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东营市垦利区稻田画风景区发展现状及管理经验探析

2022-11-10车梦娜江子照梅梦佳刘佳宁

山西农经 2022年8期
关键词:稻田水稻旅游

□车梦娜,江子照,梅梦佳,刘佳宁

(山东科技大学,山东 泰安 271021)

1 东营市稻田画景区发展背景及现状

乡村振兴战略为全面提升乡村发展驱动力、执行力指明方向,擘画了乡村振兴宏伟远景。新时期,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逐步实施,关键要以国情、民情、农情为实质依据,通力合作、久久为功。如今,我国已进入脱贫攻坚后时代,乡村振兴创新路径探索成为应有之义。当今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国情、民情、农情已处于新起点、新高度,为乡村振兴战略创新驱动提升提供了崭新背景。全国各地积极响应国家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政策体系,结合传统资源与数字技术,努力构造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在当前以新一代科学技术为重要驱动力的创新型数字化浪潮之下,乡村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如何实现各要素高效对接,走出特色振兴之路,还需要不断求索创新。

东营市垦利区永安镇以国家宏观政策为依托,根据水稻生产现状及发展实际需求,大胆借鉴国内外实例及经验,推出了山东省首例水稻画艺术景观。东营稻田作画起源于2017 年,逐步扩大规模,挖掘发展潜力。项目总体规划占地0.06 万hm,核心规划区面积310 hm,于2017 年底建成一座高达34 m、可同时接纳几百人观景的瞭望塔,着力于打造集稻田经济发展区、稻田景观旅游区、稻田文化体验区为一体的农旅结合示范基地,为创新驱动发展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添砖加瓦。

2021 年,东营市稻田画景区以“建党100 周年”和“乡村振兴”为主题作画,在水稻画观光旅游建设上添加红色因子发展党建;在旅游方面丰富内容,衍生新业态;在文化培育上发掘水稻画特色,增强魅力强化内涵;在资源配置上创新“三联模式”,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新路径,生动展现了黄河生态保护及高质量发展的新图景、新举措、新实践,吹响乡村振兴新号角。

2 党建照农,红色基建固邦兴

人民美好生活、产业兴旺与党的领导密不可分。“三农”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把握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确保“三农”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山东省东营市永安镇将党的“三农”政策下沉至每一村、每一户,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关心关乎人民切身利益的问题,积极为人民谋福利,以农村“三变”改革为统领,坚持党建引领,带动村民收入飞跃增长,改善农村民生。

2021 年东营市垦利区永安镇以禾为笔,精心设计以“建党百年”和“乡村振兴”为主题的水稻画,迎接党的百年华诞,展现国富民强的美好图景,深刻诠释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在永安镇稻田画风景区,两幅壮美的画卷展现在稻田里,大地作“画布”,水稻作“颜料”。水稻画东侧以“建党百年”为主题,占地6 hm,图上有南湖红船、华表、和平鸽等,也有“中国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字样,生动展示了建党百年的象征性元素,描绘记录了党带领人民走过一个世纪的光辉历程。西侧稻田画以“建国100 周年”为主题,占地10 hm,画作上丰硕的麦穗和朴实的农家谷仓寓意着粮食丰沛充足、农民收成满满。稻田画将南北作物元素融入,水稻作为南方代表性产物,水稻画结合稻穗元素和南方建筑风格代表“徽派建筑”,寓意国家稳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整幅图寓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 周年之际,国家统一团结,经济繁荣、社会安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乡村振兴蓝图。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黄河口水稻画作为党建产业坚持以党建共同体为主导、产业为支撑,激励农民广泛参与,促使现代农业蓬勃发展,激发红色文旅引擎,激活美丽乡村内生动力,全面助力乡村振兴,一幅新时代小康画卷正徐徐展开。

