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对策

2022-11-22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2年3期
关键词:水土保持流域工作

李 杰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水务局,甘肃 张掖 734000)

我国的小流域较多,由于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忽视了生态环境保护,导致一些地区小流域水土流失严重。虽然近些年不断加大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力度,但治理效果没有完全达到治理目标,没有彻底解决小流域水土流失问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生存环境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需加大力度治理小流域水土流失问题,优化综合治理措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1 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概述

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作,用时较长,可改善坡地地形,提高降水拦蓄能力。目前部分区域的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已实现了“水不出田、泥不下坡”。对坡面形态进行调整,可减小坡度,缩小水土流失范围,提高拦泥蓄水能力,使地表径流能够富集。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可改善地表净流量,减少洪峰、洪水总量及土壤侵蚀。同时,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可改善小流域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渗透性和蓄水能力,有效调控水资源,保护自然资源。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不同,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方案的选择应有所差异,选择水土保持技术时需进行全面分析论证,确保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

2 小流域水土流失的原因

作为较为常见的地貌侵蚀现象,小流域水土流失的影响程度满足轻度及中度标准。分析土壤侵蚀形式及导致小流域水土流失的根本原因时,需考虑人为因素、地貌因素、降水量及地壳变动等。小流域水土流失会使区域自然景观受到不利影响,且随着地貌侵蚀程度的不断加深,土壤质量大幅度下降,导致农业种植难度加大,土地利用率下降,农业集约化发展受阻。

海洋资源、森林资源及土地资源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资源利用开始呈现标准化、高效化的态势,但由于之前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较为严重,部分自然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维护与重建。以森林资源为例,乱砍滥伐造成的不利影响使得人类社会对自然灾害的防范能力大幅度下降,生物多样性不断衰减,自然生态链的平衡受到冲击与干扰,给人类社会的长久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农村地区的经济较落后,耕作条件相对较差,农民掌握的生产技术和种植模式过于单一化,缺乏对土地资源的养护,使得土地资源的蓄水保肥能力大幅度下降,耕层逐渐变浅,从而引发小流域水土流失。

生态保护意识缺失也是诱发小流域水土流失的一大因素,部分地区以经济发展为重心,忽视了生态环境保护,土地沙化现象严重,进而引发了水土流失,无法保障区域内的水土质量。

3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存在的问题

3.1 综合治理方式落后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过程中,很多地区利用植树造林的方式,这种方式虽然可以改善小流域水土流失问题,但水土流失的成因比较复杂,单一利用植树造林的方式可能会引发其他问题,增加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难度。利用传统的植树造林的方式,林木长成之前生态环境存在不稳定性,无法彻底防治水土流失问题。因此,在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过程中要加大力度引入新技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治理方法,优化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果[1]。

3.2 资金投入不足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过程中需投入大量资金,同时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补助和群众自筹,由于小流域水土流失发生的地区经济较落后,投入的资金无法满足小流域水土保持工作的需求。此外,当地居民不够重视小流域水土保持工作,减少了小流域水土保持资金投入,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过程中部分施工单位为了加快施工进程而偷工减料,影响了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果。

3.3 相关政策不完善

小流域地区涉及到农业经济发展区域,小流域水土保持工作和农业种植存在矛盾,由于相关政策不完善,发生矛盾时工作人员协调难度大,易激化矛盾。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过程中,要合理分配土地资源,平衡农业生产和小流域水土保持,这也是制定相关政策的重点。完善相关政策,可有效解决农业发展和小流域水土保持工作的矛盾。我国的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缺乏适用性评价标准,无法准确评价小流域水土保持成效,阻碍了相关工作的进程[2]。

3.4 部分地区缺乏水土保持意识

部分地区不够重视小流域水土保持问题,不能有序开展小流域水土保持工作,导致水土流失问题不断加剧。部分地区过于重视经济发展,影响了水土流失治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制约了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4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对策

