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中高年级班级自主管理能力培养策略

2022-11-21成丽萍

读与写 2022年19期
关键词:卫生目标班级

成丽萍

(贵州省遵义师范学院附属实验学校 贵州 遵义 563000)

1.自主管理作用

1.1 提高学生管理积极性。现今的教育模式,不再是教师单一的教学,学生单一的学习模式,而是一种全新的、集体的教学方式。该种方式的优势,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提升课堂效果。但是,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即:教师无法对集体当中每一名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充分的、个性化的把握,这是因为班级中具有较多数量的学生,单纯依靠教师一个人,甚至几名班干部的力量,是无法获得理想管理效果的。在自我教育中,其中的一项关键性因素,就是进行学生的自我管理,这是传统教学中所不具备的内容。无论是对于班级管理还是学生成长,帮助学生以自主的方式做好自身管理都是其中的重点内容,不管是对于学生在应对目前生活的问题,还是对于学生今后成长和长足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学当中,要想获得好的教学效果,则需要能够发挥好学生自身的作用,在做好引导的情况下,让学生主动起来,调动学生的力量,帮助学生在明确自身职责、感受使命的情况下,主动投入到班级管理中来,形成良好的任务意识,强调学生参与,在大家共同努力的情况下营造出好的环境。

1.2 培养学生生活习惯。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是从小养成的,而小学则可以说是形成习惯的关键阶段。小时候养成的良好习惯会对于学生的一生都有着重要影响。通过该阶段引导学生开展自主管理,则能够对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起到较好的提升效果。在儿童的成长当中,是否获得好的教育、是否能够获得健康的成长,会受到来自同伴、家长、教师和家庭、学校、社会,甚至人际关系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此当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管理,能够帮助学生做好内部动力的发挥,让学生由内而外发生改变,而不是由外而内的被动性教育,从而使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接受良好的教育,以此在小学阶段帮助学生形成好的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为未来走向社会、健康成长打下好的基础。

1.3 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通过对学生自主管理的引导,让学生自觉参与班级管理之中,还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主人翁意识。班级是由每一名学生组成的,而这也是班级所有学生的生活学习空间,在自主管理的过程当中,则能够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与同学之间的关系,自己与班级之间的关系,从而逐渐认识到自己是班级环境当中的主体,以及自身在班级管理当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班级管理与自身作用的发挥是分不开的,以此逐渐形成良好的主人翁意识,把自己当作是班级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更加全身心地参与到班级管理当中,这样也能够有效的增强学生的归属感与责任感[1]。

1.4 培养学生独立个性。教育活动开展的目的,即是为社会发展培养合格的人才,即具有合理智能结构、现代化且具有独立完善个性的人才。对于小学生来说,独立即是指生活、学习不依赖父母,具有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具有较强创新思维的人才。通过班级当中自主管理方式的应用,能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了解他人,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行明确,在形成独立自主理念的情况下促进自身的更好成长。

2.小学中高年级自主管理能力培养的策略

2.1 结合班级管理目标,激发学生自主性。教育理念告诉我们,在教育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要发挥教师引导作用,调动学生主体作用。学校教育中,不存在没有教师的班级,也不存在没有学生的班级,教师与学生都是班级的重要构成,缺一不可。在班级中,学生是其中的重要主体。无论是班级生活还是学习,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班级管理当中,以此实现高凝聚力、快乐班集体的营造,教师的整体教育目标和所有学生的奋斗目标的集合就是班集体的前进发展方向和最终发展目标。在管理工作开展当中,要始终将学生作为课堂当中的主体对待,始终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此为原则制定相应的班级管理制度。

在具体项目制定中,需要始终坚持中长期与短期目标结合的方式,保证目标具有直观的特点,这样才能够便于学生接受,了解自己需要做的事情。同时,也需要保证有好的可操作性,避免因学生难以达成目标而失去管理的兴趣。比如,在对班级学习目标的设定时,师生在充分酝酿的基础上,可以师生教育的目标“教学好、好教育,学习好、好学习”作为目标;又比如,在对环境管理目标进行设定时,则可以将“不喧哗、不打闹、讲卫生、比素质”作为目标。

