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格评估视域下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探究
——以长沙师范学院为例

2022-11-08欧阳贝思

大学 2022年8期
关键词:双师双师型教师队伍

欧阳贝思

(长沙师范学院,湖南 长沙 410100)

2019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1.6%,高等教育已走过精英化、大众化,进入了普及化时代,在学总人数达到4002 万,目前,我国已建成世界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

伴随而来的是高等教育格局的显著变化,从集中在省会大城市到向地市扩散,加之国家对人才培养重心的转移,一大批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运而生,为地方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地方区域经济发展服务,这类学校多为专科独立或联合升格而成。

新建本科院校在规定期限内必须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以达到“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本科合格评估的评价内容主要是考查高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包括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基本教学管理和基本教学质量,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能力,学校教学改革和质量保障体系,其中应用型水平是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中的评价重点。

2012年教育部启动新一轮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针对新建本科院校提出了“两个突出”,即突出“服务地方或行业经济社会发展”和突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

为社会发展服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在于“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而新建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初期主要在增师资总量,调学历职称结构,从一大批综合性大学引进应届博士、硕士以满足本科层次教学需要,应届毕业生难以短时间内成为“双师”,加之学校建立时间短、办学条件有限,尚未形成完善机制等多方面因素,“双师型”教师培养还面临着较多挑战,处于发展初级阶段,普遍存在数量不达标、认定标准不统一、考核体系不完善、激励制度不健全、培养体系单一等问题。

一、“双师型”教师内涵及认定标准

“双师型”教师概念,最早源于职业教育。有“双证”说,即教师资格证加其他资格证书,有“双素质”说,即既能理论教学又能实践教学,后来又发展到“双证+双素质”说,即既有双证(教师资格证和职业资格证),又有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的教育教学能力,也有服务于科技开发、区域经济社会的实践能力。“双师型”教师认定大多以“双证”资格,或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在企业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或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应用技术研究,成果被企业使用,效益良好为认定标准。

二、“双师型”教师概况

长沙师范学院位于湖南省长沙市,2013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是全国第一所独立升格设置的学前师范本科院校,前身为无产阶级革命家、共和国教育事业奠基人、人民教育家徐特立先生1912年创办的长沙师范学校,学校百年坚守师范教育,70 余年发展学前教师教育,紧扣“师范性、地方性、应用型”两性一型的办学定位,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为培养思想品德优良、专业知识扎实、实践能力突出、具有人文情怀、创新意识和“特立精神”,服务基础教育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目前,已为社会培养了20 万余扎根基层、乐于奉献的优秀应用型人才。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600 余人,其中“双师型”教师200 余人,占比35%左右。在学校的“双师型”教师认定文件中,双师型教师评定中教师资格证和讲师是基本条件,其他专业(行业)职业资格、任职经历、技术成果转换、参与实践教学建设和省级及以上行业能手是分类条件,符合其他(行业)职业资格条件即为“双证”,拥有双证的“双师型”教师近190 人,是最主要的类型。学校重视“双师型”教师建设,出台“双师型”教师管理办法、中青年教师实践锻炼管理办法、外聘教师管理办法,加强教师专业职业资格和任职经历培养,近三年,学校选派200 多名教师到中小学、幼儿园或教学研究机构承担教学或教研工作,或在企业第一线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还有特聘知名专家30 余名,给予教师双师能力的指导,近100 名外聘教师来自基础教育行业和一线企业,通过平台共创、课程共建、资源共享等方式促进教师实践能力提升。

三、合格评估视域下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

我国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五种形式:一是学校开展自我评估;二是实施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常态监控;三是实行合格评估和审核评估的分类评估;四是开展专业认证及评估;五是探索国际评估。新建本科院校必须参加本科合格评估,评估前规定时间内学校需完成自评和本科状态数据采集的更新。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方案以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主线,从学校的办学定位、指导思想等顶层设计到一系列相关观测点,一以贯之地引导新建本科院校提高培养过程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符合度,从而使之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教师队伍作为合格评估中七大一级指标之一,评估专家考查教师队伍这项指标的时候,先看教师队伍数量(生师比)和教师队伍结构(高职称、高学历占比),再关注“双师型”教师队伍占比、整体结构水平与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适配性。本研究以合格评估为视角,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目的,以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为例,探索“双师型”培养机制。

