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体育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路径研究

2022-11-12胡志

当代体育 2022年38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育人思政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从高职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入手,总结出现阶段存在的问题,针对性提出高职体育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路径——“三维式”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的嵌入型教学改革路径,实现体育课程与思政元素的深度嵌入,将思政教育和立德树人贯穿于体育课程教学的各环节,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模式的有效整合,实现体育课程思政的润物细无声,形成系统、稳定、长效的体育“课程思政”的教学路径,实现全方位、多维度、立体化的育人建设目标。

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开创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课程思政”是新时代我国课程建设发展的“革命”,是立足我国本土教育实践推动课程改革的中国视野和中国话语。

2020年5月,《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教高[2020]3号)指出: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并指出要在公共基础课程打造一批有特色的体育类课程,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学校教育具有政治属性,我国的学校教育就是要培育政治信念坚定、道德品质高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体育课程天然自带“课程思政”属性,是丰富高职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高职三全育人的“重要阵地”。目前,高职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已经进入关键阶段,各高职院校已输出不同形式的体育课程思政成果,高职体育课程思政已进入常态化发展局面。

现阶段将体育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深度嵌入,发现体育课程思政深层次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需要不断创新方法、针对性探索路径,结合高职院校自身教育特点和学生学情特点,针对不同专业学生发展特点,针对职业岗位,深挖体育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和思政元素,与人才培养方案相适应,深度嵌入体育课程教学全过程,提出长效育人机制,为培养综合发展的新时代德才兼备人才保驾护航,这也是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1 高职体育课程思政的现状

采用调查研究法,整理对多名高职体育部主任和体育专任教师的访谈内容,结合研究团队关于高职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问题的整理分析结果,总结出高职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现状,凸显出以下几个核心问题,具体梳理和分析如下:

1.1 体育教学与课程思政“两张皮”

体育课程实质并不是简单传授运动技能和增强体能,而是以之为基础但又超越之的体魄教育和体育精神的培育。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找到符合自身特点的方式,有机融入思政元素,促进体育课程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但现阶段,高职体育“课程思政”却出现将思政课的内容直接生搬硬套到体育课程教学之中,形成思政教学内容与体育专业知识教学内容“两张皮”现象。这不仅无法促进学生体育素养的提升和体育精神的培育,反而让学生产生反感和抗拒,无法形成育人合力、发挥体育育人的功能,高职体育课程思政改革必须要解决这一问题。在体育专业知识中巧妙地“嵌入”或“挖掘”思政元素或思政资源是体育“课程思政”的着力点。推进体育课程思政不能简单“相加”或堆砌,應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和学情进行精准教学方能收获成效。

1.2 体育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不准

课程思政元素凝练的准确与否,是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体系是否完善和合理的重要判定标准。在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体育课程思政元素凝练不准、挖掘不透彻的问题较为突出。由于一些教师对课程思政接触时间不长,对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能力欠缺,凝练方法不够精准,挖掘出的课程思政元素出现多重指向、界定模糊甚至不准确,导致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与体育教学无法兼容的现象频繁发生,这导致课程思政元素的凝练根本无法实现体育育人的目的,影响了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提质增效的步伐。

1.3 体育课程思政落实不够

体育“课程思政”不是教师凭自觉所做的随意行为,而应该落到实处,精准实施。体育课程思政效果的衡量标准应该是看是否真正落实到体育课程思政教学的全过程。一直以来,在体育课程教学中,理所当然把增强体质、掌握技能、传承运动文化当作课程的价值,重视传授知识与技能,忽视了课程思政,导致传统教学过于简单、枯燥、传统,缺乏创新。教师对体育课程思政要求和标准把握不透彻,导致在体育课程思政教学中缺乏系统性、流于形式、蜻蜓点水,脱离了学校人才培养方案提出的要求,高职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未能落实到位,主要表现在教师目标不明确、内容过泛过浅、评价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2 高职体育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路径探索——“三维式”

为切实解决高职体育课程思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需全面实施“三维式”体育课程思政改革的教学路径,优势互补、交叉渗透——提出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路径,并将此深度嵌入体育教学中,详细按以下三维开展:

以体育课堂为载体,体育教学为切入点,针对体育课程思政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体育课程的特色和优势,提出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体育思政实践教学路径,并将此新理念深度融入体育课程中,涵盖课程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师资思政素质提升、以赛促教、健全体育思政评价体系和激励政策等内容的“多维立体化”体育思政“嵌入型”教学改革路径,并从以下方面开展研究和改革:

2.1 知识维度嵌入

体育教学与思政建设的嵌入型改革路径,形成一套综合性、立体化的行之有效的新的教学模式,需要高职体育教师增强改革意识,勇于探索创新,对体育思政内容进行完善:

2.1.1 改革教学方法:广泛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教学,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提升学生对体育思政教育的强化认识。

2.1.2 改革教学内容,深挖体育思政元素:深挖体育思政课程的“育人”元素。“育人”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技术技能人才,这也回答了“三全育人”中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体育运动具有健体育魂、淬炼意志的功能,也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竞争拼搏、敢闯敢拼、集体主义观念、规则意识等精神和品质。激励学生在体育课程中形成勤于学习体育知识、敏于练习运动技能、勇于探索运动规律的良好体育学习方法和习惯,为学生终身进行体育运动提供思想指导和方法支撑。

