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探赜

2022-11-21聂小雄朱宏强

高校辅导员 2022年4期
关键词:内生动力主体

聂小雄 朱宏强

(北京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875)

栏目主持人:冯刚(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1]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教师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关键地位,提出了教师切实提升专业素养、加快专业发展的现实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动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必须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荣誉感、责任感。”[2]这一要求强调了教师主体意志的推动促进作用,突出了内生动力的功能价值。思政课教学的有效开展离不开教师,教师功能的有效发挥离不开专业发展,而教师专业发展重在激发教师内生动力。全面把握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内生动力的价值意蕴和基本内涵,厘清其生成过程,进而探索内生动力提升路径,对于保障思政课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功能发挥具有重要意义。

一、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内生动力的价值澄清

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作为教师有效提高专业素养、更好发挥主导作用的必由之路,是思政课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保障。聚焦发展动力层面,供给性、条件性的外驱动力和内源性、自主性的内生动力构成动力主体,支撑着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着眼实际,通过条件供给的外驱动力更受重视和关注,已经在现有研究和政策文件中得以体现,而内生动力在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中扮演什么角色、发挥什么作用,则需要进一步回应和澄清。

(一)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内生动力是破解现存矛盾问题的关键所在

习近平总书记肯定了思政课建设和教师教学取得的重要成果,同时也指明了现存的问题。思政课教师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两对矛盾。一方面,思政课的特殊性对教师综合素质要求很高与当前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升的矛盾。思政课教学因其涉及的内容、领域和历史阶段非常广泛,“这样的特殊性对教师综合素质要求很高”,[3]而当前“教师选配和培养工作还存在短板,队伍结构还要优化,整体素质还要提升”。[4]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要着力在提升专业素养上下功夫,以更好地胜任思政课教学重任。另一方面,教师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关键作用与当前教师教书育人意识和能力有待提高的矛盾。教师是上好思政课的关键,“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5]在思政课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当前思政课教师的教书育人意识和能力还有待提高,存在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足等问题。对思政课教师而言,内生动力作为内源性的动力,能够充分调动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性,在素质提升中强化教书育人意识和信心,从主体层面切中问题破解的关键。

(二)内生动力是促进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的源头活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要让信仰坚定、学识渊博、理论功底深厚的教师来讲”。[6]这就要求教师要增强专业发展意识,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内生动力作为提升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质量的关键要素,能增强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性、持续性和实效性,对教师专业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其一,内生动力能够增强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内生动力作为一种源自个体内心、聚焦个体发展的主体力量,能激发个体自我提升的意识,这种意识展现了主体行动的自觉性。内生动力能够促进思政课教师内心生成专业素养提升的自觉意识,在思想和行动上极大增强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其二,内生动力能够增强教师专业发展的持续性。主体的内生动力作为个体强烈追求自我发展的本质力量,具有强大的能动性,促使主体在实践中改造世界、提升自我,同时在本质力量发展中激发新的内生动力,实现主体动力的内在循环。聚焦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内生动力成为促使教师素养不断提升的源头活水,促进教师在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中增强专业发展的持续性。其三,内生动力能够增强教师专业发展的实效性。内生动力在主体动力系统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发挥根源性作用。这种动力能够引导个体形成一定的目的和主张,用以指导自身的实践活动。内生动力能够推动思政课教师全面系统地发展自身需要且符合实践要求的专业素养,切实提升教师专业发展实效性。

(三)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内生动力研究展现出现实必要性

基于对价值意蕴的认识把握,内生动力是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力量得以确证,其中的丰富蕴涵值得深入分析和探讨。然而通过梳理关于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的现有研究不难发现,学者们往往在肯定教师专业发展价值意义的基础上,更多聚焦制度完善、政策支持、平台搭建等外部驱动力对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撑保障作用,而对教师内源性、自主性的内生动力关注相对不足。内生动力作为基础性、根源性的主体力量,是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研究视角,对于破解教师发展动力不足、长效动力缺失等问题具有关键价值,成为理论深化和实践推进的着力点和突破口。通过分析把握基本内涵和生成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提升路径,回答和阐明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内生动力的基本问题,将为后续的深化研究奠定基础。

