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护理风险管理在急性胸痛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

2022-11-09

医学信息 2022年18期
关键词:缺陷率胸痛风险管理

朱 博

(盘锦辽油宝石花医院急诊科,辽宁 盘锦 124010)

急性胸痛(acute chest pain)是急诊常见综合征,该病起病急骤、病情进展快、涉及学科广、致死率高,对救治时间具有较高要求,而急诊护理工作的准确性与高效性则是保证其抢救成功率的关键因素[1]。急性胸痛患者的临床表现大多轻重不一,且诱发因素及预后风险也存在一定差异,若未合理安排,可影响其救治成功率,进而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2]。故,快速识别其病情危急程度,并给予准确的风险评估与分诊管理,对后续抢救方案的顺利开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价值。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医院急诊科均存在患者多、病情急、工作量大、预见度低等问题,稍有失误将引致不良事件,不仅延误救治,且易导致医患纠纷的发生[3,4]。因此,在当前急诊护理的管理基础上,实施一定的风险护理管理,可促进临床急救效率及质量的改善,进而保证患者的抢救安全。本研究主要观察急诊护理风险管理在急性胸痛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2 月-2021 年2 月盘锦辽油宝石花医院急诊科收治的80 例急性胸痛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48 例,女32 例;年龄23~85岁,平均年龄(57.86±5.27)岁;疾病类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43 例,主动脉夹层22 例,肺动脉栓塞9 例,其他6 例。另以2019 年1 月-2020 年1月收治的80 例急性胸痛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50 例,女30 例;年龄23~86 岁,平均年龄(57.94±5.32)岁;疾病类型:ACS45 例,主动脉夹层21 例,肺动脉栓塞10 例,其他4 例。两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情且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属于非创伤性急性胸痛,发作时间不超过12 h;②无沟通障碍。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心、肺、肾功能障碍者;②认知或精神异常者;③初次就诊后1 月内再次就诊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急诊护理:院前快速评估病情,初步体检后,给予吸氧、心电监护,并快速建立静脉通路予以对症支持治疗;提前与医院胸痛中心电话对接,申请绿色通道后,将患者安全转至医院,直接启动胸痛中心绿色通道,由院内急救人员再次评估病情,辅助检查完成后,遵医嘱给予抢救药物,并配合临床医生做好手术准备,完成后续治疗。

1.3.2 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方案中应用急诊护理风险管理:①分级预警:结合患者的生命体征及胸痛症状,采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5]对其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分为Ⅰ级(病情濒危,评分≥11 分)、Ⅱ级(病情危重,9~10 分)、Ⅲ级(病情重,5~8 分)、Ⅳ级(病情较轻,分值≤4 分),并以此为基础安排分级就诊,其中Ⅰ类患者:此类患者病情危重,存在较大生命危险,需给予紧急复苏处理与持续监护,通过绿色通道快速安置于抢救室抢救,同时注意专科医生的及时安排;Ⅱ类患者:此类患者病情危急,存在一定致命风险,需及时检测生命体征,注意优先诊治(<10 min);Ⅲ类患者:其病情较为较重,安排及早就诊,尽量缩短其候诊与检查时间(<30 min);Ⅳ类患者:此类患者病情相对稳定,可按顺序安排就诊,每10 min 评估1 次,实时掌握其病情变化,维持就诊秩序,保证流程的无障碍进行,此过程中需注意患者病情的及时评估,注意方案的调整与管理;②风险预案管理:建立相应的风险预案,确保抢救室内仪器及药品处于应急状态,并提前做好沟通对接工作,保证B 超室、放射科、介入室、手术室、电梯班以及病区之间的无障碍对接,尽量缩短患者的转运时间,同时密切关注其意识状态及体征波动,做好患者的静脉保护及管道保护工作,若病情突变需开启就近抢救路径预案,降低护理风险,保证其生命安全;③家属引导管理:接诊过程中向病患家属进行简单询问,初步掌握患者的疾病史、起病原因等,并在时间允许前提下,简单介绍救治流程,对家属提问进行快读解答,提升其信任度及配合度,减少家属对抢救流程造成的不良影响,保证良好的急诊秩序外,建立理想的护患关系。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抢救时间、抢救效果、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及护理缺陷率。护理满意度:自拟满意度调查问卷,于出院前发放并回收,包括基础护理操作、风险评估、护理执行规范与应急能力4 项内容,各项分值0~25 分,共100 分,分数越高表示护理满意度越高。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抢救时间比较 观察组急诊交接时间、评估时间、心电图完成时间、急诊室停留时间以及开始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抢救时间比较()

