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

2022-11-21令狐丽丽

读与写 2022年19期
关键词:古诗词诗词语文

令狐丽丽

(贵州省桐梓县官仓镇小关小学 贵州 桐梓 563200)

1.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意义

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古诗词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第一,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审美能力水平。通过开展古诗词教学活动,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在学生学习古诗词当中,则能够对古诗词的美感进行充分的体会,也能够以此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不断的学习中,能够较好的体会到古诗词所具有的韵律与意境之美,切实提升自身的审美意识水平。在古诗词学习中,也能够对学生的价值观念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实现学生审美能力与明辨是非能力的培养;第二,能够有效的丰富学生情感。通过对于古诗词的学习,对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具有着积极的启发作用。古诗词是一种特殊的文学载体,创作手法独特,在学习、欣赏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自身想象力的充分发挥做好诗词意境的构建。同时,在古诗词当中也具有着丰富的人生感悟与情感,在学习中,也能够较好的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与价值观[1]。

2.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2.1 学生学习兴趣有待激发。在现今的语文教材当中,古诗词也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从一年级开始,就已经逐渐渗透在教学当中。在新课标当中,也明确了规定了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必须所学的古诗词,体现出了古诗词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的重要性。同时,对于小学生而言,古诗词在语言方式方面差异情况的存在也使得学生在学习当中存在一定的难度。在该情况下,教师则需要能够将学生学习热情、学习积极性作为古诗词教学当中的一项重点内容看待,不仅需要能够在课堂当中做好古诗词基本内容的教学,且需要能够结合实际采取措施激发学生热情。但在实际教学当中,很多教师并没有做到,还是以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进行灌输式教学,无法帮助学生体会到古诗词所具有的美以及丰富内涵,所感受到的仅仅是古诗词的难以理解,学习较为吃力,久而久之,则将会逐渐丧失古诗词的学习热情,进而影响到古诗词的掌握情况。

2.2 教育教学艺术有待提升。虽然我国已经积极倡导了多年的素质教育,且采取了一定的措施进行新课程改革,教师也都掌握了新课改的相关理念。但受到长时间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在考核时还是将学生的应试成绩作为重要的内容看待,也使得很多教师的教学目标依然是提升学生的考试分数。为了能够使学生在语文考试当中获得好的成绩,在具体进行古诗词教学时还依然将背诵作为其中的主要内容,以考试要点为依据,对学生的古诗词背诵、字词掌握情况等进行重点的考察,能够记住就默写,可以说是教师在古诗词教学当中普遍应用的一种方式。在该方式中,忽视了学生对于古诗词的感悟与理解,也影响到了学生对于古诗词美感的欣赏。在阅读古诗词时,学生往往是以缺少思想情感的方式进行阅读,在此当中无法获得良好的审美感受。同时,受到该种教学方式的限制,学生在学习当中也无法实现与教师之间的有效互动,也影响到了古诗词的学习氛围与学习效果[2]。

2.3 拓展教学内容有待深化。古诗词是具有深度、具有良好意境的载体,丰富的内涵是其重要的特点。在实际古诗词学习当中,单纯看到短短的几行文字是不够的,而需要能够结合诗歌意境、诗歌背景与诗人的生平等进行全面的分析,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掌握古诗词全貌。这部分特征的存在,则需要在实际古诗词教学当中要注重深度。而在实际教学当中,很多教师在讲解诗词时单纯处于表面内容的教学,而没有带领学生一起从更深的层次理解诗词,这无论是对于诗词的学习掌握程度还是学生语文素养水平的提升都存在不利影响。同时,这种单纯处于表面的古诗词教学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无法深入到古诗词所处的年代、无法深入到作者的身边、无法真正的走进诗词,也将极大的影响到古诗词的教学效率。