(一)完善“双师型”教师管理制度,规范“双师型”教师认定

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每年进行本科状态数据采集更新,“双师型”教师指标解释是指具有中级及以上高校教师职称,又具备本专业实际工作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的,或具备工程背景、行业背景应用技术研究及社会转化的专业课教师。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每年对高等学校实施教学基本状态进行数据常态监测,其中就包括“双师型”教师数据,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对“双师型”教师的数量有一定的要求,《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教高〔2011〕9 号)中的教师队伍下的二级指标数量与结构中规定:教师队伍年龄、学历、专业技术职称等结构合理,有一定数量的具备专业(行业)职业资格和任职经历的教师。

机制培养,管理先行。长沙师范学院颁布了《长沙师范学院“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该文件在“双师型”队伍管理、建设、资格认定与职责考核三个环节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让双师型教师的管理有章可循。“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是管理第一步,规范“双师型”认定标准是资格认定第一要义,长沙师范学院对照本科合格评估中的要求,将“双师型”教师认定条件分为必备条件和分类条件,必备条件要求包括师德师风、教师资格证和讲师专业技术职称、专业课教师,分类条件包括其他非本教师系列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行业特许的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中小学幼儿园、企业等任职经历,应用技术成果转换,实践教学建设,行业技术能手五项可选。

规范认定程序,认定程序包括本人填写、学院初审、学校“双师型”教师小组进行资格认定、公式五个环节,程序规范。申报、评审、认定等材料按要求归档,归档后的材料仅需稍做整理即可作为本科合格评估支撑材料或备查材料。

(二)建立“双师型”教师考核评价体系,规范“双师型”教师聘后管理

通过考核导向,将挂职锻炼、岗位实践等纳入教师考核评价范畴,对“双师型”教师进行聘后管理,有利于引导“双师型”教师主动改变知识结构,主动提升自身双素质、双能力,积极向应用型教师转变。

学校对“双师型”教师资格审查实行动态管理,每五年复审一次,期满需参加考核,教师个人重新申报,学校指导小组根据本人在有效期的工作情况决定是否重新认定,考核内容以文件规定的职责为准,考核合格者当年予以续定,对复审不合格者,取消“双师型”教师资格。“双师型”教师有效期内的职责包括基本任务和必备任务,基本任务主要包括实践教学课时要求和教学评价要求,必备条件(任选一)主要体现在实践锻炼要求、校内实践教学、应用技术研究转化或指导学生学科竞赛等方面。

“双师型”教师考核评价体系面向“双师型”教师本身,也纳入二级学院目标管理考核。二级学院作为高校办学实体和主体,应设立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单位“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规划与具体实施,学校将该工作纳入二级学院目标绩效考核指标,作为衡量实绩的标尺,为顺应学校事业发展战略,对二级学院提出了“双师型”教师目标管理:到“十四五”时期末,“双师型”教师的比例不低于本单位教师总数的50%。

(三)健全“双师型”教师激励制度,进一步加强“双师型”教师建设

激励机制是指将激励理论应用于实践后而产生的一种特定体系及方法的总和,包括精神、荣誉以及薪酬等多层面的激励,管理学强调用制度激励激发教师的内在潜能和积极性,有效发挥激励导向作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长沙师范学院从基本层面和上层层面均建立了“双师型”教师激励制度。基本层面,学校设置“双师型”教师奖励金,鼓励中青年教师实践锻炼,规定教师参加实践锻炼期间享受正常的工资福利待遇,同时给予相应的工作补贴和交通补贴;上层层面,学校构建了一个以职称评审为主,项目开发、课题申报、职称评审、培训进修、评先评优为辅的激励体制。

