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皮椎间孔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预防策略

2022-11-18罗鹏明张国华张军王建顺王新虎

颈腰痛杂志 2022年3期
关键词:椎间椎间盘射频

罗鹏明,张国华,张军,王建顺,王新虎

(宝鸡市中心医院脊柱外科,陕西宝鸡 721008)

近5年,随着脊柱内窥镜和手术器械的不断改进和发展,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在国内迅猛发展,微创脊柱外科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PELD相对于开放手术,具有可以局麻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对椎管及脊柱正常结构干扰小、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等优点。但目前关于PELD并发症的研究较少。了解并发症形成原因及防治策略,可以有效预防其发生,对提高椎间孔镜手术疗效和安全性均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185例PELD的并发症情况,分析其原因及防治策略,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纳入本科2017年1月~2019年9月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85例,男105例,女80例;年龄18~83岁,平均50.6岁;病变节段:L4-5椎间盘突出111例,L5-S167例,L3-45例,L2-32例。入路方式:椎间孔入路180例,椎板间入路5例。所有患者均已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术前行腰椎X线正侧位片、动力位片、腰椎三维重建CT、腰椎MRI检查,结合查体、症状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②严格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或出现马尾神经损伤、下肢神经症状加重,严重影响工作及生活。排除标准:①合并腰椎失稳、腰椎滑脱、腰椎管狭窄者;②患有精神病者;③患者及家属依存性差,不配合者;④合并有严重的心肺功能衰竭者;⑤期望值太高,术前经过充分的交流沟通后,患者及家属期望值仍过高者。

1.2 手术方法

患者取侧卧位,患侧朝上,背部朝向术者,腰部垫枕,髋关节、膝关节保持屈曲。沿腰椎棘突标记正中线和髂嵴线。L4-5、L5-S1进针点旁开中线12~14 cm,L2-3、L3-4旁开中线10 cm。矢状面夹角随着突出节段升高而降低,水平面夹角随着突出节段升高而增大。以L4-5椎间盘突出为例,皮肤进针点1%利多卡因浸润麻醉,18G穿刺针插入深筋膜直至相应上关节突尖部,给予局部麻醉。沿18G放入导丝,在导丝进入点切开皮肤约7.5 mm,各级扩张器逐级扩张软组织。沿导丝置入TOM 针,到达关节突尖部,骨锤敲击进入关节突。C臂机定位确认TOM针尖端固定于上关节突尖部、侧位透视见TOM针指向下位椎体椎体后上缘。以骨钻或环锯行椎间孔成形,沿导丝插入扩张器,插入工作套管,放置椎间孔镜。将突出的椎间盘组织予以清除,采用等离子射频刀头止血,减压至神经根复位回落,行走根和出口神经根搏动良好,神经根表面血管充盈,直腿抬高试验显示神经根滑动满意,再次探查神经根减压充分,将椎间孔镜系统撤出,小敷贴保护固定。术后行直腿抬高锻炼,预防神经根黏连,次日佩戴腰围下地行康复功能锻炼。术后佩戴腰围3周,术后3 d行腰背肌锻炼,术后3个月禁止久坐、弯腰、重体力劳动。