3.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策略

3.1 树立问题导向,在互动中让学生爱上古诗词。问题教学是现今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一种有效方式,通过问题导向的树立,则能够使学生从传统的教学方式中解脱出来,成为课堂当中的主体,在教师提出问题后积极进行思考与分析,并在形成答案后回答,以此形成踊跃、活泼的古诗词课程学习氛围。在此过程当中,作为教师需要能够把握好问题的提出方式,要充分结合古诗词内容提出问题,按照从易到难的方式逐步抛出问题,做好问题难度的把握,避免因难度过高使学生回答困难、导致失去了学习热情,且需要避免因难度过于简单而无法获得提升的作用,而是需要保证学生在经过思考、探索后能够获得答案,在此当中获得能力的提升。如在《示儿》教学当中,教师则可以按照以下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第一,向学生提出问题:这首诗写的是作者的遗愿,请大家认真阅读,寻找以下问题的答案:“诗人向儿子交代的遗嘱是什么?”“全诗表达了诗人强烈的何种感情?”;第二,在设置好问题之后,则可以安排学生初读诗句,在此当中为学生讲述此作品的形成背景,结合背景帮助学生了解诗人的心事;第三,安排学生精度诗句,充分结合时事进一步探索诗人的心境[3];第四,研读诗句,同时结合作品的题目进一步感受使人的“悲壮”心愿。在学生完成上述环节的学习后,教师再安排学生回答一下在课程开始前提出的问题,并说一说自己读诗的感受。在教师问题的指引下,学生则能够在精度当中深入体会作者的内心世界,并根据自己的体会讲述作者的心态以及自己的见解与感受。在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也需要能够进行针对性评价,在生生、师生互动的过程当中帮助学生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古诗词学习热情。

3.2 创新教学方式,在体验中让学生爱上古诗词。科学的教学方式将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在古诗词教学当中也是如此,古诗词自身内容少、具有一定的理解难度,学生学习较为困难,甚至部分学生不理解为什么要学习古诗词。对于该种情况,教师则需要能够积极做好教学方式的创新应用,在提升教学效果的同时,帮助学生充分体会到古诗词的作用以及学习意义。

3.2.1 可以组织学生朗读。古诗词是我国古人的伟大结晶,在小学语文教材当中,古诗词更是其中重点学习内容,具有较多的优美句子,这也正是古诗词所具有的重要魅力。在实际古诗词教学中,作为教师需要标注好内部的优美诗句,之后积极带领学生在班级当中朗读,在投入情感的情况下做好古诗词之美的感受。如在《山居秋暝》教学中,其中的两句诗词“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较为直白,通过分析字面的意思,就能够较好的了解其表达的含义,小学生理解相对简单,且诗句较为优美。在教学中,教师在与学生一起掌握诗词大意后,则可以组织学生有感情的进行朗读,在此当中帮助学生更好的体会诗词描述“新雨过后、山间宁静”的场景,在较好投入到其中的情况下,形成对诗词的感悟。

3.2.2 做好情境的构建。古诗词以简练语言描述事物的,在实际教学当中,要想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理解诗词内容,单纯依靠学生的想象是难以实现的,而需要能够通过科学方法的应用在学生脑海当中形成相应的画面,进而更好的感受景色、诗词之美,以此对诗词学习形成较高的兴趣。在古诗词当中,对于相关事物的刻画十分细致,无论是事物的内在还是外表都具有着明确的表述,通过适当情境的构建,则能够较好的体现出古诗词画面,帮助学生感受到诗词之美。如在《望庐山瀑布》课程当中,该诗词对于瀑布进行了十分细腻的描写,体现出了瀑布的壮观,且瀑布的形象也能够较好的映射到人们的脑海。在教学当中,教师则可以通过多媒体方式的应用为学生播放一段庐山瀑布的景观,使学生在诗词结合画面的情况下进行诗词的学习,以此更好的体现出文章的画面美,感受到瀑布的壮阔。

3.2.3 做好名句的分析。在古诗词当中,具有着很多的名句,其中都蕴藏着独特的这里。在实际教学当中,教师需要能够积极带领学生做好这部分重点诗词的分析,在提升学生诗词感悟的同时,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如在《静夜思》的学习当中,其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可以说是我国广为流传的名句。在学习当中,教师需要与学生一起分析该句的特点以及表达的意思,帮助学生体会到作者对家乡的思想,深刻感受诗词所表达的内涵。

3.3 延伸教学内容,在激励中让学生爱上古诗词。小学生年级教学,面对新鲜事物时具有更高的兴趣。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当中,教师需要能够做好学生这部分特点的把握,积极采取措施做好学生古诗词学习兴趣的激发。