表1 两组抢救时间比较()

2.2 两组抢救效果比较 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急诊PCI 手术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30 d 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抢救效果比较[n(%)]

2.3 两组MACE 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MACE 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MACE 发生率比较[n(%)]

2.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基础护理操作、风险评估、护理执行规范、应急能力评分及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分)

表4 两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分)

2.5 两组护理缺陷率比较 观察组护理缺陷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护理缺陷率比较[n(%)]

3 讨论

急性胸痛的病因较为复杂,且临床表现各异,其危险性往往存在一定差异,若救治不及时,易导致多种不良事件的产生,进而危及患者生命[6,7]。而急诊科作为一线科室,其任务繁重,且患者流动性大,常规护理方案下,多伴有一定的护理缺陷,不利于患者抢救效果的改善[8]。基于此,为了保证患者的抢救效果及临床安全,在其急诊护理中开展适当的风险管理,已成为临床救治的重要辅助方案[9]。急诊护理风险管理可通过分级预警模式,实现快速、合理的分流管理,以此提升患者的就诊效率;同时利用相应的急救调配预案,消除护理安全隐患,保证救治工作的顺利开展,降低MACE 的发生风险,确保患者护理安全的同时,提高其抢救成功率[10,11]。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急诊交接时间、评估时间、心电图完成时间、急诊室停留时间以及开始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表明急诊护理风险管理可全面缩短急性胸痛患者的抢救时间,为后续方案的及时开展争取更多的临床时间。此外,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急诊PCI 手术率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无30 d 死亡病例,提示急诊护理风险管理可提高急性胸痛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降低其急诊PCI 手术率及30 d 死亡率。分析原因,急诊风险管理可利用分级预警模式,针对不同病情程度的患者作出更为合理的分诊安排,以此提高其救治效率,并通过风险预案的提前设置,把控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保证患者在各科室的无障碍衔接,促进最终抢救效果的改善[12]。据报道显示[13],急性胸痛患者大多病情危急,若救治不及时易引起较高的MACE 风险,进一步危及患者生命安全。而本研究中观察组MACE 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急诊护理风险管理可进一步降低患者的MACE 发生风险。分析认为,急诊护理风险管理可通过病情程度的及早识别与干预,缩短患者的抢救时间,进而避免治疗延误而引起的MACE 事件[14]。另外,观察组基础护理操作、风险评估、护理执行规范、应急能力评分及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可见急诊护理风险管理在急性胸痛患者中具有较高的满意度评价。且观察组护理缺陷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急诊护理风险管理可有效减少急诊护理的护理缺陷,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升。

综上所述,急诊护理风险管理可有效缩短急性胸痛患者的抢救时间,促进其抢救成功率的提升,同时降低PCI 手术率、死亡率、MACE 发生率以及护理缺陷率,临床满意度高。

猜你喜欢

缺陷率胸痛风险管理
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中护理健康教育的价值及新生儿缺陷率观察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有些胸痛会猝死
降低高速机内衬缺陷率
炫速双源CT在自由心率胸痛三联成像中的应用价值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抑郁症患者与不明原因胸痛的关联性探讨
品管圈在降低妇科腹腔镜术前脐部准备缺陷率中的应用
降低变压器缺陷率及故障率的方法措施
缺血修饰白蛋白在急性胸痛患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