二、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内生动力的内涵解析

在教师专业发展视域下,内生动力作为一种源自教师内心、促进教师发展的主体力量,强调有效发挥教师能动性,聚焦教师专业素养的切实提升。结合内生动力的一般属性和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的特殊性,我们可以发现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内生动力是教师在思政课教学实践中,基于专业成长的发展需要和教书育人的责任担当而生成的、促进自身专业素养自主持续提升的内在推动力量。

(一)根植于教师专业成长需要和育人责任担当

“内生”是内生动力与其他动力相区别的显著特征,强调了动力的来源和生成关系。内生动力作为主体内源性的本质力量,与主体的意志、情感等内在精神密不可分。马克思一向重视主体精神的力量,强调意识的能动作用,指出“外部世界对人的影响表现在人的头脑中,反映在人的头脑中,成为感觉、思想、动机、意志,总之,成为‘理想的意图’,并且以这种形态变成‘理想的力量’”。[7]主体的内在精神是内生动力的主要来源和重要构成。聚焦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和“责任”提供了内生动力生成的原动力。对于思政课教师而言,支撑其实现专业发展的动力首先是“需要”,“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的器官而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8]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在头脑中转化为满足需要的动机,促使教师为加快专业发展而不懈奋斗,在这一过程中内生动力的属性得以显现。在此基础上,面向思政课的重大意义和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教师作为课堂主导者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为担当胜任这一份伟大事业,思政课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也转化为专业发展的内在推动力量。与此同时,需要具有鲜明的发展性,“已经得到满足的第一个需要本身、满足需要的活动和已经获得的为满足需要而用的工具又引起新的需要”,[9]责任感也在责任履行过程中不断加深。通过思政课教学实践,教师在“需要”和“责任”“生成—践行—发展”的循环中,持续激发专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二)聚焦于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自主持续提升

主体内生动力作为在实践活动中生成的根源性力量,是促进主体全面发展的关键要素。人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其从事的一切活动都是指向自身全面发展的,内生动力作为人的主体力量亦是如此。从概念来看,教师专业发展“是指以教师专业自觉意识为动力,以教师教育为主要辅助途径,实现教师的专业知能素质和信念系统不断完善、提升的动态发展过程”。[10]着眼思政课教师,思政课程的特殊性对其专业素养有着特殊要求,需要教师着力向“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目标看齐。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内生动力以教师专业自觉意识为基础,促使其自主持续地提升专业素养。一方面,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内生动力是教师基于专业发展需要和教育情怀生成的自主提升专业素养的力量。这种力量内源于心、外践于行,是主体自觉追求目标对象的本质力量,能切实强化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增强专业素养提升的自主性。另一方面,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内生动力在教师成长发展动力系统中处于基础地位,具有根源性作用,能够不断在教师头脑中调动其成长发展的内在需求,进而强化其终身学习意识,为教师持续提升并不断完善符合时代需要和实践要求的专业素养提供动力。

(三)本质是教师基于实践生成的内在推动力量

主体的内生动力是在主体内心生成、与主体实践紧密联系、和主体成长发展方向相一致的推动力量。其一,主体的内生动力是主体内心生成的动力。人的内生动力是意识能动作用发挥的具体表现形态,强调个体内心的情感、思想、意志等主观精神对人的驱动效果。聚焦思政课教师,以“需要”和“责任”为核心的内在精神凝聚成驱动教师行动实践的内生动力。其二,主体的内生动力与主体实践紧密联系,贯穿实践过程始终。主体的内生动力着眼主体实践的出发点,指向主体实践的落脚点,支撑着主体实践的全过程。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内生动力贯穿于教师专业发展实践过程始终。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源起于专业发展目标确立,作用于专业发展实践过程,指向于专业发展实现完成,融入于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实践之中。其三,主体的内生动力与主体的成长发展方向相一致,是积极正向的推动力量。主体的内生动力是主体精神的具体体现,反映主体的意志和动机,服务于主体的成长发展,因此本质上是积极正向的推动力量。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作为教师需要和责任等凝聚的精神合力,聚焦教师素养的自主持续提升,着眼更好胜任完成思政课教学重任,与教师的成长方向高度一致,是服务于思政课教师发展的正向推动力。

三、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内生动力的生成揭示

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内生动力是一种主观精神力量,其形成具有自身的内在逻辑。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内生动力的生成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从逻辑视角考量,实践认知、知情结合、外践于行成为其内生动力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运演生成的起点、关键点和落脚点。

