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清代神庙戏曲碑刻的保护与传播

2022-11-21鲁小艳张复良

传媒论坛 2022年16期
关键词:戏楼碑刻陕西

鲁小艳 张复良

陕西戏曲活动繁荣发展,陕西戏曲与京剧、豫剧、晋剧等剧种跨省融合,尤其是以秦腔为代表的剧种产生了独特的地方文化魅力。在戏曲文物方面,陕西全省清代以前的戏楼共计3000余处,目前现存130余处。因清朝时期人们出于对鬼神的敬畏以及自然地理因素等原因的影响,百姓为祈求神明庇佑而建立神庙,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逐渐从祭祀鬼神演变成建设戏楼娱乐表演。因此戏楼往往建于神庙内,戏曲碑刻便随着神庙戏楼而出现。多数戏曲碑刻也往往立于神庙戏楼内,记载了戏楼的修建,祭祀神明的戏曲活动以及戏曲剧场的发展史。戏曲碑刻的种类也多为寺庙刻石、述德、纪事刻石三种。戏曲碑刻也作为宝贵的文化物质遗产,弥补了戏曲史研究的不足,为社会史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当前陕西戏曲碑刻分布地区复杂,根据《汉中碑石》《榆林碑石》《安康碑石》等碑刻类书籍统计,目前陕西省内现存戏曲碑刻数量仅为200通左右。因历史因素、社会环境的影响,戏曲碑刻保存效果不理想,传播不完善。通过研究戏曲碑刻的保护与传播,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戏曲碑刻的文化价值,丰富我国的戏曲文化。

一、戏曲碑刻传播困境

(一)新兴技术使用匮乏

戏曲碑刻的传播保护需要数字技术、新媒体技术的介入,但目前陕西戏曲碑刻的保护仍然处于原始的博物馆展览以及自然状态下存放这两种模式。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传播需要从口语、文本传播逐渐转向到新媒体、数字网络传播。戏曲碑刻目前的传播保护缺乏新技术的融入,主要原因在于资金的缺少以及戏曲碑刻受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整理记录较为复杂。例如西安留村戏楼碑刻,出土了宋代石碑以及记录戏楼修建过程的清朝石碑一通,因宋代石碑可研究价值较低而存于留村戏楼内,宋代碑刻仅有一玻璃外罩进行保存,保护的措施不到位,碑刻上的字迹基本消失。而记录戏楼内容的清朝石碑现存放于西安碑林博物馆中,但并没有对外展示。这种保存方式便较为原始,不利于受众对于留村戏楼以及碑刻的认识和了解。因此,从戏曲碑刻甚至是文物传播的角度来看,目前对于文物的传播和保护缺乏新兴技术的融入,需要结合信息化社会,采用新兴的数字、新媒体技术来传播戏曲碑刻,让更多的人去了解碑刻的历史。

(二)碑刻保护观念落后

戏曲碑刻作为戏曲文物中的一类,起到了记录我国戏曲发展史、人文社会史的作用。陕西的戏曲表演活动丰富,尤其是以秦腔为代表的主要戏曲种类近年来在陕西的多项政策支持下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目前对于陕西戏曲碑刻的保护与传播的观念较为落后,戏曲碑刻的传播缺乏重视。目前,陕西省以及咸阳、安康、汉中等地都撰写了陕西省以及各地区的戏曲发展志,汉中、榆林等地也有各自的碑刻书籍,但通过总结发现,相关书中主要记录的是戏曲演出、戏曲剧种的内容,对于戏曲碑刻的介绍与分类并不明确,仅介绍了少数碑刻的位置以及部分碑刻的现存情况。此外,目前与戏曲相关的表演和文物中,戏曲碑刻的存在感较低,部分受众对于戏曲碑刻的了解较少,戏曲碑刻的展示较少,展示方式也较为单一。对于戏曲碑刻的保护应当与戏曲表演的重视程度相同,让戏曲碑刻作为文化物质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提高全民对于戏曲碑刻的保护观念。

(三)受众群体的边缘化

目前戏曲碑刻的受众多为文物研究者以及与戏曲研究相关的人员,普通受众对于戏曲碑刻的了解较少。受戏曲碑刻文字内容、保存效果等方面的制约,在年轻群体当中没有得到广泛传播。戏曲碑刻受众的边缘化不利于我国多样性文化的建设,不利于树立文化自信,也无法使戏曲碑刻得到更好的保护与传播。

