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作业校本化设计的思与行

2022-11-22周冬梅

江苏教育 2022年58期
关键词:支架校本双减

钱 军 周冬梅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将作业设计与优化的系列要求置于重要位置,提出“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发挥作业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等功能”。可以说,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关键在于提“作业”之质,减“作业”之量。学校作业改革推进程度直接影响着“减负”实效。为此,江苏省无锡市侨谊实验中学以作业校本化设计为切入口进行了探索。

一、真实调研:作业何为

“双减”政策总体要求指出,学校教育应“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眼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作业作为教育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必然彰显“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育人功能。因此,引导一线教师研读政策、课标以及理论专著,正确认识作业功能、更新作业设计观念是落实“双减”的起点。学校组织全员培训,为教师购买专著《重构作业——课程视域下的单元作业》。全体教师共同学习,反思教学实践中作业设计的误区,分析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广泛研讨,达成对作业校本化设计的共识。

二、提炼归纳:作业应为

作业是引领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生动、学得深刻的重要依托,是彰显学校育人的直接载体。作为连接“教”与“学”的重要纽带,作业设计的质量高低、实施的科学与否,直接决定学生的作业负担是否真实减轻,也考量着学校作业管理方式、教育教学理念是否做到与时俱进。

提升教师作业设计能力是真正落实“双减”的核心措施。学校切实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自上而下,全员参与,致力于作业设计校本化研究,还原作业应有的样态。学校明确了校本化作业设计的四个基本原则:育人为本,遵循规律;基于课标,诊断反馈;情境任务,嵌入教学;守正创新,多元并蓄。

各学科教师探寻作业设计与教学、评价的融合,聚焦学生主体性,追求教学评一致性。作业设计呈现五大亮点:任务设计,整合嵌入教学过程;提供支架,撬动学习方式变革;对接评价,思维可视诊断学情;链接指导,网络微课互动助学;样态多元,实践体验指向素养。

三、学为中心:作业有为

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强调定期开展正式和非正式的评估,而不只限于在教学结束时对表现性任务、项目完成情况的评估。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评估,不断揭示学习者的理解和误解。育人为本,遵循规律,作业的校本化设计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以作业改革为支点,将作业设计嵌入教与学的全过程。作业与课堂教学联动,借助作业载体引导学生在真实任务情境中运用知识,以此撬动课堂教学改革,优化学生评价方式。

(一)任务设计

2021年9月起,学校开始尝试将已有的课堂教学支架“融慧共生任务单”与校本作业“侨中慧学单”合二为一。全员参与校本作业设计,依据学科特点,紧扣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设计“前置预习作业”“课中研习任务群”“课后拓展运用”三大模块,将教学、作业、评价有机融合,促进教、学、评同频共振。

其中,最为艰难且至关重要的一环在于设置“课中研习任务群”。这一模块的设计,以任务为驱动,需要基于课标、教材、学情,整合架构,设计有效的驱动任务,供学科教师在教学中适时取用、灵活运用,兼顾学科共性与学情个性。

“双减”政策要求“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方式,强化教学管理,提升学生在校学习效率”。“课中研习任务群”化传统作业中的问题为驱动性学习任务,正是希望给予一线教师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支架、具体路径。如语文学科校本作业,每课时设置随文微写作学习任务,以批注、诵读、仿写、改写等读写融合方式推动教学进程;物理学科,以证据获取为指向设计课堂教学任务;数学学科,将典型例题变式呈现,立体建模,优化思维;生物学科,设置情境,让学生以“小医生”角色完成系列任务,形式多样,学科特色鲜明。

(二)提供支架

学习方式变革是落实“双减”的重要突破口。我们借助校本化作业,关注学生主体需求,在不同的学习环节,对标不同的学情,设计不同形式的作业,为学生高效学习提供多样化的支架。

1.知识支架

“前置预习作业”环节,我们主张呈现新旧知识之间的关联,立足新知,勾连旧知,立体架构,呈现结构化“系统知识单”,帮助学生将碎片化、离散的知识和技能连接起来,让知识更立体地嵌入学生脑海;将独立知识点的价值最大化,为完成由旧到新、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的知识迁移奠定基础。知识支架不仅存在于“前置预习作业”中,在“课中研习任务群”“课后拓展运用”模块中,均可适时架构,帮助学生强化知识结构,形成系统认知,实现思维进阶。

2.方法支架

知识和应用之间需要桥梁,这便是有效的方法。无论是在“课中研习任务群”模块,或者在“课后拓展运用”模块,我们都坚持一个设计理念就是为学生提供理解知识、推进任务的路径,即提供必要的方法支架,避免因学习任务与学生能力之间的不对等,导致学生的低质量或消极参与,从而切实保障学生在充分主动的学习实践中学而有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对接评价

学校引导教师从学生学习思路出发,将对如何使用“课中研习任务群”的思考置于与教学设计同等重要的地位。基于对本班学情的掌握、对“此类学习要达到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以及哪些证据能够表明学习达到了目的”的分析,灵活进行校本作业系列设计,将表现性任务嵌入课堂。读写共生、随堂练习、实验操作、成果展示等表现性任务,全员参与,先“写”再“说”,思维直观呈现,可视可感,这既是学生全面开展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也是教师开展基于证据的科学评价、诊断学情、优化教学的过程。

校本作业的设计也对接考试评价。我们充分研读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之后,作业设计自动对接评价意见,如“减少机械记忆试题和客观性试题比例,提高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试题比例,积极探索跨学科命题”“增强情境创设的真实性、典型性和适切性,提高试题情境设计水平”。尽管设计艰难,但学校教师团队不断探索实践,创新校本化作业形式和内容。

(四)链接指导

“课后拓展运用”模块作业,主要由学生自主完成,突出学科特色,重在以用评学、以用促学。为实时解决学生在自主学习、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学校借助网络技术,将辅助理解的文本及视听资源的链接二维码嵌入相关题目区域。同龄人佳作、教师录制的重难点讲解、实验现场、网络资源等,扫码即得,实时解惑,切实解决了传统作业讲解滞后的问题。

(五)样态多元

“双减”背景下,学校在着力开发设计常态化校本作业的同时,鼓励各学科根据年级、学情需要及节假日时间节点,突破传统书面作业形式,创新布置多元作业。在常态化之外,追求立体化、项目化、个性化。如语文学科,从听、说、读、写、思的角度设计朗读者、小记者采访等作业,触发学生的真实体验和真切情思,在做中思,在用中得;英语学科,为你写诗、DIY达人秀等项目作业,图文并茂,融合劳动体验和语言表达,学生乐在其中。

学校坚持假期长周期作业设计。长假来临前,提早谋划,学科组集思广益,形成假期学科特色作业“自选单”。基于学科知识,反映时代热点,既是给学生学以致用的平台,更是引导学生在假期生活中砥砺品格、提升素养,不断拓展学校育人时空。

猜你喜欢

支架校本双减
基于ABAQUS的某轻卡车蓄电池支架轻量化
口腔CT支架的设计与分析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心脏支架有寿命吗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红楼梦》(新校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