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目标下高校篮球教练执教策略研究

2022-11-12方云龙

当代体育 2022年38期
关键词:教练员立德教练

方云龙

立德树人,是教育事业发展必须落实好的根本任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高校篮球队,是育人工作的重要对象,本文从思想教育、运动员选材、心理训练、队员管理、专项体能、技术训练、战术训练、教练员素养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剖析,分析了高校篮球教练员执教弊端,立德树人目标下高校篮球教练执教策略。为高校篮球教练执教提供理论借鉴,为高校立德树人工作添砖加瓦。

1 前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改革创新,坚持育人为本。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的优秀传统,是高校教育的立身之本,我国教育历来重视做人的教育,特别强调人的道德主体精神的弘扬,人的精神境界的追求。《礼记·大学》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并且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主张,认为教育就在于格物致知。高校运动队建设是高校体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篮球队在高校中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具有很强的号召力和影响力,篮球队建设的好坏,可以影响一大批高校学生,带动学校体育文化氛围和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

2 高校篮球教练员执教弊端分析

2.1 训练理念不科学

在高校篮球训练中,很多教练只注重结果导向,目光瞄准的是训练结果和比赛成绩,而没有注重过程。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过程往往比结果更重要,因为这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可能短时间没有收到理想的效果,但是久久为功,做好了过程,结果一定不会差。这也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内生动力,形成运动自觉,培养其不怕苦累、顽强拼搏、团队意识等良好的意志品质,对学生一生的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很多教练没有注重全面育人的理念,全面育人就是贯彻立德树人,不但教会学生运动技能,还要让学生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把篮球教练工作作为一个系统的工程来做。还有许多教练喜欢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把学生当成容器一样,一味的往里面灌输,沿用老套的训练方法、训练内容、战术战法,而没有学会因材施教,这也不利于队员的发展,也不一定适合队伍的建设和发展。

2.2 教练员的执教能力有待提高

据查阅文献及个人外出带队、吹裁判发现,我国高校基层篮球教练员的执教能力普遍偏低。有些甚至是兼职,本身就不是篮球专业的;还有些是半路出家的,自身只是在师范院校(大学期间)才选择的篮球专项,个人专业素养和运动技能都不突出,缺乏对篮球比赛的体验感,很难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查找训练中存在的不足,分析比赛中队员发挥不好的原因,从而进行针对性的改善,也就是说自己的上限不高,就无法很大程度上突破一定的瓶颈问题。

目前,高校篮球教练年龄上存在较大差异。年轻一代教练技能过硬,有的甚至是国家级运动员,或者专业队出身。但理论知识不扎实,对教材教法、教育规律、学生特点一知半解,无法很好地适应教练角色。在训练中,他们更多地是沿用前辈的训练和教学方法,但没有总结经验,积极探索创新,不能因材施教。这导致青少年篮球技术停滞不前,球队的战斗力无法得到实质性提升。

2.3 训练负荷强度低

篮球对青少年的身体素质要求很高。我对体能的理解就是,身体发挥技术的能力。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身体素质作为支撑,那么再好的技战术,在临场中都无法完全发挥出来,一旦遇到更高强度的对抗,就会动作变形,失误频频,比赛就无法获胜。身体素质低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教练员,一是出于安全考虑,不敢加大运动强度,怕队员吃不消,出现受伤等不良情况,二是训练内容安排枯燥,体能训练内容没有多样化的安排,只是简单的重复,也缺乏激励措施,比如语言激励、制定小的奖惩措施、激发队员的竞争意识和表现欲;另一方面是队员,怕吃苦,意志不坚定,练一练,吃点苦就喊受不了,甚至有些直接被“练跑”了。

很多教练把训练搞成了有氧运动,训练的间隔时间过长,心率偏低,教练讲话时间过长,这些都影响了训练的强度。众所周知,篮球运动是有氧和无氧的结合,是一项非常好的运动,想要打好篮球,必须要适应无氧运动。因此,在平时训练中,一定要提高无氧的比例,无氧无氧运动是负荷强度高、瞬间性强的运动,是肌肉在"缺氧"的状态下高速剧烈的运动,无氧运动对增加肌肉的耐力和速度方面的提高贡献很大,无氧运动使和肌肉收缩速度和力量均能提高。只有通过长期的无氧运动,才能提高身体素质,以适应比赛的强度。

