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昭通苹果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及建议

2022-11-22李云国黄国嫣

云南农业科技 2022年1期
关键词:昭通市昭通果园

邓 芳,李云国,姚 梅,黄国嫣,吴 冬

(1.昭阳区植保植检站,云南 昭阳 657000;2.昭通市苹果产业发展中心,云南 昭阳 657000)

近年来,昭通苹果产业的发展可以说实现了规模扩张、量的积累、质的提升、牌的树立,正沿着绿色、健康、持续发展的道路前进。但是面对全国产能过剩的突出问题、种植适宜区的逐渐减少和耕地“非粮化”的政策攻略下,未来的昭通苹果产业板块到底该往哪个方向走成为产业发展研究中需要探讨的问题。

1 当前苹果产业呈现出的问题

1.1 品种问题

果树作物与其它农作物品类相比,种子端问题非常突出,原因是品种没有自主知识产权。近几年昭通苹果新建果园增速快,每年新增4700~6700 hm2,苗木需求量在1000万株左右。市内仅有的几家苗木繁育企业基础条件薄弱、总体规模较小,远不能满足新建果园对苗木需求,所需苗木多从外省调入,苗木质量参差不一、品种纯度混杂退化、携带危险性病虫害等非常严重,导致新建果园质量不高。

1.2 服务问题

昭通苹果专业技术骨干力量多数是20世纪60—70年代后群体,人员结构和知识老化,人才断层现象严重。特别是产业发展领军人才缺乏,仅占专业技术人员的20%左右。服务机制体系需要全面加强。就昭通而言,可以说连一支成功的技术服务队伍参与苹果产业生产过程的服务尚未形成,市场化服务水平相当低下。

1.3 采后问题

昭通苹果采后处理还处于起步阶段,经过分选、初加工的比例不足20%,商品率占比还相当低。全市龙头企业(合作社)整体表现为少、小、弱,组织松散,实施“后整理”工程必要的合作组织体系建设需要不断加强。产业链中产前、产中、产后环节极不配套,采后经清洗、消毒、分级、打蜡、包装等严格处理的果品极少,仓储规模小和吞吐能力弱。

2 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

2.1 由规模化扩张向标准化基地建设转变

在80年发展历程中,昭通苹果产业发展同全国主产区一样,同样存在种了又挖的现象。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立,目前大部分果园种植管理已不适应现代产业发展需要。近年来,苹果产业发展受到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强力推进面积扩张和标准化生产提升,早产丰产提质成为主攻方向。经过80年的发展,昭通苹果种植面积得到较快增速,目前种植面积已达5.3万hm2,占全省68.4%。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张,走什么样的种植模式,成为昭通特色高原产业体系的主要环节。

2.2 由粗放式管理向科技化管理转变

围绕发展最适合自己、最能彰显独特性、最具市场竞争力的产业产品,全力推进“三个全覆盖”,全面构建“老产业+新产业”迭代产业体系。构建科研专家挂企业、农技人员联果农、技术要领到人、良种良法进果园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和标准化生产体系,着力破解技术推广应用“最后一公里(千米)”的问题。通过引进行业领军企业,建立了近20个高标准示范园,技术引导、科技示范能力进一步提升。以华硕、红露、黑卡、瑞雪、福布瑞斯、嘎啦、烟富系列等苹果新品种引进示范种植面积达6700 hm2,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主栽品种。“整形修剪、土壤改良、高接授粉品种、疏花疏果、夏季拉枝、摘叶露果、病虫防控、果园生草”等提质增效改造技术措施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高标准基地核心技术应用实现了“四省、两高、两早”的8大种植优势,苹果种植基地优质果率由2015年的55%提高到2020年的75%以上。

2.3 由重视地上管理向地下地上并重管理转变

目前,国际、国内苹果市场正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由普通型生产向精简化生产、由一般生产向精品生产、由以地上管理为主向地上地下并重管理转变,苹果产业发展已经全面进入转型升级阶段。由于长期施用化肥,有机肥严重不足,土壤酸化、板结现象越来越明显,土壤结构被破坏,养分含量大幅下降,果园增产后劲不足。因而地下土、肥、水的管理已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受到生产者和研究人员的普遍重视,生产者将大量精力用于地下管理,通过土壤修复,从根本上解决苹果效益低下、果品质量不高的问题。

2.4 由追求产量向提质增效转变

一是昭通市近75%大果园栽植密度较大,株行间交接、果园郁闭现象十分明显,一方面导致果园的通透性变差,另一方面导致果园作业不便。从简化管理、提高品质方面考虑,必须逐步打开行间,保持通风透光通道,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二是向海升集团引进国际领先矮化砧木、优质品种、果园管理机械化、水肥一体化滴灌等10大核心技术,实现了“四省、两高、两早”(省肥60%、省水70%、省地70%、省劳力80%,高品质、高产出,早投产、早回报)的8大种植优势,并规范推广,推动了昭通苹果规模与质量、品牌与效益同步提升。

