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疫情防控城市管理和社会动员对做好战时人民防空的启示

2022-11-10冯书军李良勇金振华

生命与灾害 2022年7期
关键词:人防防空物资

冯书军 李良勇 李 巍 金振华 李 韬 孙 波

摄影:杨帆

上海此次疫情严峻复杂,做好这座拥有2 500万人口的超大城市的管理和社会动员,范围之广 、程度之深、难度之大,前所未有。政府部门既要迅速控制疫情,全力守护市民群众安康,又要做好各项保障,确保城市核心功能正常运转。采取坚持最快速响应、推进网格化筛查、做实全流程闭环、强化社会面管控、优化全方位服务保障等措施,对于抓好超大城市生命体、复杂巨系统的治理,应对未来信息化条件下强敌介入的战时人民防空,有重要启示。

一、坚持行动方案牵引,紧跟战争态势发展,把握战时防空重点环节

人民防空方案是平时开展人防建设和战时组织人防行动的根本依据。一是紧跟形势完善方案。把握现代战争突发性、爆烈性、破坏性特点,对标特级设防城市人防战备要求,适应长三角城市群区域防空需求,细化完善各级各类人民防空方案计划。二是应对态势分级响应。围绕战时“高度军事化管制、高度计划性安排、物资保障供应配给制”等特殊要求,根据人防战备等级转进部署,分级落实人防平战转换、行动筹划、行动实施内容安排。同时,根据态势发展变化,适时优化指导、调整部署、调配资源,以变应变、快速反应。三是突出重点把握关节。遵循“人员防护与目标防护并重”,把握人防行动内在机理和实战要求。在平战转换阶段,重点开展人防工程平战转换、专业队伍扩编、物资筹措、人口早期与临战疏散任务,尤其是人口疏散要走留结合,明确留城“三坚持”(即坚持作战、工作、生产)人员,保障城市核心功能正常运转。在行动筹划阶段,重点健全指挥机构要素、科学确定行动战法、推演衔接指挥协同,为决战决胜提供支撑。在行动实施阶段,重点组织预警信息报知、力量调整部署、重要目标防护、消除空袭后果,做到行动快速、高效实施、致力打赢。

二、坚持指挥关系顺畅,确保指挥手段快捷,健全完善战时军地协同联动机制

战时集中统一、快捷高效的指挥,是确保打赢战争的根本保证。一是畅通指挥关系。主动适应军地机构改革和管理体制调整,构建权责清晰、要素齐全、权威精干的军地联合指挥机构。合理区分政治工作、城市管制、信息防护、应急救援、医疗救护、物资保障、舆论宣传等部门机构指挥权责,明确人防指挥部对于人员防护、目标防护的主责,做到统分结合、各司其职。针对现代空袭重点摧毁指挥体系这一特点,可借鉴“区块链”“去中心化”的技术思路,探索市、区,乃至长三角节点城市人防指挥体系战时替代、相互转换的机制,做到互联互通、指挥畅通。二是贯通指挥链路。市人防指挥部、防空区、防空片区构建的“金字塔型”指挥链路,围绕重点片区、城市核心功能、重要人防行动科学指挥决策。搭建一体化指挥平台,形成连接军地且满足全天候要求,基本、预备、移动指挥场所科学布设的格局。同时,整合人防有线、无线、卫星、视频系统等多种通联手段和资源,并开展常态化联通联调,确保在极端情况下能够联得上、通得了。三是赋能战时决策。战时行动决策基于动态精准掌握人员、重要目标、物资供应等方面的底数和变化,这项工作须从平时抓起、从基础夯实。应融入“数字城市”建设,加快人防数字化转型,建好数字底座,构建应用场景,掌握战备数据,深挖动员潜力。建好人防组织指挥信息平台,抓紧态势感知、监测预警、资源调查、数据汇集等工作,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动态准,服务保障实战指挥和城市防空需要。

