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生物反馈仪联合正念情绪疗法在混合性焦虑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2022-11-21梁保珠王清芬

中国疗养医学 2022年12期
关键词:生物反馈正念情绪

梁保珠 王清芬

当患者同时伴有焦虑症状与抑郁症状,分开诊断时均不符合相关诊断标准,但存在自主神经症状,如心悸、口干、胸闷等,且焦虑症状较为严重,而抑郁症状相对较轻时,则称为混合性焦虑障碍[1-2]。随着现代社会压力不断增大,混合性焦虑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药物治疗是混合性焦虑障碍的主要治疗方式,但不良反应较多,效果欠佳。而脑生物反馈仪属物理疗法,能从生物学方面了解患者生理功能,进而通过一系列特殊训练使患者能自主控制思想意识,调节身体功能,消除疾病,恢复身心健康[3]。正念情绪疗法来源于佛教,是一种洞察当下的身心体验,具有保持身心平衡、缓解负性情绪的作用[4]。目前,两者联合应用相关报道较少,基于此,本研究将脑生物反馈仪与正念情绪疗法相联合应用于混合性焦虑患者,旨在探讨该方案的治疗有效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202002005)。研究对象为2020年8月至2022年4月焦作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混合性焦虑患者,按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对照组41例,其中男24例,女17例;年龄18~72岁,平均年龄(42.86±5.73)岁;病程3~18个月,平均病程(8.36±2.02)个月;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23例,中学10例,小学及以下8例。研究组41例,其中男22例,女19例;年龄18~74岁,平均年龄(43.34±5.64)岁;病程3~19个月,平均病程(8.67±2.12)个月;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21例,中学11例,小学及以下9例。两组一般资料(文化程度、病程、年龄、性别构成比)均衡可比(P>0.05)。

1.2 选取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ICD-10中混合性焦虑相关诊断标准[5];生命体征稳定;年龄≥18岁;具有一定书写、表达能力;患者知情本研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既往存在器质性精神障碍或精神疾病;已确诊为抑郁症;有药物依赖或酒精依赖者;肝肾等重要脏器严重功能障碍者;孕妇或哺乳期妇女;严重躯体化障碍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予以常规药物治疗,如帕罗西汀、曲唑酮、阿米替林等,同时以口头形式予以患者用药指导、心理指导等。连续干预8周。

1.3.2 研究组 在上述基础上采用脑生物反馈仪联合正念情绪疗法,具体如下。

1.3.2.1 成立干预小组 从精神康复科选取护士5名(工作年限≥3年),在护士长带领下,先组织学习与正念情绪疗法相关的知识,由护士对患者实施正念情绪疗法并予以脑生物反馈仪 (型号:BioNeuro;生 产 企 业:Thought Technology Ltd.)治疗,持续干预8 周,期间由护士长负责监督、指导护理工作。

1.3.2.2 脑生物反馈仪操作流程 ①治疗开始前,告知患者设备工作原理与作用,询问患者内心感受,通过指导性语言使患者保持放松,测量患者起始生理信息。②治疗时指导患者取半卧位,严格参照说明书放置点位,将参考电极置于患者两侧耳垂,选择α波与θ波进行反复训练,期间根据患者情况调整反馈参数,引导患者完成既定任务目标。20~30 min/次,2~3次/周。

