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盘点苏东坡诗词中的“天气”莫听穿林打叶声!

2022-11-10叶奕宏

生命与灾害 2022年7期
关键词:雷电苏轼天气

叶奕宏

有这么一个人,在他留下的2 700多首诗、300多首词、4 800多篇文章里,一定有一句让你一想起来就忍不住会心一笑,这个人就是苏轼。他的妙笔碰上天气,又会撞出怎样的风雅才情?跟着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发洪泽中途遇大风复还

风浪忽如此,吾行欲安归。

挂帆却西迈,此计未为非。

洪泽三十里,安流去如飞。

居民见我还,劳问亦依依。

携酒就船卖,此意厚莫违。

醒来夜已半,岸木声向微。

明日淮阴市,白鱼能许肥。

我行无南北,适意乃所祈。

何劳弄澎湃,终夜摇窗扉。

妻孥莫忧色,更有箧中衣。

在湖上,遇大风,想走走不了,常人或许气得半死,但苏轼却看到了行程有变背后的别样风味。

他酒后睡到自然醒,惦念的是明天到淮阴,应该可以吃那肥美的白鱼。就连半夜风急浪高,他也觉得是湖神太看得起他了,跟粉丝一样扒窗子摇门可太没必要!看老婆孩子吓得不行,他两手一摊:别怕,我们带了厚衣服!

他说:管他东南西北,顺心就好!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苏轼见江面上初是水平如镜,倏尔浪起,白头渔翁驾着一叶扁舟却没有被掀翻,而是随水势而“舞”,不由得心生感慨。

最妙的一句为“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一个人只要具备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就能在任何境遇中都处之泰然,享受无穷快意的千里长风。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晴姿雨态,是西湖美的不同侧面;就好像是耶非耶、起起落落也不过是人生的一站风景。“西子”之比更为湖光山色注入灵气,被后人称为“西湖定评”。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此时,苏轼正经历人生从高台上跌落的痛苦,就好像遭遇这场急雨却没有雨具。若是狼狈应对,就只剩下狼狈;若是从容自若、任天而动,那什么风雨斜阳都不过是前行路上的陪衬。

江神子

大雪,有怀朱康叔使君,亦知使君之念我也,作此以寄之

黄昏犹是雨纤纤。晓开帘,欲平檐。江阔天低,无处认青帘。孤坐冻吟谁伴我?揩病目,捻衰髯。使君留客醉厌厌。水晶盐,为谁甜?手把梅花,东望忆陶潜。雪似故人人似雪,虽可爱,有人嫌。

也许是因为写给密友,行文十分跳脱,几乎自带“表情包”——震惊!昨天傍晚还是细雨纷纷,今天早上一掀帘子,怎么雪都快和屋檐齐平了!一个人冻得歪歪倒倒地吟诗,像个没有人陪的“大可怜”,再一想着朱使君你呀,那边是不是正大宴宾客呢!这水晶盐一样的雪,是因为谁变得甘美呢?

可见呀,雪花就像故人,可爱是可爱,就怕还是有人嫌弃呢!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嘉祐六年(1061)冬,苏轼在去陕西凤翔任职的路上,再一次经过了和弟弟一起到过的渑池。两兄弟见同一片“雪泥”,苏辙想的是人生艰难,苏轼想的却是世事无常。

把眼神从当下拔出来,于是生命中看似深刻的印痕,只不过是万里飞鸿偶然在雪泥上留下的爪痕。

末四句看似悲凉,但代入苏轼彼时情境——去往仕途第一站,又未尝不是另一种豪情:此一时人困马乏,谁说彼一时就不能春风得意!

延伸:元丰二年(1079),“乌台诗案”让苏轼遭遇人生第一个“生死劫”。贬谪黄州第二年,苏轼得到了他的“东坡”,并于次年一月大雪时节在东坡处建“雪堂”。

此时,苏轼在“出世”和“入世”的十字路口徘徊不定,作《雪堂记》,以主客对答的形式层层剖白复杂的内心世界。

他说:“吾非取雪之势,而取雪之意。吾非逃世之事,而逃世之机。”

他悠然自得,在万物萌动、太阳升起时,辗转间抬头见一线天光中飞扬的尘粒。

顺其自然而已。

摄影:扬帆

雷电

有美堂暴雨

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

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十分潋滟金樽凸,千杖敲铿羯鼓催。

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

诗作前赋后比,首联生动形象地刻画了雨来势汹汹的前兆——一声惊雷好像在脚底炸开!黑云压城,风吹浪立,浙东飞雨踏浪而来!

苏轼将雨势、雨声与眼前宴席上的金樽、羯鼓作比,甚至更发散想到,如果李白在此,暴雨一浇,字字珠玑的诗篇是不是也能一泻千里?

唐道人言天目山上俯视雷雨每大雷电但闻云中如婴儿声殊不闻雷震也

已外浮名更外身,区区雷电若为神。

山头只作婴儿看,无限人间失箸人。

标题比诗还要长啊……有个叫唐道人的说,自己在天目山上哪怕听见大雷电,也只觉像婴儿哭。苏轼由此感慨,为什么离雷电近的人能泰然处之,离雷电远的人反而吓得筷子都掉了?

想来想去,是因为站在山头的人不求名利,有一个自然而超脱的灵魂,而站在山下的人心有未安,总是“以物喜、以己悲”。

因此,这首诗看似说“雷”,实则说的是“心”。

猜你喜欢

雷电苏轼天气
避雷妙招
从善如流
谁是天气之子
苏轼错改菊花诗
天气预报难题
笔记本雷电接口究竟有何用?
苏轼吟诗赴宴
读一读,选词填空
别怨天气热,身上爱出汗,可能是你生病啦!
苏轼发奋识遍天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