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
——以静乐县站上村为例

2022-11-10陈美娟田志超张建华

山西农经 2022年8期
关键词:集体经济成果攻坚

□陈美娟,田志超,张建华

(1.中国改革报山西记者站,山西 太原 030001;2.阳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山西 晋城 048100)

千年梦想,百年梦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中央对全国人民、对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接续奋斗,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脱贫攻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我国如期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实现了“两个一百年”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伟大奇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要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

2021 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如何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出现返贫现象,有序接续乡村振兴,让老百姓生活更加富裕、更加幸福,值得深思与探讨。深入山西省静乐县站上村进行实地调研,认为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持续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举措,对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1 站上村概况

站上村位于静乐县西北约30 km 处,距王村乡政府10 km,全村总面积164 hm,耕地面积113 hm。现在,当地人的收入以种植杂粮、畜牧业养殖和外出务工为主。曾经因自然资源贫乏和交通区位偏僻,站上村贫困面宽、贫困程度深,是静乐县深度贫困村之一。2014 年建档立卡时全村66 户189 人,贫困户有32 户71 人,贫困户人均年纯收入仅2 470 元,特别是因病、因学、因残致贫的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50%以上。

实施脱贫攻坚工作以来,站上村两委班子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和党的各项扶贫政策,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通过实施产业扶贫、基础设施建设、结对帮扶等一系列举措,因地制宜完成了15 项重点扶贫项目,增强了“造血”功能,形成以养殖业、合作社、种植业等为主的扶贫发展新格局,稳定带动全村贫困户增收致富,脱贫攻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据初步统计,截至2020 年底,站上村集体经济收入6 万元,人均年纯收入达到8 680 元,32 户贫困户实现全部脱贫。

2 站上村不忘初心使命,奋力脱贫攻坚的显著成效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看贫困老乡能不能脱贫。”2014 年以来,站上村面对自然条件差、土地贫瘠等实际,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决策部署,引导贫困群众以主人翁的姿态全身心投入脱贫攻坚主战场,加快脱贫致富步伐。特别是2020 年5 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山西省视察时强调:“要千方百计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接下来要把乡村振兴这篇文章做好,让乡亲们生活越来越美好。”

站上村两委班子牢记使命,在毫不放松地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想方设法帮助脱贫户增加收入,助力脱贫人口务工就业、积极发展产业,按时完成“十个清零”方面存在的问题,确保脱贫成色和质量。站上村充分利用光伏发电站等项目,多措并举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强脱贫户增收能力,确保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实现了全面小康目标。

2.1 坚持精准脱贫方略

如期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任务,是对各级、各部门的严峻考验。站上村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紧扣“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把脱贫攻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始终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对贫困群众的家庭状况、收入来源、产业就业、劳动能力等进行全面摸排,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数字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人居环境,推动产业发展。

经过奋力攻坚,站上村集体经济实力明显增强,贫困发生率由2014 年的7.94%下降至0,连续3 年被评为先进集体,2020 年高质量通过国家脱贫攻坚普查及省级实地考核,群众满意率达100%,切实做到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确保脱贫成果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2.2 精准帮扶见成效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在贫困地区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自实施脱贫攻坚以来,站上村横下一条心,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按照“集中攻坚贫困户、巩固提升脱贫户、统筹兼顾边缘户”的工作思路,聚焦突出问题,逐户逐人逐项查漏补缺、补齐短板,投入30 万元扶贫资金发展特色产业,启动10 万元扶贫资金开展以工代赈、生产奖补、劳务补助等,购买化肥分发给贫困户鼓励发展特色产业,增强贫困群众的自身“造血”功能。

同时,建设光伏扶贫项目带动34 户贫困户增收致富,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奠定了良好基础。

2.3 精神帮扶见实效

2018 年以来,站上村党支部把精神扶贫作为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的重要内容。围绕“贫困村提形象、贫困户提精神、贫困人提素质”的工作思路,以“爱心超市”为载体,把精神扶贫精量化、效益化,提倡多劳多得,营造勤劳致富、光荣脱贫氛围,实现了“群众得实惠、干部转作风”。

站上村积极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政策宣讲活动160 余次,通过帮扶工作队员讲政策、农业专家讲业务、产业能手讲经验的方式,开展培训20 场次180 余人次,不断提升广大群众农业实用技术技能,有效激发了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2.4 坚持选贤是关键

脱贫攻坚任务能否如期完成,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农民有两句话讲得特别好:第一句是“群众富不富,关键在支部”,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激活驱动了脱贫攻坚“强引擎”;第二句话是“支部强不强,要看领头羊”,特别是深度贫困村是坚中之坚,打这样的仗,就要派最能打的人。在脱贫攻坚中,站上村坚持以党建引领,强化党对基层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3 站上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关系大局的重大问题。现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还处于起步阶段,农业农村发展不充分、城乡不平衡的问题仍未得到根本性解决。当前,农业农村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

从站上村实地调查情况来看,虽然站上村全部摘了帽、脱了贫,初步形成了以特色小杂粮为支撑的特色种植产业。但调研中发现,由于站上村基础条件较差、区位劣势明显、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巩固脱贫成果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值得重视。

3.1 农村经济发展复杂严峻

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内部与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国际疫情仍在扩散蔓延,国内经济稳定复苏面临较多挑战,洪涝干旱与病虫害交织叠加,对粮食和生猪生产、鲜活农产品稳定供应、农民就业增收、农产品贸易等影响仍在持续,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仍未有效解决,产业项目发展联农带农机制不够健全、农村改革步伐不够大等问题仍较突出。