2.5 由单家独干向合作共赢转变

针对单打独斗无组织、群众受益无联结、产业散小无抱团等问题,推行专业合作社与果农绑定发展、龙头企业与专业合作社或直接与果农绑定发展“双绑”机制,实施“三个全覆盖”,建立了“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抱团发展机制,实现了产业发展、企业增效、农户增收的多赢局面。苹果产业在昭通乡村振兴中推动作用日益彰显,实现了苹果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中的有机结合,推动昭通市特色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

2.6 由无公害向打造绿色食品牌转变

保证产品质量、擦亮金字招牌、做好品牌大文章,是推动产业发展的核心和举起昭通苹果向高端消费、高端市场迈进的“敲门砖”。昭通市全面推进39个“绿色食品”认证,着力提升区域、企业、产品竞争力。以昭阳红、沁果昭红、满园鲜、嘎嘣脆等一批顶尖企业“金字招牌”得到广大消费者和市场认可。

3 产业转型升级的建议

3.1 持续优化产业布局、栽培制度和品种结构

重点打造昭阳区布嘎、守望东部片区,鲁甸县文桃茨片区,依托龙头企业,建设高标准示范园;在其他适宜区域,引导合作社及农户,插空种植,实现种植零死角。灌溉条件好的区域重点发展矮化密植集约栽培模式,建设省级现代苹果矮化密植栽培模式示范园。“十四五”末,昭通苹果早、中、晚熟品种比例由1∶2∶7调整到2∶3∶5,进一步发挥纬度较低、海拔较高、光照时数较长以及昼夜温差较大的特殊条件,打造发展优质苹果独一无二的地区。

3.2 开展自主产权新品种和砧木选育及高效育种技术体系建设

品种是苹果产业转型的“芯片”,从目前昭通市苹果种植品种来看,近95%以上的品种都是从国外、国内引进,品种更新换代将成为昭通市苹果生产上“卡脖子”问题。因此,支持选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苹果主栽新品种和新砧木显得十分重要,必须开展苹果种质资源收集、保护、评价、研发,加快种质资源圃、资源库建设。建立高效病毒快速检测和脱毒技术,实现满足新建果园和老果园更新(重茬)优质大苗供给。加快培育一批具有适宜昭通本地的应用前景广阔和具有自主产权的新品种、新砧木,筛选出早、中、晚熟品种用于结构调整、省力化栽培。

3.3 大力推广轻简化、省力化栽培管理技术

要按照农业生产过程中设施化、有机化、数字化建设,围绕矮砧密植集约高效栽培技术模式、低效老果园改造技术模式优化需要,在土壤改良、果园生草、化肥、农药减量、土壤有机质提升等方面开展技术攻关研究。在灌溉条件好的区域,要持续优化矮化密植集约高效栽培技术模式,同时加大对传统栽培模式老果园进行提质增效、更新改优和提高传统果园现代化管理水平,实现优质果率提高10个百分点、节省劳动力40%以上,化肥、农药用量减少20%以上目标。

3.4 加强科研机制建设,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坚持“让专业人干专业事”,全面加快苹果技术研发配套设施建设,把土壤肥力群体变化、病虫种群变化、新品种引进、品质提升等产业化各个环节的科技需求,重点研究苹果优质稳产技术、克服连作(重茬)障碍技术、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等,逐步形成政府引导、课题支撑、社会参与的科研联盟机制,为苹果产业长期持续的技术研发提供保障。

3.5 进一步完善品牌营销体系

重点打造“昭通苹果”区域公用品牌,昭阳红、沁果昭红、嘎嘣脆、满园鲜等企业品牌,鼓励认证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地理标志标识、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证明商标、名牌产品和“三品一标”产品。完善溯源体系建设,构建品牌保护体系,规范产品包装,探索开发小包类、个性化产品。做好电商销售和打造品牌网上商城。积极组织经营主体参加省10大名品、10强企业、20佳创新企业评选。

3.6 加大乡村振兴示范引领建设力度

昭通市必须鼓励支持培育一批乡村振兴示范园区、乡村振兴示范乡(镇)、精品示范村、美丽村庄,加快“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和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把创建“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建设农业产业强镇、打造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培育知名特色品牌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使昭通地区特色产业形成梯次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格局。

猜你喜欢

昭通市昭通果园
天、空、地一体化“未来果园”看一下
呼噜猪的大果园
果园
亲人
亲人
文学自觉与当代文学发展趋势——从昭通作家群说开去
小地方文学史的可能与向度——冉隆中和《昭通文学三十年》
值得书写的昭通文学实绩
昭通作家群的困境与局限
蓬蓬的果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