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昆明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2022-11-21孙达锋邰丽梅赵春艳刘寅山

中国食用菌 2022年6期
关键词:昆明市食用菌昆明

董 娇,孙达锋,邰丽梅,赵春艳,刘寅山,张 琳,华 蓉**

(1.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云南 昆明 650221;2.云南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221)

1 昆明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

1.1 食用菌产值跃居全省第一

2020年,昆明市食用菌总产量为8.22万吨,占全省食用菌总产量74.68万吨的11.0%(其中野生食用菌3.58万吨,占比为43.6%,栽培食用菌4.64万吨,占比为56.4%);达成总产值69.04亿元(其中野生食用菌58.42亿元,占比为84.6%,栽培食用菌10.62亿元,占比为15.4%),占全省食用菌总产值281.26亿元的24.5%[1]。云南商品野生食用菌产量占全国的70%以上[2],其中昆明野生食用菌交易额占云南省野生食用菌产值166.52亿元的35.1%。

1.2 国际野生食用菌贸易中心已形成

云南以野生食用菌为主的食用菌产品出口创汇连续20多年超过1亿美元,据昆明海关提供数据,2020年全省食用菌出口16 078 t,出口额12 951万美元,出口或转口到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云南出口的野生食用菌约占欧洲市场进口量的40%,亚洲市场进口量的45%,美洲市场进口量的60%,其中由昆明出口的约占一半左右[3];南亚、东南亚等地区国家自昆明进口的香菇(Lentinus edodes)、木耳 (Auricularia auricula)、金针菇 (Flammulina velutipes)等栽培食用菌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在昆明进行贸易的野生食用菌也有来自其他各地的,如巴基斯坦的羊肚菌 (Morchella spp).,缅甸的鸡(Termitomyces spp).、大红菇 (Russula alutacea),朝鲜的松茸(Tricholoma matsutake)、美味牛肝菌(Boletus edulis),越南、老挝、柬埔寨的大红菇等;国内有来自四川、贵州、西藏、湖北、湖南、广西、陕西、新疆、吉林、内蒙等省的各类野生食用菌[4]。昆明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国际、国内野生食用菌贸易中心,力争将云南野生食用菌打造成为全球野生食用菌的品牌名片。

1.3 百亿级食用菌交易市场基本形成

通过走访调研统计,昆明市野生食用菌交易集中在官渡区的云南木水花野生菌交易中心和盘龙区的昆明北苑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2020年交易额分别达72.6亿元和20亿元。栽培食用菌鲜品交易集中在官渡区关上的蔬菜水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年交易额约20亿元) 及王旗营蔬菜批发市场(年交易约10亿元);在其他综合性农贸市场中也有零散分布。干货集中在官渡区骏骐批发市场(年交易额约20亿元)。整体看来,目前的交易市场已形成规模百亿级。

1.4 野生食用菌美食国内外闻名

宜良干巴菌 (Thelephora ganbajun)[5]、富民鸡[6]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关上野生食用菌生态美食街[7]、晋宁野生食用菌美食街[8]、宜良狗街镇小哨野生食用菌生态旅游村[9]等特色街区在野生食用菌大量上市的季节,以其独有的菌香招揽八方游客,带动餐饮及旅游收入近30亿元。

1.5 经营主体逐步壮大

食用菌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市场建设、市场开拓及营销方式实现多元化,生产、加工、销售、餐饮企业及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发展迅速,产业化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成效显现,整体经济效益逐步提升。通过走访调研统计,2019年昆明市食用菌企业约200多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家[10],产值超过5 000万元以上约10家。官渡区、石林县、寻甸县、嵩明县、安宁市、晋宁区是昆明市食用菌产业发展较好的区域。“企业+专业合作社+专业户”的发展模式得到巩固和提高,产业发展助农增收效果显著。

2 昆明市食用菌产业发展优势

2.1 自然优势

昆明具有独特的气候资源优势和高原湖滨生态优势。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如春。日照长、霜期短,年平均气温15℃,阳光充足,年均日照2 200小时左右,全年无霜期240天以上[11],为食用菌栽培和野生食用菌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基础。野生食用菌上市期较长,栽培食用菌不仅品种多样、供应期长,且感官品质及营养物质含量均优于其他省份同期生产食用菌。

