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特色科研团队 助力教师专业成长

2022-11-08高新桥北京市第十九中学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课例批判性探究

高新桥 _ 北京市第十九中学

新时代人才培养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国家、民族长远发展的大计,当今世界说到底是人才竞争、教育竞争。要更加重视人才自主培养,更加重视科学精神、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2021年我国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强新时代人才培养,建立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着眼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化学校育人主体地位,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普通中学无论在教学理念、教学过程、教学管理、师生评价等方面,都需要着眼于人的思维品质的培养,改进基础教育研究,广泛开展教学创新探索。北京市第十九中学围绕批判性思维理论及其在基础教育中的应用实践,着力打造具有批判性思维特色科研团队,助力教师专业成长。

建设具有批判性思维科研团队的价值

批判性思维作为人们准确观察、分析、评估、判断各种现象、问题、形势等复杂事物和各种观点、思想、理论等信息或知识的一种能力、方法和态度,是一种理性的和反思性的思维方式,决定我们的信念或行动。我们在教学实践探索过程中发现,学生学习上遇到的很多问题本质上是思维问题,而批判性思维作为一种思维工具,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诠释、推断、论证等技能和独立思考、求真务实的品质。批判性思维对于培养人的问题意识和思辨意识,提高人的发展能力与创新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引导学生通过探究而获得新知识的教师而言,批判性思维更具有特殊的意义与价值。

为此,学校将学习批判性思维理论和教学实践研究结合起来,首先从教师入手,引导教师运用批判性工具开展教育科研,解决教学实际问题,让批判性思维助力教师开展科研,奠基教师专业成长,进而通过教师的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近年来,学校开展系列活动,通过学习、实践、反思、再实践,使批判性思维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打造具有批判性思维科研团队的探索

1.课程培训,播下种子

为了提升教师批判性思维理论水平,并掌握批判性思维教学基本方法,学校引入北美高等教育基础课程《批判性思维》。有近10位教师报名参加批判性思维课程种子教师培训。在培训过程中,许多思维的本质问题让教师们有醍醐灌顶之感。教师通过课程培训,开始思考如何在教学中从知识传授转向注重思维培养。

2.系统培训,提升素养

自2016年起,学校每年选派教师参加批判性思维系统培训,先后参加北京市八一学校、青岛大学等学校组织的批判性思维研习班。

不仅如此,学校还连续两年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市学习科学学会、全国高等素质教育委员会联合承办全国基础教育批判性思维教育教师研习班,对教师开展系统、集中的理论培训。至今,学校已有80多位教师通过集中培训相继学习了批判性思维的相关知识并逐渐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主动运用批判性思维创新和完善课堂教学。

3.组建科研团队,深入研究

组建优秀批判性思维教师团队,以课题为依托,应用批判性思维共同开展课题研究,通过研究促进教师能力培养和教育教学创新与探索。

2019年,学校启动《运用批判性思维工具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研究,组建了由10个核心成员组成的“批判性思维科研小组”。科研小组尝试探索以批判性思维方法为工具,重点研究建立教师批判性思维能力提升途径,以“批判式”研修组织方式及“开放、批判、探究”课堂教学组织策略,从批判性阅读、批判性对话、批判性反思、批判性写作等几个方面,开展专题研究和教学实践,构建了“学习—实践—交流—反思—学习”的闭环,实现深度学习和理解,逐渐改变认知,从而改变思维,形成观念,落实行动。参加课题的教师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信念,通过学习批判性思维,让自己成为一个开放、理性、充满教育热情的教师,并引领学生们成为开放、理性、有使命感的学生。

4.深扎课堂,开展系列主题课例研究

学校批判性思维科研团队,有计划地运用批判性思维工具开展课例研究。

第一步,研制“批判性思维对话工具”。科研团队教师参照加拿大学者马克(Mark)批判性思维正-反-正的对话工具,研制了课例研究工具“批判性思维对话工具”,它通过授课教师陈述-观课教师反问-授课教师回应的“对话式”课例研究,促进教师课例研究深入。

