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畜牧兽医专业中高职衔接精品课建设
——以《动物防疫检疫技术》为例

2022-11-20赵雅丽

畜牧兽医科学 2022年7期
关键词:检疫防疫动物

赵雅丽

(山西省畜牧兽医学校,山西 太原 030000)

0 引言

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开发和利用是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能有效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学生的信息素养,推进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丰富教学资源,共享教学平台都发挥及其重要的作用[1]。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机制,构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实现更加开放、更加适合、更加人本、更加平等、更加可持续的教育[2]。

1 课程设计

1.1 课程定位

《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是中等职业学校畜禽生产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主要介绍动物防疫基础知识、动物防疫技术、动物检疫基础知识、动物检疫技术和动物及动物产品生产与流通检疫监督等内容。该课程是集兽医临床诊疗技术、动物传染病及动物寄生虫的诊断和预防技术等多方面知识、技能于一体,并与动物产品检验技术、兽医法规与行政执法等内容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的综合性专业技术课程。该课程承载着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学生具备崇高的理想、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吃苦耐劳的职业素养,引领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课程总共64学时,其中理论课30学时,实训课34学时。本课程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实践性和针对性。

1.2 课程目标

该课程承载着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吃苦耐劳的职业素养,引领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1.3 课程主要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流行病学调查、动物疫情报告、防疫计划制定、消毒、免疫接种、临诊检疫、屠宰检疫等多项基本的职业技能,并具备从事动物防疫检疫工作的职业操守和职业素养及科学的防疫意识。

2 课程建设

2.1 思政元素融入

动物防疫检疫技术课程重在将课程与思政相融合,以爱国、强国情怀为重点,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厚植“三农”情怀、具备安全意识、自主学习、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服务畜牧业、服务乡村振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以教师关键技术的专业示范、多次强化训练帮助学生塑造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尊师重道、全心全意为畜牧业的发展和动物的健康服务的思想,培养“低下头、俯下身”,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的劳动精神,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增强职业荣誉感。进入新时代,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帮助学生树立“强国有我”的信念,积极投身畜牧业转型升级融合发展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浪潮中,为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而努力奋斗。

2.2 根据就业岗位需求,结合职业标准重构教学内容

依据畜禽生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引入“动物疫病防治员”“动物检疫检验员”等职业技能考核标准,将教学内容重构为动物防疫基础知识、动物防疫技术、动物检疫基础知识、动物检疫技术、动物及动物产品生产与流通检疫监督等五大模块。同时把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内容和要求融入到教学内容中。

2.3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强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通过校内实训,企业实习多种途径,把消毒、免疫接种、临诊检疫、屠宰检疫等理论和实践操作有机的结合起来,不断夯实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以致用。

2.4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职业能力提升职业能力

通过采用工作任务驱动法、翻转课堂、小组讨论法、典型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翻转课堂教学”把“满堂灌”改为在教师引导下师生共同探索。研究课程的教学方法,因课堂内容制宜,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相结合。教师在课堂中主要起到引领思路、强化重点、突破难点的作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讲授的过程中,重点讲授如何获得知识的方法。开设讨论式教学模式,完善“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新方式,教师适时而教,实现翻转课堂教学。

结合现代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全套多媒体课件、全套教案、考核方案及题库、40个教学视频,1000余个非视频教学资源,在线测试、在线答疑、案例分析等教学资源,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这种混合式教学方式能有效将面对面的课堂教学和网络学习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3]。

2.5 教学团队

以课程带头人为核心的老中青相结合的教学团队,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教学质量好、科研能力强是在线精品课程建设的前提和保障[4]。教学团队由学校双师型名师工作室5名主要成员组成,全部具有硕士学位。师资力量强,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育人水平高。课程组成人员先后主持或参与了全国农职教“十三五”科研课题、畜禽生产技术推广项目,其研究成果在全国农业职业教育和山西省职业教育领域获得多个奖项;主持的特色文化育人品牌、思政微课均获省级认定;参与了多部专业著作、规划教材的编写及山西省地方标准的制定。多次在全国涉农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和山西省教学能力大赛中获奖。多次主持或参与省“三区”人才科技服务项目。

2.6 管理保障

学校拥有现代化校园网和先进的交互智能化一体机教学设备及具备全套教学音视频录播设备的录播教室,可满足精品课程录制、视频同步传送、翻转课堂实施等需要。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包括畜禽规模养殖场、屠宰场)可满足学生实习实训需要。

