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质量控制

2022-11-08姜兆飞

经济研究导刊 2022年29期
关键词:工程质量建筑质量

姜兆飞

(青岛恒星科技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

建筑工程质量在人民安居乐业、城市更新和传承以及城乡建设水平和城镇化进程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建筑业发展日新月异,工程施工技术和施工质量不断提升。但是工程质量发展与高质量需求之间的不平衡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因此,在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加强质量控制,对于建筑业绿色健康发展、国民经济长足发展以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质量控制的意义

(一)是建筑工程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近年来,国家政策性倾斜使得我国建筑业发展势头迅猛,建筑工程质量水平也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了新的突破。然而,目前建筑工程品质仍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之间存在较大的发展不平衡问题,充分表现出我国工程保障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尤其需要改变建设单位片面追求最大化利益、最短工期业绩,忽视工程质量的客观事实,其中不认真履行质量监督责任,成为比较明显的薄弱一环。坚持供给侧改革,树立发展和保护环境下协调统一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建筑业的监管力度,优化设计能力,抓实抓细项目管理,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以工程质量问题作为出发点,加强工程质量监督技术管理,完善相关质量控制体系,推动建筑业向高质量、高水平发展。

(二)是提升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现实选择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智能技术在项目管理质量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和深入,技术手段的采用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提出的要求更高,对管理水平的促进也更加显著。为满足工程管理人员的管理需求,需在现有的技术水平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改进和创新,从而使智能化技术能够在工程管理领域得到更好应用。需做到技术创新上的以下两点:一要加强满足管理人员管理系统要求的智能化应用技术的研究力度。在研究过程中,要注重智能化技术与工程管理实际需要相结合,进而提高其适应性和实用性。二要在智能化技术上加大资金投入,推动智能化创新技术的研发,保障资金需求充足,加快智能化技术在工程管理领域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管理智能化水平提高,把人、材、机、技术等有机结合,促进建筑企业的快步发展。

(三)是确保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的重要举措

近些年来,由于管理监督问题导致事故的情况时有发生,教训深刻。例如,2021年2月福建省大田县在发生的水泥技改项目较大生产安全事故中,由于施工中楼面坍塌原因,造成3人死亡。2020年10月在湖北省陆河县发生的看守所迁建项目坍塌事故中,由于违规施工模板支撑体系及天面混凝土施工工序不当原因,导致造成8人死亡、1人受伤。究其原因,坍塌事故大多是由于工程违规违章管理不善造成的,因此加强质量控制十分重要。严格认真执行工程项目参建各方的工程质量责任规定,并对各方主体加强培训,提高其掌握、执行能力。对违反有关规定引发工程质量安全事故的,按照有关规定予以严格查处,做到切实履行建设各方主体的质量安全责任,进而构建更加合理的质量责任体系。对于单位违规施工导致质量事故的行为,通过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或吊销资质等处罚手段促使整改,并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系统中进行公示。对存在违规行为影响工程质量的单位和个人按照规定进行相应的行政处罚。

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质量控制意识不强

部分施工单位存在为抢工期而任意压缩合理工期,追求利益最大化,导致工程质量不达标,未处理好质量安全与效益之间的辩证关系,科学化、精细化和规范化管理的力度不强。尽管这些年来住房和城市建设部颁发了很多规章制度,各级省、市、县以及有关单位也制定相关规定条款,但仍存在部分管理及施工人员学习贯彻不够,停留在老经验老办法,安全质量责任意识不足,科学管理科学施工的意识树立得不牢。

(二)质量控制制度不够完善

有的企业质量控制制度不完善,也有企业虽然有制度但停留于纸面上、挂在墙面上,在施工过程中不能严格执行标准和规范,项目中个人具体责任落实不够清晰,存在顶岗、缺位现象。制度的缺失、不完善和落实不够,使得制度的约束力度小。个别人缺乏对制度的敬畏感,大局意识、底线意识树立得不牢,出了问题又推诿扯皮,降低了工程管理的有效性。

(三)材料质量标准不高

有的施工单位由于受到极大的经济利益驱使和诱惑,往往会购入存在质量问题的原材料,在减少成本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材料质量参差不齐,必然导致项目质量降低、工程寿命缩短;有的材料容易发生损坏,施工单位使用不达标准的材料,导致工程质量降低。

