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范生教育实习满意度对职业期待的影响: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2022-11-16史晓荣何香香

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38期
关键词:师范生效能量表

史晓荣,何香香

(1.陕西学前师范学院,陕西 西安 710100;2.杭州师范大学,浙江 杭州 311100)

一、问题提出

社会的发展为师范生提供了很多就业机会,但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问题。许多师范生毕业之后却从事着与教育无关的职业,大量优秀青年师资的流失,这已经成为师范生就业的一种常态。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对于影响师范生职业期待的因素研究较多,关于师范生教育实习满意度与职业期待之间关系的研究仍为空白。已有研究表明教育实习满意度对师范生就业行为产生影响。如蔡杰认为实习满意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毕业生的专业就业。[1]宋子斌等人在早期研究中已指出实习满意度越高的毕业生留职意愿越强烈。[2]而职业期待是师范生做出就业选择的重要影响因子,可见师范生教育实习满意度和职业期待之间存在某种关系。因此,本研究假设H1:师范生教育实习满意度与职业期待呈正相关。

有关于自我效能感的研究已十分全面深入,论者将教育领域的自我效能感分为一般教育效能感和教学效能感,本研究提到的自我效能感是指师范生在实习中对自己教学工作的效能感。有研究发现师范生自我效能感越强,其对自身的教学能力越自信,对教师这一职业越有热情,越渴望从事教师职业。[3]因此,本研究假设H2:师范生自我效能感与职业期待呈正相关。

此外,有研究表明师范生将自己所学的教育理论成功用于实习中所参与的教学实践,并能在实习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师范生的自信心就会随之提升,进而自我效能感的水平也随之提高。如曲霞认为师范生对实习指导教师的满意度会极大影响其教学效能感。[4]因此,本研究假设H3:师范生教育实习满意度与自我效能感呈正相关。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被试

本研究以S 学院在读四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发放问卷387 份,回收有效样本343 份。

(二)研究工具

1.小学初任教师对本科教育实习的满意度调查问卷

该问卷由李敏编制而成,包括23 个题项,分为实习组织与管理、实习环境、实习指导、实习内容四个维度。采用Likert 5 级评分法,正向计分,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53。该量表在本研究中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32。[5]

2.自我效能感量表

该量表由Ralf Schwarzer 等人编制而成,由10 个题项构成。作为单维度量表,采用Likert 4 点评分法。该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7。本研究采用王才康等人修订的中文版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该量表在本研究中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18。[6]

3.职业期望量表

该量表由吴琼琼和李宝仙编制,共包含21 个条目,分为职业声望地位与稳定性、内在价值、外在价值三个维度。采用Likert 5 级评分法,该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92。该量表在本研究中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96。[7]

(三)研究数据处理

将343 份有效数据输入SPSS 25.0,并进行数据整理分析。

三、研究结果

(一)描述性统计

对343 份有效数据进行分析,平均数、标准差、最大值、最小值如表1 所示。

表1 343 名大学生得分平均分、标准差、最值表(n=343)

根据对343 名师范生的教育实习满意度的描述性统计分析,这343 名师范生在教育实习满意度方面得分的平均值为2.10,标准差为0.65,平均最低分为1.17,最高分是4.65。由于该问卷得分范围为1~5 分,因此可见,S 学院大四师范生教育实习满意度水平偏低。本次研究调查对象自我效能感的均值和标准差分别是2.56和0.56,平均最高分是3.70,最低分是1.40。该量表得分范围为1~4 分,由此可见自我效能感水平较高。职业期待方面,被试平均最高分为4.52,最低分是1.38,均值是2.30,标准差是0.71。该职业期待量表得分范围为1~5 分,由此可见被试职业期待程度较低。

(二)差异比较分析

根据表2 可以看出,教育实习满意度、自我效能感、职业期待三者之间两两呈正相关。具体来看,师范生对教育实习越满意,越期待在毕业之后从事教师职业;师范生对其所参加的教育实习越满意,其实习过程中感受到的自我效能感也越强;而高水平的自我效能感会增强师范生胜任教师职业的自信心,师范生会更期待在毕业之后成为教师。

表2 师范生教育实习满意度、自我效能感和职业期待间的相关矩阵

(三)回归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25.0 中PROSESS 插件中的Model 4 进行数据分析,分析自我效能感在师范生教育实习满意度对职业期待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如表3 所示。

表3 回归分析结果

根据回归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师范生教育实习满意度正向预测自我效能感(β=0.187,P<0.01),自我效能感正向预测职业期待(β=0.148,P<0.01),教育实习满意度正向预测职业期待(β=0.115,P<0.05)。

(四)中介结构模型检验

通过使用SPSS25.0 中的Model 4 测试路径,检验中介效应,得到图1 中介模型图。

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自我效能感对师范生教育实习满意度和职业期待之间的中介作用如表4 所示:

表4 自我效能感对教育实习满意度和职业期待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

中介检验结果表明,自我效能感在教育实习满意度与职业期待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由两条路径组成,路径一是师范生教育实习满意度直接作用于职业期待,Bootstrap95%置信区间不包含0,由此可以看出直接效应达到显著水平;路径二是师范生教育实习满意度通过自我效能感作用于职业期待,Bootstrap95%置信区间同样不包含0,代表间接效应达到显著水平。

四、讨论

根据相关分析结果,师范生教育实习满意度和职业期待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从回归分析结果中可以发现,师范生教育实习满意度正向预测职业期待。师范生对其参加的教育实习工作越满意,对教育职业越充满热情,则更加期待自己毕业之后能够从事与教育实习相一致的教育工作。

相关分析显示,师范生教育实习满意度和自我效能感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师范生教育实习满意度正向预测自我效能感,这与已有研究结果相一致。师范生对其所参与的教育实习越满意,其在教育实习过程中的自我效能感越强,更加相信自己可以完成好实习任务,在教育实习中取得出色表现。

在师范生自我效能感和职业期待的关系之中,相关分析表明,师范生自我效能感水平越高,对毕业后从事教育职业更加期待。回归分析表明,师范生自我效能感正向预测职业期待。师范生在教育实习中所形成的自我效能感越强烈,则其对自己能够很好地处理教育教学事件越有信心,越会期待自己毕业之后投身于教育事业。

综上所述,师范生教育实习满意度越高,在实习工作中的自我效能感水平越高,对职业的期待水平也越高。本研究认为当师范生对教育实习感到满意时,更愿意投入实习工作中,更能体会到实习工作的乐趣,对自己成功完成实习任务感到自信,自我效能感水平提高,进而对实习工作充满热情,对未来从事教师教育职业充满期待。

五、建议

(一)完善师范生教育实习制度,提高师范生教育实习满意度

首先,增加师范生亲自实践的机会。使师范生有更多机会能切实和实习学校学生接触,了解学生的特点,参与到教育教学事件的解决中,在实践过程中将在大学课堂中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并获得实践性知识。

其次,加强学校与实习单位的沟通。在实习开始前,学校和实习单位沟通好师范生进入实习单位后重点学习的部分和具体要求,实习单位据此做好充分准备,改善实习效果。在实习过程中,学校和实习单位要保持沟通,针对突发事件,结合实际共同商讨解决策略。在实习结束后,实习单位提供反馈,学校据此来增进其教学实践性课程的改进;同理,实习单位根据实习师范生的意见反馈来提高自身的实习指导水平。

再次,多渠道拓展实习学校。师范生所在院校可以和实习学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有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同时应该和尽可能多的实习单位建立联系,根据实习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实习单位。

最后,实习单位安排合格的实习指导老师。落实实习指导老师的选择、筛选和培训过程。实习过程中,保证师范生和指导教师能进行有效沟通,实习指导教师要根据师范生的专业特点正确引导师范生。师范生由于自身视野、经历的局限,对问题的考虑不够全面,实习指导教师需要耐心地引导实习生进行问题分析和处理。在课外时间,实习生可以和实习指导教师一起参与娱乐活动,在活动中增进感情,争取更融洽的合作,提升实习生实习满意度和自我效能感。

(二)师范生日常生活中通过有效训练提高自我效能感

首先,在选择任务时,选择那些自己能完成好的任务,而非肯定无法完成的任务。多次顺利完成任务有利于个体建立自信心,这种自信心会迁移到个体完成其他的任务中。而经历多次难以完成任务会使个体陷入对自身能力的怀疑之中,难以提高自我效能感。

其次,不要经常用过去的失败经历自我否定,要时刻对自己充满信心。失败只是暂时性的,要从失败之中吸取经验教训。可以试着将失败归因到努力不够而非天赋不足。

最后,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提高个体的自我效能感水平。与周围的教师、同学保持良好的关系,这会使自身拥有更多的积极情绪,更有动力去完成当下的工作。

(三)增强师范生专业认同,提高职业期待水平

首先,尽可能在进入大学的初始阶段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使学生了解将要在大学中学习的专业,对各个专业建立初步的认识。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更加匹配的专业。

其次,师范生入学后应定期开展专业导引课。在导引课中,教师需要向学生讲解本专业的特点、培养目标等,使学生对所学的专业有正确的认识。

再次,教师在课堂上应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增加师范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和热情。

最后,优化课程设置,培养师范生的教育信念。师范生在校学习阶段,除了设置理论课程外,所在院校需要提供尽可能多的教育实践机会,如举办师范生技能大赛、微格大赛。一方面通过这些教育实践活动增强师范生的教育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师范生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成就感,进而增强其对本专业的认同感。

猜你喜欢

师范生效能量表
以患者为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PRO量表特异模块条目筛选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提升水域救援装备应用效能的思考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基于排队论的信息系统装备维修保障效能分析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