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交语篇中言据性的国家形象建构研究

2022-11-21祝玉昆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语篇信念外交

祝玉昆 崔 林

(辽宁师范大学,辽宁 大连 116029)

一、引言

言据性作为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一直受到语言学家的广泛关注。言据性的定义一般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言据性只研究知识的来源,而广义上的言据性指知识的来源以及说话人对知识可靠性的态度。随着语言学的发展,言据性研究的焦点逐渐从狭表征的命题式转向广义上对表达言语者立场、态度和情感的表达。目前,我国学者关于言据性研究大多是从广义上探讨其在语篇中构建的人际意义,而对国家形象建构的研究却很少涉及。近年来,国家形象一直是新闻传播领域和国际关系学界研究的交叉领域。国家形象作为国家实力和意识形态的体现,关系着国家的利益和荣誉,但与英语语言学领域相结合的研究却极少见。因此,本文以外交会议中外交发言人的讲话为语料,探究外交语篇中言据性的使用对中国国家形象建构的语用功能。研究结果对外交语篇的生成和理解有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言据性及其分类

言据性(Evidentiality)主要指语言使用者对信息的来源及可靠性的说明。狭义言据性观点的代表人物Hadumod Bussmann(1996)认为言据性是一个表示说话者信息来源的语法范畴的概念,而广义言据性观点的代表人物Chafe(1986)认为言据性是一个语义范畴概念,其不仅表示信息的来源还可以表示说话对于信息可靠性所承担的责任。

目前语言学家对言据性的分类各抒己见。Bussmann把言据性分为三类:视觉(sensory)、听说(report)以及推理 (inferential)。Chafe将言据性分为四类: 信息来源(source of knowledge)、认知模式(mode of knowledge)、信息可靠度(reliability of knowledge)和信息匹配(knowledge matched against)。我国学者孙自挥(2007)根据Chafe的可证性理论框架以及胡壮麟的意见,将言据性分为六类:言语证据/引证、感观证据/归纳、假设/演绎、信念、可靠度、预期。而杨林秀(2009)在其博士论文中则把言据性则分为五类:零据素、感知据素、报告据素、推理据素和信念据素。根据外交语篇中发言人需要通过发言传达给公众自己的思想和立场以及发言人和观众/听众之间的关系,笔者认为杨林秀对于言据性的分类更加合理。因此,本文基于杨林秀的言据性分类,对外交语篇中言据性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进行分析。

(二)国家形象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在国际社会上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强。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形象一直是新闻传播领域和国际关系学界公共研究的一个交叉性领域,其不仅关系到国家利益和荣誉,而且对提升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发挥着重要作用。早在1960年,已有学者对国家形象展开研究。然而对于国家形象的定义,学术界各学者尚未达成一致。徐小鸽(1996)认为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在国际新闻流动中所形成的形象。管文虎教授(1999)在其专著《国家形象论》中提及国家形象是国家的外部公众和内部公众对国家本身、国家行为、国家的各项活动及其成果所给予的总的评价和认定。程曼丽(2007)指出国家形象是一种主体意识,是国家或民族精神气质中的闪光点。基于上述学者的观点,笔者认为国家形象是内部公众及外部公众对于国家各方面的一种认知状态。而国家形象则需要通过一定的语言媒介进行彰显,本文选取外交会议中发言人的讲话为语料,对其中言据性的使用对中国国家形象的构建进行研究。

三、研究设计

本研究从外研社官网上随机选取两场外交会议,以其中外交发言人的讲话为研究语料。首先,对其内容进行复制后粘贴到WORD文档中进行字数统计,统计后共计5835个英语单词。其次,根据杨林秀对言据性分类中的各据素定义并结合具体语境对两篇外交语篇的内容逐句分析,并且进行人工筛选,以保证识别此语篇中言据性的准确性和真实性。统计按每千词出现的言据性数量计算, 然后,根据杨林秀对于言据性的分类,统计出外交语篇中的感知据素、报告据素、推理据素和信念据素的频数及分布情况,并计算出其各类的频率。具体研究问题有二:1.言据性在外交语篇中的分布状况如何?呈现出怎样的特征?2.在外交语篇中,通过言据性的使用建构出什么样的中国形象?