(四)设备和技术存在差距

有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出于降低成本和节省费用的考虑,还有施工人员素质不高等原因,导致不会使用设备和不会技术的问题,使得企业在施工过程中运用设备和技术不足。比如,近些年不断扩大应用范围的BIM技术和装备式建筑技术在很多单位没有使用,这也影响了工程质量,拖后了整个建筑业规模化发展速度。

(五)人员素质存在短板

目前施工现场的技术工人存在严重缺乏系统培训、安全意识淡薄等问题。能力素质不高、施工管理经验不足,存在大量无证上岗现象,有的甚至违反操作规程。人员素质问题也直接影响施工过程的规范性和科学性,给工程质量带来隐患和消极影响。

(六)控制体系不健全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质量控制涉及省、市、县各级行政部门,还涉及建设项目各参建单位,并涉及招投标、设计、施工、竣工等环节。由于外部监督力量面对数量众多建筑企业的力度不够,加之项目监理制度不完善,监理的地位和作用重视不够,各质量控制相关单位协调配合不够,导致建筑工程质量控制体系不够健全。

三、加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质量控制的对策

(一)牢固树立质量意识

早在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昆明火车南站时就明确要求,工程要经得起考验,建材不能含糊。各级各类人员必须牢固树立质量意识,提高对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的认识,站在建筑行业健康发展的高度,站在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高度,来认识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性,也是为了个人事业的顺利发展,绝不能存在侥幸心理,千万不能麻痹大意。建设单位工程承包合同中应对质量控制制定可行的质量管理措施,对于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质量安全问题进行预控,制订好相关预案,确保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

加强施工现场质量安全生产管理。对安全风险较大的工程注重现场安全防护措施的实施到位,以及对重大项目和对工程建设不利的地质情况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事前排查预估,从而全面落实质量安全生产管理。依靠信息化手段强化建筑施工质量的监管水平并推动其二者的有效融合,从而更好地实现质量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建筑企业的质量安全生产培训制度,确保其覆盖性,采用多层次和多渠道的方法进行培训并使其贯穿于管理工作的全过程中。

(二)细化完善规章制度

完善的规章制度是确保建设工程质量控制的根本措施。近年来,住房与城乡建设部不断出台相关法规制度,各省市县也制定相关制度,应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细化。特别是应强化落实责任制度,完善施工各环节规范。

优化资质资格管理。优化建筑企业类别并简化等级设置过细的情况,大幅压减不必要的资质资格认定,同时适度放宽准入限制,从而有效调节企业活跃度,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建筑企业负担,让企业不再疲于应付各种不必要的资质要求。基于信用、技术、优质工程等为企业提供足额担保,在业务承揽范围上可根据资质类别进行适当放宽。同时,着力提升信用体系建设、加快推行工程担保制度以及强化个人执业资格管理,从而使资质资格监管力度在事中和事后环节逐渐增强完善。清晰界定个人执业人员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对于扰乱市场秩序、对建筑工程安全质量造成极大影响等行为加大执业责任追究力度。加强开放标准统一的大数据对政务服务的充分支撑,强化顶层设计。充分整合利用大数据的信息资源汇聚、整合和共享,提升建筑行政审批效率,实现决策科学化。

完善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制度。优化缩减必须招标项目范围和标准,探索由建设单位自主决定发包模式,整治工程招投标乱象,形成较为透明公平的强制招标制度体系。充分发挥软硬件优势,防止招标“一刀切”问题的发生。成立统一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并结合电子平台形成权力制衡机制,规范依法必须进行招标项目的招标投标行为,适当对招投标程序进行缩减优化,逐渐将招投标交易过程由线下向线上转变,推行网上异地评标。

建立健全工程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全方位提升工程监管水平。完善相关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强化企业主体责任,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加大政府执法力度,改进安全监管方式以及充分发挥社会的监督作用。加强工程质量政府监管力度,细化各参建方责任,严格质量问责。加大关键工程部位抽查检测力度,进一步提高监管成效。财政预算全额保障监督机构履职所需经费,建设精干的工程质量监督队伍。也可将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委托给具备资质能力的社会第三方进行质量监督检查,开展工程质量情况试点,健全质量安全管控机制,创新质量监管方式,提升监管效能。严厉整顿打击检测单位在工程质量检测时出具虚假报告等行为,加强行业监管及处罚力度,进而从根本上解决检测造假现象。