3 旅游壮农,巩固农本夯根基

近年来,乡村旅游热度持续升温,越来越多的游客走出城市,奔赴农村体验别具一格的乡土风情。乡村旅游增加了农民就业,促进了农产品销售,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使“农业+旅游”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动能,为实现乡村振兴探索出新的出路。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景色壮美的黄河三角洲地区地貌形态独特,区位优势明显。当地农民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在垦利区永安镇创立稻田画景观创意基地,探索出以3D 彩色稻田画为特色的自然景观。每年8—9 月水稻逐渐成熟之际,“农民画家”便开始以大地为纸、水稻为笔,“挥毫泼墨”描绘出美不胜收的大型3D 彩色稻田画,并围绕水稻画全方位打造稻田迷宫游乐、水稻画DIY 绘制、水稻画大米订制等新业态,通过将观景塔、农家宾馆、农家乐、采摘园、村寨游、田园体验等“串珠成链”,使创意农业与休闲旅游有机结合,形成“吃、住、游、购”一条龙产业链,满足游客的娱乐需求,提高了稻田旅游基地的知名度。

当地政府充分发挥永安镇稻田的示范引领作用,大力推进旅游产业发展,积极助力美丽乡村建设,由点及面打造黄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旅游壮农初见成效。从2017 年开始,慕名而来的游客逐年增多,在2017 年国庆节期间,接待游客2.4 万人次。2018 年,游客增至3 万多人;2019 年,超过5 万名游客前来参观。目前永安镇水稻画已然成为东营市的一张“绿色名片”,有力推动了乡村旅游发展,衍生和带动了一系列周边产业,不仅提高了当地农民对农产品加工业和生产的积极性,也提升了居住环境,带动了乡风文明建设,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

乡村旅游属于新兴朝阳产业,高度契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理念,当地政府因势利导,大力推进乡村旅游发展高质量发展,将乡村旅游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手段之一,因地制宜制定惠农政策,投入专项开发旅游资金,进行专业培训,提升服务意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标准化建设,推进农业、旅游一体化布局,打造特色旅游兴起、农业兴旺发达的多赢局面。同时,着力打造文化旅游村,将旅游壮农政策作为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的新抓手,积极响应国家和地方发展的政策导向,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繁荣乡村旅游市场,实现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4 文化兴农,愉悦精神强底蕴

文化作为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无形中陶冶了大众情操,促使产业持久稳定推进。提升农旅产业文化魅力可以满足游客高层次文化需求,推进农旅产业持续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东营市垦利区永安镇稻田画风景区高度关注产业文化建设,提升农旅产业文化内涵,结合黄河口稻米品牌优势,借助稻田艺术画平台,以国情时政为依托,稻田画每年都有响应国家号召的特色主题。2017 年黄河口水稻画第一次以“熊出没”“桃园三结义”为主题向社会宣传,丰富的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老少游客前往观赏;2018 年的稻田画以地方特色为主题依据,将“乡村振兴”描摹在“希望的田野上”,向社会展示了东营市靓丽新名片,以巨画响应国家战略号召;2019 年稻田画为祖国母亲献出70 年生日礼物,创作主题为“我爱我的祖国”画作,同时结合地方元素创作“黄河入海、我们回家”,向大众表达打造黄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决心;为庆祝2020 年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稻田画绘作“小康社会幸福起航”的生态画卷;2021 年稻田画以“乡村振兴”和“建党100 周年”为主题作画,数字“1921”“2021”留下中国共产党砥砺前行、开拓进取的百年奋斗足迹。每年稻田画主题显现出丰厚的文化底蕴,稻田画景区知名度一步步打响,吸引各地游客前往参观欣赏。

黄河口稻田画集是观光旅游、团建活动、野炊、稻田认养、摄影比赛、地面涂鸦等自然户外活动,是将农业旅游和文化宣传结合的典范。永安镇甩掉荒碱地标签,经过土地改良政策,因地制宜挖掘产业作物,不仅出产黄河口特色品牌高质量水稻作物,而且打造了黄河口旅游新景点,发展成为永安镇富民重要项目之一。历史悠久的民族文化、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参观游客在愉悦身心、缓解压力之中满足了精神需求和文化体验,以此带动黄河口地区经济的发展,推进社会经济的变革。

5 “三联”创农,同频共振聚红利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农业农村持续升级提供了重要抓手。近年来,垦利区永安镇基于本地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状况,积极探索农业发展新型经济发展模式,为融合旅游功能新业态、发展农业产业链条,经过多方考察后打造了农旅结合、旅游富民项目稻田画。为使群众留得住、能致富,永安镇各级党组织以村户联姻、村企联创、村居联动为抓手,整合连片村庄片区资源,优化产业组织形式和资源配置方式,打造了通过“三联”模式助推乡村振兴的新典型,持续释放改革发展红利。