(一)实践认知——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内生动力的生成起点

内生动力是事物内部生成的动力,内源性是内生动力的基本特征。聚焦人类主体,人的内生动力作为个体内心生发的力量,是一种主体精神动力。而主体的精神力量必然与主体实践密不可分。正如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强调的:“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11]因此,个体内生动力的生成发展与主体实践有着必然联系,在具体情境中这种联系体现得更为明显。思政课教学实践作为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和功能价值实现的过程载体,是教师实践认知的根本来源。思政课教师通过教学实践,体悟思政课的重要价值和教学要求,接受学生的反馈与评价,检验实际的教学能力水平,认识自身专业素养的优势与不足,感受专业发展的关键意义和迫切需要等,不断丰富和深化自身认知。这些实践认知反映和呈现了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情况,为内生动力的生发提供了依据、奠定了基础。思政课教师内心获得的实践认知,特别是对思政课重要价值、自身实际专业发展水平和教师专业发展关键意义的认知,将与教师自身的各方面情感需要相结合,转化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动机”,为内生动力生成奠定基础。

(二)知情结合——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内生动力的生成转化

知情结合是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内生动力生成的关键环节。人作为“一个有意志、有情感并有认知能力的统一整体”,[12]其认识与情感相互促进、相互结合,转化为人的行动力。“当人们的情感与其所从事的认识活动发生共鸣时,认识就会受到情感的激化,从而激发人的认识潜能,加速认识的进程”,[13]进而为实践活动提供有力支撑。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内生动力作为一种主观精神力量,生成于教师教育教学实践,并在主体认知深化和情感生发过程中得以转化激发。

其一,教师对思政课重要价值的认知和立德树人责任感使命感的生发是其内生动力生成转化的切入点。思政课是教育引导“培养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的主渠道。[14]思政课教师只有在准确认知和深刻把握思政课不可替代作用的基础上,不断增强立德树人责任感使命感,才能在知情结合中为其内生动力的生成转化提供可能。其二,教师对自身能力水平的理性认知和素养提升需求感的生发是其内生动力生成转化的着力点。思政课教师的专业能力素养是其作为一个专业人员的内在禀赋,是区别于其他专业人员的显著标志,也是教师专业特性得以发挥的内在要求。教师只有在把准自身能力水平的基础上,激发素养提升的需求感,才能在知情结合中为其内生动力的生成转化提供条件。其三,教师对专业发展重要性的科学认知和专业发展认同感的生发是其内动力生成转化的关键点。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不断提升自身能力素养的过程,是教学任务得以完成、教育目标得以实现的保障。教师只有在厘清专业发展重要性的基础上,强化专业发展的认同感,才能在知情结合中为其内生动力的生成转化提供基础。

(三)外践于行——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内生动力的生成旨归

对内生动力的探究不应终止于生成,内生动力外化为主体行动是最终的生成旨归。马克思主义一向重视认识的实践转化,正如毛泽东同志指出的:“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15]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品格为指导,内生动力的实践转化是在把握生成规律基础上必须探讨的重要内容。具体而言,内生动力在生成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实践转化,其在作用发挥从而推动实践发展中实现自身价值。因此,实践转化是内生动力的生成旨归。与此同时,内生动力的实践转化是对认识能动作用的根本遵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人的认识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指导并通过实践把理想变成现实,从而改变、创造世界”。[16]着眼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内生动力在引导教师认识和认同专业发展的基础上,调动专业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握专业发展的规律和方法,从而在动机转化中促进教师投身自主持续提升专业素养的主体实践。基于此,思政课教师能够具备更好开展教学的素养支撑,从而确保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发挥着主渠道的重要作用”。[17]

四、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内生动力的提升策略

探讨内生动力根本在于动力提升,基于对价值意蕴、基本内涵、生成过程的把握,提升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内生动力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得以阐明。基于认同、源于需要、辅以信心是在把握内生动力本质特征和遵循人的心理认知规律基础上提出的内生动力提升策略。

(一)在厘清内涵与把握优势过程中强化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认同

专业认同指“专业人员在从事专业工作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对自身工作的感知、理解和情感态度,这些直接影响从业者的思想、行为,左右其对自身及工作价值的肯定程度”,[18]是主体在实践活动中主观能动性得以发挥的前提和基础。习近平总书记肯定了主体认同的前提性、基础性作用,强调要“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19]对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而言,增强其内生动力,也要强化教师对专业发展的理性认同。