(三)提高材料质量标准

严抓材料质量和管理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要高度重视施工材料的质量问题,从采购、试验检验、运输保管、使用等生产活动的全过程进行严密交接检查,排除潜在的安全隐患。这方面是有教训的,例如,湖南省长沙市在2017年12月26日发生的由于天井顶盖模板支撑系统中的钢管在选材时存在材料不合格问题,导致在上河商业广场施工时出现整体模板坍塌事故,造成严重人员和财产损失。在整个施工现场,材料种类较多、数量庞大,检验检查难度大,这就要求把握好购买、验收、使用等环节。必须把好建筑物设计和施工质量关,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巡视检查,由施工安全负责人指定专人负责控制,将影响质量的因素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实行工程质量动态管控,发现问题和隐患必须及时处理和整改。

整合和简化强制性标准。严格控制材料的质量稳定性,提升建筑材料品质安全,因地制宜提高建筑节能标准,使建筑材料在满足强制性指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指标要求,强化材料的品质水平。鼓励社会团体和产业联盟积极探索和开展满足市场和创新需求的团体标准制定和实施,充分发挥各行业的技术优势,协同创新。提高团标的编制质量,规范行业发展并保证标准实施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以全国工程建设标准专家委员会为支撑,推进科技研发与标准制定深度融合、信息互联,加快建设工程标准化管理,进而大幅提升标准的质量和水平。

(四)优化施工设备技术

先进的技术设备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经济发展和技术提高为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建筑施工过程中大量先进技术的运用极大地提高工程质量。要根据建筑现场的实际条件和建筑物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机械设备,先进的机械设备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要加大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运用新型工艺、新技术的力度,比如发展新型装配式建筑技术,推进BIM技术的应用,提高建筑工程的品质。优质的建筑工程才能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使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凸显优势地位,促进企业的健康平稳发展。

推进新技术研发的落地执行。在建造过程中引入BIM技术并加强技术攻关,加快突破智能建造和建筑工业化。改变传统生产方式,加快技术研究,创新实施机械化装配,大幅提升性能和效率。深化建造方式不断创新变革,淘汰落后工艺工法,以新技术的研究创新及推广不断提高施工效率,极大缩短施工工期。做到信息共享,实现全周期信息化管理,助力建设项目的方案优化设计和决策,实现提质增效,稳步提升建筑设计水准。建筑设计要适应当代的特点和要求,更好地体现地域民族特色和古今结合的独特,强调其功能性特征,满足集约化和功能需求,在传统基础上进行概括、提炼和精修,最大程度地创造出集功能、经济、安全、技术等多种功能和需求为一体的超前和环境协调的设计产品。在招投标环节引进竞争机制,结合建筑设计特征选择有利于市场竞争的设计团队和设计方案,打破千篇一律的呆板格局,不断优化招标制度。合理引进国际设计团队及设计理念,营造海内外建筑设计单位公平竞争的环境,不断使本土力量具备国际化设计视野。建筑设计需要打开评论窗口,在设计理念上互相碰撞,实现升华。

(五)打造过硬人员队伍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质量控制必须从根本上建设能力水平坚实的人才团队。从整体上看,建筑企业管理人才队伍建设还无法适应当前建筑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仍在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问题更加突出。建筑企业的人才包括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有的企业重视前者而忽视后者。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很多劳动力,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由于施工过程的机械化水平低,主要采取手工操作的方式。因此,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不断提高所有人员的能力素质和管理水平,针对各类人员定期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管理和技术培训。鼓励技术人员报名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和培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考取各类证书,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和实践经验,也有利于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理论水平的提高。

大力推动学校和企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并不断加快走向国际化发展的步伐,培育兼具国际视角与民族自信特色的建筑专业型应用人才团队,进而获得国际化高端建筑人才。加强职工定期接受安全技能培训,职业技能标准体系进一步改进,建立技能鉴定及技能导向激励机制,提高建筑工人自身文化和操作技能,形成评价技能体系,全面实施技能鉴定制度。为到2025年达到建筑业中级技能工人所占人数超千万的目标,必须通过强化技能工人的配备、等级水平以及各类工种的成本管控等方法,针对关键技术、特殊职能岗位的工资设置给予适当提高,以提高工资分配的合理化。

