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学报期刊的发展策略分析

2022-11-21李佛源

传媒论坛 2022年16期
关键词:学报学术期刊期刊

李佛源 王 朗

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已引起人类社会许多领域的深刻变化。如今,学者们收集信息和进行研究的方式以及编辑和出版学术期刊的过程与20年前已大不相同[1]。近年来,学术期刊的数量急剧增加,其中许多是在线和开放获取期刊。Internet搜索引擎、电子期刊数据库、期刊微信公众号、网络课堂推广等技术的使用也正在改变期刊编辑和出版的趋势。与此同时,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也逐渐转变了读者获取期刊信息的传统习惯。2020年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了《第十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2],报告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79.3%,较2018年上升了3.1个百分点。同时,通过对我国国民听书渠道的调查发现,选择“移动有声APP平台”听书的国民比例较高,为16.2%;分别有9.3%和6.0%的人选择通过“微信语音推送”和“广播”听书。由此可见,数字化阅读的发展,已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阅读偏好。手机和互联网作为人们日常接触媒介的主体,成了人们获取期刊等读物信息的主要来源。在新媒体技术发展的背景下,高校学术期刊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也应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凸显个性化学科优势、加强选题策划;借助新媒体技术,拓宽传播范围、丰富传播方式;构建社区化的学术交流互动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本文在分析新媒体时代对学报期刊的影响、新媒体时代下学报期刊的挑战这两方面的基础上,主要从选题策划、传播范围与方式、构建社区化互动平台这三方面阐述新媒体时代下学报期刊的发展策略。

一、新媒体时代对学报期刊的影响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传统的学报期刊出版产生了较大的变化和发展,丰富了学报期刊出版和传播的工具与方式,使学报期刊在内容形式和阅读方式等方面都得到了拓展和延伸,推动了学报期刊的数字化发展与转型。目前,已有一些学报期刊为方便读者使用手机阅读期刊,在期刊各篇论文中添加了二维码,读者通过手机扫描识别码可以收听作者的语音讲解、观看论文内容的视频或动图演示,使得论文的学术传播更加可视化与互动化。

新媒体技术也使得学报期刊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元。由于学报期刊要紧跟前沿学术发展方向,其更新速度较快,需要与最新科研方向、学科发展动态、重大学术成果内容紧密结合,因此采用新媒体技术进行数字化出版就可以促进学术圈的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流,帮助作者、读者、编者及时掌握最新学术信息,使得学报期刊更加贴合时代的科技发展方向。同时,新媒体技术还可以实现学术内容的视频化呈现,作者可将与所写论文内容相关的研究录像、音频、照片等周边素材以视频的方式呈现出来。这就不仅丰富了学报期刊的内容,也让读者对学术内容有了更深更全面的了解。

此外,学报期刊的新媒体传播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期刊的出版成本,减少了期刊宣传所需的纸质使用量,且更加便于读者随时携带阅读。

二、新媒体时代学报期刊面临的挑战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高校学报期刊也迎来了新的挑战,这就需要学报期刊积极创新,将新媒体技术与出版相结合,拓宽出版和传播的范围,提升学报期刊的学术竞争力。就目前而言,学报期刊主要面临着以下几点挑战:

首先,目前学报期刊在选题出版方面的同质化现象比较显著。一些高校学报没有根据自身的学科优势、重点学科、热点学术话题制定较为明确的出版选题,对出版内容及受众需求也缺少精准定位,从而没有打造出自己的品牌以及固定的读者群、作者群、编委群。然而在新媒体时代下,学报期刊要想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借助媒体信息分析自身优势及前沿学术发展方向,确定学报的选题策划。如果仅从学科分类的角度划分期刊栏目,则难以展示高校学报的针对性和个性化,泛泛而为的出版方向更容易导致学报出版质量以及学术影响力的降低。