2 结果

185例患者发生并发症11例,发生率5.94%。①神经根损伤2例,1例为环锯行椎间孔成形术损伤出口根导致下肢麻木、踇指轻度背伸无力。1例为术中抓钳误抓导致行走根损伤出现下肢感觉迟钝、反射减弱,经神经电生理检查确定为神经损伤,给予营养神经、激素冲击、理疗1个月后症状缓解。②硬脊膜撕裂1例,术中由于突出髓核与硬脊膜粘连紧密,抓钳不慎撕裂硬脊膜,裂口较小,术中未特殊处理,术后患者出现轻度头晕、头痛,给予头低脚高位对症处理5 d后缓解。③髓核残留1例,患者术后症状缓解,次日下地后再次出现术前相同症状,MRI检查显示髓核残留,给予二次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术后症状完全缓解。④术后感觉异常2例,术后出现下肢根性痛觉过敏、灼烧样疼痛,口服加巴喷丁、理疗2周后恢复正常。⑤椎管内出血1例,术中视野出现“红太阳”,射频消融止血不理想,给予小片明胶海绵按压、旋转工作套管按压后,有效止血、顺利完成手术。⑥椎间隙感染1例,术后5 d患者出现剧烈的腰痛、发热,血沉、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明显增高,结合腰椎MRI显示,手术椎间隙感染。给予卧床休息、抗感染2周后治愈。⑦类脊髓高压综合征1例,术中出现会阴区麻木、头颈痛、血压升高、心率快、烦躁大汗,立即停止手术,停止生理盐水灌注,给予镇静、吸氧、降压、心理安抚、脱水激素治疗后1小时缓解顺利完成手术。⑧椎间盘突出复发2例,分别于术后缓解3月、5月后再次出现相同症状,经腰椎磁共振证实同间隙腰椎间盘突出复发,给予MIS-TILF再次手术,术后效果满意。

3 讨论

3.1 神经根损伤

神经根损伤是PELD的常见并发症,包括神经根鞘损伤、神经根疝型损伤、神经根挫伤和切割伤、马尾神经损伤。李长青等[1]报道893例行PELD患者发生神经根损伤发生率为0.34%。Zhou等[2]报道神经根损伤发生率为1.2%(5/426)。本组神经根损伤2例,发生率为1%。明确损伤后,应给予营养神经、激素冲击、康复理疗等措施。损伤原因:①穿刺损伤;②椎间孔成形术时,骨钻和环锯挤压或损伤出口根;③镜下摘除髓核时损伤神经或射频电凝热损伤;④术后血肿压迫神经;⑤术后骨碎片卡压神经根;⑥解剖和神经根变异。预防措施:①穿刺要掌握“宁下勿上、宁腹勿背”的原则,穿刺角度过大过小都易损伤出口根,如穿刺时患者出现根性痛、麻木,及时调整角度;②椎间孔成形术中,环锯或骨钻靠近上关节突基底部;③充分与患者交流,抓取髓核时先抓髓核获得患者反馈后再取,射频点射止血;④镜下操作时,保持术野清晰,辨别清楚镜下周围组织,看清方向,先处理黄韧带暴露神经根,然后沿着神经根从头到尾、由腹至背行神经根周围减压松解。

3.2 硬脊膜撕裂

脊柱内窥镜手术中硬脊膜撕裂的发生率为0%~8.6%[3]。硬膜损伤有两种形式:手术器械引起的器械撕裂伤和射频电凝引起的热损伤。小的撕裂不需要特殊处理,需要卧床休息48~72 h,防止发生低颅压性头痛。大的撕裂、脑脊液漏无法控制者,需要开放手术进行修补。发生原因:①髓核与硬脊膜粘连紧密,抓钳抓取髓核时撕破硬脊膜;②操作不当,暴力撕扯。预防措施:①提高镜下解剖结构的识别能力;②禁忌暴力操作、生拉硬拽,控制髓核钳的进入深度,确保尖端在视野范围内。

3.3 髓核残留

髓核残留常见于椎间孔镜初学者。发生原因:①置管偏腹侧,镜下探查处理范围不足;②术中判断减压是否彻底经验不足。预防措施:①准确穿刺置管,提高技术熟练度;②提高识别手术结束的时间,髓核摘除后扩大操作视野彻底探查,特别是侧隐窝、腋下、后纵韧带头尾端,避免遗漏脱出的髓核;③术前仔细分析腰椎MRI上髓核所处的位置及形态。

3.4 术后感觉异常

术后感觉异常的表现通常与术前症状不一样,徐少克等[4]认为,术后感觉异常与神经根的变异、椎间孔大小和器械放入椎间孔的位置有关。发生原因:①术中对出口神经根、背根神经节、变异分叉神经根的过度刺激是主要原因[5]。②椎间孔的大小,工作管道在椎间孔的位置。预防措施:①根据椎间盘突出的类型选择适当的技术;②对椎间孔进行扩大成形;③避免射频电刀过度使用;④避免强行置管挤压出口根和背根神经节。