鼓励和引导成立作业为主的专业企业作为建筑的工人的重要载体,增加工人自豪感,解决农民工的流动性大的问题。同时,改革用工制度,建筑工人转换思维,加大技能培训,合理保障农民工权益,加快农民工向技术工人转型,培养合格的建筑实用人才,着力稳定提高农民工高质量发展。加强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加快推进平台建设,及时录入实名制要求的各类信息,实现信息数据互联共享,建筑工人实名制逐步使建筑企业工人管理向公司化、正规化、专业化水平发展,逐步实现全国联网在线查询。

对于建筑合同双方权责行为严格采用劳动合同进行规范,清晰确定用人单位与建筑工人合同双方的权责关系,达到全面维护建筑工人合同权益目的。为使建筑工人工资支付实现月清月结,全面推行农民工工资由专用账户管理并由银行代发,切实保证将工资按月足额发放给农民工本人。严防建筑企业将经营风险通过拖欠工资的不良行为转移给农民工,若经查处存在拖欠行为则依法采取惩戒措施,情节严重的将降低资质等级。积极推动建筑施工单位通过参加工伤保险方式为农民工及时足额缴纳工伤保险费用,从而不断提升农民工职业健康水平,规范用工管理和风险控制,切实保障建筑工人稳定性。

(六)健全质量控制体系

健全的质量控制体系能够保障建设项目在各个环节的安全性,提高建设效率和质量。建设单位在工程质量责任体系处于首要责任地位。一是坚持质量为核心的管理机制,激发创造质量的内生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并不断健全纵向的质量控制体系。二是完善由建设单位质量管理、施工单位合格自检和监理单位监督控制的监督与管理相辅相成的横向质量控制体系。三是在质量控制各环节中进行事前、事中、事后质量控制有效结合的全面质量保证体系。四是创新质量控制体系。有些好的做法值得借鉴和推广,如有的省在部分区域试行“房屋建筑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保险公司应承担对于在保险期范围内业主提出的质量缺陷责任问题的索赔。

加速工程总承包模式的实施推广。在工程总承包推广执行时,由政府投资的项目须发挥领头羊作用,不断改进招标投标、施工许可、竣工验收等工程总承包相关环节,从而使建设管理模式趋于完善。对于在总承包合同中的专业业务,原则上可由总包单位进行直接发包,但是给定暂估价的专业工程和达到规定的规模标准,应依法进行招标。

(七)加快建筑业企业国际化发展

政府层面需增强政策支持力度,主管部门要强化信息互通、充分沟通协调,实现建筑业“走出去”。在双边贸易协议洽谈过程中,做好建设领域职业资格的互认引导,争取将相关内容纳入合作协议。重点扶持建筑领域重大战略项目,综合发挥各类型金融工具的价值。

在标准执行方面,要做好国内外的标准衔接,做好中国标准的翻译并强化中国标准的宣传推广。通过对标海内外优秀企业学习现有执行建筑标准,做到在结构、术语和指标要素等方面进行标准拉通,不断缩小与国外先进技术标准的差距。不断涉足国际标准的认证,广泛发声,积极参与各种技术交流活动,力推工程技术标准的一对一合作。在2025年前实现建设标准的外文版全覆盖。

加强统筹协调,鼓励企业利用地缘优势积极开拓建筑市场,与周边国家开展工程技术交流,着力提升对外承包能力。多手段发扬我国建筑企业在高层建筑、机场等工程建设方面的长板优势,在特定领域寻求发展空间,加快业务拓展,进一步优化市场布局,形成更为强韧的供应链。对外承包工程时要做到有目标、有重点、有组织,同时鼓励大企业带动小企业合作“出海”,扩大市场份额、提升运营效率,加快拓展潜力较大的沿边沿海地区的企业互相合作,为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提供服务和帮助。在国际标准执行方面,国内企业要深入研究学习,达到合作共赢、优势互补,不断提升在工程质量和合同履约方面的管理能力,积极援助住房等民生项目,为我国树立良好口碑。

猜你喜欢

工程质量建筑质量
二年级下册期末质量检测(一)
住建部:建设单位是工程质量第一责任人 应依法对工程质量担全责
广西:2018年致力提升住宅工程质量满意度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Chinese Architecture Meets Globalization
睡个好觉
想象虚无一反建筑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