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肿瘤假体置换术与瘤段灭活再植术对四肢骨肉瘤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

2022-11-17杨雁黄玮吴海洋黄辉

癌症进展 2022年19期
关键词:假体四肢置换术

杨雁,黄玮,吴海洋,黄辉

商丘市中心医院骨科,河南 商丘 476000

骨肉瘤是起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低,但恶性程度高,约占全部骨肿瘤的20%,以四肢骨肉瘤较为多见[1]。骨肉瘤以疼痛、肌肉萎缩等为主要症状,出现上述症状时往往已发生转移,预后较差。截肢是既往临床治疗骨肉瘤的常用手段,但该方法对患者造成的损伤较大,且无法保证手术成功率,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随着现代医疗水平的不断进展,保肢技术已逐渐代替截肢手术,且效果显著。研究显示,随着保肢手术方式的不断改进,骨肉瘤患者的保肢率和生存率均明显提高[3-4]。本研究探讨肿瘤假体置换术与瘤段灭活再植术对四肢骨肉瘤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商丘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四肢骨肉瘤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四肢骨肉瘤保肢治疗指南》[5]中关于骨肉瘤的诊断标准,且病变位于四肢;②术前未进行化疗、放疗和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③无远处转移;④无手术禁忌证,可行保肢手术治疗。排除标准:①凝血功能严重障碍;②病历资料不完整;③沟通、意识严重障碍;④合并其他恶性肿瘤;⑤合并先天性免疫系统疾病。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本研究共纳入96例四肢骨肉瘤患者,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51)和对照组(n=45),观察组患者给予肿瘤假体置换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瘤段灭活再植术治疗。观察组中,男28例,女23例;年龄8~60岁,平均(23.04±3.49)岁;Enneking分期[6]:ⅡA期16例,ⅡB期35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9~60岁,平均(24.39±4.05)岁;Enneking分期:ⅡA期19例,ⅡB期2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和Enneking分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手术方法

观察组给予肿瘤假体置换术治疗,常规消毒铺巾,充分暴露病变部位,截断骨肉瘤部位的骨段,彻底清除瘤段骨病灶,随后依据缺损长度置入超高分子聚乙烯制成的人工关节假体。将调和好的、合适黏度的骨水泥用骨水泥枪注入髓腔,安装关节假体并进行固定,贴合满意,假体长度适宜,伸直四肢时力线良好,刮除假体周围溢出的骨水泥,随后清理假体周围骨水泥碎块。检查无活动性出血,清理冲洗关节腔,缝合切口。

对照组给予瘤段灭活再植术治疗,前期具体操作过程同观察组,截断患者肿瘤部位骨段后,利用乙醇或无菌蒸馏水对瘤段骨进行灭活,直至完全杀死肿瘤细胞,完全清除受损肌肉组织或坏死肿瘤组织后,将骨段再植,其缺损处利用自体骨或异体骨填充,最后固定。

两组患者术后均抬高患肢,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持续负压引流48~72 h,静脉滴注广谱抗生素3天,并鼓励患者早日负重、下床锻炼,指导患者定期复查。

1.3 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

①手术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采用Enneking法评估,包括疼痛程度、肢体功能、对治疗接受程度、上肢功能、下肢功能5个维度,每个维度总分1~5分,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越好。②治疗前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③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假体松动、患肢局部感染、延迟愈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肢体功能的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Enneking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Enneking评分均高于本组术前,且观察组患者Enneking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手术前后两组患者Enneking评分的比较(±s)

表1 手术前后两组患者Enneking评分的比较(±s)

注:*与本组术前比较,P<0.05

术前7.3 3±1.1 4 7.5 7±1.0 4 1.0 7 2 0.2 8 6 2 2.0 2±2.3 6*1 9.6 3±1.1 3*6.1 9 3<0.0 1观察组(n=5 1)对照组(n=4 5)t值P值术后组别

2.2 炎性因子水平的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TNF-α、IL-6及IL-8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TNF-α、IL-6及IL-8水平均高于本组术前,但观察组患者TNF-α、IL-6及IL-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手术前后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的比较

2.3 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

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假体松动。观察组患者患肢局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延迟愈合和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

3 讨论

骨肉瘤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其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确。随病情进展,患者可能出现局部肿胀,且疼痛可由早期的间歇性进展为持续性,而患者肢体疼痛会诱发避痛性跛行,长期进展可能会导致肌肉萎缩、关节活动受限[7]。部分患者肿瘤生长速度较快,可使肿瘤细胞在早期就扩散至肺部,导致肿瘤发生转移。

临床骨肉瘤的手术治疗包括保肢手术和截肢手术。截肢手术由于无法保持肢体完整性及活动能力,其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8]。随着人们经济水平及就诊意识的提高,临床多主张采用保肢手术治疗四肢骨肉瘤患者。且相关研究显示,保肢手术与截肢手术患者的生存率无明显差异,但保肢手术患者具有更好的患肢功能。临床目前常用的保肢手术包括瘤段灭活再植术和肿瘤假体置换术[9]。其中瘤段灭活术可有效避免免疫排斥,再植结构匹配度良好;但存在灭活不彻底、复发率高、感染风险大等不足。而肿瘤假体置换术与关节匹配良好,能促进关节功能恢复,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10-11]。本研究探讨肿瘤假体置换术与瘤段灭活再植术对四肢骨肉瘤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采用肿瘤假体置换术治疗患者的肢体功能改善更佳,与任杰等[12]的研究报道相符。表明与瘤段灭活再植术相比,肿瘤假体置换术在四肢骨肉瘤治疗中更具优势。

曲昊等[13]研究发现,机体在损伤因素作用下会激活单核-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等活性细胞形成细胞因子网络,并相互作用,产生细胞因子的级联效应,刺激继发性炎症介质的释放。TNF-α属于多功能因子,具有广泛生物学效应,TNF-α高表达会加重机体炎症反应及免疫损伤。相关研究认为,TNF-α在手术创伤过程中会刺激其他炎性因子的释放,如IL-6、IL-8等,进而加重机体炎性反应[14]。耿晓林等[15]指出,手术创伤刺激会使术中或术后数日的炎性因子水平持续增高。本研究结果显示,手术创伤及术中假体植入可能导致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6及IL-8水平增高,但对照组患者上述因子水平均高于观察组。这可能是因为瘤段灭活再植术中需使用乙醇或无菌蒸馏水对瘤段骨进行灭活,直至完全杀死肿瘤细胞。手术时间相对较长,加重了炎性反应。进一步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但对照组患者的患肢局部感染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瘤段灭活再植术后灭活瘤段的血运较差,且含有大量变性蛋白质导致瘤段周围发生炎性反应,导致患者术后患肢局部感染率较高。

综上所述,肿瘤假体置换术可改善四肢骨肉瘤患者的肢体功能,减轻炎性反应,降低术后感染率。

猜你喜欢

假体四肢置换术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镜治疗:不是良好的治疗措施/LOVRO L R,KANG H P,BOLIA I K,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12):3575-3580.
有髋关节手术史的全髋置换术与单纯全髋置换术比较
高屈曲与传统膝关节假体的10年随访:一项配对队列研究
当归六黄汤治疗假体周围骨折术后低热疑似感染1例
四肢骨肉瘤保肢术后假体断裂个性化翻修 10例报告
跟踪导练(四)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分析
组配式与一体式股骨假体联合转子下短缩截骨治疗Crowe Ⅳ型DDH的疗效比较
评价X线、CT及MRI对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诊断意义
跟踪导练(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