第二步,开设系列主题课例研究。科研团队分别从学科融合、批判性思维与阅读、批判性思维与写作、批判性思维与探究、批判性思维与创新六方面开展主题课例研究,并开展研讨交流。在课例研究中,科研团队教师分成小组,对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学生学习平台、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观察,课后集中运用“批判性思维对话工具”开展研讨。“对话式”课例研究让课堂观察更加聚焦,教师反思更深入。

第三步,梳理总结,固化成果。经过持续六年的教学实践,科研团队在运用批判性思维工具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开展深度学习等方面积累了大量鲜活案例,形成了实践成果,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教师们用实践证明,将批判性思维融入普通中学教学全过程,有助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批判性思维品质,有助于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水平。2021年9月,科研团队对前期实践探索进行梳理总结,形成专著《帮助学生走向新的认知与实践——以批判性思维为工具》。

5.广泛交流,促进理解

学校在培训教师学习批判性思维的道路上,不断尝试和探索,创造各种机会鼓励种子教师参与批判性思维及基础教育研讨会,参会教师们对这种思维方法非常感兴趣,并主动将理论学习成果融入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

开展系列化主题教科研年会。学校设计系列主题教科研年会——2017年“基于学情分析的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2018年“学习与学习者再认识”、2019年“对‘教与学’的再认识”、2020年“从学习视角‘HUA’教学”、2021年“学习者的思辨与实践”。系列主题聚焦“教与学”的思考,辨证审视“教与学”的实践研究,集中呈现了多年来学校在批判性思维理论学习与实践创新中的探究成果与经验反思。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了解、学习、应用批判性思维解决教育教学难点问题,学校也逐渐形成越来越浓厚的敢于质疑、大胆求真研究教育教学的良好氛围,形成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双螺旋上升趋势。

鼓励教师在培训中学习交流提升。2016~2019年,学校选派种子教师先后参与四届批判性思维基础教育研讨会,学习批判性思维理论。教师在会议中逐步感受批判性思维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并开始习得运用方法。

承办全国会议,分享科研成果,扩大种子团队。2021年全国基础教育批判性思维教育研讨会在北京市第十九中学举行。研讨会主题为“基础教育批判性思维教学研究与实践”,旨在促进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批判性思维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发展具有批判性思维科研团队的成效

经过近年来的培训、学习和实践,广大教师普遍反映,自身思维水平有所提高,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升。

首先,教师的教学理念与实践发生显著变化。现在教师更注重通过提问培养学生思维习惯,引导学生思考。活动设计更加注重学生体验、探究和发现,让学生在活动中产生认识、运用认识,并不断完善和修正认识。

其次,形成“开放、批判、探究”新型课堂教学方式。通过近六年的教学实践,学校对课堂教学探究组织形式有进一步认识,提出“开放、批判、探究”教学模式,如下所示:

“开放、批判、探究”教学模式强调教师要尽可能了解每一个学生所掌握的知识背景或知识体系,通过学生在学习或解答问题过程中的表现,积极引导学生把新的知识吸纳到原有或经过调整了的知识体系,不断自我更新和重构知识体系。

“开放、批判、探究”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尝试并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而非记忆信息;学生学会独立搜集信息,并将其用到讨论过程;学生思维发展路径更加清晰,思维发展过程更符合科学探究历程;学生和教师的关系通过讨论式教学发生了良性改善;学生体会到在学习环境中自身角色的变化,学习的自主性增强。

最后,从学科教学走向全面教育。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的变化,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课堂教学效果,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与此同时,教师也开始尝试在班级教育中运用批判性思维建设班级、召开班会等,培养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解决矛盾、管理决策能力。

拥有批判性思维,是学生面向未来应该具备的思维能力。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深化教科研工作,持续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猜你喜欢

课例批判性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花开烂漫——彩墨画瓶花课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探讨樋口一叶作品中的批判性——以《青梅竹马》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课例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