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微专业融合思政教育路径研究
——以上海师范大学杰出思维教育工作室为例

2022-11-16马建建

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38期
关键词:辅导员思政融合

赵 杰,马建建

(1.上海师范大学环境与地理科学学院,上海 201400;2.上海大学校团委,上海 201900)

如何培养青年人是一个社会热点问题,在大学的场域中,思政教育的内容在整体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微专业的概念界定与现状

(一)概念界定

微专业是指在常规的本科专业目录以外,围绕某个特定行业技能领域,提炼开设的一组核心课程,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定制化的培养,能够在特定领域具备一种或几种行业技能素质。微专业培养模式为学校解决传统教学弊端、消除校企鸿沟、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提供了全新思路。相较于常规课程,微专业培养的周期更短,具备更强的灵活性和针对性,可以有效提升专业培养与职业发展需求之间的匹配度。

(二)现状

1.高校层面

国内高校独自开设微专业大多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接近于“辅修”模式。各高校微专业目前处于探索试点阶段,如上海师范大学目前主要以体育、书法等课程内容为载体,招收非体育、非书法专业的师范生修读微专业课程,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集中化的教学安排,较为快速地让学生达到胜任小学体育教学或对书法作品有较高鉴赏能力的程度。微专业是专业课程体系的有效补充方式,也是思政教育探索的新方向。

2.社会和家庭层面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社会需要青年人不仅具备良好的学习适应能力,还要拥有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意识;从教育学的角度看,家庭和社会目前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缘由在于学校、家庭和社会在青少年品格形成、挫折教育方面的疲软。

3.个人层面

鉴于大学生有主动学习者、被动学习者和不学习者三种类别,主动学习者多数在各方面都很优秀,被动学习者更多关注专业课程学习和期末考试,功利性强,对其他实践类活动兴趣较低,而不学习者则生活懈怠,成为学生管理中的少数类问题群体。

二、依托微专业融合思政教育的实践路径

以上海师范大学杰出思维教育工作室为例,通过微专业课程初步探讨依托微专业融合思政教育的实践路径,主要解决思政教育工作者和学生间缺乏开放、多样、超越时空限制的双向交流的限制。

(一)英语微专业融合思政教育的实践路径

1.思政板块

学生对CET-4 大多以成绩和应试为主要目标,虽易忽视学习的要素,但在应试过程中其学习热情会被最大限度地激发,将有关中西方文化和思维差异等内容与思政教育相融合,把学生提高成绩的目标与中西方文化异同的课程目标合二为一,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

2.实践板块

一是邀请外教或外国留学生进行类似“英语角”式的交流,该形式重点针对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聚焦对中西方文化异同的理解和自身世界观的形成教育。二是依托四级考试真题进行实践训练,该形式主要针对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显性目标是提升成绩,隐性目标是教授英语学习的思维方法,并在过程中融入对比中西方文化的思政教育内容。

(二)围棋微专业融合思政教育的实践路径

1.思政板块

围棋的礼仪彰显中国“礼”文化的精髓,包括诚信、友善、自由、和谐等内涵,适合对学生进行人格形成教育和规则意识培养。近年来,人工智能热度极高,结合阿尔法狗、绝艺等围棋软件的兴起,借助围棋平台与学生分享时事、谈古论今,探讨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不失为一种浪漫的教学方式。

2.实践板块

一是邀请有围棋基础的教师和学生充当助教,教授学生围棋基本规则。二是实战演练,结合棋局进程进行文化礼仪的熏陶、植入对博弈论的研商,培养学生的大视野和大格局,训练数学逻辑思维运算与统筹能力等。围棋微专业融合思政教育在深度和广度上具有无限可能性。

(三)天文微专业融合思政教育的实践路径

1.思政板块

一是依托天文学基础知识,理解远、近等相对性关系。二是依托星座故事会的方式,借助学生喜欢听故事的心理,区分东西方文化中的价值观差异。三是依托学生对星座的热衷,增加他们对天文学的科学认识,加深其对星座的科学意义与浪漫意义的理解。

2.实践板块

一是开展天文知识小课堂活动。二是择机开展户外观星赏月活动。笔者作为地星引力社团的指导教师,社团本身有专业的观星设备,社团成员也具备较强的天文学理论基础。作为趣味性和实践性最强的课程,该微专业课程反而对非地理科学专业的学生吸引力更大,反响尤为强烈。