在学习目标设定中,则可以设定为“积极思考,保证能够按时完成教师安排的任务,不抄作业,高质量的完成作业。如果遇到不会的问题,则可以与同学进行讨论,积极回答问题,争取在每堂课程当中都敢于回答问题,每天帮助同学解决一个问题”等。在设定读数目标时,则可以设定为“学生自行训练、班主任辅导、同学互相帮助”等[2]。

在做好目标设定的同时,教师也需要能够积极采取措施做好学生自主管理意识的培养,激发管理热情,更好的实现自主管理,对班级中自己的作用与贡献价值形成正确的认识。在多重目标的引领下,使班级当中的每一名学生都能够良好的参与到自主管理当中,从自律向着自觉的方向发展。具体方式,教师可以在设定完成目标后,在班级当中组织开展定期的结果展示活动。如对每个星期同学的卫生情况进行评比,对那些良好完成目标的学生提出表扬。学生年龄较小,具有一定的争强好胜心理,在开始教师评比形成结果时,会有一定的学生没有完成,但是将逐渐形成好胜心,在下一周学习中加强该方面的管理,注意卫生情况,并在下一周的评比中获得好的评价。久而久之,帮助学生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最终即使不进行评比活动,也能够依靠自觉维持班级当中的卫生环境。

2.2 明确学生职责,强化管理精确度。人人都有事做、事事都有人做是自主管理当中的重要核心理念。在实际管理工作中,教师可以在班级当中建立起委员制度,保证班级当中的管理事务能够落实责任到具体的人员。该制度由两方面人员组成,首先是委员,包括有体育、劳动、组织、委员等。其次是更为细化的管理员,包括有班级纪律检查员、盆花管理员,等等。具体原则,即保证班级当中的所有管理事务都有人负责,尽可能保证每一名同学都具有职责,在明确自身任务的情况下,切实提升对他人、事务的管理精准度,更好的提升管理效果[3]。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人人肩上有责、个人手中有活,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管理者”,同时也成为“被管理者”,通过履行自身“工作职责”,形成共同管理班级的合力。

比如,在班级当中,都会存在部分平时“不那么听话”的学生。在教师提出管理要求时,该类学生往往不会较好的进行配合,依然会我行我素,不按照要求保持班级卫生。虽然卫生委员可能多次提出具体要求,但依然还是不愿听,不想听,不进行整改,影响到了班级的整体管理效果,也给学生委员工作的开展带来了难度。在该情况下,教师则可以结合该名学生的特点为他也安排一些班级管理任务。如发现这名学生虽然平时在卫生保持方面存在不足,但平时喜欢花草,经常在下课时到教室窗边观看盆花。教师则可以结合特点,为其安排“盆花管理员”的工作职责。在教师安排工作任务后,学生则会感觉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并严格按照要求每天对花进行维护、浇水等,较好的完成了自身管理任务,对于那些不爱护花的同学,也会很负责的告知,且号召学生一起爱护花、维护花。学生在管理过程中,也可能会发现有些同学并不那么遵守要求,不听从他的管理要求,去破坏盆花的生长环境,甚至可能个别有损坏花朵的行为,让其在管理过程中,感受管理不易,从而感悟自己的对待班级卫生委员的态度和作法,也是不对的,就会从内心深处加之改变,从而实现由内而外的深刻变化。经过一定时间之后,教师则需要表扬、鼓励该名学生,肯定他的工作成果,并表示班级当中现现在的盆花都生长的很好,而这是同他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同时,教师也需要进行教导:“班级盆花现在的生长的很好,离不开你平时的努力维护,大家都看来眼里,心里是肯定你的。同时呢,也离不开班级当中其他学生的努力,你想一下,如果班级当中其他学生平时不注意保护,单纯依靠你的保护,那也不会获得现在的成果。在其他方面也是一样,就拿卫生为例吧,班级的整体卫生环境也是需要每一名同学共同维护的,如果班级中有的学生平时没有做好保护,那么也无法获得好的整体环境,你说是吗?”学生听完之后,则会充分认识到,无论是班级卫生的维护还是盆花的照顾,都是需要班级当中每一名同学共同实现的,单纯依靠管理人员是远远不够的。在未来的学习中,该名同学则能够在做好自身盆花维护工作的同时,也能够注意其他班级管理工作的考虑,做好自身卫生情况的处理,在相互支持的情况下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2.3 加强管理指导,保障管理效果。在具体教学管理当中,要想使班级学生能够较好的履行自主管理任务,则需要能够使学生从思想上充分意识到自身在班级管理当中所承担的作用与地位,要想实现该目标,教师需要发挥好自身的指导作用。首先,教师需要能够引导学生对个人与班集体、同学之间的关系形成正确的认识。对此,可以开展“我眼中的你”活动,该活动是一个无记名活动,安排学生正视自己的优缺点,了解其他学生提出的意见。其次,教师可以教会学生操作的流程,在为学生安排对应工作任务,明确自身工作岗位职责的情况下,将班会的活动主导权交给班级委员,如学习委员、值周班长等。在班会中,班级的委员则会结合自身负责的生活、卫生、学习等情况公布周记录与评比结果,以此使班级当中的学生都了解到他们情况,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形成精准的自我定位,并在今后不断自我更新、自我改变,更加提升自己的能力。

