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

2022-11-21刘文娟

读与写 2022年19期
关键词:汉字过程语文

刘文娟

(甘肃省临夏市枹罕镇拜家小学 甘肃 临夏 731100)

在社会迅速发展的背景之下,人们对人才提出了新要求,作为新时代的人才,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而且要具备较强的合作能力,在合作中可以实现共发展、共富裕,合作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有效抓手。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明确合作意识的重要性,在教学工作中,结合教材内容、学生特点设置问题、活动,可以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完成活动时积极合作,在合作的过程当中,体会学习的乐趣。

1.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重要性

1.1 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于小学生而言,年龄较小,在学习语文知识时,难免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侧重于讲解文本内容,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之上感悟文本传递的思想感情,对于小学生而言语文学习缺乏趣味性,在学习中难免存在诸多困惑,基于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合作学习,通过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比较、思考,可以使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挖掘自身潜能,在合作当中充分展现自我。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在合作时,学生将充分表现自我,主动参与活动,通过合作的方式把握教学中的重难点,使学生一改往日学习状态,主动与同伴探讨知识,因此,教师适时适度的开展合作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积极体验,使学习变得更具趣味性,使学生在合作中积极探索知识、分析知识,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2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合作学习中,学生需要通过合作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获得发展与成长,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适时引入合作教学,通过合作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使学生在合作当中实现创新发展。于合作学习而言,与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认知规律相符,因此通过合作的方式可以使学生清晰了解知识,深入掌握知识,在小组合作的过程当中,教师通过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循序渐进,深入挖掘知识的本质,不仅可以彰显学生的自身价值,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在合作学习中,每位学生分工不同所承担的责任也有所不同,为了更好的完成任务,学生需要献计献策,并且积极分析,在这过程中,学生需要充分发散思维,利用所学知识体系解决问题,并为团队合作的成效提供助力。在合作学习的背景之下,学生将充分发挥所能,思维发展也将进入新的阶段,在看待问题时也将从多角度出发。

1.3 有助于创设轻松氛围。于小学生而言,年龄较小,在枯燥的课堂氛围当中难以提起学习兴趣,由于课堂氛围压抑,学生普遍处于被动状态,只能跟随教师步伐开展学习,此时的学习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目标。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合作学习,通过合作的方式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合作当中改善行为,丰富知识体系,从而提高学习效果。正所谓: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学生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在合作学习当中,学生需要针对教师布置的任务以及提出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不同学生分析问题的角度有所不同,在学生相互探讨的过程当中,可以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浓厚的氛围中充分表现自我,与此同时良好的氛围可以带给学生愉悦感,使学生在良好氛围的引领之下充分发散思维。

2.小学语文教学中合作意识的培养路径

2.1 科学组建小组。在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发展特点科学分组,要确保小组的科学性、合理性,才能达到良好的合作学习效果。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由于学习差异不大,因此教师可以以座位的方式进行分组;对于中高年级而言,教师在分组时,应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个性等,在综合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才能确保分组的科学性,这样才能确保学生在合作的过程当中有所成长。在分组时应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同组异质指的是学生之间搭配分组,小组成员各有千秋,这样可以实现学生间的互帮互助,共同发展。异组同质主要是指保持小组之间的均衡性,这样可以推进小组间的交流以及竞争,对于提高小组整体活动质量有着积极作用。与此同时,在分组之后,小组成员并非一成不变,教师还应定期调整小组成员,通过这样的方式助力学生在合作当中成长。在确定小组成员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挑选组内的组长,由学生进行投票,小组长也可以在后期更换,再确定好小组长之后,可以为小组取名字,由学生共同探讨得出名字,并将最终名字告知教师,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对小组有相应的认识,为后续小组合作的开展提供助力。

2.2 有效设计合作问题。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为了使合作意识的培养有效推进,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合作,在合作的过程当中使学生充分明确合作的意义,并且在合作中贡献力量。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准备好多种问题,通过问题引导学生逐层深入,在深入的基础之上达到有效合作,提高学习质量的目标。

2.2.1 设计开放性的问题。于开放性问题而言,答案并非唯一,在开放性问题当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情境,在情境中进行思考,从而发现问题的本质,在此基础之上找寻解决问题的答案。不同小组成员给出的答案可能有所不同,因此,小组内的成员需要积极探讨共同认可的答案,在这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会倾听、分享,在了解他人想法的基础之上进行合作,通过合作找寻最终答案。例如,在学习《掌声》这节课程时,文章阐述了主人公英子获得掌声的过程,文章中的掌声是一种鼓励,是一种支持,因此,教师可以结合文章内容设置问题,如学生遇到主人公英子时,可以通过怎样的方式给予英子鼓励,问题一出,学生纷纷议论。此时,教师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小组内的学生相互探讨,并总结出最后结论,在探讨的过程中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并且将探讨的鼓励方法进行对比,选出组内成员认为最好的鼓励方法,在组内讨论的过程当中,学生各抒己见,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开放式问题的答案不拘一格,此时学生可以从多角度思考,从多方面进行分析,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合作能力,而且可以让学生在探讨问题时,看到问题的不同方面,对于学生后续成长起着积极作用。

