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

2022-11-22庞晓芳

魅力中国 2022年1期
关键词:思政德育教材

庞晓芳

(山东省东营市春晖小学,山东 东营 257000)

引言:

思想政治教育在小学语文的学科教学中,要采用一种渗透的方式来进行。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渗透德育,能够保证学生在进行语文学习的同时发展自身品德,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万事万物实时更新,信息爆炸的时代,更需要注重对小学生进行辨别真伪信息,杜绝盲目跟风的德育。在新课程教育改革中提出的全面培养学生素质的教育新理念,得到了各小学校的积极响应。在当前教学改革新形势下,通过小学语文教学将优秀的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德育中能为德育工作指明方向,并有效提升德育工作的工作质量。语文学科有其知识结构的体系,在思政教育开展的同时,更要体现出语文学科自身的特色,也要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下受到思政教育的积极影响,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加强思政教育的渗透工作,并且要善于创新,提高思政教育的渗透效果。

一、分析小学德育的重要性

在小学阶段中,学生刚刚从父母的呵护下独立接触这个世界,面临着一个全新的成长环境,难免将会有一些畏惧和抵触的情绪,因此特别需要小学教师和家长能够合作到一起,进而为小学生的成长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家长对孩子的导向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原生家庭的教育在一个孩子的成长路上显得尤其重要,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在给孩子做无声的示范,影响着孩子能否健康成长。当适龄儿童进入小学进行系统的学习后,教师则扮演起小学教育中最重要的引路人角色。加强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

二、分析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

对于我国而言,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中华上下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一脉相传,是我国古代的智慧结晶,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引起足够的重视,对于我国的发展和社会稳定而言,是存在着较为重要的一个作用,我国之所以能够取得现如今的发展成绩,和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存在较为紧密的一个联系,我国的传统文化是博大精深的,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人。在对小学生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对学生进行专业文化知识的教育,同时还要不断渗透德育,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这样才能培育出更加优秀的人才。小学阶段展开德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在小学德育过程中通过对传统文化进行不断的渗透,深入挖掘教学内容,注重古诗词的教学环节,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和进步。结合现如今我国小学德育工作的整体发展情况来进行分析,多数的教师教育观念并没有能够做到与时俱进,在教学的过程中,大多数的教师人员都会忽视德育教育的工作,这也是导致现如今学校德育教育水平整体相对比较低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此之外,在传统教育理念下教师习惯性地用自身的道德价值观要求学生,而真正忽略学生自身的德育需求。同时德育的方式较为单一,没有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强行灌输德育知识到学生脑海中并未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在现代化德育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教育主导地位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现阶段小学语文教育过程中德育渗透的策略

(一)对教材内容深入挖掘,对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弘扬

小学德育教学活动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相关教师应该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挖掘。小学语文课堂可以说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在语文教材中寻找优秀的传统文化,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对学生的良好教育,促进教育过程的有效开展,在一定程度上不会出现生硬灌输感。另外,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在课文中有效地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

(二)对国学课程积极开展

通过开展国学课程,其主要目标就是帮助小学生更好地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我国已经经历上下五千年的发展历史,其中形成相对来说比较多的优秀传统文化,这些文化对人们的思想会带来深远的影响,通过对当代小学生实施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能够利用他们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品质,同时还能不断加强学生核心素养。在对国学课程进行开课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学生特点进行有效的教学。

(三)培养学生自身的爱国主义情感

在实际上,小学语文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是存在很多的课文都是和爱国主义具有较为密切的联系,不管是古代的英雄历史或者是当代的普通公民而言,在他们身上都是流淌着爱国主义的血液,因此通过借助于这些教学的内容,让学生能够深切地感受到爱国主义的召唤,使其能够让学生的内心受到干扰,然而如果我们采取更加直观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工作,那么将会有更好的效果,学生更容易从中受到感染。多媒体以其特有的形象性、直观性给学生强烈的沉浸感,让他们调动自己的多重感官去感受意境,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培养他们的爱国之情,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配合着具体课文的学习,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资源给学生准备相关的视频和音乐。这样一种氛围让学生的视觉听觉同时获得更多的信息,他们内心的情感活动也会变得更加强烈。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每一堂课程内容和方式的设计,特别是在课外资源的收集和整理方面,要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使其选择合适他们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工作的开展,保证可以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具有更多更加直观的体验,从而让课堂上的思想政治元素渗透能够直接延伸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之中。此外通过合理的配合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小学语文教师还需要将自己的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以及表情语言等综合起来,让学生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之下,感受到更丰富的关于爱国主义的思想和情感的内容。教师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启发之下,有自己的思考,能够把自己的感受通过语言的方式表达出来,当然,我们也可以让他们用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在学习课文和观看相关资料的过程中的所思所想和所感。要让学生在情感上有更加强烈的爱国主义体验,进而不断地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并且在认知方面也是可以全面的强化和提高,促进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积极性,最终充分地发挥出爱国主义教育的实际作用。