4.1 明确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原则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过程中要结合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统筹划分农业用地和林业用地,改善当地的水土环境,确保农业生产工作正常开展。首先,要以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为基准,根据水土流失情况,确定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模,确保工程建设的可行性。其次,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通常会影响到农业生产,要采取有效措施尽量减少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如落实植树造林工作时可种植经济林和果树林,通过生态补偿保障当地居民的收入[3]。

4.2 提高小流域水土保持治理水平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需根据流域内现有自然资源利用现状及社会经济条件统筹规划,防治结合,在保证农业生产的同时实现对水土资源的保护。我国小流域水土流失面积较大,流域内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过程中要制定科学的治理方案,不断融入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提高综合治理水平。技术人员要调查分析导致小流域水土流失的原因,提出针对性的治理措施。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方案要融合先进的技术手段,如利用格宾石笼和高分子材料覆膜等,提升小流域水土保持效果。

4.3 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力度

保障资金投入的稳定性,可提高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果。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资金的投入,不仅要依靠国家财政和地方政府,还可利用社会企业及流域内居民的力量。相关部门需建立小流域水土保持专项资金,适当提高专项资金占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合理下拨资金,加大审查力度,避免发生资金滥用、挪用等问题。地方政府也要增加资金投入,确保资金充足,保障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的有序性。同时,相关部门要做好宣传工作,引导居民改进落后的生活、生产习惯,树立环保意识[4]。同时,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过程中,要加大技术投入力度,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相关技术。如地理条件不佳时,可选择液压喷播植草护坡技术;根据沟道形态、气候、滩岸等采取工程护岸和生态护岸措施。

4.4 完善小流域水土保持政策机制

一是完善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根据开展小流域水土保持工作的需求和各地的差异,制定详细的补偿标准,保障补偿标准的公平性和统一性,合理补偿相关损失。二是建立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评价机制,综合评价水土流失减少比例、绿化效果和生态环境改善效果等。需制定科学的指标体系标准,各级环保部门和水利部门可结合地区实际情况适当修正指标体系,以获取可靠的评价结果,在实际工作中不断优化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方案。

4.5 合理调整综合治理的各种关系

4.5.1 治沟和治坡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过程中,需针对各种类型的坡面合理选择树种,同时要落实沟头防护和涝池等措施,提升坡面径流拦蓄效果,从而降低土壤侵蚀。治理工作中技术人员需测量好沟道,落实好规划和设计工作,提高治理措施的科学性。

4.5.2 利用和保护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过程中,不仅要利用水资源,还要保护水资源,防止水资源污染问题,实现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目标。针对水土流失问题,需合理规划、开发利用水资源,保育土壤资源和土壤生态系统。

4.5.3 经济林和生态林 经济林具有显著的水土保持作用,同时可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因此,在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过程中,需协调经济林和生态林的关系,在村庄周围种植经济林,同时要丰富树种,优化整体景观效果[5]。根据区域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林草措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不同坡面选择不同树种,并定期除草松土,促使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最大化。

4.5.4 协调治理山、水、田、林、路 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中,要协调治理山、水、田、林、路,修建水平梯田,有效拦蓄坡面径流。通过构建坡面和沟道,提高水土保持效率,提升综合治理效果。采取科学的农耕措施,协调好高耕作、带状耕作及沟垄耕作等措施,缓和水土治理和农业发展间的矛盾。

4.6 加强信息化建设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过程中应用云计算、遥感技术、移动终端等电子技术和设备可促进水土资源保护和现代农业发展。应提高管理现代化及信息化水平,实时录入区域基础建设工程统计数据,提高水土资源相关数据的实时性,定量分析并综合评价区域基础统计地图数据,科学开展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

5 结束语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复杂性,相关部门需重视这项工作,及时改进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升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果,实现治理目标,有效保护流域内的生态环境。

猜你喜欢

水土保持流域工作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压油沟小流域
堡子沟流域综合治理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罗堰小流域
水土保持
打造智慧流域的思路及构想——以讨赖河流域为例
不工作,爽飞了?
水土保持
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