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英语语篇阅读教学策略初探

2022-11-19李婉瑜

读与写 2022年5期
关键词:语篇习惯阅读教学

李婉瑜

(福建省晋江市西滨中学 福建 晋江 362200)

初中英语课程的五级目标是:有较明确的英语学习动机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能听懂教师有关熟悉话题的陈述并参与讨论。能就日常生活的各种话题与他人交换信息并陈述自己的意见。能读懂供7~9年级学习阅读的简单读物和报刊、杂志,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能根据阅读目的运用适当的阅读策略。能根据提示起草和修改小作文。能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并报告结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能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总结学习方法。能利用多种教育资源进行学习。进一步增强以文化差异的理解与认识。五级能力之“读”的要求是:

1、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

2、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3、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题,理解故事的情节,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

4、能读懂常见体裁的阅读材料;

5、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

6、能利用字典等工具书进行学习;

7、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

因此,初中英语语篇阅读教学是我们英语教学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教学内容,英语阅读教学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其中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关系到阅读教学的整体质量。我们英语语篇阅读教学目的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初步的语感,获得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我们在英语语篇阅读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对学生阅读策略能力的培养,又要重视学生对阅读习惯、技巧的培养,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英语运用能力。

现行初中英语教材中,阅读课文分布在每个话题的SectionC和SectionD,这些阅读文章涵盖历史事件,旅游,课余生活等话题,具有篇幅长,句式复杂,词汇障碍多,教学难度大的特点。在学生中又普遍存在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弱的现象。我们老师也存在着落后的教学思想和方法,有的老师过多地强调语言点和知识点,将阅读训练课的课程目标浅定在知识目标这一基础层面,将阅读课当成听说课来上,把重心放在一些词汇、语法知识上,忽视了阅读技巧和方法,忽视了被阅读材料所表达的信息,使得学生的阅读成为“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阅读。这样的教学束缚了学生英语思维和阅读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在初中英语语篇阅读教学过程教学中,怎样上好阅读课成为英语教师教学中的关键。英语阅读教学课堂活动包括哪些环节?

(一)导入过程:引入本课主题。

(二)输入过程:观察—感知—体验—理解。

(三)内化过程。

在理解的基础上操练—机械操练,模仿操练,表演操练等。操练也要体现交际性和实践性原则,包括个人活动,两人结对,四人小组,全班参与等,强调师生、生生互动,可采取对话交流,集体讨论,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法。建议运用评价手段调动学生参与。

(四)输出过程。

通过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达到提高语言能力,落实语言知识的目的。

因此,在阅读课教学中,几个主要步骤都是必不可少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阅读过程,把阅读分为阅读前(Pre-reading)、阅读中(While-reading)和阅读后(Posting- reading)三个步骤。

第一个步骤 阅读前(Pre-reading)

语篇阅读前,老师要重视阅读前的导入方法,导入课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尽量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使他们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导入方式可多样化,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过程的需要不断变换导入方法,让学生感到新颖,激发学生的阅读好奇心,从而降低阅读文章的难度。以下是老师们在实际阅读教学过程中常用的几种阅读导入方法:

1.头脑风暴式导入。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教师可选择一些与阅读文章内容相关的图片、文字、视频、音乐等,展示在多媒体上,激发学生进行各种相关的联想。头脑风暴可使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得以激发,为学生进入语篇阅读作好铺垫。

2.分享经历式导入。教师可根据语篇阅读的相关内容,从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出发,创设出一些符合学生现实生活的情景,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对生活经历的感受,和真实体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

3.背景铺垫式导入。有的阅读语篇的相关背景材料比较生动,老师可充分利用这些背景材料,可通过网络查寻补充,把背景材料充实,形象地展示给学生。抓住初中学生对有趣的故事充满好奇心,对阅读故事的故事发展有很强的求知欲旺盛的特点,将学生的好奇心转化成浓厚的学习兴趣。

第二个步骤 阅读中(While-reading)