四、结果与讨论

(一)外交语篇中言据性的分布状况及特征

本节回答第一个问题,讨论言据性在外交语篇中的分布状况及呈现出的特征。统计后得知推理据素占比最多,为37.8%,如can, will, maybe…,表示说话者试图通过自己的阐述让听者接受自己的观点。其次,感知据素的使用占比最少,为14.6%,如we see, it is/ can be seen…,表示此次会议中的一些信息是来自于外交发言人的自身感知,具有较强的可信度。报告据素占比为20.9%,表示通过别人观点的引用来支撑自己的观点。信念据素占比为26.7%,表示说话者通过in my opinion, I think, we believe等语言资源的使用来显示所述信息来自于个人观点,具有较强的主观性。下面将结合语料,分析外交语篇中言据性的使用所建构出的中国国家形象。

(二)外交语篇中言据性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

本节我们讨论外交语篇中言据性的使用所体现出的中国国家形象,尝试回答第二个研究问题。外交发言人会在外交会议中通过语词或语句的使用表明自己的立场,彰显自己国家的形象并期待得到听众的认同。言据性作为一种表示信息来源的语言现象,在外交会议上合理地使用不仅能够有力地增强话语的可信度,而且能够提高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提升国家的软实力。本文主要从国内和国际两个角度对中国的形象进行分析。

1.从国内的角度:公平民主,团结统一

民主、平等、公平、法制是中国对国民一直秉承的原则,通过上述数据分析得知,推理据素占比为37.8%,表明中方代表通过大量推理据素的使用,不仅把中国对国内人民秉承的原则传达给世人,还能潜移默化地通过国家形象的展示提高国际影响力,增强民族自豪感。此外,报告据素的占比为20.9%,表示发言人亦通过报告据素的使用对中国的国家形象进行建构。以下是从两场外交会议中摘引的例子。

(1) Facts have shown that such practices would…

(2) As ancient Chinese observed,“The essence of governance is livelihood; and the essence of livelihood is adequacy.”

(3) We must change the way we think and make sure that …

例(1)中的Facts have shown that和例(2)中的As ancietn Chinese obeserved可以作为报告据素,指由大量的实践经验得出的结论,说话者引用此观点,提高听者对说话者所述的可信度。从例(1)中的表层意思可以看出中国人民会按照中国共产党指定的目标前进,任何其他的外来力量或者外来因素都无法割裂我们中国人民之间的关系。根据例(2)可知,习主席引用中国古人的一句话“为治之本,务在于安民;安民之本,在于足用”表明中国共产党一直把人民作为一个国家的治国之根本。因此,例(1)和例(2)中不仅可以充分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一直把人民放在首位,也表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团结一致,共同进步。例(3)中,中方代表杨洁篪通过推理据素must的使用,表示中国人民要团结一心,为人类的未来做出贡献,充分表明中国心怀世界人民,秉承着“民主、和平、公正”的理念来与世界各国一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展现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爱好和平,倡导公平、民主”的大国形象。

2.从国际的角度:爱好和平、相互尊重、勇担责任

感知据素因其需要说话者/作者亲身感受才可获得一手信息,所以占比最少,为14.6%。然而,中方代表在此次外交会议中亦有涉及。由此得知,中方代表在会议期间的部分所言是来源于其自身的亲身经历或感受,其所言具有极强的可靠性。此外,中方代表通过感知据素的使用充分凸显出中国倡导和平、合作共赢的国家形象。

(4) The overwhelming majority of American business in China have said that China’s business environment is good…

(5) President Xi zhuxi has said, that is , we hope to…

例(4)中的said作为主句的谓语动词表明后面所述是来自said之前的主语,通过查看主语得知,此句表述的依据是来自大部分美国在华公司的员工,表明美国公司的相关工作人员对中国国内贸易环境的认可,增强了所述的可信度。例(5)中的said是表示感知据素的语言资源的一种,表明后面所述是说话者亲耳听到,通过引用习主席的话“no confrontation, no conflict, mutual respect, and win-win cooperation with the United States.”,表明中国本身是倡导和平,合作共赢的一个国家。中方代表通过言据性的使用,在传达出中国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的同时,也让中方所述更加可靠可信。

此外,中国在外交政策方面一直坚持“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与各国友好相处,相互尊重,共建地球村。这一思想在此次外交会议中也有体现。中方发言人通过言据性中推理和信念这两个据素,把中国所坚持的原则以及中国的国家形象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通过上述数据分析得知,信念据素占比26.7%,仅次于推理据素的占比,表明在此次会议中,外交发言人对于信念据素的使用亦占据较大比例。下文将选取外交会议中的一部分来对信念据素进行分析。

(6) So that we can increase our mutual understanding on those issues.