表1 微专业融合思政教育试点课程介绍

依托微专业融合思政教育的实践路径目前尚在试点阶段,目前共形成3 组课程系列,利用课余时间,由思政辅导员主讲,遴选具有相应特长的学生骨干为助教,学生参与全凭兴趣,公益性地进行授课并组织活动,课程系列均以实践活动为主要载体,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内容,强调学生的参与性,重视学生在实践中的亲身感受和体会。

三、依托微专业融合思政教育的未来展望

常规的微专业课程一般鼓励采用跨专业跨学院师资合作、与校内校外科研机构合作、与行业企业合作等方式。即以学习者为中心,依靠多个教育供给主体的分工与合作,发挥自身优势共同适应复杂多变的教育发展。

(一)存在的问题

1.授课人员的专业素养问题

一是辅导员的专业素养。一方面,辅导员有较丰富的学生活动开展经验,在学生的实践教育中具备相对优势;另一方面,辅导员有自己擅长的专业领域,虽然传统形式的授课经验相对不足,但辅导员可以不受传统课程授课形式的限制,对课程授课形式进行创新。微专业融合思政教育模式的探索,可充分考虑学生需求和辅导员自身专业,有利于实现师生双方的兴趣最大化。

二是辅导员的教育教学素养。一方面,师范教育出身的辅导员比例有限,在传统授课教育教学技能方面相对不足,微专业融合思政教育为辅导员自身提供了非常规教育教学的平台;另一方面,在整体课程设计中包括对授课人员的课前培训,通过研讨教学方案、集体备课等形式,在学习共同体中博采众长、共享经验。

2.模式的可持续性问题

一是学员的可持续。首先是时间的问题。一方面,教育者利用工作外的时间资源进行备课、组织学生、做宣传工作等,辅导员是工作饱和度较高的职业人群,将影响家庭、生活等方面。另一方面,模式本身独立于学校的常规教学体系外,需要占用学生的业余时间,特别对缺乏学习主动性的学生而言,会存在吸引力持续性不足的问题。

二是教员的可持续性问题。从目前该模式的实践情况看,辅导员自身充满动力,特别是入职年限较短的辅导员,他们“以校为家”,且教员方面可以继续扩展新人,并匹配更多人不同的专业优势。授课对象方面由于学生自身对学习生活多样化的追求,开展活动的覆盖面有所约束,在学生自己的各种社团活动、娱乐活动中,以查缺补漏、见缝插针的形式开展。

(二)发展的思路

在学生的学习层面,学校教育过多关注了常规课堂知识的传授,较忽视实践环节,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缺少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即便已有的实践教学内容,也往往缺乏广泛性和多样性,导致多数学生没有机会参与其中,无法满足多元化的发展需求。

1.聚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打通课程学习和实践板块

大思政的含义是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合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大思政概念可以进一步延伸,将课程板块、思政板块和实践板块打通,搭建立德树人的更大框架。课程板块和思政板块同向同行,将实践板块作为延伸,进一步增加和丰富立德树人的实践内容,弥补学生在实践教育教学广泛性和多样性上的不足。

2.建立有效的支持系统,不断培育和创新体系建设

近年来各高校增加了一批思政课教师,其他专业课教师也是大思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聚焦学工教师队伍,他们具备思政教育融合实践的先发优势,学科背景多样化,在微专业融合思政教育体系的人力支持系统中,以学工队伍为核心,充分发挥人员多学科背景的优势,思政课教师为该队伍提供思政板块的智力支持,其他各专业教师为该队伍提供课程板块的智力支持,在实践中形成协同配合。

3.注重活动的效果管理,灵活进行反馈调节

与常规课程相比,无论时间和空间,还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该模式拥有比选修课更大的灵活度。另外,该模式以兴趣为核心,课程聚焦专业领域的某个局部,教育双方都可通过持续的反馈调节,找到更能激发兴趣、更有思政教育价值的课程内容。

四、结语

微专业融合思政教育是一个新事物,需要从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出发,以学生兴趣为中心,以各类教育力量的协同配合为智力支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培养路径。以思维教育工作室为例,以学工队伍为核心,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常规课程体系外找寻思政教育的新空间,为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找到最大公约数。现在的大学教育,总体上处于纽曼所批判的那种状况——把本科教育搞成了专业教育,正是这个制度性偏差或大观念偏差,造成素质教育的弱化。新时代大学生要具备更强的思想政治素养,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

猜你喜欢

辅导员思政融合
光荣啊,少先队辅导员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融合》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