在英语语篇阅读教学过程当,老师们常引导学生的阅读方法, Skimming (粗读或略读),Scanning (跳读),Intensive reading (细读)

1.Skimming (粗读或略读)主要是用来抓住文章的主要要点的(chief points),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当中使用这种方法来找寻文章的主旨大意,通过抓住每一自然段的中心论点或中心句来判断一篇文章的大意提醒学生不要逐词逐句的看课文,要讲究速度,在最短时间内找到问题的答案。这种方法实际上,这就是一种整体阅读的方法。

2.Scanning (跳读),这种阅读方法是为了寻求某种特定细节,进行有目的的阅读,一些无关内容,不去关注它,只关意几个问题重点的跳跃式阅读。老师可引导学生找出问题的相关内容。

3.Intensive reading (细读),对阅读语篇进行仔细的研读,理解阅读文章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找出语言点,学习重难点。但是,老师们要注意在语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不要过分地强调知识点和语法,这些知识点和语法的讲解,要尽量简单明了,遇到新单词,教师要鼓励学生尽量运用参考书、字典等工具书,或根据上下文去猜测新单词的意思,阅读课的目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阅读技能,所以要多让学生去想,去钻研。

第三个步骤,阅读后(Posting-reading)

Posting- reading阅读后,老师设计的一些活动,是用来检测阅读前,阅读中的教学效果,让学生更加深对阅读语篇的理解,让学生通过活动,进行知识的内化和迁移,知识从输入变成输出。老师们在阅读后,这个阶段常设计的几种活动如下:

(1)课文复述;(2)基于课文的语篇填空;(3)基于课文的采访问答;(4)基于课文的写作;(5)角色扮演;(6)调查访问;(7)拓展讨论;(8)主题写作。

另外,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将思维导图应用于阅读教学中,以层次化的图式为引导,组织学生对文章的中心点、关键词、段落大意等方面进行解读,进而使学生充分理解文章大意和文化观点,这对学生下一步的理解作答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同时,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应重点把握其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的图形设计和图式运用。

(1)在阅读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对阅读材料的主体进行猜想和构思,并预测相应的故事内容或主体思路,这对学生下一步的思维构建具有积极意义。

(2)在阅读中,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提取关键信息,并以线条化的架构指引学生去完善,如仁爱版八年级下册“Food festival”单元Section C部分1a的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将Where、What、How为引线,导出其阅读的问题和探究方向,如Where did Craig spend his childhood?What’s Craig’ s favorite food?How many members does Free the Children have now?等问题,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增强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3)在阅读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其完成的思维导图对文章进行结构上的梳理,并结合自身的语言对其进行表达,从而实现其阅读内化的效果。

最后,要重视阅读习惯的培养

1.培养阅读习惯要因时而异。初中三年学习阅读习惯培养的方向不一样:初一年上学期属于适应期,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为主要目的,选用的题材多以故事型为主,图文并茂,让学生爱上阅读;初一年下学期开始可以培养学生通过阅读增加词汇的习惯,阅读题材的选用也可逐步过渡到说明文、议论文等,涉及天文地理、风土人情、历史人物等各个领域,可以引导学生养成摘抄、背诵好词好句等习惯。初三年可以培养学生以读促写的习惯,为高中学习做好基础铺垫。

2.课前三分钟促阅读习惯养成。教师可以通过形式各异的课前三分钟活动促使不同层次学生养成阅读习惯,从英语故事片段鉴赏到讲故事展示、从英语歌曲欣赏到歌词赏析、从英语电影片段配音到电影台词鉴赏,再到小组合作制作PPT共享所阅读文章等都能够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虽然只是一个课前三分钟的活动,但长期坚持下来,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爱上阅读,并养成主动阅读的好习惯。

3.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的习惯。课内阅读需要培养的习惯的一个重要习惯就是课前预习。缺乏相关话题的背景知识会对学生的阅读造成理解障碍,打击学生阅读积极性。因此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为后续的阅读活动打好基础。学生可以借助词典或相关的网络资源,收集跟阅读材料相关背景知识,教师可以对预习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多种方式的反馈,可以是教师反馈,也可以是学生自我展示。