其次,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也改变了读者的阅读方式。越来越多的读者更习惯于使用手机等移动设备进行碎片化、数字化的期刊阅读,这对传统的学报期刊出版产生了挑战。新媒体时代下的期刊出版是文字、图像、视频、音频相结合的数字化展示,如果学报出版形式不能响应媒体形式的创新,在内容展示手段上缺乏新意,则不能很好地吸引读者,导致学报出版的传播空间和质量受限。

此外,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速度快,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更加频繁,学术资源的交流需求更加强烈。读者对期刊、读者对作者的关系已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选择,学报期刊需要开拓更多渠道方便了解读者的需求与变化, 方便读者与作者进行交流互动,从而增强学报期刊的内容时效性。然而一些学报期刊还没有充分认识到新媒体时代下读者需求的变化,在期刊与受众关系方面的观念过于老旧,不能达到学术信息的资源融合发展的目的。

三、新媒体时代下学报期刊的发展策略

(一)凸显个性化学科优势、加强选题策划

高校学术期刊作为传播学术成果的主要媒介,刊物内容的质量、前沿性是最重要的。在新媒体时代,国内外各高校最前沿的学术成果、社会的发展方向和需求都可以通过信息化平台便捷地获取到,这为了解和分析各高校学术特色、高校学术研究发展方向提供了便利。因此,高校学术期刊应借助新媒体时代信息获取的及时性和快捷性,立足于自身的学科优势,以专业化和特色化为基础进行刊物定位,定期策划针对时下焦点且与高校优质学科成果相关的选题,形成特色栏目和专题,使刊物内容更具有现实意义和个性化,提升期刊的影响力。进行个性化期刊选题的方式可分为以下两类:

1.打造特色专题栏目

打造高校学术期刊特色专题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挖掘高校自身的学科优势和特色,开设专题栏目讲解高校在某一领域做出的突出贡献,并且定期持续更新内容,利用网络平台宣传系列栏目;也可为高校有竞争力的优势学科开设专刊,走出适合自身定位的特色道路。二是从高校所处地域的特殊性及其发展进程出发,策划贴合地域特色、与地区发展方向相一致的专题栏目;也可通过整合该地区相同类别的院校资源,突出重点学科特色,并通过新媒体技术进行线上线下推广。

2.打造原创特色服务

原创特色服务是高校学术期刊实现个性化发展、拓展用户群体的关键。原创特色服务栏目可以包括高校著名教师讲座,利用院士、名师、著名校友等高影响力学者开展访谈沙龙,将其访谈内容以高校学术期刊为载体进行汇总发表。也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论文写作能力培训、投稿指南等服务,并与校内相关单位展开合作,共同搭建起为校内外人员服务的公共交流平台。

(二)拓宽传播范围、丰富传播方式

在新媒体融合的背景下,多元化的展现形式如音频、视频、动图等更能够吸引读者,期刊也可借助读者的传播进而挖掘出潜在的用户。高校学术期刊作为传播学术科技成果的主要媒介,借助新媒体平台生动形象的视听化表达方式,可以在阐述客观科学实验、宣传学术成果、传播学术理念等方面更具优势。因此,众多高校学术期刊及国际知名期刊已纷纷引入新媒体平台,将传统的文本化传播方式转化为更具互动性的视听化传播。在丰富视听化传播方式方面:第一,可以运用新媒体技术打造个性化的展示形式。通过引进更新视听制作技术,如短视频、4D动图、二维码链接、有声叙事等新媒体技术,可以为作者制作视听素材提供支持。如《材料科学与工艺》期刊公众号发布的《T细胞受体复合物的结构大揭秘》中,作者不仅制作了科研团队实验过程的短视频,还运用全息投影和裸眼3D技术展现了T细胞活化的分子机制[3]。第二,可以借用现有的新媒体平台展示高校期刊的视听内容。考虑到高校学术期刊的视频制作难以在短时间内实现新媒体平台视听内容制作的效率和质量,因此可以尝试与新媒体平台展开合作。例如《中国科学:信息科学》于2016年创办的MOOP(Multimedia Open Online Paper)栏目,以论文视频讲解、试验视频演示等方式报道各学术领域的科研进展,《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科技与法律》等学术期刊已利用MOOP平台,对其视频资源进行宣传转发[4],这不仅有利于高校学术期刊扩大对科研成果的宣传、增强其影响力,也有助于高校学术期刊的专家及读者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学术成果。第三,发挥高校资源打造多元化的新媒体学术输出平台。高校期刊相比于其他期刊,其优势在于拥有许多校内外专家资源和学生老师等读者资源。高校学术期刊通过活化自身资源优势,借助微信公众号、抖音、微博等视听平台开展线上学术论坛、院士访谈、专业大咖讲座等活动,丰富高校学术知识的传播内容和方式。