3.3.1 需要能够做好教学内容的延伸。古诗词篇幅往往较短,几分钟就能够带领学生读完,但是要想更好的掌握则远远不够。教师在教学时,则可以积极采取措施做好古诗词学习的延伸,以此帮助学生更好的体会古诗词内容。如在《赠汪伦》课程的学习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汪伦给李白写信的故事,从中使学生感受到两人之间的友情,以此更能够体会到李白走时汪伦的不舍之情以及李白的感动之情。在此基础上,教师在进行进一步的引申:“‘踏歌而行’是作品当中体现出古人送别的一种方式,除了这种方式,大家想一想我国传统送别还有什么方式?有什么代表?”在教师提出问题之后,学生则积极思考并回答,并说出了各自的答案,因为我国刚刚举办冬奥会,有的学生观看了闭幕式,则会回答出柳枝代表送别。教师此时则需要积极给予肯定:“是的,这位同学非常细心,折柳送别也是我国传统的送别方式,大家可以再总结一下。”之后,教师则可以与学生们一起总结答案,总结出了很多我国从古至今的送别方式,这不仅是一种对于教学内容的一种延伸,且能够在班级当中形成了良好的古诗词学习氛围[4]。

3.3.2 需要能够丰富考核方式。考核是对古诗词教学成果进行验证的重要方式,也是语文课程教学当中的重点环节。为了能够获得更好的考核成果,教师需要能够积极丰富考核方式。开展竞赛活动则是一个较好的考核选择。小学生年龄小,好胜心强,通过竞赛活动的开展,则能够在激发学生热情的情况下验证学生的学习成果,且能够在此当中起到较好的巩固作用。如在《赠汪伦》课程学习后,教师则可以先将班级当中的学生分为几个小组,使其以小组的方式开展竞赛活动。首先为背诵,由小组内部讨论派出一名学生背诵,考验背诵的准确度、熟练度与感情。其次为表演,可以由小组当中的两名人员分别扮演李白与汪伦,表演两人在分别时的场景,并在班级当中进行展示。在相关活动完成后,进行组与组之间的打分,看看哪一个小组成绩最好。在该情况下,学生的好胜心被激发,以小组的方式积极参与到活动当中,在热烈的氛围中完成诗词的学习。

3.4 感受作者情感,在诵读中让学生爱上古诗词。诵读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参与的过程,在诗词学习与掌握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古诗词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诵读,熟悉古诗词韵律、了解诗词内容,在充满情感、节奏感的诵读中感受诗词情感,提升学生诗词水平和语文素养。诵读还一种有效的阅读方式,在诗词诵读过程中,能够促进学生口、眼、心、耳之间的协作,触动多种感官去感受诗词之美。教师要加强学生诵读指导,使其在掌握技巧的基础上声情并茂地进行诗词诵读。要指导学生读准确,“煮豆燃豆萁”当中的“萁”、“千里黄云白日曛”当中的“曛”等,较为生僻,教师指导学生弄清字音,保证全程以字音准确、不漏字、不加字的方式诵读。要指导学生明诗意,帮助学生理解诗词内容,体会含义。比如,“杨花落尽子归啼,闻道龙标过五溪”中的“子归”,“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中的“可怜”,“停车坐爱枫林晚”当中的“坐”等。要指导学生读出情感,教师需要标注好优美诗句,带领学生朗读。比如,在《山居秋暝》教学中,“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较为直白,通过分析字面意思,就能够较好了解其表达的含义。教师引导学掌握诗词大意后,就需要组织学生有感情进行朗读,帮助学生体会诗词中“新雨过后、山间宁静”的场景,从而加深学生对诗词的感悟。要指导学生读出韵律,指导学生对重音把握,通过合理的停顿和适当的重音,表达情感。低音体现悲哀、肃穆,高音表达兴奋、喜悦。古诗词具有较强的韵律感,其中的每一句如同跃动的音符一般,如低回婉转、轻松愉悦等,都能够表达出丰富的情感。要与学生一起将古诗词特有的韵律、节奏读出来,如押韵、声调等,其中的平声要轻且长,其中的仄声要重且短,以此帮助学生更好的感受诗词美感。节奏方面,要从全篇的角度体现诵读节奏,如果诗词整体感情忧郁,可以用较慢的节奏诵读,如诗词整体节奏欢快,则可以用较快的节奏诵读。

4.结语

古诗词是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当中的重点内容,也是教学当中的重点与难点。在实际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能够做好存在问题把握,优化教学方式方法,以针对性措施的应用激发学生古诗词学习热情,进一步提升古诗词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古诗词诗词语文
古诗词里的清明时节
踏青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诗词之页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