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症的效果对比

2022-11-18袁娟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19期
关键词:动脉血肌瘤血流

袁娟娟

(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苏州市木渎人民医院〉超声科 江苏 苏州 215101)

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症在临床中比较常见,是妇科中发病概率相对较高的疾病。近几年来,伴随着女性群体生活压力明显增加,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症的致病概率显著提升,还呈现出年轻化趋势。上述两种疾病的出现,会导致患者身心健康受到威胁,造成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降低,需要及时运用有效的措施,对患者实施治疗,这就需要在早期合理与科学地对疾病进行检查[1-2]。但是,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症在临床中的症状比较类似,从患者临床的表现或临床症状分析,对疾病判定,很难提升诊断的效果,经常会有误诊和漏诊的状况,造成诊治的工作被延误,致使患者病情加重,所以需要辅以影像学诊断模式对疾病检查[3-5]。而超声诊断模式作为对妇科疾病检查的常见方式,已在疾病诊断中广泛地运用。基于此,本文将对比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检查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症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7月间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苏州市木渎人民医院〉收治的538例子宫肌瘤患者与476 例子宫腺肌症患者为观察对象,患者均接受经阴道彩超诊断或腹部超声诊断。子宫肌瘤患者平均年龄(35.86±5.21) 岁,平均病程(6.28±5.10)年,体质量指数为24~26 kg/ m2;子宫腺肌症患者平均年龄(35.82±5.18) 岁,平均病程(6.24±5.12)年,体质量指数为24~25 kg/ m2,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患者知情同意,自愿参与试验;②依从性良好者;③明确注意事项和研究流程。排除标准:①有认知障碍、精神障碍者;②阴道感染患者;③宫颈功能不全者;④凝血异常者;⑤循环系统异常等疾病患者。

1.2 方法

运用本院ACUSON Oxana 1超声诊断系统,仪器型号:Voluson E8,对患者开展针对性检查。

经腹部超声诊断:指导患者在检查前多饮水,保持膀胱处于充盈状态,待膀胱充盈度达到标准时进行经腹彩超检查,帮助患者仰卧于检查床上,将上衣掀开至胸部下缘,裤子适当下褪直至小腹完全露出。探头频率设定为(3.5~5.0)MHz,对患者的腹部进行纵切、斜切、横切等切面检查,完成之后对两侧的附件区进行检查。

经阴道彩超诊断:示意患者将裤子褪下仰卧于检查床上,取膀胱截石位,探头频率调整为(4.0~9.0) MHz,将避孕套套在探头上,缓慢将探头插入患者的阴道内,对患者的子宫以及两侧的附件进行检查,并将子宫上下径、前后径、左右径进行详细的记录,观察子宫动脉、子宫肌层中的回声、螺旋动脉、肌瘤回声与边界以及肌瘤内部的回声。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①诊断符合率:符合率、误诊率、漏诊率;②患者搏动指数、血流量和子宫动脉阻力指数;③子宫动脉血流指数:病灶、病灶周边;④影像学特征状况:边界清晰、低回声、等回声、强回声、不均匀回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诊断符合率对比

子宫肌瘤患者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子宫腺肌症患者,误诊率与漏诊率显著低于子宫腺肌症患者(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诊断符合率对比[%(n/m)]

2.2 分析两组患者子宫动脉血流指数

两组患者子宫动脉血流指数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子宫腺肌症患者病灶动脉血流指数高于子宫肌瘤患者;子宫腺肌症病灶周边无血流指数,明显低于子宫肌瘤患者,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子宫动脉血流指数对比()

表2 两组患者子宫动脉血流指数对比()

疾病类型 病灶 病灶周边子宫肌瘤(n=538) 0.62±0.19 0.67±0.19子宫腺肌症(n=476) 0.81±0.25 0.00±0.00 t 13.7119 76.9307 P 0.0000 0.0000

2.3 分析两组影像学特征状况

子宫肌瘤患者边界的清晰率和低回声概率显著高于子宫腺肌症患者,不均匀性回声概率显著低于子宫腺肌症患者(P<0.05);等回声概率、强回声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影像学特征状况对比[%(n/m)]

2.4 分析两组患者搏动指数、血流量和子宫动脉阻力指数

子宫肌瘤患者与子宫腺肌症患者的搏动指数、血流量和子宫动脉阻力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搏动指数、血流量和子宫动脉阻力指数对比()

表4 两组患者搏动指数、血流量和子宫动脉阻力指数对比()

子宫动脉阻力指数子宫肌瘤(n=538) 1.56±0.39 117.95±15.82 0.64±0.11子宫腺肌症(n=476) 1.23±0.42 65.73±11.56 0.90±0.15 t 12.9695 59.3486 31.7075 P 0.0000 0.0000 0.0000疾病类型 搏动指数 血流量mL/min

3 讨论

子宫肌瘤又称子宫平滑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较为常见的肿瘤类型,由平滑肌以及结缔组织组成,好发于30~50岁左右的女性群体,20岁以下相对少见。该疾病在女性妇科疾病中所占的比例为80.00%左右。患有子宫肌瘤疾病之后,在早期并没有显著的临床症状,仅仅运用超声诊断或盆腔诊断时,偶有发现[6-7]。目前临床上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超声治疗等,治疗手段的选择需要考虑患者年龄、生育要求、症状以及肌瘤面积,随诊观察等。肌瘤的生长与卵巢内分泌有直接联系,女性患者在绝经后卵巢功能逐渐退化,肌瘤也随即停止生长,因此,如果患者年龄在45岁左右,肌瘤面积较小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保守治疗,需定期来院进行复查;其中传统手术治疗包括子宫切除术以及肌瘤剔除术,不但导致患者内分泌失调,也会对患者造成极大的生理心理创伤,有些未婚女性无法保证其基本生育需求[8-9]。