三、坚持强化社会动员,迅速集结专兼队伍,引导民众投入防空袭斗争

强化军地联合指挥部统筹协调职能,压实各级各部门主体责任,组织动员力量,共同落实战时管控措施。一是全域覆盖、全员发动。动员和组织群众积极配合城市管制,引导民众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切实加强自我防护,熟悉防空警报信号。二是联防联控、群防群控。严格实施封闭管理、交通管制,基本生活物资统一配置,特殊需求及时满足,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流动,稳定社会秩序。三是专兼结合、应战应急。留城“三坚持”人员就地整编、迅速转换,扩编为人防专业队伍。围绕城市核心功能运转、工程设施平战转换等重点,协同长三角支援力量,快速投入关键核心设备地下化、工程设施临战封堵、工程设备战时启用等工作。四是深入基层、发动群众。在加强战时管制的同时,发挥基层自治及各类社会力量有序参与的重要作用。健全以居村党组织为领导核心,居村委会为主导,居民为主体,业委会、物业公司、驻区单位、群众团队、社会组织等多元参与的社区人防治理架构。组织社区在职党员和具有专业特长的各界人士,组建社区管制、宣传教育、战时训练、紧急救护、物资发放、心理疏导等若干工作队,在空袭来临时组织紧急疏散,维护社区秩序,承接保障事务,打通物资供应“最后一百米”。

四、坚持设施平战结合,建在平时、用在战时,提升城市关键基础设施风险防控水平

面对本市关键基础设施可能遭受的攻击风险,应综合考虑灾时保障、战时防护功能。一是优化结构布局。推进落实《上海市人民防空建设专业规划(2021—2035)》和“十四五”规划,在全市民防工程、人防警报、疏散基地和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等方面,加大力度,优化布局。聚焦重点地区、重要地块、产业集聚区、重要目标毗邻区,加强分类指导和政策引导,统筹各类工程配比和布局,满足不同防护需求。针对中心城区、建成区结构布局不平衡的实际情况,加大政府性资金投入,鼓励支持投融资机制创新,利用大型绿地、公共空间等建设人防工程,提升人员掩蔽工程建设体量。二是确保防护功能。坚持高标准、多连通,推进重点地块、重大项目的人防工程成片连网和地下空间连通建设。统筹人员掩蔽工程平战转换的功能性、便利性,既提升防护单元面积、服务平时城市生产生活,又保证临战封堵、关键设施设备转入地下的可行可靠。依托“一网统管”,推进物联感知,精准防控风险。三是落实兼顾设防。要推进轨道交通落实兼顾设防要求,加快探索轨道交通战时运行模式,特别在地面交通损毁条件下,用好轨道交通,既能满足部分人员掩蔽需求,又能保证战时物资运送需要。同时,在交通管制中,城市高架和地面道路管理应根据人口疏散方向、物资运输要求,明确备用方向、疏堵方案,形成主辅结合、多路链接的交通格局。部分路段可按直升机起降要求设置。

五、坚持抓实目标防护,高标准、严要求落实,着力保障城市核心功能运转

重要经济目标事关城市保供保稳、避免次生灾害及后续复工复产,事关城市核心功能和战争潜力储备,其平时建设管理、战时保障功能和自身防护亟须加强。一是完善分类分级的目标防护标准,重点针对民生设施、高端产业、能源基地、交通物流、信息通信、国防科工等类型目标,建立防护标准,落实防护要求,注重平时演练,在战时情形下能够接续生产、保障供应、疏解交通,维护生产、生活秩序。二是健全军地协同的建设管理机制,坚持经济建设贯彻国防要求,政府主管与行业主管协同推进落实,以规划引领目标分散布局、冗余备份和关键部位地下化,新建扩建项目同步落实防护建设,既有项目加速更新改造。三是增强精干高效的目标防护力量,常态开展队伍整组点验、专业训练,大力提升专业防护能力。同时,目标防护力量需加强新装备、新器材配备,提高目标防护及损伤修复能力,梯次投入二次生产保障,确保城市核心功能正常运转。