(四)根据教材作为依托开展思政教育

对于教材而言,是教师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的核心以及依据,小学语文教师在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需要重视教材的使用,并且还要将教材放到核心的位置上,语文学科不仅是集工具和知识以及能力等为一体的,更是一门思想教育学科,其内涵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进行拓展,不仅是人的交际和思维以及生活工具,也是人们在认知周围世界、认识自己以及增长知识能力的重要工具,语文教材非常显著地体现出了语文这门学科的人文特点,所以语文这一学科对于学生情感、人格以及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教师在组织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要分析每一篇文章,从中挖掘思政教育的元素,能够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教育等非常自然地在学科教学中渗透进去,通过提出一些问题等引导学生的思考和探索,让学生能够从价值观等方面深刻理解作者在创作时候的思想和感受,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深刻把握教材的核心内容,围绕着教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工作,教师还要具有明确的价值导向,尤其是要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渗透更加开放的进行下去,让学生可以具有充分的参与感和体验感。小学语文教师还需要重视加强培养学生对于教材的理解和解读的主动性,给予学生增加一些相关的背景资料,让学生在听故事一般的环境下,充分感受课文中所渗透出来的浓厚的思政元素,在精神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召唤。所以,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发挥好教材的作用,而且要以教材作为核心,充分向外扩展,提高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积极性、自觉性,也让学生有更强的获得感。所以,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离不开教师对教材的准确把握和科学合理地使用。要让学生的人格品质在浓厚的语文学科的教育和影响下得到培养和提升,教师在组织设计教学活动时,不能被教材的内容所限制,然而要将思路进行放开,综合的将相关各种元素以及材料应用到学科教学中,保证其能够提高学生自身的学习获得感。

(五)在思政教育中积极渗透生活化理念

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如果对现实的生活环境进行脱离,就会导致小学生不能够进行良好的了解,甚至失去教育效果,不仅浪费时间,同时也没有获得既定的成效,这样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教育本身出现问题。所以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学科框架下,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渗透的同时,还要把生活化理念有效的融入进来,利于小学语文教学做到生活化,同时也让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充分体现当前,教育教学改革工作非常注重生活化理念的融入。在教材的课文选择以及教学活动的设计方面,都会很好地考虑到如何将生活化理念充分地体现出来。因此对小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希望他们能够把课堂上的学到的知识有效地运用到生活中,尤其是很多难以做出抉择的状况下,小学生能在语文课堂上获得选择依据,只有引导学生学会处理问题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这样才能进一步表示我们的思政教育渗透是非常有效的。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对课堂设计给予高度的重视,

特别是课堂内容的选择、课堂活动的设计和安排,既要有创新性,吸引学生的关注和参与,又要具备很强的生活化的特点,这样做的目的能够利于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不断成长,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对未来有着比较明确的定位,做一名积极向上、乐观的人。另外,教师也要积极地㢟学生进行思考,让小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结合实际生活经验进行讲述,或者以作文的方式对自己的想法以及情感等进行表达。在对小学生语文能力进行训练的基础上,还能不断培养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对问题的判断能力,因此所有小学生都能够从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有着更多的获得感,让他们感受到语文学科自身是有意义的事,能够帮助自己更好地成长和适应环境。当小学生的学习动力比较强的时候,他们就会在学习中表现得比较主动,充分的地发挥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工作,因此小学教师应该加强课程内容设计,只有这样才能加强生活化理念在实际运用中的效果,更好的保证小学语文的教学工作得到顺利地开展和实施。

总结:

总而言之,随着当前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普及,小学阶段就应当重视学生的德育。小学教育阶段是素质教育的起始阶段,也是学生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个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强调学生全面发展,重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社会大环境所需要的人才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责无旁贷,更是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应有之义。与此同时还需要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进行思政教育的渗透,更是要从教材出发,将课堂内和课堂外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有健康积极向上的思想认识和情感活动,提高他们在生活中的适应能力,让他们塑造远大的理想,有更强的成长感和获得感。并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剖析传统文化相关的理论知识,继而全面渗透德育,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有效推动小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思政德育教材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教材精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政课“需求侧”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