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北京市第六十五中学木版年画主题课程的实践探索

2022-11-08李嫄北京市第六十五中学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木版年画创作

李嫄 _ 北京市第六十五中学

2021年9月,北京冬奥组委正式向全球发布青少年绘画作品征集活动。北京市第六十五中学学生的225幅年画作品从来自全球的43000幅作品中脱颖而出,并有31幅优秀作品入选前100强。6年来,学校的木版年画主题课程实践与探索结出累累硕果,为学校美育特色发展、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创新提供了有益借鉴。

1.课程是传统文化传承的主阵地

2016年开始,我们在学校美育工作中提出:“创新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思路,探索依托美育课程和主题教育,通过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等实施路径开展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实践。那年的暑假,学校师生团队走进河北省武强县木版年画博物馆。短短几天时间里,我们既感受到了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厚底蕴,又感慨于年画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中赓续传承的紧迫性。艺术的发展源于时代创新,我们希望以年画为切入点,探索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教育之路。

同年9月,我们将这一文化遗产项目引进校园,设立了北京市第六十五中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木版年画课程”,并制订了实施计划。该课程旨在通过美术课程校本化实施,在全校普及性开展课程实践与探索,形成优秀传统艺术与国家课程相结合的校本化实施的特色路径和课程体系。学生通过8周的课程,系统学习了木版年画的相关知识和绘画技法,同时将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内涵融入课程体系。此外,学校还建设了木版年画专业教室和非遗传承人“大师工作室”,让非遗项目的专家在学校落地生根,在培养校本师资的基础上确保课程质量。

2.创新是传统文化发展的关键

学校美育需要与时俱进,传统文化艺术的发展更需要与时代发展相结合。课程实施中,我们不但重视学生年画创作技能的获得,更希望学生将年画学习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之中,学会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创造、欣赏、理解和阐释。

在开设普及性课程的基础上,学校立足创新,每年结合教育主题开展一次全校性的木版年画创作大赛。我们通过不同的活动主题,如“砥砺百年征程、绽放盛世华彩”“崇文争先、奋斗为乐”,将主题活动与年画的创新紧密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为学生创作提供空间,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与时代相结合的思考,鼓励学生生成多元化、个性化的创新成果,推动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传承。

学生优秀年画作品

我们将学生喜爱的篮球赛和木版年画相融合,开展篮球文化衫设计征集评选活动。学生们在文化衫的设计中,运用传统文化——木版年画的创作元素,使传统文化的魅力焕发出新时代青春校园的风采。每年的获奖作品由全校师生投票产生,并制作成当年篮球联赛的冠军体恤衫和篮球联赛志愿者体恤衫。

每年新年,学校都会征集春节年画作品。我们鼓励学生理解春节的文化内涵,以国家繁荣昌盛和人民对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为主题设计作品。学校邀请木版年画的传承人为评选出来的作品亲自刻版,采用传统印刷工艺进行印制。寒假前,学校将学生的年画作品作为春节礼物送给全校每一位学生和教师。春节期间,学生带着自己创作的年画走进敬老院、走进社区,唤起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回忆和热爱。

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为我们提供了更广阔的教育舞台。2019年11月,国际残奥会官员到中国考察青少年奥林匹克教育时,走进学校观摩年画创作课“冰雪春节——冬奥年画创作”。2021年9月,在北京冬奥会绘画征集活动启动仪式上,学校学生向现场嘉宾介绍自己创作的冬奥主题年画,他们用实际行动带动更多青少年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我们把美育创新的理念与奥林匹克教育相结合,让中国年画走上世界的舞台。2022年新年,学生们的年画作品作为新年礼物被放到了北京冬奥组委给运动员们的礼品包中,将我们的祝福传递给来自世界各国的运动员。在北京冬奥会“奥林匹克教育”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现场,学校作为唯一的学校分会场,向媒体介绍了学校奥林匹克教育的开展情况和学生参与青少年绘画作品征集活动的创作故事,师生现场回答了各国媒体关注的教育问题。我们不仅通过中国年画讲述了“更生动的中国故事和中国人的奥林匹克精神”,更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熠熠生辉。■

猜你喜欢

木版年画创作
滩头木版年画
跟着总书记看桃花坞木版年画
牛年画牛
年画
缸鱼年画之旅
《一墙之隔》创作谈
朱仙镇木版年画的视觉艺术符号分析与解读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
论中国木版年画数据库的建立与开发——兼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