六、坚持物资保障到位,强化计划组织,满足民众基本生活需求

物资保障、民生保供,是战时防空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环节。一是做实战备物资储备。平时采取实物、协议、渠道储备方式,加强指挥所、工程平战转换、指挥通信警报和人员目标防护救援等人防战备物资储备,确保极端情况下,物资保障充分,留有冗余备份。同时,发布指引,引导民众以家庭为单位储备应急物资。二是建立统一调配机制。建立统一调拨、采储结合、节约高效的战时物资供应保障体系,严格规范计划、调配、运输、发放等一系列程序流程,针对性制定计划,跨区域调配资源,多渠道保通保畅,做到底数清晰、分发有据、配送畅通、供应有序。三是有效稳定市场秩序。既要加强保供协调对接,创新物资供应方式,打通供应难点堵点;又要稳定市场、平抑物价,保障基本生活必需品供应,严厉打击恶意囤积、哄抬价格、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

七、坚持信息权威发布,掌握舆论主动权,凝聚强大意志

互联网时代,媒介多元,信息庞杂,战时实施舆论管制,营造良好舆论环境、清朗网络空间,对于凝聚力量、安抚人心、鼓舞士气至关重要。一是权威发布信息。适应分众化、差异化的传播趋势,把握时、度、效,巩固和壮大主流新闻舆论阵地,加大权威信息发布,加强政策措施解读,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广播电台、电视台要留有备份,保证主流媒体持续发声。二是坚持正面宣传。始终以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善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信得过的典型、看得到的事实开展宣传,让群众爱听爱看、产生共鸣,有效鼓舞人、激励人,坚定全民战争意志。三是实施舆论管制。严格实施战时新闻舆论管制,加强对热点、焦点、突发事件及社会敏感事件的舆论引导,建立网络舆情、虚假信息的监测、预警、溯源、甄别、消除等处置机制。积极开展对敌网络攻击和渗透的斗争,展开舆论战、信息战、网络战、心理战的较量,牢牢掌握信息舆论制高点和主动权。

八、坚持力量向心支援,布局城市群联合防空,发挥长三角区域人防一体化作用

推动城市群联合防空,需要处理好战区、行政区、防空区的关系,协调好应对来袭的一体指挥与多点支援的关系,发挥好上海作为龙头城市的牵头、协调作用,打破区域分割,实现统筹谋划、一体联动。一是编实联合方案。由国家人防办会同战区,指导编制城市群联合防空方案,明确人口早期疏散、合成专业力量跨区域支援、物资保障的行动指导、指挥关系、协同要点,实现全域一张“作战施工图”。二是实施联战联训。按照区域防空、联战联训和整体协同、就近用兵原则,在战区指导下,依据方案开展针对性、实案化区域人民防空向心支援专项演练,磨合聚焦中心城市、目标防护的联合指挥、行动会商、力量共用、资源共享、保障衔接机制。三是加强联动保障。发挥长三角资源禀赋优势,统筹区域人防力量建设、战时共享使用,解决力量不足问题。统筹新型装备设施建设、集约使用,解决目标防护手段不足问题。统筹全域疏散基地(地域)建设,提高“运、接、转、收”效能和基本生活保障能力,解决疏散转运功能不足问题。

疫情防控的现实考验,给战时防空带来了诸多镜鉴,敦促着各级各部门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国防观念、战备意识、底线思维,坚持平战结合、立足战时,着力增强城市管控、社会动员能力,着力提升军民兼用、平战两用水平,达到战备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有机统一,实现“战时保护人民,平时造福人民”。

猜你喜欢

人防防空物资
俄罗斯山毛榉M3防空导弹系统
建筑设计中的人防工程设计
身边的人防工程你知道吗?
基于北斗三号的人防警报控制系统及应用
募集52万件物资驰援东华大学
人防结构设计疏漏的思考
弈语
ГОРОДА-ПОБРАТИМЫ ПОМОГАЮТ ХАРБИНУ В БЕДЕ俄友好城市向哈尔滨捐赠医疗物资
救援物资
大陆援台物资遇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