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质增效 促进热区水果可持续发展

2022-11-21王春秀陈文龙

云南农业 2022年2期
关键词:水果发展

王春秀,陈文龙

(师宗县农业农村局,云南师宗 655700)

师宗县紧扣“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突出特色,优化产业布局,充分发挥气候多样性的特点,大力发展热区水果产业,热区水果已逐渐成为具有竞争优势的支柱产业。

一、热区水果生产现状

(一)热区水果生产现状

师宗县立体气候明显,辖区内的五龙乡、高良乡、龙庆乡处于南盘江两岸,属于干热河谷区,海拔737~1300 m,年平均气温18.5 ℃,全年基本无霜,≥10 ℃活动积温6860 ℃,是滇中不可多得的优质热区资源。

近年来,师宗县积极探索热区水果产业发展,从20世纪90年代末,先后成功引种火龙果、枇杷、荔枝、沙糖橘等市场紧俏的热区水果,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水果种植经验。截至2019年末,全县热区水果种植面积2460 hm2,其中柑橘种植面积1820 hm2、柠檬种植面积460 hm2、软籽石榴种植面积113.33 hm2、枇杷种植面积66.67 hm2。另有种植杧果、火龙果、杨梅、木瓜等热带水果,现已有标准化规模种植基地7个,面积920 hm2,产量3万t,产值0.66亿元,平均亩产值4783元,经济效益尚好。经过多年的引种对比试验,区域内主要种植适宜师宗县热区栽培的优良品种,其中柑橘品种有塔罗科血橙、纽荷尔脐橙、冰糖橙、红肉脐橙、青秋脐橙、长叶香橙等。

(二)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情况

目前,师宗县已培育和引进水果龙头企业8户、电商销售企业2户、农业产业扶贫专业合作社19个。通过推广“扶贫开发公司+合作社+贫困户”产业扶贫模式,2018年带动了深度贫困户685户2831人发展热区水果产业,扶贫效果显著。

二、热区水果发展不利因素

(一)缺乏系统规划,品质差异较大

在热区水果发展中由于前期缺少系统规划和标准引领,热区内水果的发展大多为当地农民自发种植,致使种植的种类、品种、规格杂乱无章,产品的品质差异大,商品率不到50%,经济效益与预期目标差距太大,同时又因缺乏实力强大的水果产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优质自然资源难以转化为产品质量优势,造成了热区资源的浪费。

(二)加工能力不足,产业链条较短

当前,师宗热区水果产业仍以出售鲜果为主,产业链较短、销售渠道狭窄、产品供应链不健全,物流储运同样受到制约,致使水果销售价格极不稳定,直接影响热区水果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扶持力度不足,产业融资困难

由于热区水果产业缺乏高效的资金投入机制,金融支撑服务体系、融资机制不完善,普遍表现为产业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同时在土地流转、财税优惠、融资抵押、风险保障等方面扶持力度不够,适度规模经营举步维艰,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方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热区水果产业经营主体“小、散、弱”仍是主要的生产方式。

(四)科技推广不足,成果转化率低

总体看,师宗县热区果业发展与科研机构存在脱节,产业的前沿科技成果推广不足。集中表现为优质丰产技术、高效适生种苗、绿色管理模式普及率较低,产业从业人员专业水平较低,科技支撑体系的薄弱导致产业现代化发展动力不足。

三、推动热区水果发展的举措

针对师宗县热区水果存在的问题,应采取如下举措方可推动和促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强化组织领导

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按照“政府宏观把控、企业具体实施、社会组织协调”原则,组建师宗县热区水果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对热区水果的发展方向和项目规划进行统筹,避免在今后的发展中再出现杂乱无序的状况。

(二)强化科技支撑

1.设立热区水果院士专家工作站。充分发挥省内外科研院所的技术优势,在核心产区,引入院士和专家团队,集聚创新资源,实现热区水果生产技术上的突破,为师宗县热区水果产业发展提供高质量的科技支撑,逐步形成科学、规范、高效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2.完善热区水果技术基层推广服务体系。以现有的农技推广体系为基础,加大对基层一线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和专业人才引进,建立健全县、乡(镇)、村(社区)三级热区水果技术推广机构,形成上下协调、运作有序、服务到位、推广有力的水果种植、管理技术体系。重点开展热区水果品种筛选、丰产栽培技术、病虫害综合治理等适用技术的推广。

(三)完善组织合作形式

1.引进扶持龙头企业。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和扶持一批具有较强带动能力的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到师宗县热区建立基地。通过优化营商环境鼓励和引导企业兼并重组,扶持本地企业发展形成竞争有序、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通过研发新产品,不断提高师宗热区水果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依托龙头企业建立一批热区水果精品庄园(示范园),实现资源培育基地化、经营管理集约化、生产加工一体化。

2.壮大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以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建设为抓手,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统一组织种苗供应、生资购买、技术培训、病虫害防治和产品销售,实现“分散种植、统一标准管理、统一组织销售”,实现农户抱团发展。

(四)树立特色品牌

1.培育“师宗热果”公用品牌。按照“政府积极引导、产业协会紧密合作、企业协调参与”原则,培育区域公用品牌“师宗热果”。支持水果企业通过产品商标注册开展品牌打造,力争把“师宗柠檬、师宗沃柑、师宗脐橙、师宗牛油果、师宗软籽石榴”等打造成曲靖乃至全省的名牌农产品。

2.建立产品质量追溯体系。逐步实现种植、生产全过程采用GAP管理,为消费者提供安全、放心、可追溯的产品。

(五)提升热区水果产业市场化水平

1.找准市场定位。根据师宗县优质水果口感好、糖分含量高、绿色有机等特性,精准定位目标市场和消费群体。一是鲜食水果短期目标市场定位于曲靖市周边县(市、区),长期目标市场定位于上海、北京、天津等地。二是冻干柠檬定位于国内和国际2个市场,针对养生群体的需求研发新产品,以满足不同消费需求。三是鼓励从业主体制定差异化市场营销策略,改良包装设计,提升产品品质、档次及市场竞争力,扩大市场影响力和占有率。

2.推进产品营销。一是加大水果田间市场标准化建设与改造,通过冷库保鲜、认购认养、采摘体验等新型营销模式拓展市场。二是以高良乡为主体,建设并完善产地批发市场和电商销售园区,通过建设完备的产品供应链体系,制定好水果电商上行标准。三是支持扩大产品销售范围,提升外销比例,支持经营主体积极参与国内外各类展销会、对接会、推介会,并在省内外设立分支机构、商务平台、专卖店、大中型商超直采供应,力争师宗热区水果外销比例超过70%以上。四是培育县域内农产品电子商务主体,加强与主流电商平台对接,力争电商销售比例占30%以上。

猜你喜欢

水果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水果
四月里该吃什么水果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我爱水果
图说协调发展
水果篇之Cherry
水果畅想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