2.4 缺乏对队员战术意识培养和球商的培养

每名队员在赛场上都扮演着特定的角色。合理运用篮球战术,才能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点,使比賽更容易取得胜利。篮球战术决定了团队合作的紧密程度。高校篮球队员非常缺乏战术意识,尤其是新队员,他们不能把理论灵活应用于实践,他们不具备仔细分析、战略安排和适应现场的能力。对于大多数队员来说,他们在比赛中看不懂对方的战术,不能充分分配自己的注意力,这会导致比赛的失败,这也是目前大多数队员所缺乏的。多数教练员没有给队员总结如何才能打好球,没有使队员脑海中有个清晰的认识,没有从理论上给队员分析技术动作的原理,战术的优缺点和执行的关键点,没有教会学生主动去分析、思考。大多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知道闷着脑壳打球,这样的话提高就很慢,也难以形成良好的球商。教练要让队员将平时讲的、练的,结合电视里的高水平比赛去联系,学会分析欣赏高水平比赛,从中汲取营养。

2.5 不注重心理训练

由于年轻人还没有步入社会,心理承受能力不强,赛前和赛中往往会感到紧张和焦虑,这是正常现象,可以通过训练和教练的鼓励疏导解决的,但大多教练员并未对队员进行专门的心理训练。主要原因是教练员没有意识到赛前心理训练的重要性,缺少心理训练的方法,这会导致青少年在场上往往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真正的训练水平,训练中的技巧不能应用到球场上,导致整个球队的失败。对于年轻人来说,要加强赛前心理训练,在赛前做一些放松减压的活动,在赛场上展现自己的真实水平。

2.6 缺乏与时俱进的学习

篮球运动是不断的在发展进步的,如果观念保守、墨守成规,久而久之,就会被时代所淘汰。篮球规则是两年一小变、四年一大变,如果不去学习的话,就会不懂规则,影响训练的开展。另外,青少年篮球选材、篮球教练手册等相关理论书籍也不断的在出版,一些新的内容、战术等也会出现,急需教练员们学习。然而,多数教练员没有自学的自觉性,也没有积极的参加各种培训班的学习,没有形成系统化的学习,业务水平就停止不前,正所谓“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正是如此。这样,势必无法满足良好的育人需要。

3 立德树人目标下高校篮球教练执教策略

3.1 运用科学的运动员选育理论和方法,发现英才而育之

运动员选材是竞技体育活动的发端,是挑选具有良好运动天赋及竞技潜力的儿童少年进行运动训练的起始性工作。在选材中要遵循科学的方法,选材的内容有:家系调查、健康检查、竞技表现、综合评价标准(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身体素质)。家系调查就是了解遗传因素,了解父母有无从事专业体育运动的经历;竞技表现一方面是要了解其运动经历,另外一方面要进行专项技术的测试,包括运球技术、传球技术、投篮技术、防守技术;身体素质测试包括:力量素质、灵敏速度、弹跳素质。选材测试标准参照《我国青少年篮球运动员选材标准》。

3.2 开展入队教育,把思想教育贯穿全过程

在队员入队的时候,要进行一次入队教育。既可增强仪式感,让新队员获得集体荣誉感,迅速融入球队,也可在思想上得到一次洗礼,以一个全新的面貌投入到球队的训练中。同时,把思想政治内容引入队员教育,使队员的政治站位提高。在平时训练中,注意言传身教,注重队员的思想培养,切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塑造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意志品质。

3.3 关注队员的心理状态和心理训练,营造良好的队伍氛围和训练情景

队员的心理因素对训练和比赛起决定性作用,即自我决定论,是指“运动员的内在动力是主要的,外界的刺激是次要的”。所以,一个队员他对篮球这件事的态度如何,直接影响到他在训练和比赛中的表现。要在组队伊始就注重队伍文化建设,使队员感受到“归属感、控制感、信任感”。所谓归属感就是要让队员以进入篮球队为荣,让他认识到他是代表学校,他是从上万名学生中选拔出来的,感觉到做这件事是有成就感的;所谓控制感,就要激发队员的主动性,观察队员是自己想做这件事还是被迫要做的,在每一次训练前要对队员做好思想动员,训练中要时刻鼓励队员、激发队员,训练后要进行总结,夸奖训练表现优秀的队员,树立榜样,起到督促的作用;所谓信任感,要让队员感觉到自己能帮助球队,建立良好的自信心。

