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DIO理念在创新创业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2022-11-24俞涛林邦强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2年17期
关键词:理念课程能力

俞涛,林邦强

(安徽中医药大学 护理学院,安徽合肥 230012)

2010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明确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1]。高校开始设立创新创业学院、积极参与创新创业竞赛、开设创新创业课程等,其中相关课程作为教育的重要载体,备受人重视。

CDIO(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可依次翻译为构思、设计、实现、运作,是麻省理工学院、瑞典皇家理工学院等4 所大学共同研究并提出的教育理念[2]。该理念强调从学生这一主体出发,以多种渠道来提高学生的系统构思与设计能力,在过程中增强学生与人沟通、团队协作等意识,最终达到强化终身学习、理论联系实际的素质。这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一致,融入CDIO 理念成为提高创新创业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1 创新创业课程发展现状

我国创新创业课程的出现最早可追溯至五四运动前期,彼时称为“创造教育”,其研究领域与范围也仅限于儿童的基础教育[3]。1993年,随着全国首届高等学校创造教育与创造学研讨会的召开,创造教育开始向高等教育延伸,1997年,清华大学创新与创业方向课程的开设标志着中国现代创新创业教育正式开始。

到2010年,教育部正式出台了纲领性文件,首次对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进程提出了系统、全面的要求,2018年,《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指出要把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的课程纳入大学生必修课程中[4]。经过长时间的摸索与前进,我国的创新创业课程正在高速发展,但与此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

1.1 课程结构单一,尚未形成课程体系,授课内容过于理论化

目前,部分高校的创新创业课程只开设了一两门,比如《创新与创业教育》《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等课程。《创新创业基础》虽然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但部分高校受限于师资力量、实践平台等,授课内容还是以理论知识为主,远没有达到课程授课目标。

1.2 教学方式传统,过度依赖教材,模式缺少创新

由于部分高校创新创业课程开设不久,其教学方式多参照其他高校或其他学科的授课方法,多以理论讲授的传统方式为主[5]。教师在授课时还是采用PPT或板书的方式,内容也多是教材上的,虽然也采用布置作业汇报的方式,但收效甚微。对于这样一门注重意识培养同时又实操性很强的课程,这样的方式显然很难满足授课要求。

1.3 “专创融合”有待进一步推进

部分教师认为在授课的过程中单独讲授创新创业方面的知识即可,但其实创新创业与专业知识是密不可分的。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与创新意识,其与专业教育融合是当前研究的热点[6]。如何在专业课程的讲授中渗透创新创业意识,在创新创业的课堂上结合专业知识,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1.4 授课过程中隐性能力培养缺乏

创新创业课程在授课过程中还涉及一些隐性知识,包括人际沟通、团队协作、逻辑思维等。隐性能力在学生今后的创业或是就业过程中都将发挥作用。目前大部分教师是采用课堂讲授、学生完成作业或小组完成创业计划等方式进行授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之间的沟通与协作有所欠缺,学生的隐性能力在课堂上难以得到充分培养。

2 CDIO 理念对建设创新创业课程的作用

CDIO 理念在现代教育中被不断地升华和延展,与其说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方法、思维、技能与工具的综合,可以广泛适用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中,对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大有裨益。广义上的创新创业教育是具有广泛性和普适性的通识教育,不仅局限于创办企业,更是对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此处的“业”亦有事业的意思。二者是高度契合的,将CDIO理念应用到创新创业课程中,对课程体系的建设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2.1 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将CDIO 理念引入创新创业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知识、思维与能力。在构思和设计阶段,引导学生形成超前的创新精神和严密的逻辑思维;在实施和运行阶段,培养学生过硬的创业能力和丰富的隐性知识。由此可见,CDIO 理念能够显著促进课程目标的实现。

2.2 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学生更容易接受

CDIO 理念注重的是思维培养和任务导向,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情况,更体现出学生的主动性和体验感。课程设计会让学生先了解理论知识,然后充分思考与分析,再进一步用实践来检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引导者。