3 课程实施

一是开发与实际岗位相对接的课程标准。根据动物防疫检疫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及该岗位对知识、能力和素养要求,以岗位实际任务为出发点,遨请企业和职教专家从工作领域、职业能力等方面进行深入研讨与分析,融入动物疫病防治员、动物检疫检验员等行业职业技能标准,使教学内容和岗位能力需求有效融合达成课程标准,最后由学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对该课程标准进行分析论证,最终形成有利于学生知识、技能、素养目标有效达成的课程标准。

二是在教学内容上,理论联系实际,将动物防疫检疫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增加了对防检技术新知识、新动态的讲授,及时反映和吸收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三是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培养知农爱农强农兴农为己任的新型人才为目标,采用“线上资源自学+线下翻转课堂+三位一体实践+多元考核体系”的新型模式组织实施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和学习能力,实现从“教得好”向“学得好”的转型。

本课程编排体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特点,知识点掌握情况可以通过“考核评价”中“单元测验”完成情况来反映;技能掌握通过“实操任务”完成情况来体现。在不同单元中,根据能力目标设置和发布实操任务,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组织和评价,突出学生在学习和评价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评价方式采用各小组组内、组间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既注重知识能力掌握情况与综合素质(如参与度、协作精神、创新能力、职业素养)评价相结合,又体现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

针对使用本课程的3类不同群体,成绩评定通过设置各考核项的不同权重体现。如本校在校学生,侧重过程性考核,考核内容包括自学完成任务点数量、测验完成情况及实操完成等。成绩评定过程性考核占成绩的70%,结果性考核占30%。而兄弟院校大多有自己的实验环境和线下资源,本课程多数作为辅助教学资源使用,多采用过程性考核。企业员工、社会人员学习本课程作为职业入门培训或兴趣爱好,采用过程性考核。

4 应用效果

《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课程通过采用任务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现场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结合现代教学手段,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本课程目前共开设了3轮在线课程,每一期与前面一期相比在内容编排方式、资源种类和数量、教学手段方法、使用人数等方面呈现递进式变化。

4.1 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专业技能明显提高

课程组开发的全套多媒体课件、考核方案及题库、40个教学视频,在线测试、在线答疑、案例分析等教学资源,使学生学习主动性有了明显提高,学生的动物防疫检疫方面的技术能力得到了提升,毕业生及实习生都深受企业的好评。

4.2 教学改革效果显著

由于教学资源得到了有效的补充更加丰富,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多变,教学手段更加有效多样化,将典型工作全方位全过程地融入到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德技并修,知行合一,突出专业素养的培养,提高了教学的时效性和有效性。

5 特色创新

5.1 教学特色:通过情境创设、竞争驱动达到教学相长

利用有效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常态化辅助教学,丰富学生线上学习资源,实时掌握学生学习动态,引入竞争机制,多元化考评,课堂实施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教师适时而教,内化知识,拓展能力,实现技能提升。

5.2 课程创新:通过专业知识与岗位对接,实现产教有机融合

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重点讲解各个环节的程序与技术,对接养殖场、屠宰场等岗位的职业发展要求,并引导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为动物疫病检疫监测打下必要的技能基础。

5.3 新老教师深度开展传帮带,优势互补共成长

教学团队充分展现新时代职业院校教师良好的师德师风、教学技能、实践能力、信息素养,发挥团队协作的优势,新老教师传帮带效果显著,营造了浓郁的教研氛围,加快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该课程运用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从主观上转变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知识、技能、素养目标有效达成。课程建设重点在于新老教师传帮带,优势互补共成长。既提高了教师团队的教科研水平,又提升了教师的信息化水平。今后需不断加强课程的开发和运用,满足实际教学的要求,同时建立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考核制度,探索增值性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课程建设的难点在于将《动物防疫检疫技术》课程与更多先进的信息技术相整合,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建立起有效的动态更新机制。

6 结束语

“互联网+”教育正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式,精品在线课程利用微课和在线网络平台,定期发布教学相关内容,通过线上学习、线下翻转等混合式教学,启发学生的思政意识,培养专业知识技能,进而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猜你喜欢

检疫防疫动物
“豪华防疫包”
防疫宣传
防疫、复工当“三员”
俄罗斯的防疫“宅”假期
探究影响生猪屠宰检疫的因素与对策
论动物检疫常见问题及改进对策
最萌动物榜
动物可笑堂
动物检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