(三)构建社区化互动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数字化出版和新媒体技术为高校学术期刊提供了多样化的信息获取与输出的途径,高校期刊逐渐由单向的、一对一的流程转变为多向的、交互式的沟通模式。微信公众号、期刊网站、微博平台等新媒体传播方式,为读者、作者和编者的相互交流提供了多种渠道。因此,高校学术期刊除了应借助新媒体技术丰富出版方式之外,更要与用户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增强用户黏性,打造一个以读者、作者和编者为核心关系的社区型媒体,在互动沟通的同时实现学术资源共享。互动平台的建立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

1.开设留言板块

从目前高校期刊的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的版面设计来看,高校期刊普遍缺乏与用户之间的互动交流,仍停留在单方面公布学术信息供用户浏览的零互动状态,没有开设板块供读者留言反馈,从而导致编者无法及时得知作者及读者的需求、读者与作者之间无法进行评论交流[5]。因此,高校期刊可尝试运用新媒体手段,如在微信公众号中添加关键词回复功能、建设微站和微社区、开设答疑板块等,来实现与用户之间的互动交流。

2.根据需求更新用户专栏

随着新媒体平台的兴起,作者和编者逐渐改变了发表内容的形式,读者也逐渐改变了接受学术信息的渠道。互动平台的本质就是围绕这三类人,把学术内容组织在一起,形成三者互动的小社区。在高校期刊官网、公众号、微博平台上,可以把高校期刊所积累的专家、作者的专业内容进行梳理,为他们开设专栏,同时以浏览量、检索率等指标为依据,定期更新专栏内容。在激活专家作者活力的同时,也应引入热爱在社交平台分享这些学术内容的社交达人,由此形成读者、作者和编者三者交流的闭环。

3.跨高校合作运营

基于各高校的学科间的相似性和可比性,高校期刊之间可以进行信息传播,共享用户,形成集群效应。学科类别相似的高校学术期刊间可以将相互之间的合作、共享的学术资源、刊载内容等共同发布到互动平台上,组成高校学术期刊联盟进行整体宣传。通过同类型高校学术期刊之间互通有无,提高特色学科的关注度,促进彼此的发展。

四、结论

随着新媒体技术在学术信息传递方面的媒介优势逐渐被期刊出版行业认可,加之新媒体他平台有助于学术信息的传播与互动、视听形式对用户的吸引力与日俱增,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必将成为高校学术期刊提升自身影响力的重要方式。我国高校学术期刊应抓住新媒体时代的机遇,明确自身特色和定位,结合自身资源与优势,借助新媒体技术实现高校学术期刊的可持续发展。以凸显个性化学科优势、加强选题策划为基础,运用新媒体技术拓宽期刊内容的传播范围、丰富传播方式,构建学术期刊的社区化互动平台、实现学术资源资源共享,在高校学术期刊的深度与广度上提升竞争力。

猜你喜欢

学报学术期刊期刊
哈尔滨音乐学院“学术期刊”创刊暨《北方音乐》改版启事
期刊简介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征稿简则
《空气动力学学报》征稿简则
《西安航空学院学报》征稿启事
哈尔滨音乐学院“学术期刊”创刊暨《北方音乐》改版启事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审稿进度表
期刊审稿进度表
总局首次开展学术期刊资质审核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