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现状及政治引领研究①
——以福建省某高校为例

2022-11-16熊华萍

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38期
关键词:知识分子中国共产党政治

熊华萍

(武夷学院统战文化武夷山研究基地,福建 南平 354300)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是统一战线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学会同党外知识分子打交道特别是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本领。”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和纪念辛亥革命110 周年大会上都强调爱国统一战线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凝聚民族人心、汇聚世界力量,实现乃至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政治思想法宝。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促进各关系和谐,凝聚奋斗力量。而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是党外知识分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有效促进高校高质量人才的全面自主创新跨越式发展,落实新时代大学生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培养造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掌握新时代高校广大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实际及思想政治现状,笔者以福建省某高校为例,基于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分析了新时代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现状、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加强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领建议及对策。

从此次所有调查问卷情况分析,调研访问对象受访者中的男性大约占比50%,女性约占比50%;汉族占比91.6%,少数民族占比8.4%;29 岁以下占比12.5%,30~40 岁占比 33.3%,41~50 岁占比 29.17%,51~60 岁占比20.83%;本科占比33.4%,硕士研究生占比58.3%,博士研究生占比8.3%;文科占比66.7%,理科占比12.5%,工科占比20.8%;初级占比33.3%,中级占比25%,副高占比37.5%,正高占比4.1%;担任行政职务占比20.8%,其中副科占比4.1%,正科4.1%,副处8.3%,正处4.1%,不担任行政职务占比79.2%;党派内任职占比4.1%,政协委员占比4.1%,人大代表占比8.3%,无其他任职情况占比83.3%;有海外留学背景占比12.5%,无海外留学背景占比87.5%;民主党派占比33.4%,无党派人士占比16.6%,群众占比50%。

一、新时代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现状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新时代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所存在的环境比以往更复杂,其思想状态与以往有较大变化,为掌握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现状,本次采取访谈和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通过调查发现,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状况良好,具有较强的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

(一)政治素养高

调研显示,对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的赞同度,87.5%非常赞同,12.5%比较赞同,合计占比100%,这说明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在思想根源上对马克思主义能发展中国具有很高的认同感,能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具有高度的共识之基。对我们党的制度高度拥护赞同的同时也直接体现在高达91.6%认同“坚持贯彻党绝对的坚定领导权威是新形势下做好社会主义统一战线政治工作必需的根本第一重要原则条件和政治根本理论保证”。

合计占比高达95.8%认同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需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不能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这反映当代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全面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充分肯定从中国土壤中孕育生长发展出的这一伟大新型政党制度。

对于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教育必须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91.6%非常赞同,这说明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对立德树人这重要育人理念有较高的正确认知,有利于全面推动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更为有效精准地落地及实现。同时这也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福建没有理由不把教育办好”的重要要求的认同度调查中,合计占比高达91.6%赞同;数据表明福建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对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教育所给予的殷切关心与深切期望表示高度理解和普遍认同。

(二)具有家国情怀

62.5%非常赞同,29.1%比较赞同,合计占比高达91.6%赞同党史学习教育等活动取得的成效,说明中国共产党开展的主题活动所取得的成效得到了广泛认同,具有教育实践意义。70.8%非常赞同,20.8%比较赞同,合计占比高达91.6%赞同各民主党派在建党百年之际开展“同心学党史,永远跟党走”专题学习教育,认为其开展的活动意义重大,表明各民主党派始终与中国共产党一条心,永远跟随中国共产党的步伐。

79.1%非常赞同,16.6%比较赞同,合计占比高达95.7%赞同中国共产党改变了近代中华民族,甚至影响世界发展;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带领指导下所建立的社会主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83.3%对中国体制未来良好发展情况抱有信心,认为未来中国会尽快实现中国梦并发挥重要国际影响力,8.3%对中国未来的快速发展也比较抱有信心,认为需通过继续推进深化改革,全面释放社会活力,数据表明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较高的政治认同和实践认同,这一认同同时在合计占比高达91.6%赞同我国改革开放40 多年取得的成就评价里体现。

(三)价值主导正向

在认为“当代知识分子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中,选择科研教学报国占比100%,选择民主监督,为民代言的占比79.17%,选择为国建言献策的占比70.83%,选择助推社会发展,推进文明进步的占比66.67%,这体现了作为推动我国各项改革事业发展,特别是教育事业发展人才团的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感。同时,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在意识形态领域也能积极发挥价值主导正向作用,在面对网络上的各类言论时,87.5%会理性看待,不传不散,50%会甄别真伪,谨慎传播。