教材选用的材料内容相对简单,是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要求的,因此进行课外阅读拓展是非常必要的。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会积极引导学生进行《21世纪英文报》阅读作为补充,刚开始教师可对阅读策略进行相应的指导,慢慢过渡到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

4.小组合作督促阅读习惯养成。针对所授班级学生人数较多而且英语阅读能力参差不齐的情况,小组合作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法。以学生阅读《21世纪英文报》为例,一份报纸有八个版面,每周一期,可安排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分工合作,然后小组内部分享。分工既可体现在文章篇目的分工,也可体现在同一篇文章的任务分工,这样既可以节省时间,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又可以根据自己实际的英语水平完成不同层次的任务,最后在分享阶段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5.加强阅读策略的指导,以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吕叔湘先生也指出:“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可见,教师的主要任务不仅是教授者,还要做好教学的引导者,使学生了解有关如何学习的更多信息。首先,教师教学生得出结论、概括或推理方法,同时帮助学生学生选择合适的猜词技巧:从上下文中提供的数据中得出结论;根据语法结构得出结论;根据构词法猜,根据定义和解释得出结论。其次需要教给学生求解与证实的策略,在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在“望文生义”下学习每篇文章。这使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观点和对知识的基本认识来学习阅读文章,如在进行What Would You Do, If……一课中,本文的重点是让学生讨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面临的问题和危机,并将他们的个人经历带入课堂。其次,教师要教给学生监控策略的教育。例如,当学生读故事时。选择when、where、why、what、who和 how提问的方法有助于学生学习和引导理解,也有助于学生理解结构的主要部分和结构,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有意识地理解阅读的主要信息。

6.处理好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在过去的一些课堂学习活动中,学生只是被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学生参与的动机不明确,教师只允许学生以某种方式参与某些活动,虽然参加的人很多,课堂很热闹,但是学生们没有主动性,使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没有提高。因此,教育活动的有效性非常重要,如果学生有明确的学习动机,学生所参与的活动就是有有效的参与,同时可以通过活动达到明确的学习效果。课程改革将教育视为师生之间的双向过程,教师需要在师生之间进行双向交流,尤其是在教授英语时,课堂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任务是根据英语学科的特点和教材的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他们回答和反应。课堂教学通过以下方式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双向交流:(1)课堂上的双向交流必须从第一堂课开始,以建立一定的标准。一开始,如果教师尽力而为,需要时间来组织自身的工作,直到学生习惯了,环境建立起来,老师的思想占主导地位,老师稍微推动一下,学生就会动起来了。同时学生有更多的练习机会,效率更高,速度更快。在这种环境下,学生必须先进行的拼写,然后再跟老师拼读,这使学生可以立即识别拼写错误,对比后进行调整。(2)阅读复杂句子时,教师不要盲目解释。学生应引导自己完成分析。(3)还要注意学生参与学习新的语法知识,使语法内容有趣好学。(4)在课文阅读中,教师应采用多种形式吸引学生,使学生熟悉课文。例如,当课堂提问时,学生问老师这个问题,老师讲句子的前半部分,学生讲句子的后半部分,这使学生可以熟悉矩形,使学生的成绩得到了提高。

总之,在英语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教师们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本着帮助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能力,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获取相关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让学生逐步地吸收积累,从而强化巩固语言知识,增强语感;在教学实践中采用多种阅读策略,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扩大学生知识面。在教学中,教师优化英语语篇阅读的教学策略,指导学生科学,高效地进行阅读,引导学生体验阅读过程,享受阅读乐趣,拓展学习渠道。

猜你喜欢

语篇习惯阅读教学
中日能源语篇中语言表征的对比研究
基于语篇分析的课例研究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上课好习惯
基于语篇的初中英语教学策略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