在例(6)中,中方代表表示如果美国对两国合作共赢感兴趣,中美双方会在尊重的基础上,深入交换意见,促进双方的合作共赢,中方代表通过推理据素can的使用对其所言进行相应地阐释,以期得到听众的认可和赞同,表明中国与各国秉承着在相互合作的基础上,坚持互惠共赢的原则。与推理据素相比,信念据素更具主观性色彩,表示一个人的观点或对待事情的想法,说话者通常使用一些认知性动词与第一人称相联系,表达个人的主观性色彩。例如“guess, think, believe, deem”等词语,通过与第一人称I的结合,可以表达说话人自身的观点,可以给听众一定的参考价值或者选择的余地。相反,如果把第一人称换成第三人称,就会突出所述的客观性,即说话者需要对所述承担相应的责任。例如“people think/ xxx guess”等。外交语篇中信念据素的使用,首先能帮助表达说话者的意向和观点,其次,针对发言人的讲话能给予听众一定的讨论空间,避免因为自身观点的绝对化导致自己处于尴尬的境遇。

(7) And I believe that for our two countries under the new circumstances, we need to…

(8) So at our level, I think it’s vital that we do …

上述两个例子中的“believe” “think”都属于信念据素的一种,例(7)中通过“believe”的使用表明中方代表期望在新形势下与美国加强合作沟通,希望两国能够携手向前,共建和平美丽的地球村。例(8)中的 “think”与例(7)中的 “believe”具有相同的表达效果,如果对此次外交会议有所了解,就会发现例(8)中所提及到两国领导人的共识,指的是“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因此通过上述两个例子的分析,可以得知中国是一个热爱和平,希望与各国友好相处,合作共赢,共创和平的大国。也可以得知中国对于世界发展的愿景是“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

其次,在此次会议中,双方就新冠肺炎疫情开展讨论。中方代表通过言据性的使用巧妙地把中国在疫情期间勇担大国责任,积极贡献自身的力量,以及尽己所能,献己所长的大国形象传达给世界人民。

(9)We must both contribute to the peace, stability and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杨林秀把must,will,can等情态动词归类为推理据素。根据杨林秀的分类标准,笔者认为推理据素还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绝对性推理,通常用作表示强调或者作为收缩对话的一种手段,例如“must, definitely, absolutely”等,而另一种是相对性推理,则作为展开对话的一种方式。表明说话者对于新论断的真实性的不确定,通常使用一些审慎的评价手段,最常见的就是“模糊限制语”,如“possibly, maybe, to some extent”等。外交语篇中通过绝对性推理的据素的使用,不仅能够有力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和立场,也可以在无形中表达出说话者所述信息的绝对可靠与可信。笔者把must作为绝对性推理据素,通过上述例子中must的使用,表明中国对世界的发展、和平和稳定势必要贡献自己力量的决心,也表明中国把全世界作为一个大家庭,必须对全世界的发展尽己所能,献己所长,凸显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五、结语

本文以外交会议中外交发言人的讲话为语料,探究外交语篇中言据性的使用对中国国家形象建构的语用功能。研究表明,外交语篇中发言人通过推理、感知、信念和报告类言据性的使用,把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爱好和平的中国大国形象潜移默化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尤其是通过言据性中推理和报告据素的使用,增加了发言人所述的可信度以及可靠性,加深了世界人民对于中国的形象的印象。对于中国民主、和平、公正等形象的建构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在外交会议上,外交人员可以多使用言据性来对国家形象进行构建,从而提升国家的国际影响力,提高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自豪感,进而提高国家的软实力。

猜你喜欢

语篇信念外交
中日能源语篇中语言表征的对比研究
基于语篇分析的课例研究
不灭的希望 永恒的信念——歌剧《徐福》一席谈
冬奥外交促进团结,一起向未来
有一种信念,叫“中国红”
冠军赛鸽的信念(上)
基于语篇的初中英语教学策略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围墙的信念
扁亲信为“外交案”出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