2.2 产业基础优势

经过多年发展,昆明市食用菌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效益不断提升,产业体系初步形成。野生食用菌的生产、加工、产品集散规模已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栽培食用菌的集散规模在省内占重要地位;科技合作、产业发展模式、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积累了丰富经验;培育发展的一批龙头企业,正在发挥积极的发展拉动作用;专业合作社发展潜力巨大,带动作用日益增强。

2.3 区位优势

昆明地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澜湄合作区域、泛珠三角经济圈交汇点,是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前沿和重要门户。昆明既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连接交汇的战略支点,也是沟通南亚、东南亚国家的通道枢纽,同时还是承接重大产业转移和产业集聚的基地、沿边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核心[12]。显著的区位优势为昆明打造“国际野生食用菌贸易中心”“栽培食用菌南亚东南亚贸易中心”奠定了良好基础[13]。

2.4 文旅资源优势

昆明是一座人文风采之城,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昆明市也是世界知名的“花都”,休闲、旅游、度假、居住的理想之地;拥有世界自然遗产石林、“高原明珠”滇池、“东方雕刻艺术宝库”筇竹寺五百罗汉等著名景点[11]。这些文旅资源优势为“菌业-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3 昆明市食用菌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3.1 市场集中度及专业化不够

昆明已经初步形成国际野生食用菌贸易中心,目前有5个集中度较高的交易市场,但是还处于菌商、菌企及市场自发组合的状态。市场缺乏统筹规划,小、散、乱的地摊经济模式明显。与野生食用菌的轻奢定位差距较大,制约了品牌的打造,严重影响云南野生食用菌国际贸易中心的形象。同时有4个交易市场均面临拆迁却无新址的困境,拆后分散经营将显著降低已有优势,急需规划建设成标准化、专业化、国际化的交易综合体。

3.2 精深加工不足

昆明市食用菌生产企业普遍以鲜品、干品和速冻品等初加工产品销售为主,精深加工技术、产品开发滞后及成果转化应用少,无精深加工龙头企业,现有企业实力较弱,精深加工规模小,产业附加值较低,产业链短。

3.3 品牌建设滞后

昆明市食用菌品牌建设较为滞后,无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知名度较低;获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产品较少;食用菌文化、品牌带动发展效应不强;标准研究较产业发展滞后,缺乏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制约了国内外食用菌市场的进一步拓展。

4“十四五”期间昆明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4.1 强化组织领导和顶层设计

要充分认识发展食用菌产业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打造“绿色食品牌”的重要作用,切实加强领导,理顺食用菌产业工作领导机制。同时要结合实际,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促进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4.2 强化科技支撑作用以激发“昆菌”发展新动能

充分整合利用昆明市现有的科技创新平台资源、科研院所和高校,围绕食用菌产业链等关键技术,组织实施一批重点科技项目,提升和完善食用菌科技研发水平。支持有条件的农业科技园区或龙头企业建设企业技术研发中心,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加快昆明市优势品种的培育,研究推广优势品种的栽培、保鲜和加工技术,加大推广力度,辐射带动全省发展。

4.3 构建“昆菌”品牌体系以做响“昆菌”品牌

全力打造“昆菌”公用品牌,构建“昆菌”公用品牌为龙头、区域品牌为支撑、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为主体的“昆菌”品牌体系,以大健康的视角宣传其营养及保健价值,培养消费者正确的野生食用菌消费价值观。发掘、传承、弘扬云南民族特色的“菌文化”,设计以“菌文化”为深厚底蕴的品牌形象,以品牌拓展发展新空间,带动质量效益升级,促进“昆菌”在国内外享有更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14]。

4.4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继续加强“产学研”“农科教”结合,构建多样化、多层次自主创新与合作开发并存的新模式,引进国内外食用菌高层次人才和领军人才,壮大“昆菌”产业创新团队;利用国家重视基层职业技能提升的契机,每年对县、乡、村干部开展食用菌管理技术培训,支持企业选派人员到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进修和培训,培养一批技术、技能型人才。在大专院校、职业技校设食用菌专业,为产业发展进行人才储备。

猜你喜欢

昆明市食用菌昆明
昆明市明良汇江水泥制造有限公司
昆明市明良汇江水泥制造有限公司
昆明市明良汇江水泥制造有限公司
雪中昆明 一梦千年
昆明市明良汇江水泥制造有限公司
昆明赏花地图
쿤밍(昆明)에 로봇이근무하는 주차장 등장
食用菌市场近期行情
食用菌市场近期行情
食用菌市场近期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