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冠心病PCI术后给予程序性护理方案对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影响

2022-11-21王晓彤许帅元

中国疗养医学 2022年12期
关键词:程序性出院冠心病

王晓彤 许帅元

目前,临床上治疗冠心病所采用的有效手段之一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在PCI术后,冠脉支架内狭窄有再次发生的可能性[1]。在对待自身疾病方面,患者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导致心血管不良事件再次发生,这对患者PCI术后的生活质量将造成严重影响[2]。因此,医护人员的工作重点是如何提高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想要解决这一问题,PCI术后仍需要给予患者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常规的PCI术后护理仅仅是为患者提供一些基础护理,存在一定缺陷,难以满足PCI术后护理要求和患者需求[3]。基于此,本研究将北戴河医院心内科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30例行PCI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纳入研究,探讨PCI术后应用程序性护理方案的效果及对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北戴河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30例行PCI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纳入研究。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每组65例。观察组男36例,女29例;年龄46~68岁,平均年龄(53.18±6.31)岁;病程3~12年,平均病程(7.13±3.62)年。对照组男35例,女30例;年龄45~67岁,平均年龄(53.23±6.28)岁;病程3~11年,平均病程(7.17±3.55)年。两组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选取标准 纳入标准[4]:患者为首次行PCI治疗;冠心病经冠脉造影确诊;不存在精神障碍;自愿入组参与研究;语言、认知功能正常。排除标准[5]:存在未能控制或未经治疗的糖尿病和高血压等重大疾病者;有出血倾向者;伴有精神或神经类疾病者;有恶性肿瘤、严重感染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向患者讲解日常作息、饮食、生活方式、急救及服药等护理要点,对患者的病情变化密切观察,避免患者情绪上遭受各种刺激,鼓励患者早期活动、多饮水,为患者做好出院指导。

观察组采用程序性护理方法,内容如下:①情绪护理。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帮助改善不良情绪,PCI术后向患者询问有关病情的事宜,对于高龄患者,护理人员要尤其重视其内心状态;可采用看纪录片、听轻音乐和阅读等方式缓解患者内心的紧张和焦虑。②PCI术后处理。患者结束手术后,送入观察室,护理人员要给予患者24 h的心电监护,对手术过程进行详细了解,对血压不稳定的患者,护理人员要每间隔3 h测量一次血压;观察患者黏膜和皮肤的改变,鼓励患者低盐低脂饮食,让患者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患者PCI术后卧床期间,根据患者需求,加强生活护理。③健康教育。PCI术后,护理人员要向患者及家属说明自我管理的要点,提高患者和家属对术后并发症的认识,给予患者健康教育,内容包括良好生活习惯、正确用药、常见的误区及定期复查等内容,教育方式可选音频、印制宣传册或视频等。④并发症护理。PCI术后,对患者病情变化密切关注,分析尿潴留、出血、便秘、伤口感染等原因,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法,备好各类急救药品,用以预防不良事件。⑤出院指导。患者出院后,护理人员可以应用微信公众号平台,定时向患者发送疾病相关知识,通过建立微信群或QQ与患者交流,解答患者疑问。

1.4 观察指标 ①分别于出院前1 d和患者出院后6个月来门诊复查时,采用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6]评估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该量表共包括7个维度(疾病知识管理、情绪认知管理、症状管理、不良嗜好管理、急救管理、治疗依从性管理、一般生活管理),总分27~135分,分值越高说明自我管理能力越强。②统计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心绞痛、疼痛、出血、失眠、尿潴留)发生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以率[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比较 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干预前后比较,干预后升高,组间比较,观察组干预后较之对照组升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比较(±s) 单位:分