子宫腺肌症作为子宫内膜腺体与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形成了弥漫或局限性病变,是妇科中最常见的病症。和子宫肌瘤一样,疾病好发的年龄在30~50岁,但是,有少数的年轻女性也会患有该疾病。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症两种疾病分辨性诊断至关重要,在诊断的时候,因为没有显著特异性和明显临床特征,通过观察或主诉对病情判断,效果不够理想,需要辅以影像学诊断。现阶段,常见影像学诊断模式为超声、MRI等,其中超声诊断模式较为常见[10-12]。

对于彩色多普勒超声来说,全身各部位的脏器都可以借助其进行检查,最为适用各种疾病的检查诊断。同时,对于腹腔脏器,也是比较适用此种检测方式的。此外,在妇产科当中,也需要借助此检测方式,对其他疾病进行有效评估,并且可以借此对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进行合理诊断。该检测方式简称彩超,是在黑白B超的基础上,进行彩色多普勒技术的积极引进,从而开展相关工作。根据对其与B超的主要区别进行研究,可以得知,二者在探头数量方面存在不同,相比于B超的1个探头,彩超的探头更多,一共有3个。与此同时,进行B超检查,通常只是针对子宫进行有效检查,而进行彩超检查可以在此基础上,增加更多的检查部位。基于彩超检查之下,能够针对病变区域的血管解剖结构进行清晰显示,也能够针对病变区域的血流方向与血流状态的改变情况进行有效显示,还能够针对病变区域的血流速度进行相应显示。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够更好地对患者实际病情程度进行检测,也可以更为直接地检测出实际的病灶位置,还可以直接明确病灶位置。当下,该种检测方式相对来说应用更为普遍,并且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同时安全性也比较高,由此逐渐受到患者认可和医疗人员的重视。首先,通过子宫内膜的形式,子宫肌瘤的患者其内膜是处于变形的状态,但是子宫腺肌症的患者通常都是在子宫后壁发生病变,并且病变的范围比较大,因此,子宫腺肌病患者的子宫内膜通常都是居中或者是前移的状态。其次,通过分析彩超检测血流情况表达的形式,子宫腺肌症的患者在发生病变的核心血流要比周围丰富,病灶的周围血流信号不明显,表现为点状的稀疏信号。而子宫肌瘤的患者其瘤体周围会出现比较清晰的环状、半环状或者是条状的血流信号,但是瘤体内部的血流信号则为非常稀疏的条状信号或者比较丰富的点状信号[13-14]。通过本次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子宫腺肌症患者的子宫动脉阻力指数要高于子宫肌瘤患者,但是搏动指数、血流量水平却低于子宫肌瘤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分析子宫大小和形态的方式,子宫腺肌症的患者其子宫大多是都是均匀增大,界限不够清晰,并且没有包膜出现,呈现出点状、粗粒状或者是网格状。但是子宫肌瘤患者就会出现不同形态的表现,但是病灶的边界非常清楚,呈现出栅栏或者旋涡状。最后,通过肿块回声进行鉴别,子宫腺肌症一般都是位于子宫后壁,并且会不断地增厚,检查结果以中高回声为主。子宫肌瘤的肿块则大多数以低回声为主。通过彩超对患有子宫肌瘤以及子宫腺肌症的患者进行鉴别诊断,观察疾病的不同形态以及血流状况等方式能够提高鉴别诊断的准确性。

本文通过分析两组患者诊断符合率、患者搏动指数、血流量和子宫动脉阻力指数、子宫动脉血流指数以及影像学特征状况。发现,子宫肌瘤患者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子宫腺肌症患者(P<0.05);两组患者间子宫动脉血流指数差异显著(P<0.05);子宫肌瘤患者边界的清晰率和低回声概率显著高于子宫腺肌症患者,不均匀性回声概率显著低于子宫腺肌症患者(P<0.05);等回声概率、强回声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差异的主要因素为:子宫肌瘤发病之后,患者的子宫会出现动脉血流异常状况,有灌注下降问题出现,造成患者血流指数下降。但是,子宫腺肌症患者也会有该症状,但与子宫肌瘤疾病相比对之下,严重的程度相对比较低,其病灶和四周血流指数相对比较高,可以表明,对两种疾病可以通过对子宫动脉血流指数进行区分。对子宫肌瘤实施超声诊断时,能够清晰地显示出子宫增大状况,还可以将子宫形状规则性,肌瘤的部位、数目、大小和肌瘤内有无均匀或液化与囊变等状况显示出来[15]。加之,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症相比对之下,该种疾病更为严重,临床中的疾病表现特征更为明显,在接受超声检查之后,更能够轻易地确诊疾病,病灶位置的清晰度比较高,低回声表现较为明显,回声率不均匀,在超声诊断时,影像学特征能够较好地反映出来。

综上所述,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模式价值颇高,可对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症进行辨别诊断。

猜你喜欢

动脉血肌瘤血流
磁共振血管造影在颈部动脉血管中的应用
勘误声明
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的研究进展
Trendelenburg体位不同通气模式对直肠癌患者上下肢动脉血PaO2及乳酸的影响
45岁及以上未绝经多发子宫肌瘤患者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残留、复发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腹腔镜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超微血流与彩色多普勒半定量分析在慢性肾脏病肾血流灌注中的应用
海扶刀对比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效果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基于系统论SPO模型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干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