2.2.2 设计具有难度的问题。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应多方思考,确保问题发挥引领、提高等作用。教师提出的问题应具有相应的难度,解决这类问题时,学生需要寻求集体力量,与此同时,具有难度的问题可以向学生提出挑战,学生在解决难题时获得自信心。教师在设计具有难度的问题时,应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自身发展情况设置问题,这样可以确保学生接受问题,并获得成长,从而发挥问题的积极作用。例如,在学习《和时间赛跑》这节课程时,文中的主人公因为外祖母去世而悲伤不已,此时父母告知主人公,外祖母永远不会回来,自此之后,文章主人公和时间赛跑,针对文本内容教师提出:文章中的主人公为何与时间赛跑?对于小学生而言,缺乏时间概念,难以理解“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因此,学生在回答该问题时存在一定难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文本进行探索,此时,学生将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探索文章主人公和时间赛跑的意义,在小组成员相互探究的过程中得出结论,文中的主人公和时间赛跑,意在珍视现在的事物或人,当事物消失之后,永远不会出现,这表明了文中主人公的真情实感。在学生解决问题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时间进行规划,通过将问题升华使学生深入体会文本中传递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学会珍惜时间。

2.2.3 设计具有探讨性的问题。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会设计多种问题,具有探讨性的问题就是其中之一,在解决问题时,学生相互分析,难免会产生歧义,不同学生分析的角度有所不同,因此,各个角度皆可存在解决方式,在寻求答案的过程当中,学生需要解决争议,这就需要学生明确合作的意义,在合作的过程当中实现共同成长。在设计具有探讨性的问题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说出自己所思、所想,并与小组内成员展开辩论,在辩论的过程当中,可以使学生更好的了解他人,而且可以使学生了掌握考虑问题的多个角度。例如,在学习《可贵的沉默》这节课程时,文章讲解了教师上课的过程,教师在上课中了解到父母知道学生的生日,但学生并不了解父母的生日,通过这节课程引导学生感恩父母、感恩社会,了解父母对自己的付出,针对本节课程内容,教师可以设置如下问题:学生在了解到父母的生日之后,会选择通过何种方式帮助父母过生日?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进行探讨,在探讨的过程当中,不同学生选择的方式有着较大差异,有的学生选择帮助父母煮长寿面;有的学生选择给父母购买蛋糕;有的学生则选择让父母在生日时休息,自己承担相应的家务,不同学生的选择虽有差异,但可以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探讨,在探讨的过程当中学生会发现答案并不唯一,但是问题具有很好的探索性,在学生探索分析的过程中,将得出不同的结论。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各个小组说出自己的结论,并进行对比,再对比当中可以发现该问题的答案较多,且不同答案的出发点是一样的,皆表达了学生对父母的爱。

2.3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背景之下,教育人员积极转变教育理念,优化教学模式,在教学工作当中,通过多元化的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多方能力,如团结合作能力、探究能力等。综合性实践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起着积极作用,可以在活动当中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组织能力等。在综合性实践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活动,并结合自身所能搜集材料,在活动当中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综合性学习中开展了“遨游汉字王国”的活动,开展活动之前,教师应结合综合性学习的特点制定活动,教师需要搜集诸多汉字,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的含义,感悟汉字的魅力,因此,教师可以将任务布置给各个小组的学生,引导小组在课下利用网络或者书籍搜集相应的汉字,可以利用搜集的汉字进行汉字大比拼,引导学生在了解汉字、理解汉字的过程当中,真正感悟汉字中传递的历史文化。教师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准备好所学汉字或者是在日常阅读以及网络中了解的汉字知识。作为小组的组长,可以将任务拆分,并分配给不同成员,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各小组的胜算几率,在学生到校之后,各个小组需要交流搜集的资料,并且将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在此基础之上开展活动,引导学生总结所了解的汉字,感悟汉字传递的知识,每个小组可以派一名代表进行讲解,在各个小组讲解之后,以投票的方式投出讲解最好、讲解最为深刻的小组,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在合作当中感受汉字的魅力,真正将汉字内化。

2.4 优化评价机制。小学生的天性使然,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在生活中都希望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在合作学习当中,教师应在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的基础之上,针对学生的表现情况给予科学评价,通过有效评价,给予学生必要的鼓励以及支持,从而使学生越发自信。在合作学习当中存在组内竞争以及组间竞争,在竞争中有助于学生全面提高,在竞争中有助于学生取长补短,因此,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师应结合合作学习的特点,优化教学评价,可以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学生明确自身在小组当中的作用,教师可以利用“捆绑式”的评价方式,即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将小组成员的整体表现纳入考核,以小组的最终结果作为考核内容,这种评价方式可以使小组内的成员紧密联系起来,使小组内的成员在完成任务时积极献计献策,从而使整个小组获得突破。与此同时,可以引入自评或者他评的方式,自我评析主要是引导小组成员在合作的过程当中进行反思,通过反思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他评主要是指他人对小组内成员以及小组的评价,他人评价可以使学生了解自身的不足以及优势,从而找到日后努力的方向,对于学生成长起着积极作用。在教师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的过程当中,应关注学生的合作态度以及合作方法,并在评价当中给予相应的指导,以此来使学生更好地完成合作学习。

结束语

在时代发展、科技进步的背景之下,教学领域也应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不断调整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应明确合作意识的培养意义,结合教学要求、学生特点给予针对性的培养,使学生在合作中获得成长。于合作意识的培养而言,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以及精力,在教学中给予学生相应的引导,使学生将合作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将合作意识内化于心。与此同时,在合作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潜能,在合作当中彰显优势,在合作中弥补不足,从而使学生在合作当中获得全面成长。

猜你喜欢

汉字过程语文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