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脏超声联合下肢深静脉超声在肺血栓栓塞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22-11-18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19期
关键词:肺动脉栓塞血栓

徐 杰

(淮安市洪泽区人民医院超声科 江苏 淮安 223100)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指的是将阻塞肺动脉系统作为发生机制的一种疾病,肺血栓栓塞症为其中之一。肺血栓栓塞症的主要临床特征是肺循环系统、呼吸功能障碍,若患者发生肺血栓栓塞症且达到一定程度后,可导致机械性阻塞与肺动脉收缩,肺动脉循环阻力显著增加,可导致肺动脉高压,机体右心室不断扩大且负荷增加,极易发生右心室功能不全并对左心室功能产生损害[1]。静脉淤血显著增加后可降低心排出量,阻碍循环功能。目前,临床诊断肺血栓栓塞症时,常用手段有血气分析、超声心动图、心电图检查、X线等,其中血气分析检查能够反映机体肺功能情况,但是属于创伤性诊断方式[2]。X线检查主要用于骨折诊断中,对血栓诊断效果不理想,且X线诊断具有辐射性,对于机体有一定损害。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均可对心脏栓塞进行诊断,但是主要用于冠心病的诊断[3]。随着研究的深入,临床发现超声在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通过实施心脏超声联合下肢深静脉超声,可有效明确疾病损害情况,有利于临床治疗。本次研究实施对照性分析,以淮安市洪泽区人民医院超声科2021年3月—2022 年3 月诊疗的23例肺血栓栓塞症患者为探究主体,以临床诊断为金标准评价心脏超声联合下肢深静脉超声诊断的应用价值,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于淮安市洪泽区人民医院超声科诊疗的23例肺血栓栓塞症患者,患者年龄为30~79岁,均龄(54.59±3.56)岁;病程为3~6 个月,平均(4.58±1.09)个月;男性患者有14例,女性患者有9例;临床表现:13例气短,14例胸闷,3例咯血,12例胸痛,11例呼吸困难,3例晕厥;合并其他疾病:心力衰竭7例,高血压9例,糖尿病7例;实验室检查发现血浆D-二聚体升高有9例;血气分析低氧血症有8 例。

纳入标准:①全部研究对象均符合伦理,满足《世界医学会赫尔辛基宣言》原则;②患者经口头宣教后知情同意,具备正常认知、视听、理解能力;③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为肺血栓栓塞症者;④对患者资料及研究项目保密;⑤均符合心脏超声、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适应证;⑥胸膜性胸痛、进行性呼吸困难、突发性呼吸困难、突发性窦性心动过速等;⑦患者均接受血气分析、病理检查、血浆D-二聚体、肺动脉血管造影等相关检查;⑧均存在不同程度气短、胸闷、咯血、呼吸困难、咯血、胸痛等症状者。排除标准:①严重肝肾肺功能衰竭者;②免疫性疾病患者;③明确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者;④ 严重肝肾功能衰竭者;⑤精神类疾病患者;⑥无独立行为能力者;⑦正在接受其他研究者;⑧存在严重慢阻肺;⑨心脏瓣膜疾病等患者。

1.2 方法

心脏超声检查:应用飞利浦EPIQ 7C进行检查,检查前对于患者进行健康宣教,详细讲解相关注意事项,检查时协助患者采取平卧位、左侧卧位,将患者心脏剑下四腔、心室短轴、大动脉短轴、心尖四腔、左室长轴作为切面,仔细观察肺动脉回声情况,了解是否存在栓子。以多普勒超声技术测定机体肺动脉,观察局部血流速度、变化、流量等,根据测量值分析肺动脉血栓压力,进一步明确血栓部位和栓塞程度。

下肢深静脉血栓超声:协助患者采取平卧位进行检查,充分暴露下肢并自然外展、外旋,以超声探头自上而下检查下肢静脉从。首先检查股深静脉、大隐静脉、股总静脉、股浅静脉,完成扫查后协助患者取俯卧位,对小腿肌间静脉、腘窝静脉、胫后静脉实施扫描。最后指导患者采取下肢外展位、坐位,扫查患者足背静脉与胫前静脉。检查过程中以探头沿静脉丛进行纵向、横向扫描,仔细查看静脉血流、静脉管腔壁厚度、静脉内径,认真记录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后判断有无血流状回声。

1.3 观察指标

①分析心脏超声、心脏超声与下肢深静脉超声联合诊断的结果,包括诊断准确性、漏诊率、误诊率;②对心脏超声+下肢深静脉超声的诊断结果进行全面分析,了解回声、血栓情况;③对肺血栓栓塞症的超声探查征象实施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诊断情况分析

心脏超声联合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的诊断准确性显著高于心脏超声检查(P<0.05);心脏超声联合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误诊率、漏诊率低于心脏超声检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检测数据见表1。

表1 诊断情况分析量表[n(%)]

2.2 超声探查结果分析

经对心脏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发现,2例肺动脉主干处回声,4例肺动脉右支侧高回声,11例肺动脉主干回声,4例分叉处高回声,2例肺动脉左侧高回声。11 例患者伴有肺动脉高压,12例患者有三尖瓣反流情况。