1.3.2.3 正念情绪疗法 第1周:正念察觉,为患者发放葡萄干,让患者仔细观察它的光亮、褶皱、凹陷处等,再让患者依次进行触摸、闻嗅、品尝,让患者有意识的咀嚼、吞咽,以提升患者正念察觉能力,20 min/次;第2周:身体扫描冥想,选取安静、舒适的环境,指导患者摘除全身佩戴物,以舒适姿势平躺在瑜伽垫上,双手置于腹部,有节律的做3次深呼吸,放松全身肌肉,感受地板与身体的接触,身体完全放松之后,依次将注意力放在脚、小腿、膝盖、大腿、臀部、腰部、胸部、背部、手部、头部等,感受与垫子的接触感或肌肉感,以缓解身心疲惫,30 min/次;第3周:正念呼吸,指导患者腹式呼吸训练法,让患者取仰卧位,双手交叉放置于腹部,随着呼吸,手部感受腹部的扩张与收缩,同时感受气流在腹腔、胸腔、鼻腔中的感觉,15 min/次;第4周:正念瑜伽,指导患者跟随瑜伽老师练习正念瑜伽,包括调心冥想式、仰卧扭转式、斜板平衡式、下犬式、调息呼吸式等,以消除患者负性情绪,30 min/次;第5周:声音禅修,为患者播放自然音,如窗外小雨、流水音、鸟鸣音等,以洗涤患者心灵,使其内心平静,20 min/次;第6周:困境练习,引导患者将注意力集中在身体感觉强烈的某个部位,以温和的方式逐渐将其转移至呼吸,再软化、开放自己的意识,练习将其转化至全身,学会与之共存,20 min/次;第7周:正念行走,指导患者专注于行走本身,有意识的换脚、放脚,全心感受走路时的脚感、腿感、步态等,20 min/次;第8周:规划未来,鼓励患者写下未来规划,并指导患者如何采用积极态度逐步将其实现,以激发患者积极情绪。

1.4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将心悸、气短、胸闷、口干症状按重度、中度、轻度、无分别计6分、4分、2分、0分。②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两组干预前、干预后情绪状态,其中SAS从心理方面(害怕、发疯感、焦虑、不幸预感、惊恐)、生理方面(呼吸困难、手足颤抖、晕厥感、躯体疼痛、睡眠障碍、乏力等)进行评价,SDS从躯体障碍(体质量减轻、便秘、心悸等)、精神-情感症状(忧郁、晨闷)、抑郁-心理障碍(生活空虚感、兴趣丧失、无价值感等)、精神运动障碍(思考困难、能力减退)进行评价,两者均为20个评价条目,分别将很少有、有时有、大多数有、全部时间有依次计为1分、2分、3分、4分,反向计分条目则计为4分、3分、2分、1分,标准分=得分之和×1.25,分数与焦虑、抑郁程度呈正相关。③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价两组干预前、干预后睡眠质量,包含催眠药物使用情况、睡眠障碍、日间功能、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时间、睡眠质量7个评价维度,各维度0~3分,总分21分,得分越高,表明睡眠质量越差。④采用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评价两组干预前、干预后生活质量,其中包含情感职能、健康变化、活力、社会功能等,满分100分,得分与患者生活质量呈正相关。⑤以焦作市第四人民医院自拟护理满意度评估量表评价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包含护理效率、护理态度、护理知识与技能、护理环境等,总分100分,评价标准:96~100分(十分满意)、86~95分(满意)、76~85分(基本满意)、≤75分(不满意),总满意度=1-不满意度。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分析软件,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n(%)]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评分比较 组内比较: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两组心悸、气短、胸闷、口干症状评分均降低(P<0.05);组间比较:与对照组比较,干预后研究组心悸、气短、胸闷、口干症状评分均降低(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评分比较(±s) 单位:分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评分比较(±s) 单位:分

?组别 例数 心悸 气短 胸闷 口干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研究组 41 3.05±0.52 1.49±0.39 2.74±0.61 1.56±0.35 2.58±0.46 1.28±0.32 2.96±0.53 1.45±0.39对照组 41 2.94±0.55 2.16±0.42 2.83±0.57 2.24±0.47 2.67±0.51 2.06±0.37 2.84±0.48 2.16±0.36 t值 0.931 7.485 0.690 7.430 0.839 10.210 1.075 8.566 P值 0.355 <0.001 0.492 <0.001 0.404 <0.001 0.286 <0.001

2.2 两组患者情绪状态评分比较 组内比较: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两组SAS、SDS 评分均降低(P<0.05);组间比较:与对照组比较,干预后研究组SAS、SDS评分均降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情绪状态评分比较(±s) 单位:分

表2 两组患者情绪状态评分比较(±s) 单位:分

注: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

组别 例数 SAS SDS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研究组 41 65.45±4.38 57.15±3.98 54.29±3.16 49.38±2.59对照组 41 64.97±4.43 60.46±4.27 53.82±3.29 51.24±2.84 t值 0.493 3.631 0.660 3.099 P值 0.623 <0.001 0.511 0.003