每次训练要对队员进行心理训练,心理和体能一样,是一种能力,不能光靠教练说,必须通过学习和训练才能做到。第一,目标设置训练。在设置目标时要注意:设置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相结合;要设置明确、具体、可测量且容易观察的目标;要设置既有挑战性又有可能实现的目标;要设置任务定向而不是自我定向的目标,通过目标的完成要提升自己的哪些方面的能力;设置目标要公开化,可以通过周围的环境给自己以监督。第二,思维控制训练。要遵循自我对话ABC法则,A代表刺激事件、B代表对话内容、C代表行为结果,即在遇到刺激事件时,队员要产生积极的想法并和自己对话,从而获得好的结果。第三,情绪控制训练。可以通过呼吸调节来改变身体状态;赛前告诉每位队员需要做什么,降低其不确定感,可以消除其焦虑、紧张的情绪;提前到达赛场,去适应环境。

3.4 学会“艺术化、科学化”地与队员沟通和管理队伍

教练与队员的关系应该是“亦师亦友”,既要有师者的威严,也要有朋友的亲切,这样才能管住队员也能走进队员。教练员不能武断专行,要学会倾听队员的声音和想法,合理的正确的可以采纳,错误的还可以及时的纠正,所以,教练一定要让队员发声。教练与队员沟通不光在场上,更多的还在场下,教练员要去了解潮流的东西,才能有话题可聊,队员才能敞开心扉。

对队员的管理方法:首先,学会适当的“放松”,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所以管理队员一定不能是监狱式的、集中营式的;其次是培养队员自我管理的习惯,很多队员沉溺网络游戏、抽烟酗酒等坏习惯,教练要做的是让学生认识到不良习惯的后果,引导其树立正确的目标,让其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第三,教练要做好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给队员树立积极的样本,要求队员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第四,要求队员做到令行禁止,该认真的时候必须一丝不苟,尤其是在训练和比赛的时候,容不得半点马虎,有问题必须马上停下来解决,不能和稀泥,这样问题只会越积越多,细节决定成败。

3.5 加强基础体能和专项体能训练,科学的促进运动表现

基础体能到专项体能和专项技术到运动表现,这是一个倒三角的形态。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必须把好体能关,才能获得良好的运动表现。体能训练要从各方面入手,训练内容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篮球是间歇性耐力)、协调、灵敏、柔韧等素质。制定好训练的目标,实施训练之后还要适时的进行效果评估。

3.6 深挖动作细节,提升动作质量,练好基本功,筑牢篮球之基

细节决定成败,做好细节,技术动作的才能发挥巨大的作用、取得良好的效果。所以,在基本功训练时要扣得更细,比如每一个动作的幅度要求、运球的落地点在身体侧面、运球加速时手和脚的配合、运球必须要抬头等。在深挖动作细节的同时提升动作质量,对动作質量要求更加严格。给队员强调基本功的重要性,如果基本功练不好,肯定执行不了战术,也就无法谈及创造性,场上就要吃苦头。

此外,基本技术训练时内外线要分组训练,内外线不分开练习,就会导致内外线的基本技术都不扎实,要将内外线分开训练,1-3号位和4-5号位分,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3.7 战术训练要从基础配合到全队配合缓慢过渡,不能操之过急

基础配合包括:传切、突分、策应、掩护。对于这四项基础配合,必须都练到熟能生巧,把每个细节做好,包括拿到球后该怎么做,传球的方式等,改掉出现的各种问题。在练习基础配合的时候应该先在无防守的状态下进行,这个阶段就是强调动作的时候。逐步过渡到有防守练习,再过渡到实战阶段。

基础配合练好之后,才能进行全队战术配合训练。全队配合训练要先练跑位,在无防守的情况下把跑位、传球练熟,形成熟能生巧的地步,然后才可加上防守人进行练习,最后过渡到半场实战和全场实战。

3.8 教练要活到老、学到老,不断提高自身的育人本领

有什么样的将军就会带出什么样的士兵,教练的角色是一个队伍的核心,责任重大,所以,教练要把握任何学习的机会,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升自己,强化自身的育人本领,才能育出天下之英才。

4 结语

教练,是一个队伍中最重要的角色。只有深刻认识到自身肩上的责任,严格要求自己,行为世范,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己任,不断学习,提高自身本领,积累知识和经验,才能做好高校篮球队执教工作。

(作者单位:重庆化工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教练员立德教练
Coach,Where Are You?教练,你在哪儿?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犀利的机器人教练
贪玩教练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加油
“严以修身”先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