510300)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挑战杯”等创新创业大赛如火如荼。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双创”教育已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研究的热点[1]。随后,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各高校开设创新创业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并纳入学分管理[2]。创新创业教育要求教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教授创业知识和锻炼创业能力[3]。教师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根本,是实施“双创”教育的根基。创新创业是一项需要不断尝试和探索的实践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与帮助下,学生能更好地将其创业想法、创新思维转变为具有可实施性、可操作性的行动[4]。

1 “双创”时代背景下高职教师角色转换的必要性

目前创新创业教育如火如荼,但是在以往大学教育中并没有创新创业教育专业,缺乏开展“双创”教育的专业性指导教师。创新创业教育到底是由专业教师还是专职教师负责?具体教授哪些内容?如何开展?这些都是教师面临的难题。部分教师对“双创”教育认识不到位,角色定位不清晰[5],认为自己没有创业经历,不能指导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或者不确定“双创”教育是不是要面向所有学生开展,教师到底怎么教育或指导。上述疑问时常出现,可能会影响教师对“双创”导师角色的深刻认识。

教师作为创新创业课程的设计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实施者,其在开展“双创”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不言而喻[6]。因此,创新创业教育中高职院校教师的角色定位是非常值得探讨的,也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把握好角色定位并适时转变角色,才能打造高素质、高水平的“双创”导师团队。

2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师现状分析

发达国家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美国高校“双创”师资力量雄厚,一是本校的专职教师,一般具有创业学博士学位或经过专门训练;二是校外兼职教师,包括风险投资家、企业家、创业者或成功校友等,负责开展短期创新创业培训[7,8]。为保证教学效果,通常由专、兼职教师一起讲授课程[9]。英国构建了全社会参与的创新创业教育文化体系。日本高校拥有较完善的校内外师资队伍,侧重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素质。在澳大利亚的创业教育中,学校教师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学校对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提供学术发展、教育教学研究、在职培训等专业深造方面的系统服务。

相比发达国家,我国“双创”教育起步晚、发展快,近几年的发展取得一定效果,但仍存在一定差距。

2.1 “双创”教育理念陈旧,形式单一

目前部分高职教师并没有深刻理解“双创”教育的本质和目的是什么,没有意识到创新与创业的内在关联,单纯强调创新意识或创业的重要性,却不能很好地将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进行有机融合,“双创”教育理念比较落后[10]。

部分高职院校开展的“双创”教育课程类型比较单一,只有《大学生就业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创新型课程》等,课时数也很少,难以进行系统指导。另外,教学形式单一,多采用职业规划比赛等形式,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学生积极性不高,参与度低。

2.2 部分教师意识不足、理念不清,角色定位较模糊

“双创”教育是基于专业的教育,但部分教师脱离专业讲授“双创”,或者不清楚怎样把专业与“双创”教育融合。部分教师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可以进行短期技能培训或就业指导,并没有以学生的职业发展为导向来开展。

部分教师对角色定位不准,认为创新创业教学是分享创业故事或案例,或者认为“双创”教师必须要有创业经历。另外,仍有部分教师没有认识到“双创”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而且“双创”教育课程实践性强,难度大,教师开展相关工作的动力不足。

2.3 缺乏健全的课程体系与教育途径

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的课程类型及教学形式单一,教师多缺乏企业实践经验,“双创”教育手段难以多元化。与“双创”课程体系以及师资的合理性有较大关系[10]。高职院校“双创”教育中缺乏完善的“双创”课程体系。例如更重视创新培养,却忽视创业教育,创新与创业教育分离,导致学生缺乏创业意识,影响成果转化。或者“双创”教育和专业教育偏离,脱离专业也会影响“双创”效果。

创新创业教育缺乏专业的教师队伍且教师实践经验不足。在我校师资结构比例中,创新创业导师数量较少,层次也不合理。从学历结构上看,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较少;从职称结构上看,高级职称占比偏低,表明高水平教师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热情不高。部分青年教师不具有行业企业从业经历,虽然理论知识丰富,但实践经验相对缺乏,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双创”教育的实践指导。另外,具有行业企业背景的校外导师较少,也尚未形成稳定的“双创”师资团队。

3 高职院校“双创”教师角色转变路径探析

3.1 树立科学的“双创”教育理念,形成持续内驱力

教师要深入“双创”领域,时刻关注社会政策导向和专业动态,深入开展市场调研,与行业企业密切联系,主动参与社会实践,提高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刻理解,教师本身要有自觉参与“双创”教育的意识。另外,学校需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关注教师在开展“双创”教育中的角色和作用,提供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和环境,让教师全身心投入到“双创”教育教学中,指导学生探索创新创业项目,从思想认识和管理上促进教师角色转换,从知识的传授者向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和学习者转变。

(1)通过关注“双创”教育动态,解读最新政策文件,重构“双创”教育理念,开展实战体验活动等多种形式,加强教师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解和认识,促使教师角色转换。另外,“双创”导师还需强化学习意识,了解学科专业技术前沿动态,不断更新理论知识。

(2)重构“双创”导师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角色转变,教师需要从单向性的课堂知识传授者转化为实践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在创新创业教学过程中,多交流、多组织、多参与,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创业理论知识,为他们营造适合自己发展的创新创业课程和课题。因材施教,组织他们探索创新创业项目,教师作为合作者共同推进项目开展,在此过程中导师与学生要共进退,学生取得成绩的同时导师也能获得荣誉感,增强责任心。

(3)利用校园网站、微信公众号、宣传栏等宣传“双创”优秀案例,使教师在深入了解创新创业现状、成果和发展趋势的过程中,提升参与度,促进教师角色转换。

3.2 强化创新创业导师队伍建设

按照“走出去,请进来”原则开展师资队伍建设[5]。

(1)鼓励“双创”导师下企业实践,深入接触社会、实际体验岗位、充分了解需求,学习公司运营、财务、管理等相关知识,有效推进创新创业师资的职业化进程。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类培训,提升实践能力,提高教学水平。

(2)学校要加强与外界的联系,注重开发社会资源。例如建立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广泛吸纳各类专家、创业成功者、企事业管理人员、投资人等进入人才库,担任创新创业兼职实践导师。

3.3 建立创新创业导师培养的激励机制

(1)依据专业特色,制定“双创”导师的工作量和绩效考核标准。将开展创业培训讲座、相关社团指导、项目孵化等纳入工作量计算和绩效考核。

(2)积极开展“互联网+”比赛、创新创业研讨会、创客交流活动等,营造校园创新创业生态,有利于教师边教学、边实践、边提高。

(3)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培训,充分认证培训成果,也可纳入考核绩效,提供场地与资金,帮助导师孵化“双创”项目。

4 结语

高职院校教师角色转换是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是创新创业教育顺利开展的前提[11]。本文进行角色转换的路径分析,探索强化创新创业教育队伍建设,建立“双创”导师培养的激励机制,进而促进高职院校教师角色转换,形成创新驱动力,以期为“双创”教育指导教师指明方向,更好地服务学生就业创业。

猜你喜欢

双创导师高职
中高职教育衔接研究的重要探索
——评《中高职教育职业能力培养有效衔接研究与实践》
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导师的猫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高职教育动画人才培养研究
和谐秘诀
真正的爱是使人自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