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高职古生物地史学“过程性—媒体式”多元化考评方式研究①

2022-11-16王惠榆李亚亚

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38期
关键词:古生物化石科普

王惠榆,逯 娟,李亚亚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地质与珠宝学院,甘肃 兰州 730021)

中国具有开展古生物学研究得天独厚的自然地质条件,辽阔的国土广泛发育着从几十亿年前的太古宙到近代第四纪的地层,地层剖面连续、完整,化石组合丰富多彩。“沧海桑田”何以为证呢?在漫长而坎坷的生物进化历程中许多物种相继灭绝,但它们的生命信息却被化石保存下来。化石是天然文物、自然遗产,地球档案和生态环境与生物演替(第三届化石科普国际论坛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嘉麒教授所作的报告,2018 年),化石是地球历史的见证者,是岩石里非常特殊的一部分,通过研究这些化石可以窥见亿万年前岩石里的生物故事,可见古生物地史学是地质类专业学生的重要基础必修课程[1],在地质学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为了提升学生的古生物地史专业技能,提高专业素养,需从“变革课程考评体系、丰富课程考评内容、优化课程考评方式”等方面进行“过程性—媒体式”多元化考评方式研究[2]。

一、课前激趣式考评

(一)撰写史前生物参观观后感

利用课余时间,采用线上VR 体验(如国家数字地质博物馆)、线下实体参观(如甘肃省地质博物馆史前生物馆)以及影视资源观看(如4D 科普电影《会飞的恐龙》、科普读本《生命简史》、动画视频《生命的进化》《恐龙灭绝》)等多种方式相结合进行古生物化石课前参观学习,提高学生对古生物化石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对这门课的好奇、探究、疑惑、思考。学生参观结束后根据所看、所想、所思、所悟完成观后感撰写,教师从字迹、字数、真实性、全面性、带入感、深刻性等方面进行定性等级考评。同时,教师通过考评过程了解学生的主要疑惑点、兴趣点、突破点,为后期课中授课任务安排设计、重难点突破、授课方式手段选择等方面的开展奠定基础。

(二)拍摄古生物保护摄影作品

课前教师在职教云、超星等网络授课平台展示课程相关文献资料、拓展阅读、图片、视频等导学素材,并下发课前拍摄视频任务及要求。学生分小组进行素材收集、脚本撰写、视频拍摄、剪辑整合、后期处理等任务分工及实施,并在规定时限内完成完整作品的创作及平台提交。将学生古生物化石摄影作品上传至相关网络平台,由以学生为主、社会人士为辅的考评团队主要从视频完整度、拍摄美观度、创新趣味性等方面考评打分,筛选出优秀古生物化石摄影作品参加学院的古生物化石摄影作品展览大赛、全国古生物化石保护杯“地球的故事”网络摄影作品大赛,并对获奖作品给予一定的奖励,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性。

二、课中知识性考评

(一)鉴定常见古生物化石标本

教师集中讲解相关理论知识后,学生将内容掌握并内化,且通过教师对某一典型化石标本鉴定的示范讲解,学生模仿鉴定、跟着鉴定,最终学会独立鉴定化石标本,并完成相关的任务工单。由教师从知识掌握、技能训练、素养提升、思政培养等多方面进行“结构化—过程式”打分并评定[3-4]。

表1 任务工单考评表

(二)绘制古生物化石演化实验卡及演化图谱

古生物化石图谱按照生物进化分为植物进化和动物进化两路谱系,学生按照“原生动物门—腔肠动物门—腕足动物门—软体动物门—节肢动物门—半索动物门—脊索动物门”的进化顺序绘制古生物化石素描图或者彩铅图,制作成古生物实验卡片集和进化谱系图[5]。以中生代侏罗纪古生物演化实验卡片集为例(见文末表 2)。

表2 中生代侏罗纪古生物进化实验卡片集

(三)参加古生物化石科普演讲

在2016 年召开的“科技三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可见,科普教育是大学生(尤其是高职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掌握、内化、提升、整合、输出的重要途径。学生学习完专业理论知识后,以小组为单位,对所学古生物种属的理论知识消化并吸收,用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方式对所学专业知识进行表达交流。首先,小组成员进行1 分钟计时轮流说,让每位学生参与其中。其次,选出优秀小组代表(每次需更换)将组内讨论成果汇总整合后进行班级演讲展示。最后,在线上教学平台,学生投票选出最优演讲小组,教师投屏公布投票结果,小组成绩将纳入期末课程总评成绩体系中,从而为学生后期实习、就业(如古生物化石科普网络达人、地质资源景区讲解员等)提供保障。

三、课后提升化考评

(一)宣传古生物化石遗迹资源

通过抖音、快手等自媒体平台拍摄遗迹化石资源的宣传和保护视频,提高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锻炼学生的文字整合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应变处理能力等,将学生培养成为古生物遗迹化石网络科普直播达人或地质遗迹公园景区讲解员、科普员等,最大限度地努力为学生争取就业岗位。作品由自媒体平台使用大众从点赞率、播放量、关注度、转发量等方面进行统计评断。同时,借助网络媒体和所学专业知识,学生需要向社会公众宣传对古生物化石遗迹资源的保护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形成一种全民参与、全民重视、全民保护化石的社会氛围。

(二)整理古生物地史热点前沿

学生可从知网、学术论坛、专业公众号、名人微博、博物馆等渠道了解和收集国内外古生物化石研究热点资源,并听取相关前沿报告,掌握目前该领域研究新技术(如高分辨率同步辐射X 射线断层扫描显微、3D 打印、MicroCT)、新方法(如计算机数字模拟)。特别是近20 年来,具有重大国际影响和强烈反响的研究成果,如地球早期生命起源与演化、澄江动物群和“寒武纪大爆发”、最古老的脊索动物、鸟类的起源、被子植物的起源、生物大灭绝、全球年代地层系统等研究领域,最终撰写并上交不少于5000 字、具有个人见解和评议的研究报告。

四、结语

通过采用课前激趣、课中知识、课后提升全过程的考评维度以及组内和组间成员、企事业技术人员、公众群体参与的主体多元化考评形式进行客观、公正、全面的综合考评,加大过程性考评成绩在课程考核中的比重,有效发挥平时考评的督学功能和期末考核的检测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不断提升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

此外,可充分利用甘肃省丰富的地质地貌类型、各类地质公园、矿山公园等地质遗迹资源开展产学研旅综合科普教育活动,用科普为化石注入“灵魂”,充分体现化石的科研价值、美学价值、教育价值,促进古生物学科发展,弘扬化石文化自信,提升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和家乡自豪感,培养能吃苦、守严谨、勤探索、敢创新、勇攀登的新时代“地质+”高素质复合型人才[6-7]。

猜你喜欢

古生物化石科普
科普达人养成记
古生物发现之旅——关岭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
原角龙
科普漫画
科普连连看
我有一个梦想
第三章 化石大作战
第三章 化石大作战
辽宁三市县被认定为国家级古生物化石产地
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