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体式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2022-11-23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铜井中心小学

新教育 2022年29期
关键词:控件后进生主体

□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铜井中心小学 杨 叶

主体式教学模式是对传统应试教育的重要突破,小学生处于重要的信息素养奠基阶段,在信息技术课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兴趣、能力、观念等都有很大的差异,会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率。而主体式教学模式在小学信息技术中的渗透,能赋予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更大的乐趣,让学生获得学习的积极性和动力。

一、巧用分层教学,促进主体发展

小学信息技术的课程内容较为广泛,且每位学生的个性和信息素养各异,给教学带来较多不便。对待不同个性的学生,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观察每位学生的日常课堂表现,探知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为其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内容,针对其薄弱点进行专门的重点讲解,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将分层教学贯穿到整个学习过程中,促进学生的主体式发展。

1.进行分层指导

实行主体式教学模式,意味着必须要突破传统教学的桎梏,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而教师作为指导者,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指导。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有较大差异,使得整体的教学效果不佳,难以保证每位学生都得到有效的指导。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对其进行分别指导,才能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教师应该对不同层级的学生实行不同的指导手段,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理解知识点。教学《画正多边形》一课时,有部分学生有过Scratch语言的经验,而有部分学生很少接触计算机。教师根据这些情况,将学生按照后进生、中等生、先进生进行划分。教师先简单演示画三角形的方法,输入重复执行控件让小猫画出三角形、四边形。考虑到后进生的理解能力,教师对重复执行控件进行二次讲解示范。随后,教师布置基础练习和拓展练习,让先进生尝试用重复执行控件完成简单的组合图形,中等生独立完成基础练习,而教师则下台对后进生进行指导,给予其提示,帮助其完成练习。教师尊重各层次学生的个性,挖掘先进生的潜力,给予中等生自由练习空间,而重点指导后进生,以便于教学进程的顺利推进。

2.开展分层实践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有较强的实践性,学生不仅学习信息技术相关理论,还要掌握具体的计算机操作方法。但是信息技术实践教学存在较大的问题,每位学生对计算机的了解程度不同,有些学生有较为丰富的经验,能熟练运用计算机的各个功能,但是有些学生接触计算机的次数屈指可数,具备较为悬殊的差异性。这为教学的展开增添较大的难度,教师只能开展分层实践,合理规划教学进度。

教学《花朵缤纷》一课时,教师提示学生一朵花有多片花瓣,并提问:“如何将一片花瓣变成一朵花”,学生在上节课的学习中已经学会了用重复执行控件加上旋转对应的角度,画出一朵花。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落英缤纷的场景,得出花朵每次出现的位置均不同。教师乘机引出随机函数控件的参数设定,学生在《青蛙过河》一课中已经学习了舞台大小设置的取值范围。X坐标的取值范围是[-240,240],Y坐标的取值范围是[-180,180],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尝试编写让花朵开满花园的脚本。教师将学生分为几个层级,分别为后进生、中等生、先进生。教师先进行常规教学,确保中等生和先进生完全掌握基础技能,再与中等生共同指导后进生实现花开满园的效果,以便于后进生跟上进度、中等生巩固技巧。先进生则尝试如何让花园中开满五颜六色的花,怎样改变花朵的大小以及在指定区域(树冠上)出现花朵。教师分层指导学生,让各层次学生分别完成各自的课堂实践,达到发展个性的教学目的。

3.实施分层评价

教学评价不仅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评价,也会针对学生的潜能和学习状态进行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每位学生因为主体差异,会被赋予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根据其具体的学习目标实施分层评价,满足各层次学生的主体需求,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教育功能。