职称评审中实行“双师型”分类申报,坚持“双师型”分类评价。长沙师范学院自2018年开展高校教师系列职称自主评审后,创新评价机制,实行分类评价,依据职业属性、岗位要求和层次特点构建分类别、分学科、分层次的评价体系,开设教学型、教学科研型、双师双能型三种教师类别。双师双能型是指完成基本的教育教学任务之外,能够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并且承担技术咨询与推广、公共政策支持、专利发明、成果转化、企业技改等社会服务工作且成效显著的教师。“坚持分类评价”是2022年1月湖南省教育厅、人社厅出台《湖南省深化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基本原则之一,要求“应用型本科高校、高等职业院校要强化技术技能要求,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长沙师范学院是湖南省内率先设置双师双能型类型副教授、教授的学校,双师双能型职称评审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科研型基本一致,但对于科研要求则是有针对性地突出了“双师型”教师的实践成果业绩,充分考虑学校与社会、理论研究与应用能力等的综合性评价,充分发挥职称评审杠杆作用,有效加强“双师型”教师激励效果。学校自主评审五年(2018—2022年),已评出近10 名双师双能型教授、副教授,下一步将探索将中青年实践锻炼从分类条件设置为门槛条件,从政策机制上推进提高教师实践锻炼能力。

学校在职称晋升(申报教学型和教学科研型两个类别)、课题申报、交流学习、培训进修、评优评先等方面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双师型”教师,二级学院在教材编写、项目开发与建设、主持或参与本专业范围的实验项目等方面优先考虑“双师型”教师。

(四)构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进一步提升“双师型”教师实践水平

培养培训体系系统全面,培养培训效果才会突出有效,长沙师范学院成立了教师发展中心,该中心是促进教师能力提升,服务教师职业规划与专业发展的研究、咨询与服务的机构,挂靠人事处。人事处(教师发展中心)的目标是致力于建设一支数量达标、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师德高尚、具有“特立”精神和创新能力高素质、应用型教师队伍,为学校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促进教师能力提升的手段是构建对应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双师型”教师培养事关学校事业发展,是教师发展中心的核心工作之一。根据各学科专业发展需求,学校构建校、院两级“双师型”培养体系形式,从入职培训,“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前、“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后三个阶段制定“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每个阶段均设计学习培训、咨询交流、立项研究、实践锻炼四个培养环节,不同阶段对四个环节的侧重有所不同,充分发挥校企合作、校本培训、校际合作作用,在各学科专业教研室继续实施“老带新”“传帮带”制度,定期安排教师到相关行业实践锻炼或者参加短期实践技能培训。学校《青年教师实践锻炼管理办法》中也明确指出,师范类或教育学专业的教师重点选派到中小学、幼儿园锻炼,其他非师范类且非教育类专业的教师重点选派到相关企业锻炼。

“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中,教师发展中心和学院将按照有关权限,实现院校两级协同培养,做好职业规划,把好道德、信念、教学、实践、学术等五个关口,助力其专业成长。教师发展中心负责建立“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负责制定培养计划、提供“双师型”教师基本能力等校本培训课程,同时积极向其他高校牵线搭桥,推进校际合作,整合双方师资资源,强强联手,集合优势。各二级学院根据学科专业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应的实践教学进修课程,为教师进入企业锻炼架构好“校企合作”桥梁,与企业行业建立合作交流友好合作关系,深化“产学研”模式,做到让高校教师走出去、企业名师请进来,帮助教师具备真正的理论知识水平和行业职业技术实践水平及能力。

四、结语

人才供给与需求关系已大变,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要求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也应随之调整适应,应用型本科院校刚走过合格评估建设期,立马又面临着转型发展时期,应主动适应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形势,向转型试点高校要求看齐,积极向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转变,“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机制也应该往更深、更实处发展,切实落实“双师型”教师管理制度,细化“双师型”教师考核评价体系,进一步健全“双师型”教师激励制度,不断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继续服务地方、根植地方,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优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猜你喜欢

双师双师型教师队伍
扎实推进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常德市依托名师网络工作室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2018年全区新增“双师型”教师1107名
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职业发展初探
试论地方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政策保障
浅谈地方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问题及有效途径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