3.2 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农民年龄偏大,农村经济基础薄弱

受地理地貌影响,站上村沟壑纵横,自然资源匮乏,土地贫瘠,农村基础设施落后,传统作物产量低,产业发展结构单一,农村集中连块土地少,土地大都是坡梁地,地块较为分散,农业机械利用率低,使用先进技术的成本高。具体表现为:一产种养殖业仅是简单再生产,二产农副产品加工没有深度和广度,特色产业没有形成规模化,产业链条短、农业经营水平低、市场竞争力薄弱等问题较为突出。

3.3 集体经济思想意识偏弱,发展缓慢,力量薄弱

现在多数农村干部年龄偏大,发展集体经济意识不强、思路不开阔,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不到发挥。同时,没有强大的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的支持保障。

受客观条件的制约,站上村两委干部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文化程度偏低,普遍缺乏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能力,并且主动发展的意识不强,市场经营能力更是“门外汉”,可持续发展动力不足。

3.4 集体经济造血功能偏弱

村两委班子战斗力不强,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缺乏发展村集体经济的资金支持,缺少发展集体经济的“经济能人”。受市场经济影响,年富力强的年轻人,有经济头脑、市场经验、闯劲的能人纷纷外出务工创业,党的基层组织创造力和战斗力不强,在村的党员年龄偏大,思想观念僵化,宁愿固守着“一亩三分地”,也不思开拓致富,或者有想法却不敢实践,更谈不上懂经济,难以适应产业发展需要;很多农民还沿袭传统的种植方式,“靠天吃饭”,可持续、长远发展的产业少,建档立卡脱贫户刚脱贫的“边缘人群”居多,还存在传递性返贫、因病返贫、因灾返贫等不同类型典型的返贫风险问题。

4 对策建议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2021 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重大部署,为“十四五”时期的工作思路和重点举措指明了方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就要抓好巩固拓展这篇大文章。“十四五”时期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过渡期,严防返贫风险、全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还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和汗水,一定要充分认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当前“三农”工作中的极端重要性。

4.1 严格落实党中央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政策

“十四五”期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和底线性任务,就是严格落实“四个不摘”政策,按照党中央提出的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稳定推进脱贫户持续增收,防止返贫。增强扶贫政策的延续性,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鼓励脱贫户因地制宜发展产业。

通过探索把“扶贫车间”建在县域、乡村等方式,让脱贫户在家门口就能灵活就业增加收入,最大限度降低返贫和新致贫的发生率,推动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4.2 提高政治站位,建立健全防止返贫机制

由于脱贫成果尚不稳固,产业基础还很薄弱,脱贫人口经济收入还比较低且不稳定,存在返贫风险。因此,要时刻保持清醒的认识,注重防范产业发展中的自然、资金、市场风险,解决单一化问题,增强可替代性,筑牢防止返贫堤坝,建立健全防止返贫机制,有效巩固脱贫成果。

大力探索可持续发展模式,协同治理惯性返贫顽疾,在提升脱贫户整体发展实力的同时,还要结合实际情况,加强预防和监测,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提前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增强对返贫的事前预防和监测工作,特别是对因病、因残、因灾、因学、因老、因疫情等引发的脱贫不稳定、边缘易致贫的家庭实施常态化监测,确保脱贫攻坚成果更稳固、可持续、有实效。

4.3 因地制宜建立科学帮扶机制

坚持从实际出发,科学研判,综合施策,把事前预防与事后帮扶相结合、保障性措施与开发式帮扶相结合;突出发挥特色产业主导的发展模式,培育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促进土地流转,实施规模化经营,加强生产和经营技能培训,特别是要多组织农民学习真本领、掌握一技之长、会经营管理,激发农民作为乡村振兴主体的内生动力。

同时,加大小额信贷支持力度,发挥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的引领带动作用;多措并举通过就地进厂、外出务工、劳务输出等形式多渠道促成其就业或再就业,广泛形成防止返贫的合力。

4.4 突出政府主导,完善产业体系机制

实现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是基础,发展产业是根本。根据资源禀赋,要以壮大集体经济为抓手,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地打造各具特色和具有资源优势的产业体系,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特别是要突出发挥特色产业造血功能,形成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增收产业多元化相互叠加的产业体系,推动巩固脱贫成果,促进脱贫户增收。

同时,从体制机制上完善产业支撑体系,确保乡村振兴的蓝图绘到底,不能换一任领导就换一个产业,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以产业发展带动乡村发展,真正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4.5 强化党建引领,提高村级组织发展集体经济能力

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要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进一步激发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强大动力。农村党支部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心骨、战斗堡垒,应积极开展对村级组织负责人和相关人员进行组织管理能力提升培训工程,加强现代农业产业知识、技能和市场经济知识培训,提高村级组织负责人能力,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振兴乡村方面的作用,提高村级组织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同时探索拓宽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和方式,探索“党建+合作社+脱贫户”的发展经营模式,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成果不是说一句话就可以完成的,任务依然艰巨。只有坚持把新时代“三农”工作作为总抓手,用好脱贫攻坚以来形成的好机制、好措施,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实现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坚持“补短板、强弱项”与夯实长远发展相结合,构建良好的持续发展动能,推动脱贫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稳定增长,才能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才能稳定实现脱贫,才能为高质量接续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集体经济成果攻坚
制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和粮食安全保障法列入2022年立法计划
村集体经济是如何“无中生有”的?——杨陵区农村集体经济的成长之道
验收成果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伊川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探索
破解空壳村,党建如何引领——以汉滨区壮大集体经济为例
数说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成果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2018数博会4大成果
一张图看懂“论坛成果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