3.5 出血

镜下出血在术中常见,如果出血不止,术野不清,甚至要终止手术。发生原因:①凝血机制障碍;②神经根周围血管或椎管内充盈的血管破裂;③腹压过高。预防措施:①术前详细检查出血、凝血时间及血小板功能;②术中操作时仔细观察,手法轻柔,遇到小血管出血时,可以旋转套管及增加水压,清晰显露出血点,射频精准止血;③遇到椎管内无法避开的椎管内静脉,可使用双极电凝在血管两端灼伤;④术前摆好体位,使腹腔内静脉不受到压迫为原则。

3.6 椎间隙感染

由于术中灌洗液持续冲洗、手术创伤小、暴露少,PELD术后发生椎间隙感染极少,约为0.12%[6],可能与术中反复穿刺、器械污染等因素有关。发生原因:①反复穿刺;②穿刺时进入肠管;③术前患者免疫力低下,有感染倾向;④器械污染或反复透视C臂机污染术区。预防措施:①熟练掌握穿刺技巧,减少穿刺次数;②严格器械清洗和消毒,保持术区无菌环境,术中严格无菌操作;③冲洗液中加入庆大霉素,3000 mL冲洗液加入16万U庆大霉素;④C臂机头可用无菌袋包裹,术中透视避免污染术区。

3.7 类脊髓高压综合征

类脊髓高压综合征是PELD特有的并发症。最常见的症状是头颈部疼痛,也会有会阴区麻木坠胀、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心悸烦躁、极度恐惧、癫痫发作、肢体感觉和和运动障碍等[7],手术持续时间过长和灌洗液输注速度过快是其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8]。发生原因:①灌洗液灌注速度太快;②硬脊膜破裂后灌洗液大量进入硬膜囊,导致脊髓内压力增高;③手术时间过长;④冲洗液水温过低。预防措施:①灌洗液高度不宜太高,灌注速度要适宜;②熟悉镜下解剖,操作轻柔,预防硬脊膜撕裂;③在保证有效安全的情况下,尽量缩短手术时间;④将灌洗液加热至体温水平;⑤出现类脊髓高压综合征时,立即停止手术,停止生理盐水灌注,给予镇静、吸氧、降压、心理安抚、脱水激素治疗,一般在2 h可明显缓解,不留后遗症。

3.8 椎间盘突出复发

主要原因:①髓核摘除后进一步退变,在应力的作用下,本已薄弱的纤维环及后纵韧带再次突出;②术中软骨终板、纤维环、后纵韧带破坏过多;③不遵医嘱,弯腰持物,久坐,腰椎过早负重活动,重体力劳动。预防措施:①术中尽量保留纤维环和后纵韧带,避免干扰椎间盘内的髓核组织而导致加速退变;②术前充分宣教,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术后佩戴腰围1个月,术后3个月禁止腰椎负重活动;③术后行腰背肌锻炼。

椎间孔镜手术是一个充满广阔前景和魅力的微创手术。安全性高、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经皮脊柱内窥镜技术目前受到大力推崇的原因[9]。但是PELD并发症并不少见,术中要遵循微创脊柱外科的操作流程,合理选择手术适应证,熟悉镜下三维解剖结构,循序渐进,减缓学习曲线,尽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猜你喜欢

椎间椎间盘射频
心脏磁共振对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预测价值
重型卡车门窗控制器射频电路的设计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颈椎间孔韧带的解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锻炼首选蛙泳
半躺姿势最伤腰
浅析DF100A型短波发射机射频增益控制的工作原理及故障处理
浅析椎问与横突问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合并椎管狭窄症的效果
射频消融联合椎间盘内亚甲蓝注射治疗25例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分析
“摸到腰椎间盘”是鬼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