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认同是教师基于对专业发展内涵和优势的认识与把握,对专业发展自愿接受、自觉认可乃至尊崇的倾向性态度。提升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内生动力,要着力增强其专业发展认同感,并主动以专业发展要求不断规约和激励自己。一方面,引导思政课教师在厘清专业发展内涵的基础上强化专业发展认同。主体对事物的认识是主体认同生成的基础。思政课教师只有把准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特征、过程规律、方法原则及其各要素的内在逻辑,不断加深对专业发展的系统理解,才能增强其对专业发展的理性认知,进而为强化自身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认同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引导思政课教师在把握和认可教师专业发展优势的过程中强化专业发展认同。其一,在教育教学中感悟专业发展的合规律性。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动态的过程,要引导思政课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感悟这一过程与教师成长发展规律的契合性。其二,在教育教学中领略专业发展的合逻辑性。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为满足思政课教学需要和学生成长发展需求不断提升自身各方面专业素养的过程,要引导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领略这一过程与党和国家对思政课教师要求和期望的一致性。其三,在教育教学中体会专业发展的合实践性。教师专业发展作为教师的实践活动,融汇于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引导思政课教师体会教师专业发展与日常教学实践的共通性。

(二)在课程要求与责任使命统一中激发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需要

“需要”作为人的“内在规定性”,反映了人期待向往的心理倾向。正如恩格斯用人最普遍的行为揭示的,“吃喝也是由于通过头脑感觉到饥渴而开始,并且同样由于通过头脑感觉到饱足而停止”。[20]对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而言,“需要”是激发其专业发展内生动力的第一要素,为加快其专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内源性、根本性动力。

提升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内生动力,就要引导教师在明晰课程要求与强化责任使命的统一中激发教师专业发展需要。一方面,学校要引导教师在领会课程重要性和增强主导责任意识的统一中激发专业发展需要,着力引导教师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到思政课教学实践过程中,进一步领会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键课程的重要地位。同时,增强教师作为课堂教学设计者、组织者和实施者的责任意识,帮助教师在明确课程要求与主体责任的统一中激发素养提升的紧迫感和专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另一方面,学校要引导教师在感悟自身重要性和强化育人使命感的统一中激发专业发展需要。学校要着力引导教师在思政课教学实践中感悟自身扮演的重要角色、发挥的关键作用,同时增强教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感,引导教师在与自身实际比较中找准差距、明确重点,激发专业发展的现实需要。

(三)在制度完善与政策保障结合中增强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信心

“信心”作为个体确信自身的某种愿望、预料能够实现的心理状态,给予人坚定追求理想的底气和动力。习近平总书记肯定了信心的关键意义,指出“办好思政课,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但最重要的是解决好信心问题”,[21]并通过阐明思政课建设的根本保证、有力支撑、深厚力量、重要基础,增强了我们办好思政课的信心和动力。这启发我们既要肯定信心对激发教师专业发展动力的重要价值,也要重视外在保障和支持对增强教师专业发展信心的关键作用。其中,专项制度和保障政策作为有力支撑,是帮助思政课教师确信能够更好实现专业发展的信心之源。

为增强信心、激发动力,需要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方面,要着力推进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制度化。制度化是工作常态开展、有序实施、切实执行的重要保证,是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力保障和根本遵循。为此,有关部门和高校要在总结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经验和借鉴相关学科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的基础上,找准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锚定教师专业发展标准,构建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专项模式,在探索和践行中确立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制度。另一方面,要完善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保障政策。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离不开师资、经费、平台等方面的有力保障,有关部门和高校要着力培养壮大思政课教师教育师资队伍,提供思政课教师授课和咨询等指导服务,完善其专业发展的师资保障,配置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专项经费,提供思政课教师自我提升的资金,完善其专业发展的经费保障,搭建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平台,提供思政课教师学习和培训等提升机会,完善其专业发展的平台保障。

猜你喜欢

内生动力主体
强化述职评议 落实主体责任
内生德育: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路径探索
论碳审计主体
何谓“主体间性”
植入式广告的新创意
略论意象间的主体构架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10)
阳光动力
民办高职获得生机的必由之路
动力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