表1 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比较(±s) 单位:分

?组别 例数 不良嗜好管理 一般生活管理 症状管理 疾病知识管理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 65 13.21±2.55 14.91±2.08 15.77±2.16 16.37±2.34 15.46±2.21 16.32±2.28 12.36±2.06 13.99±2.36观察组 65 13.34±2.62 16.31±2.39 15.69±2.31 18.88±2.45 15.37±2.18 18.68±2.51 12.29±2.03 16.65±2.53 t值 0.287 3.562 0.204 5.793 0.234 5.661 0.195 6.198 P值 0.775 0.001 0.839 <0.001 0.816 <0.001 0.846 <0.001组别 例数 治疗依从性管理 急救管理 情绪认知管理 总分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 65 10.88±1.87 11.86±2.06 9.55±1.54 10.71±2.26 15.83±2.41 16.78±2.19 88.57±5.33 91.89±5.56观察组 65 10.91±1.79 14.29±2.08 9.53±1.61 14.42±2.28 15.81±2.37 18.37±2.25 87.98±5.41 105.79±5.66 t值 0.093 6.692 0.072 9.317 0.048 4.083 0.626 14.125 P值 0.926 <0.001 0.942 <0.001 0.962 <0.001 0.532 <0.001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0.77%,低于对照组36.92%,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冠心病是一种心血管疾病,临床发病率较高且比较常见。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与脂质代谢紊乱、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高龄、冠脉痉挛等多种因素有关[7]。在我国,心血管疾病所致死亡中,冠心病死亡率为67.1%[8]。导管技术的发展与更新,给冠心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PCI逐渐成为冠心病的首选方法,PCI治疗有助于狭窄的冠脉血流及时得到恢复,利于患者回归正常生活[9]。但是,现阶段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大部分冠心病患者缺失PCI术后的自我管理行为。出院后患者自行停药、放松饮食控制,重复吸烟饮酒,导致患者再次发病,甚至死亡病例比比皆是,生活方式与冠心病患者的病情二者之间存在密切联系,控制冠心病发病和发展的危险因素十分重要。研究[10]显示,有效的自我管理行为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改善患者健康状况及健康行为等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因此,PCI术后需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方案以促进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程序化护理是近年来护理医学中所倡导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其核心理念是以护理流程管理为核心,以制定规范化的护理程序为前提,在制定护理流程表、明确护理目标、制定护理计划的基础上实施护理措施,对提高临床护理的针对性及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PCI术后常规护理多依据个人护理经验,存在一定缺陷,缺乏科学性和程序性的护理流程,而且繁重的护理工作极易造成护理人员工作出现纰漏,引发医患矛盾[11]。本研究所采用的程序性护理方案,以PCI术后各个护理要点为依据,结合现代通讯技术,从5个方面(情绪护理、PCI术后处理、健康教育、并发症护理及出院指导)出发,制定护理流程,提高护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12-13]。本研究结果显示,自我管理能力评分组间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也明显偏低(P<0.05)。这一结果证实了冠心病PCI术后给予程序性护理方案是有效可行的。在冠心病PCI术前术后实施程序性护理干预,能够使患者在院内外也能够得到优质的护理干预,这对于其疾病康复,有着重要辅助意义。需要指出的是,程序性护理的应用,能够使护理范围从之前的院内延伸至社区与家庭,这除了有助于患者在康复管理工作中有效性与科学性的提升之外,还能达到消除危险因素、改善不良生活方式及提高生存质量的目的。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当前我国在应用程序性护理方面,仍然存在着不足指出,但其在冠心病患者病情管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14-15]。

综上所述,冠心病PCI术后应用程序性护理方案,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控制心绞痛发作,延缓心力衰竭发生,减少再住院次数,减少患者花费,且降低降低患者死亡率,减少了经济负担,对于家庭、医保费用的控制有一定的意义,给社会降低大量成本。

猜你喜欢

程序性出院冠心病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sST2水平与冠心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实施预出院流程在脊柱外科患者出院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为什么我们不会忘记怎样骑自行车
为什么我们不会忘记怎样骑自行车?
第五回 痊愈出院
关于程序性辩护
程序性辩护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