作为我国的文化物质遗产,戏曲碑刻应当拓宽传播范围,将年轻群体纳入传播群体当中。目前对于我国戏曲的传播方式除了有数字传播、影视传播外,增加了戏曲进校园,旨在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我国戏曲文化。对于戏曲碑刻而言,可以借鉴戏曲的传播模式,让戏曲碑刻进校园,认识碑刻中的文字内涵、了解碑刻制作方式,也可采用多种新媒体技术来拓宽受众规模。尤其是在后疫情时代,通过多种形式的技术来传播戏曲碑刻,让更多的受众了解戏曲碑刻,探寻出一条符合当下年轻群体审美发展的道路显得尤为重要。

二、陕西戏曲碑刻传播措施

(一)采用戏曲碑刻信息云端记录,实现戏曲碑刻数字化传播。

目前,陕西省内的戏曲碑刻存有量受到戏楼减少、社会保护力度不够、自然条件制约等现实因素,正在逐渐被损毁。此外对于戏曲碑刻的数据记录方面,陕西省内有《汉中碑石》《榆林碑石》等参考书籍,但数量较少,部分戏曲碑刻的数据记录不完善,需要一个专业平台来综合记录戏曲碑刻的相关情况。同时,大量戏曲碑刻虽然被存放于博物馆内,但部分碑刻并没有对外展示,不利于受众的了解。因此,戏曲碑刻的保护与传播正在逐渐边缘化。而在信息化时代,依托数字技术,可以更好地实现数据信息的采集与储存。首先建立戏曲碑刻数字博物馆,弥补戏曲碑刻因历史因素、环境问题而整理不充分的问题。目前,国内外对于使用数字技术搭建数字博物馆的案例是较为普遍的。从国际上看,数字技术最早运用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法国的卢浮宫博物馆、美国的国会图书馆,英国的大英博物馆都采用了互联网、三维扫描、虚拟技术等新兴数字技术来为受众提供全面而新颖的文化物质遗产呈现方式,大量文物得到妥善保存。国内的故宫博物院、云冈石窟博物馆都采用建设数字博物馆的方式来保存文物,游客只需要一部手机便可查看相关文物背后的历史以及相关介绍,方便了文物的保存和传播。因此,建设戏曲碑刻数字博物馆,将戏曲碑刻的碑文、尺寸、历史等数据详细地记录并采用图片、视频以及VR等数字技术对戏曲碑刻进行云端储存,并结合实体博物馆进行线上与线下的双重保存。 通过这种形式,方便受众参观一些在线下无法参观的碑刻,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也能够更加生动地进行了解。在戏曲碑刻数字博物馆内,收录与戏曲碑刻相关的电子书籍,提供一站式搜索与浏览,为戏曲碑刻提供全方位的保存。此外,数字博物馆的建设也可以为戏曲研究活动的资料查找提供有力的数字化支持。其次,对于数字技术的使用可以将戏曲碑刻变为数字文创产品进行传播保护。数字产品具有不可破坏性、可变性等特征,便于文物的保存。当前有越来越多的平台出售数字产品,以支付宝为例,在2022年春节期间就推出过集五福兑换兵马俑、虎符等文物的数字产品,后续还出售带有文物背景的支付码界面。这些数字产品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将陕西戏曲碑刻作为数字产品进行销售,同时结合陕西的历史环境以及戏曲表演背景,不仅能够为戏曲碑刻的保护筹得资金,还方便了戏曲碑刻的保护传播。