以此为基础,教师也可以充分结合工作落实情况,做好责任落实方式方法的优化,积极创新,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升管理水平,做好自主管理制度权威性的维护,使其在有效性方面具有更好的表现。在整个管理当中,学生是主体,是推动管理的主要动力;教师也需要根据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情况,适时做好作用的发挥,做好制度的落实,通过制度作用的发挥,做好学生培养工作,做好学生指导工作,在加强学生团结的情况下,较好的实现自我教育目标[4]。

2.4 做好管理成效评价,增强学生管理的成就感。评价是体现成果的重要方式。在自主管理中,评价在其中占据重要的比重,包括有学生评价、班主任评价等。中高年级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与价值观,在面对事物时都形成了认知与分析能力,且在学习方面也形成了一定的经验,能够较好的在学习当中开展评价,则能够较好的起到照镜子的作用,充分认识到自身在班级管理工作当中所存在的缺点与不足,以此形成较强的改进动力。在评价活动开展中,来自他人的评价也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好的学习意识,在班级中形成好的学习氛围与凝聚力。班主任评价则能够较好的帮助学生建立自信,以更为主动、积极的方式履行岗位职责,且能够促进相互之间的良性竞争,这对于学生管理成就感的形成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此过程中,要注重正向激励而不是负向激励,正向激励能够催生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心态,让学生会更加有信心、有动力、有激情参与今后的班级管理,让学生参与管理班级的合力更加强大;而负向激励更多只能让学生远离参与,不想参与,甚至害怕参与,班级管理工作就会成为一盘散沙,班级毫无凝聚力,班级管理不仅无法形成良好管理合力,甚至可能出现内耗情况。

比如,在具体评价中,教师则可以召开一个主题班会,安排大家首先在台上进行自我评价,说一说自己管理工作的优缺点。在说到优点时,学生们纷纷点头,表示对同学工作的肯定,在谈到学生的不足时,学生听的很有兴致,有的学生会说:“其实你做的很好了。”也有的学生说:“我和你比还有差距。”等等,使得较为严肃的评价氛围一下子活跃了起来。在学生自我评价、提出自己的不足后,学生们则踊跃进行了相互之间的评价,说到优点与长处时,大家鼓掌肯定,说到不足之处时,也不会觉得不好意思,以此使学生们都能够在这个环节敞开心扉,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以更为积极的态度、更为有效的措施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工作当中。同时,班级的管理者也可以主动上台,针对班级其他管理者进行点评,重点谈好的地方,让大家取长补短,学习别人的优点,提升自身管理能力和水平。教师最后点评时,主要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进行提醒,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在管理方面还存在短板,从而改正错误,改进方法,更加提升能力。

3.结束语

总体来说,自主管理是现阶段小学高年级学生班级管理的重点工作,能够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使其具有好的自主性,也能够有效的解放教师。在该模式中,每一名学生不仅仅是管理工作的开展对象,在管理当中也处于重要的主体地位。在班级管理活动进行中,教师要建立科学的制度并落实,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够担任职责,做好日常指导,强化工作评价,最终实现班级管理水平与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有效提升。

猜你喜欢

卫生目标班级
班级“无课日”
智取红领巾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卫生歌
讲卫生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
以牙还牙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