教师应保持教学评价的公平性,给予学生正面性评价,以培养学生的自信。进行《画城堡》一课的教学时,恰逢阶段性学习结束。教师教导学生进行程序设计、验证设计,再组织学生自由选择主题,用Scratch语言画组合图形。学生利用程序调用,画出了城堡,汽车、房子等多种组合图形,按照顺序进行展示评分。教师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结果性评价为辅,对各方面都优等的先进生,教师更为严格,重点评价其知识技能发展程度;而采用描述性评价方式评价中等生,针对其课堂表现和思维过程进行评价;后进生比较缺乏信心,教师采用鼓励式评价,重点对其情感和态度进行评价,确保学生全面发展。

二、丰富教学模式,助力主体成长

主体式教学模式在小学信息技术中的渗透,必然会引起教学形式的变革。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也可以进行一定的创新,使其更贴合学生的主体需求,让学生通过丰富的教学模式,产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对小学生而言,尚处于探索世界、不断收集社会信息的阶段,要调动信息技术课堂的气氛,减轻学生对于信息技术学习的压力,让学生更乐于接收信息技术知识,促进教学实效,助力学生的主体成长。

1.组织自主探索

自主性和独立性是学生主体成长中的必要能力,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具有较为丰富的实践内容,能为学生提供开放的学习环境,非常适宜自主探索。教师应做好引导工作,为学生创造学习条件,组织学生在实践课程中自主探索,让学生能独立自主地进行实践,在自主探索过程中逐渐掌握学习内容,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将所学习到的信息技术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为以后更好地适应信息化社会做好铺垫,培养高信息素养人才。

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时机,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在时间上也要进行合理把控。在《初识Scratch》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先组织学生翻阅课本进行自学,组织学生独立操纵计算机进行尝试。学生完成后,教师再让学生提出在自学中遇见的问题,教师逐一进行讲解。随后,教师继续讲解Scratch模块,示范如何让小猫动起来,以此为内容布置练习作业,让学生练习使用各式控件。教师在台下巡回指导,观察学生的情况,给出即时指导。最后教师再进一步帮助学生梳理所学内容,总结归纳知识点,深化自主探索效果。教师前后组织学生进行自学和练习这两类自主探索活动,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考空间,以完善主体学习方式。

2.创设趣味情境

信息技术课堂离不开先进信息技术手段的辅助,只有两者互相融合,才能有效促进信息技术的教学效果。为提升信息技术教学的趣味性,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创设趣味情境,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应该借助多媒体、智慧课堂等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创设具有一定趣味的教学情境。教学《画正多边形》一课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内容的微课,通过三分钟的微课视频,向学生展示利用重复执行旋转360/8的度数画出步长为40的正八边形,其中加入了小猫的卡通角色进行讲解,其诙谐的配音和生动的背景音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十分专注地观看微课视频。观看完毕后,教师再组织学生画多边形,随着边数的不断增加,将会形成一个近似圆的图案。教师播放一段3D动画,展示多边形变为近似圆的过程,鼓励学生进行增加多边形边数的尝试,为学生带来学习内动力。

3.引入游戏教学

很多学生片面地认为信息技术学科具有较大的难度,对信息技术课程产生抗拒心理。教师可以引入游戏教学,贴合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在愉快而轻松的游戏中充分张扬个性,获得学习信息技术的信心。

教师可以引入带有竞争要素的信息技术游戏,促进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同学们都喜欢玩《大鱼吃小鱼》的游戏,在Scratch学习的案例中就有一个和这个很相似的案例—《吃豆精灵》。随机出现的豆子,精灵的控制都是学生学习的兴趣所在,完成课本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尝试制作《大鱼吃小鱼》的游戏脚本,并和同伴一同来实践。教师将小游戏作为教学的载体,让学生展开竞赛,以活泛学生思维,打造高效课堂。

三、任务驱动教学,培育主体思维

在传统的信息技术实践教学中,往往都是由教师先进行示范,再让学生进行模仿和练习,以达到掌握实践技能的目的,但是这种授课方式的成效并不明显,学生难以真正掌握技能。在主体式教学模式下,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空间,通过任务驱动式教学,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提升学生的参与感,让学生主动掌握知识技能。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考虑学生的层次,为其进行合理的任务规划,使学生在达成学习目标的同时发展自身潜能,培育其主体思维。