2.3 两组患者睡眠质量、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组内比较: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两组PSQI评分均降低,SF-36评分均升高(P<0.05);组间比较:与对照组比较,干预后研究组PSQI评分降低,SF-36评分升高(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睡眠质量、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 单位:分

表3 两组患者睡眠质量、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 单位:分

注:PSQ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SF-36=简明健康状况量表。

组别 例数 PSQI SF-36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研究组 41 15.33±2.42 8.47±2.15 63.79±4.38 79.46±4.51对照组 41 14.88±2.37 11.36±2.24 64.26±4.52 74.29±4.46 t值 0.851 5.960 0.478 5.219 P值 0.398 <0.001 0.634 <0.001

2.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7.56%(40/41) 高于对照组80.49%(33/41),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混合性焦虑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既往调查显示,精神障碍病史人群中约有70%合并其他精神障碍[6]。与单纯抑郁或单纯焦虑者相比,混合性焦虑患者负性情绪体验更为激烈,常无缘由的突然烦躁、绝望,进而出现暴力、自伤等行为,对患者社会功能造成损害。

临床常采用药物治疗混合性焦虑,能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症状,但不良反应明显,且治疗依从性也难以保证。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越来越多新技术被用于治疗精神障碍,其中脑生物反馈仪作为一种物理、无电磁干扰的绿色训练方式,应用最为广泛,被多数患者所接受。研究表明,焦虑、抑郁患者常会出现多种负性情绪,会导致患者肌肉产生不同程度的颤抖,引起肌群收缩,进而引起肌电变化,脑生物反馈仪能通过EEG传感器采集、放大人体脑细胞产生的微弱电信号,以脑电波作为驱动参数,将这些电信号转换成患者可察觉的脑电信号,使患者出现愉悦心情,控制负性情绪状态下的肌电活动,从而控制病情发展[7-8]。此外,武肖玲等[9]研究指出,睡眠障碍患者失眠程度与焦虑、抑郁程度呈正相关,原因可能与负性情绪可导致患者体内胆碱能神经递质增多、去甲肾上腺素与5-羟色胺神经传递减少有关。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研究组SAS、SDS、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可见脑生物反馈仪与正念情绪疗法能减轻患者负性情绪,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睡眠质量。在脑电睡眠研究[10]中指出,人体进入睡眠状态时处于低觉醒水平,α波与Q波是人体进入睡眠状态的标志。而脑生物反馈仪能通过调整脑电波的α波,令患者感受到信息反馈,再通过有意识的心理调节触发某种生理特性,诱导Q波产生,促使患者进入深睡状态,还能改善患者大脑代谢与循环能力,改善神经递质水平,促进神经组织修复,从而缓解不良情绪[11-12]。同时杨彦玲等[13]研究证实,正念情绪疗法通过正念察觉、正念呼吸、正念冥想等方式,能提高大脑额叶灵敏度,增强情绪控制能力,从而改善不良情绪,同时,能通过改善患者情绪表达方式、作用时间、注意力等,调节患者过度觉醒状态,改善患者睡眠质量。上述两种机制相互独立,而又相辅相成,从生理、生理两方面共同促进疾病转归。

另外,本研究还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干预后研究组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由此可知,脑生物反馈仪与正念情绪疗法还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增加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认可度。原因推测为,正念情绪疗法能使患者专注于当下,察觉情绪感知,进而自主控制冲动情绪,使之逐渐趋于平稳,与脑生物反馈仪联合使用,能增强混合性焦虑症状改善情况,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提升患者幸福指数,从而提升生活品质,还有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14-15]。

综上可知,脑生物反馈仪与正念情绪疗法联合有助于调整患者情绪状态,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睡眠质量,从而提高生活质量,还有助于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认可。

猜你喜欢

生物反馈正念情绪
早餐
正念训练对老年抑郁伴功能性便秘患者的影响
盆底肌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观察
正念饮食,料尽其香
生物反馈治疗仪联合加味补中益气汤对脾胃气虚型功能性便秘的疗效
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盆底肌锻炼在治疗中老年妇女子宫脱垂的康复效果
亲子正念练习从哪里开始?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