2.1.3 采用混合式教学手段,优化课程设计:创新课堂教学,借助翻转课堂等信息化手段,让学生能够动手动脑、自主探索获取知识,从“被动式”转向“探索式”,老师设置话题和团队任务,极大的提升学生学习深度、广度以及参与度,提升学生对体育美的感觉、鉴赏与创造能力;

丰富教学设计,通过技能练习、战术演练、小组对抗比赛、身体素质训练、游戏实践教学等方式,运用项目教学培育学生的爱国热情、集体主义和团队合作精神、不怕困难、勇于拼搏的精神等,学生通过体育课程学习,学会判断、懂得坚持的重要性,遇事更加果断,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

另外,从体育主课堂,延伸至第二课堂,课内外相结合,不断完善体育课程思政育人路径,将体育教学、课外锻炼、运动训练、阳光长跑、体质测试、体育竞赛、课外实践活动等有计划分阶段地实施,真正实现 “全方位育人”。

2.1.4 改革考试内容和考核方式:采取多元考评体系,采用过程性考核、结果性评价和增值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注重考查学生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等核心素养,推动结果考核向过程考核、体育素养考核转变,不再是片面的一考定终身的唯分数论,而是更强化德育评价,真正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综合素养的人才。

2.2 方法维度嵌入

2.2.1 提升体育教师课程思政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加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也在体育教师。课程思政是教师执教能力的组成部分,体育教师要提升认识、掌握方法、积极实践。

(1)提升认识

体育教师要明确课程思政目标,深入认知体育课程的育人作用,把握课程思政的内涵,旨在为学校培育一支优秀的体育思政教师团队。

课程思政需要提升教师的立德树人意识,在体育课程中巧妙嵌入思政元素,举办课程思政比赛,打造课程思政精品课程,形成课程思政示范课,评选优秀课程思政教师,促进体育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的通向同行,抱团发展。

(2)掌握方法

挖掘:体育教师在备课时,要对课程内容重新认识,找准育人角度,挖掘体育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时确保其精准度,将思政元素凝练向更广、更深、更有效的方向发展。

有机融入:讲课时,除了技能教授外,要在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润物细无声地融入,将知识与技能集成于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中。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调动一切有利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育人先育己:言传才能身教,要想成为学生的引路人,就要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养。加强课程思政能力建设,学校搭建课程思政建设交流平台,开展经验交流和分析、教学观摩、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提升培训等,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教师与其他高职院校间的优质资源共享共用。将课程思政纳入学校教师岗前培训、在岗培训、教学能力专题培训中。

(3)积极实践

给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注能,需要发挥广大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三全育人”的综合目标要求下,更新教学理念,调整知识结构,提升师德师风,不断提升自我,在教学做,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强调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严于律己、以德修身、以德立教,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注入生机。

2.2.2 实践育人,以赛促教,以赛促育

发挥体育竞赛的引导作用,积极推动学校各体育项目的竞赛,如校篮球赛、排球赛、足球赛等,体育比赛是大学生喜闻乐见、参与度较高的形式,也是三全育人的重要载体,更是检验大学生体育思政教育中德育教育成果的最直接形式,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在赛中做,在赛中学,通过比赛来强化学生“知礼仪、善团结、有责任、守规则、不服输、敢胜利”的意识,更直接地提升学生对体育思政教育的强化认识,促进学生体育素养的提高,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2.3 健全体育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

体育课程思政建设需要凝聚各方资源,学校和体育部是重要的保障者和支持者。课程思政建设效果的评判标准主要是看人才的培养效果如何。健全评价体系和监督机制,通过阶段性的评價和考核将体育课程思政落到实处。将教师课程思政成效纳入教师考评、评奖评优、绩效分发、岗位竞聘等工作中。在优秀教师评价、教学成果评价、课堂革命优秀案例等,把课程思政纳入评分细则中,加强对课程思政优秀成果的支持力度,激励更多的高职体育教师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中来。

2.3 价值维度嵌入

高职体育课程思政需坚持科学正确的价值导向,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目标,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全面释放体育课程蕴含的强大育人能量。深入挖掘和凝练体育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体育教学情境中,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思想认识和理想信念,培育学生在体育课程学习中形成崇尚运动、勇于拼搏、不怕困难、自律顽强、自强不息的优良品质,养成积极健康的身心状态和精神面貌。充分发挥体育思政的育人作用,提升学生体育素养和综合能力。

3 结束语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应在“三全育人”总体目标的引领下,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秉承“以体育人”的教育理念,把体育课程思政贯穿到体育课程教育教学全过程。以体育课程为载体,凝聚各方资源,使体育课程思政与学校思政教育同向同行,与学校、社会、家庭等形成育人合力,充分发挥体育育人功能,真正将思政教育嵌入到体育课程教学中,以及知识和技能、方法和过程与思想价值引领的三维渗透,实现课程与思政交融,教书和育人互促,努力推动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思政教育事业向更高台阶迈进。

本文系2020年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改革A类项目“高职体育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改革研究”(项目编号:JG202012,主持人:胡志)。

(作者单位: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体育工作部)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