1.精设任务内容

在实际教学中,设计任务内容是最关键的步骤,教师要保证任务的开放性和引导性,让学生能随着任务的指引,逐渐构建知识技能体系,也能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从学习任务中获得更多的思考。学生对任务的接受程度不同,教师应该对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有更深的了解,仔细观察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不断优化任务的内容。针对完成任务的学生,教师还能为任务附加一些拓展性,让学生的信息思维得到进一步拓展,发挥任务渠道教学的效果。

教师应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分解任务内容,合理设置任务难度。《赛车游戏》的教学时,利用学生本身对游戏的喜爱,教师将赛道分成四个层次:第一步,广阔的大草原,学生只要用到重复执行让赛车不停地向前行驶即可;第二步,设置起点和终点,学生用坐标来固定赛车的起点,终点是红色的线条,学生在侦测模块中找到碰到颜色这一控件,就可以让赛车停下来;第三步,出示一段弯路,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原有的脚本不能让赛车顺利到达终点,冲出赛道的赛车怎么办?在侦测的模块中,我们有颜色A碰到颜色B的控件,在赛车的前端加上两只眼睛,左右颜色不相同,小车在旋转一定的角度后就可以稳稳地在赛道上跑起来;第四步,教师给出环形赛道,并加入计时器。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比赛,花费更短时间完成的学生则取得胜利,胜利者可以获得教师的奖赏。教师对任务内容进行难度设计,强调任务之间的递进性,引导学生逐步扩展思维,对整体教学实效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2.构建任务平台

目前已经步入了“互联网+”的时代,信息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这也为教育活动提供了较多的载体和辅助工具。小学生具有好奇心旺盛、喜爱新鲜事物的特性,而互联网平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自由度,能满足学生的主体需求。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中的平台开展信息技术教学,让学生自由操纵平台,选择自身感兴趣的模块进行学习,平台的系统能快速地判定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从而给出主体的系统引导,有效提升信息技术的教学效率。

教师应该选择易于学生操作的任务平台,保证学生的平台利用率。进行《小猫出题》的教学时,教师将教学文件上传到平台的资源库,让学生按需自学,除了新授的知识以外,平台中还有演示视频、思维导图、练习题库等功能,学生可以利用平台进行复习、预习、练习,随时随地都能展开沉浸式学习。学生可以选择简单指导和深入指导模式完成任务,以匹配其学习阶段。

3.布置小组任务

相比于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更有利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个性倾向和个性差异将其划分为几个小组,让每位学生都在组内负责相应的职务,这样才能让每位学生都有展现自我的机会,获得更深的参与感。教师应该对小组进行有效管理,监督学生的行为,了解学生的意愿,让各组都能有序地推动任务进度。

教学《动物表演》时,教师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组都有一名先进生担任组长。教师为每个小组布置动物表演的任务,安排每个小组进行分工。每一个动物表演的节目、出场的顺序、表演的时间都各有一名学生负责。前一名学生完成其负责的步骤后,才能继续进行下一个步骤。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经常因为各种问题难以推进下一步,各组成员则共同探究,讨论解决措施,呈现出高专注度的学习过程。教师布置小组任务,让小组内每个成员负责一个步骤,促使小组成员积极合作,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能力。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实现主体式教学模式的有效渗透,关键就在于发挥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主体需求,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信息技术的乐趣,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以提升主体式教学模式的实效性。

猜你喜欢

控件后进生主体
强化述职评议 落实主体责任
基于C++Builder 的电子邮件接收程序设计*
论碳审计主体
使用“填表单”微信小程序 统计信息很方便
基于.net的用户定义验证控件的应用分析
何谓“主体间性”
浅谈转变“后进生”
略论意象间的主体构架
转化后进生的策略
转化数学后进生的四个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