在“您觉得怎样才算创造了有价值的人生”中,“奉献为人生加码”“挑战并超越自我”“平淡从容地生活”均为70.83%,33%认为要满足个人需求,20.83%选择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并受到认可和尊重,这体现了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具有较高的奉献精神和较强的进取心,对发展平台和空间具有较大期盼。

在“您认为作为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应当做好哪些工作”中,95.83%选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91.67%选择致力于学校教育事业发展,83.33%选择坚持教学和科研服务地方经济。这充分体现了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在教书育人方面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存在的问题

(一)作用发挥还有待提高

在“当代知识分子对我国现代社会发展进程所应起到的积极作用”中,54.1%认为贡献非常大,是关键群体,41.6%认为作用比较大,但有时却有心无力。这体现出党外知识分子对其自身的作用发挥认识比较到位,但因各种原因导致知识分子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不够明显。

(二)参政议政意愿强烈但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66.67%愿意参与政治生活,通过网络、媒体表达向统战部反映情况,通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反映情况等方式来参与政治生活,58.3%认为自身政治素养存在欠缺是长期阻碍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参与途径的一项主要影响因素,37.5%认为其参与的渠道还不畅通是近年来阻碍高校知识分子政治参与程度的一大重要现实因素,根据近年来学校党外知识分子开展参政议政服务的调研情况来看,积极带头参与建言献策的占少数,且被省部级及以上领导审批同意的意见更少,党外知识分子自主参政与议政决策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完善和改进提高。

(三)压力需得到进一步缓解

45.8%认为目前自身整体收入水平仍然比较低,生活压力偏大给生存带来压力是最主要的原因,29.17%认为当前工作条件环境偏差,工作压力更大,29.17%认为晋职升迁工作机会仍然偏少,个人职业的长期发展与机会可能受阻;认为非常幸福的占比25%,比较幸福的占比50%,一般幸福的占比25%;对自己的职业满意度非常满意的占比29.1%,比较满意的占比45.8%,一般满意的占比20.8%,不太满意的占比4.1%。这些体现了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对自己目前所处的环境希望能进一步改善。

三、加强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领建议及对策

(一)创新体制机制,构建思想政治引领保障体系

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下称《条例》),加强思想政治引领。高校首先必须贯彻落实《条例》,将《条例》落实到党委会会议规则、各二级党委考核指标体系、干部培训内容、领导班子考核,通过这些措施,提供坚强保障。其次,健全“大统战”格局,健全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门牵头协办[1]、各部门各司其职的格局,将高校党内外知识分子工作相结合,形成相关人员对接、携手前进的局面。

(二)创新培养方式,加强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培养教育

培养使用党外代表人士,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政策,要加强党外知识分子的培养教育。一是采用线上线下、集中学习、个人自学等方式加强学习党的基本理论知识,特别是党的创新理论学习,让其深入学习“四史”,了解建党百年来走过的艰辛奋斗和一系列伟大成就,更加清醒了解党的理论,更加坚定政治自觉,用党的理论知识武装头脑;二是丰富理论学习的形式,可通过红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激发爱国情怀,通过搭建学习平台和日常联谊交友等方式,引导其传承家国情怀,发挥正己守道、弘扬正能量的表率作用,可通过网上引领和网下工作的形式,关心和回应其思想关切问题,画好线上线下同心圆,采取形式各样且党外知识分子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培育,加强其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党外知识分子自觉参与到改革发展事业中,引导其立足教育事业建立丰功伟绩,为我国教育事业建言献策,鼓励其积极参与实践,在实践中得真知,在实践中获成长,在实践中做贡献,在思想探索与实践过程中更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觉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旗帜激励下携手并进[2]。

(三)激发前进动力,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在新时代背景下,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提升自我,以小我带动大我,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一是要做好党外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让干事创业的党外知识分子看到前进动力,激发其创新创造活动,促进其在工作岗位上发光发亮,最大限度发挥才能,增加成就感、获得感和幸福感;二是进一步畅通高校党外知识分子诉求渠道,支持其积极履职,发挥其独到之见、思维角度独特的优势,深入开展集体研讨、征求意见,进一步提升参政议政、协商建言能力和水平;三是要为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搭建更多参与服务社会的平台,充分激发党外知识分子服务地方经济动力,把学问做在中国大地上,同时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3],教育引导好更多青年学子为国为民做出积极贡献。

猜你喜欢

知识分子中国共产党政治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你知道什么是知识分子吗
清末民初中国新式知识分子群的形成及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