村户联姻,联出土地效益新路径。东营市垦利区农业农村局通过“村户联姻”推进土地流转、土地置换、土地入股等新方式,充分发挥土地集约效益,让“沉睡”的资源活起来,闲置土地入股企业,大力支持、发展水稻田综合体项目,并通过土地流传或者集体承包种养、社会服务等方式,带领全村集体和1 000 名农户实现了“双增收”,为助力乡村振兴开辟了新路径。

村企联创,联出协作融合新链条。“村企联创”吸引28 村项目落地,立足环境特色,与当地农业产业龙头企业——一邦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共建有机循环农业产业示范园区。通过实施有机、高产农业项目,使农村集体经济总量、体量大幅提升。同时,通过项目就近劳务管理输出,实现大批农村劳动力转移,激发致富内生动力。在园区建设过程中,党支部积极解决水路电和土地流转等问题,真正把群众镶嵌在产业链上,实现多元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村居联动,联出互通共赢新合力。上级领导为集体经济发展提供智力和资源支持,落实扶持政策,助帮扶,促引进。自2011 年始,当地几个村的村民们开始改造黄河入海口两侧新淤地带荒芜的盐碱地,力图借助小村落间的聚合发展改造为万亩优质碱地水稻田。村居联动联建生产加工企业和29 家合作社,有效打通了村域界限,把特色产业中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部吸纳其中,融合实现产业的连点成线,打造产业聚合新阵地。

6 总结经验,创新发展注活力

着眼总体规划设计,重视责任有效落实。进一步压实地方监管部门的主体责任,制订专业性、规模化、管理统一的市场规范,加强基地管理,推行联防联保,对管理水稻画产业运营公司和部门进行切实有效的监督,形成部门各负其责、共同推动的局面。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创新配套措施改革。政府相关部门立足职能职责,加强经费保障和政策扶持,用足用好各类资金渠道,增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导运营方建设完善水稻画观景创意基地——修建停车位,增添共享单车、汽车停靠点,鼓励多元化、绿色出行;定点设置垃圾桶,加强文明教育宣传;设立基地农药专卖店,统一市场规范。同时,相关部门从技术研发专项奖补资金中安排一部分专项资金,用于引进学习水稻田先进技术。

发展产业特色模式,拓展体验项目。利用互联网技术推进“智慧农业”建设;通过合理种植、智慧管理,促进稻谷深加工基地开发建设,加快推动农村产业间深度融合;坚持并不断完善“三联”模式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使用“福码”搭建产销桥梁;借鉴国内外水稻画成功建设经验,立足本村环境及发展特色,创新性开发水稻特色项目。以当地龙头企业为例,一邦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创建“水城米仓”项目,打响了黄河口水稻品牌。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提升文化教育水平。加强人才资源开发的前瞻性研究,探索实施市场化人才引进方式,建立积极有效的毕业生招录政策,对人才福利、待遇等进行全过程激励,多方面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重视乡镇文化队伍建设,通过寻访问户、代表会议、知识宣讲等方式,形成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浓厚文化氛围,带动村镇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促成文化认同。

引领文化振兴建设,推进当地产业振兴。结合本地文化资源,实现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深度结合。同时,加强队伍打建,推进本地文化建设朝向全民高质量发展。依托乡土文化,促进文化认同,形成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浓厚文化氛围,带动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坚持生态引领,助推生态文明,深入挖掘生态道德、生活习俗等文化资源,大力弘扬生态文化。创新文化体系,激发市场活力,挖掘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打造规模品牌形象。加强水稻美景品牌形象,占领品牌高地;扩大权威媒体投放量,聚合融媒体力量;相关负责部门真正将信息宣传工作落实于水稻田园区各个环节,抓住重点、聚焦热点、展示亮点,拓宽信息宣传的角度、广度和深度,更好地促进富民项目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稻田水稻旅游
水稻种植60天就能收获啦
油菜可以像水稻一样实现机插
一季水稻
水稻花
我从金黄的稻田看到我的祖国
稻田里的写真
稻田里的小猪佩奇
稻田里的稻草人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