2.3 促进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的进一步融合

“专创融合”离不开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课程设计,基于CDIO 理念的课程设计可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创业能力。在课程计划的制定中设计实践,有利于学生将创业意识、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进行高效整合[7],“专创融合”不能停留在传统课堂上,要体现在“学思践悟”中。同时CDIO 对教师与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提高实践能力,学生要加强主动意识,与“专创融合”的要求一致。

3 CDIO 理念在创新创业基础课程中应用的策略

CDIO 理念已在众多课程中推广,其与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有高度契合性,将CDIO 理念与“双创”基础课程教育融合有助于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具体可通过以下几种模式开展。

3.1 构思阶段

在该阶段进行课程的教学构思,对学生进行具体的构思训练。首先,要对创新创业的基本概念等理论知识和一般规律内容进行讲授,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将学生作为主体,采取与微课制作相结合的方式,在制作微课过程中可达到思维创新的作用。此外,采取工作小组形式,以项目为驱动,通过查阅资料、教师指导,引导学生通过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特长的途径形成更加富有个性化的创新创业思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多元能力。

3.2 设计阶段

在设计阶段,教师要对教学方法、内容及形式进行设计。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丰富教学手段,设计情景教学,结合不同专业学生的知识背景及特长,进行案例讲解。另外,设计将学生分组进行案例分享及讨论,使学生进一步理清自己在未来创新创业过程中的具体道路和实现途径。通过前期构思阶段的学习,学生对创新创业会有初步的认识,工作小组结合所学内容及兴趣,在前期内容构思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设计,教师也可以布置任务,让学生进行设计以解决相关问题。各小组对项目选题、依据及难点进行汇报,教师通过与学生沟通交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完善方案。设计阶段可帮助学生形成创新及创业思路,提高实践能力。

3.3 实现阶段

实现阶段就是要将构思及设计变为现实。高校首先要发挥第二课堂的实践作用,教师根据前期项目构思,组织学生以团队形式积极参加相关实习、训练及竞赛,一方面在竞赛过程中可以进一步完善项目设计及内容,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各小组以项目制为核心,选定组长并进行角色与任务分配,分工合作完成团队任务。导师需要定期进行指导,通过定期汇报了解并监督项目进度。在此过程中,可以通过校企合作邀请更加专业的指导教师给予技术支持,辅助学生完成任务。对于相对复杂的项目,学生可通过企业的实习了解类似产品从设计到加工的过程。在此阶段,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得到提升,创新创业的经验与能力得到提高,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3.4 运作阶段

运行是CDIO 模式中相对而言最难以实现的一个目标。这一环节针对产品实现以后的销售、维护、售后等各个环节,工作量及难度较大。首先,开展理论课程,使学生掌握项目后期运行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包括市场营销、知识产权、危机公关等。教学过程中不必刻意追求完成该阶段,该阶段不是简单地将产品推向市场,而是通过设置这样的情景,让学生有机会体验市场营销,通过科学的方法选取目标用户并获取用户的反馈。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意向,选择在运作阶段进行突破性的尝试,包括众包、众筹、物流管理、销售、产品维护、系统间协同等。若难以实现,可尝试在校园内通过虚拟运行的方式,使产品实现区域化虚拟流通,提升学生参与感。

3.5 考核及实施结果

根据课程设计,采用多元化的方式对不同的能力进行考核。比如通过笔试检验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通过课程中的方案汇报、研讨、实践报告等,教师对学生展开评价,完成考核。通过开展学生自评、互评,对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进行考核。总的来说,可以归纳为个人、小组及教师评价,围绕知识、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展开,获得更客观和更全面的考核结果。通过对结果的分析,进一步改进课程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及综合素质。

4 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越来越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但是在教学方法、模式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新时代国家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新要求,高校要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健全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强化创新创业实践[8]。CDIO 作为一种新的理念,能够有效地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贯通,在创新创业基础课程中引入CDIO 理念可有效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意识和能力,有利于充分发挥创新创业基础课程教学的作用。以CDIO 模式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一个值得思考和探索的路径。期望上述有关CDIO 理念在“双创”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分析,能够对未来各高校此方面工作的开展有所助益。

猜你喜欢

理念课程能力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方传芸舞蹈创新理念拾微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环保节能理念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