(二)打通戏曲碑刻线下传播渠道,促进戏曲与戏曲碑刻共赢发展。

当前有部分戏曲碑刻因为缺乏资金而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同时戏曲碑刻的知名度远低于陕西戏曲。戏曲碑刻需要借助陕西戏曲而得到传播。2021年11月,陕西省通过了《陕西省秦腔艺术保护与传承发展条例》,旨在对秦腔艺术的保护与传承、人才培养、创新发展和保护措施等进行规范。对于文化物质遗产的保护,早在2003年文化部就发布了《关于实施中国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的通知》,并制定《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实施方案》,为中国民间文化物质遗产的保护提供了有利地保障。对于陕西戏曲以及戏曲碑刻的保护与传播应当在此背景之上,打通陕西戏曲碑刻的传播渠道,让戏曲碑刻和陕西戏曲通过线下渠道的拓展更好地传播出去。首先,戏曲碑刻多为在乡村神庙戏楼之中,因此对于陕西戏曲活动可以在有戏曲碑刻存在的戏楼内借助相关庙会、文化展演的时机进行戏曲表演活动。通过戏曲表演,来打造属于当地特色的旅游名片,借助戏曲碑刻和陕西戏曲的热度对外进行传播,吸引城市人群前来游览,并将戏曲碑刻进行更好的展示。通过城市与乡村的良性互动,所获得的资金来反作用于戏曲表演和戏曲碑刻的维护,促进戏曲与戏曲碑刻的传播与保护。其次,应当借助戏曲碑刻背后的历史故事,在部分戏曲表演场所以及戏曲博物馆内投放相关戏曲碑刻的图文介绍,让受众在欣赏戏曲表演活动的同时能够了解戏曲碑刻的相关知识。例如陕西西安的易俗社,打造了戏曲活动的社交圈,在易俗社里有戏台、戏曲博物馆等设施,可以在这其中插入戏曲碑刻的相关知识,能够吸引受众前去观看。还有佳县白云山戏庙群及古戏楼,是西北地区最大的明清建筑群,在这里也保存了60余通古代碑刻,对于了解佳县戏曲活动以及参观戏曲碑刻提供了保证。戏曲碑刻线下渠道的贯通也对于传播戏曲碑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采用新媒体技术传播戏曲碑刻,完善戏曲碑刻的线上传播模式

戏曲文物的传播方式变革经历了文本传播、广电传播、网络传播。5G技术的出现,为网络传播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对于戏曲碑刻来说,新媒体技术的介入,实现戏曲碑刻多种形式的文本融合,能够完善戏曲碑刻的线上传播模式还能够将戏曲碑刻更好地对外传播。首先可以采用“直播+社交平台”宣传的传播模式。当前直播在5G技术的加持下得到了广泛地运用,因此戏曲碑刻的相关数据信息也可以采用直播的形式来进行传播。例如通过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宣传预告,并在社交媒体平台上进行直播,介绍戏曲碑刻的相关历史背景、当前的保护现状。对于部分研究价值较高、碑文保存完好的碑刻,可以采用“慢直播”的形式直播拓碑的全过程, 让公众了解关于戏曲碑刻的相关活动,缩小受众与戏曲之间的距离感, 加深戏曲碑刻的传播过程。其次采用影视、小视频、游戏等模式完善戏曲碑刻线上传播,与戏曲相关的影视、动画、游戏得到了当下年轻人的喜爱。而戏曲碑刻作为记录陕西戏曲活动的载体,也可借鉴当下戏曲传播模式,采用影视、游戏等方法进行传播。可以在相关游戏中加入戏曲碑刻的元素,设置为翻译、解密或作为背景应用到游戏中,不仅能够增加游戏的场景感,还能够让受众在潜移默化中了解戏曲碑刻的相关内容。在影视剧中的取景也可以选择带有戏曲碑刻的相关场所,尤其是以戏曲纪录片为主的影视内容,戏曲碑刻元素的介入能够让受众更清晰地了解戏曲碑刻,让戏曲碑刻得到更好的传播。此外,还可以制作戏曲碑刻相关的电视栏目,也能拓宽戏曲碑刻的受众规模。新媒体技术的介入,让戏曲碑刻的线上传播变得更轻松。将戏曲碑刻与戏曲影视结合起来,不仅是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同时也是戏曲碑刻重新焕发生机的道路。

三、结语

陕西历史悠久,文物资源丰富。相较于神庙戏楼的壮观,戏曲碑刻作为一个载体记载了陕西戏曲活动的变化,每一通石碑也都作为一个时代的符号被记录。陕西戏曲碑刻的良好保存与传播对于研究陕西人文地理特征以及陕西戏曲活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戏曲碑刻不仅是记录我国戏曲活动的物质载体,同时也是作为我国戏曲文化当中重要的文化物质遗产,让戏曲碑刻更好地传播出去并能够得到妥善的保护,对于我国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提升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戏楼碑刻陕西
基于“多维韧性”的老旧小区改造策略研究——以亳州市花戏楼居住小区为例
陕西自贸区这四年
省委定调陕西“十四五”
陕西音乐如何演奏?
济南地区古戏楼调查与研究
陕西青年作家采风团走进陕西杨凌
从碑刻看清水江流域民间生态行为
欲访汉碑游齐鲁 致尚宽厚遗绪新
“世界最大戏楼”对外开放
戏楼里的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