心脏超声联合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显示,在23例患者中,有17例存在右心增大,其中1例患者左侧分支有高回声,2例患者肺动脉右侧分支检出高回声,3 例患者分叉处高回声,4例肺动脉主干回声,7例肺动脉左右支静脉增宽或者是肺动脉主动脉增宽。15例患者有三尖瓣反流情况,8例患者伴随存在股动脉高压。此外,2例腘静脉,4例完全下肢深静脉血栓,5例股静脉血栓,3例髂静脉,5例单侧下肢血栓,4例双下肢血栓。

2.3 肺血栓栓塞症超声探查征象结果分析

结合心脏超声、心脏超声联合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结果实施分析发现,肺血栓栓塞症超声探查的直接征象主要是主动脉血栓回声、右心内血栓、左右肺动脉主干内血栓回声右心扩大。

间接征象涉及下肢深静脉、心脏,下肢深静脉呈现为低回声、管径增宽、无明显血流;管径狭窄或者正常是呈现稍强回声、等回声;管径稍宽为絮状、云雾状回声;血流呈轨道征或者是点状、断续状。

3 讨论

肺血栓栓塞症是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在PE中的占比较高,一般情况下临床所说的PE指的是肺血栓栓塞。肺血栓栓塞症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疾病严重程度受多个机制的综合影响,例如栓子数量、大小、部位、有无其他心肺疾病等,同时也受个体差异影响,对患者诊断、治疗、发病过程、预后等均有阻碍。若血栓未彻底溶解,或者是反复出现肺血栓栓塞症,发生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右心室衰竭的可能性较高,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4]。研究发现,大部分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并无明显症状,一旦发生后,患者致残与致死风险较高。欧美国家相关研究数据显示,早期准确诊断肺血栓栓塞症,同时准确与其他疾病鉴别,尽早开展治疗,对促进疾病康复,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作用[5]。

对于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既往诊断金标准为肺动脉造影,但该种诊断方式存在创伤性,会加重患者痛苦。CT、磁共振扫描仪诊断效果均较为理想,但是检查费用较高。近年来,超声技术发展得到了发展与完善,临床将超声技术应用于肺血栓栓塞症诊断中,诊断效果较为理想,可准确诊断疾病,评估疗效和预后[6]。心脏超声诊断肺血栓栓塞症具有理想效果,可对肺动脉情况、右心系统实施观察,可有效观察血流动力学变化,同时将直接征象与间接症状作为诊断依据,明显提升了疾病诊断效果[7]。但是在不存肺栓塞改变情况下,心脏超声并能够准确显示患者是否存在栓塞症。研究表示,下肢静脉血栓是栓塞症患者栓子的主要来源,故对患者实施下肢静脉血栓具有必要性[8]。下肢深静脉超声可有效判断有无血栓,同时还可对血栓性质、血流情况、血栓累及范围等进行分析[9]。诸多研究证实,虽然小部分肺血栓栓塞症患者栓子来自右心系统,但是绝大部分均是下肢深静脉血栓[10]。故下肢深静脉血栓不仅能够明确患者是否存在血栓情况,还可对血栓程度进行分析[11]。通过联合心脏超声、下肢深静脉超声,可有效提高诊断准确性,降低疾病误诊与漏诊风险,有利于准确诊断肺血栓栓塞症。相较于其他诊断方式,心脏超声、下肢深静脉超声联合检查,具有更为可靠的效果与安全性,不仅对患者无创伤,且价格低廉,患者接受程度较为理想,故被广泛应用于临床[12-1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心脏超声诊断准确性为73.91%,漏诊率为17.39%,误诊率为8.70%;心脏超声联合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诊断准确性为95.65%,漏诊率为4.35%,误诊率为0.00%。心脏超声联合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的诊断准确性显著高于心脏超声检查(P<0.05);心脏超声联合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误诊率、漏诊率低于心脏超声检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示应用心脏超声、下肢深静脉超声联合诊断肺血栓栓塞症时,能够明确诊断疾病,有利于临床掌握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有效弥补了单一心脏超声诊断的不足,诊断价值更为理想[14]。联合超声检查结果显示,肺血栓栓塞症超声探查的直接征象主要是主动脉血栓回声、左右肺动脉、右心内血栓主干内血栓回声出现右心扩大;门静脉、上下腔静脉、肝静脉系统血栓伴右心室扩大;间接征象主要是下肢深静脉与心脏,下肢深静脉呈现为低回声、管径增宽、无明显血流,充分证实了诊断价值[15-16]。

综上所述,在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中,心脏超声联合下肢深静脉超声具有重要作用,具有安全、无创、便捷、经济、可重复性等优点,可动态观察患者病情,临床诊断准确性较高,能够为疾病早期控制与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结合临床可大大提高诊断价值,可作为肺血栓栓塞症的重要诊断技术之一。

猜你喜欢

肺动脉栓塞血栓
超声心动图诊断右肺动脉异位起源于升主动脉一例
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Meta分析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1例单纯性肺动脉异常起源胎儿孕中期心脏超声漏诊分析
组蛋白和TLRs在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
肉鸡支气管栓塞的病因、临床表现、剖检变化与防治措施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肺动脉高压研究进展
高原地区肺动脉高压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阿司匹林对“红血栓”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