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地区农业产业发展路径
——以贵州省黄道乡为例

2022-11-08吴徐皝

经济研究导刊 2022年29期
关键词:黄道农业产业农业

吴徐皝,周 芮

(1.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贵阳 550025;2.马来西亚英迪国际大学,森美 兰州 71800)

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三农问题工作的总抓手,是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做出的重大战略安排。其中,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是解决农村现有问题的前提。而强化农业产业的支撑作用是产业振兴的根本所在。2022年新国发2号文提出:“要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深入实施品牌强农战略,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推动黔货出山。”这为贵州农业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贵州省是典型的高原山地地形,众多山川河流共同塑造了这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在这一场域中孕育而生的各民族也有了山地民族一称。然而正是受限于这样特殊的地理、文化等条件,农业产业发展受限,发展程度不高,向全面现代化转型的速度也较为滞缓。因此,研究如何因地制宜,利用好当地的地理、气候、资源优势来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是解决民族地区的农业产业发展问题,从而推动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提升民族地区农民幸福感、满足感的关键。文章以贵州省铜仁市黄道乡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其发展困境,进而提出相应的完善对策,以期为该乡农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及转型有所参考。

一、黄道乡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黄道乡地处贵州省东部武陵山区,位于铜仁市万山区东南部,东邻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南接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县,是两省三县八乡镇交界地带,乡人民政府驻地为丹阳村中部,S103省道和黄深公路穿境而过,地理位置非常优越,素有“万山东大门”之称,是万山通往湖南省的重要集镇。黄道乡地形狭长,呈带状,行政区域内地势不平,平均海拔620米,属亚热带温润气候,年平均降水量1 250毫米,年平均气温16.4℃,无霜期为284天左右,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全乡总耕地面积7 980亩,其中田6 015亩,人均耕地面积0.5亩,林地面积95 670亩,森林覆盖率达70%。黄道交通较为便利,万湖公路、黄深公路穿境而过,村村通水泥路达100%,组组通硬化路达100%以上。

优越的自然地理及区位条件,使得黄道乡能够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围绕“现代山地高效特色农业”发展思路,以实施乡村振兴为抓手,发展起了高标准高水平的大棚蔬菜、特色香柚、生猪养殖、生态油茶这四大产业,同时依靠四大产业辐射带动了草莓、黄金李、肉牛等产业,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走出了独具贵州特色的乡村振兴的新路。

基于3G网络的特点,不仅可以实现普通文字、图片等信息的浏览,更可以进行音频、视频等数据量较大的信息交互。因此,类似课程评价、实验讨论等交互性、即时性要求较高的功能的实现成为可能,实现的功能也比以往的Web方式要丰富许多。

在香柚产业方面,黄道乡种植香柚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当时部分农民及专业合作社便已经开始发展香柚。2018年1月,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贵州香柚香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成立,黄道乡全面铺开了发展金兰香柚的热潮,打造出了黄道乡“万亩香柚之乡”、丹阳村金兰香柚“千亩村”。截至目前,黄道乡在香柚产业上持续推广“龙头企业+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全乡香柚基地达21个,总面积达12 000亩,带动689户2 247人增收致富,黄道(香柚)荣获第十一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乡称号并通过中国绿色食品中心的农产品地理标志认定。

在生态养猪产业方面,黄道乡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订单发展模式,积极在各村推行农户生猪代养,示范带动更多群众加入生猪代养行列,不断拓展群众增收致富渠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夯实乡村振兴基础。目前,黄道乡各村陆续和温氏、正大、泰铭等企业合作,生猪代养全面铺开,生猪养殖场达15个,2021年出栏生猪5.1万头,产值达6 732万元。

2.可操作性。指标体系指标数据易于获取,既体现完整性,又要进行必要的简化,突出关键指标,能够体现信息化对企业运营的支撑。

农业生产率的提高是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而农业生产率的内涵包括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两方面内容。其中,土地生产率提高的关键因素便是农业生产方面科学技术的提质升级,因此科技实力的增长是农业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但是,根据2021年黄道乡财政决算报告可知,黄道乡科学技术支出42.26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0%,仅仅占总支出的1.54%。由此可看出,黄道乡缺乏对于农业科学技术的经费投入,农业科学技术经费投入的充足与否是农业能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经费不足会导致相关的农业技术设备无法配备完善,农产品施肥配方技术以及节水农业技术无法落到实处,造成了先进的科学农业技术在乡村的推广处于一个困难的境地。除此之外,农业产业技术的培训没有做到位,参加相关农业技术培训的人数还比较少,举行的培训期数也较少,技术知识的培训力度不足,这也造成了农户缺乏对于现代农业科学化操作的理解。人才方面,对于技术、营销和生产都了解的复合型人才较少,农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偏低并且推广的人员也不多。这些都是目前黄道乡农业技术方面面临的问题。

二、黄道乡农业产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一)农业科学技术培训较少,且财政投入不足

在生态油茶产业方面,基于优越的地理气候条件,以贵竹坪油茶基地为中心,流转土地,整合资源,辐射带动周边村庄,串联成片发展油茶产业,用生态产品的价值跃升,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有效转化。同时,采取“以短养长”模式,大力发展林下种养业,提高资源利用率,丰富配套产业,增加群众收入。目前,全乡共种植油茶达6 500余亩,覆盖9个村。

(二)乡村空心化及人才流失问题突出

首先,应该调整和优化农产品种植区域的布局,重点突出特色产业,扩大精品水果、蔬菜大棚项目的种植面积,将规模化生产做到标准化,并形成集约化的优势产业。其次,推进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加大力度发展有机、无公害农产品,并对其进行质量高、精确且深化的生产加工,对农产品的质量要从种植环节到生产环节再到销售环节,层层把关、严格监管,形成科学化、标准化、安全化的生产流程,以此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其次,在销售环节方面,通过线上和线下双渠道来加大对特色农产品的销售力度,通过线上网络融媒体来对产品进行大范围宣传,扩大知名度。最后,继续深化“黄道香柚”的品牌效应。香柚目前已经成为了梵净山珍·健康养生系列品牌的拳头产品,并成功赢得寻味中国上榜品牌桂冠。可以借香柚的产品知名度,打造联结性产品,把生态油茶、跑山鸡等产品顺势推向市场,并且对香柚之外的农产品,大力实行标准化的生产,规范管理,全面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打造民族地区特色农产品品牌。在品牌效应方面,政府和龙头企业应利用好当今大数据时代、网络时代和电商时代的利好,大力宣传品牌理念,扩大产品知名度,确保产品被大量消费者所识、所知,以此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为农户创造更大的收益。

(三)缺乏对特色农产品品牌效应的挖掘

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是农业实现全面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将传统生产模式的种植业、畜牧业全面转型为现代化模式是农业产业振兴的基础。“自2018年以来,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0%,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6%以上,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1%。”这一数据明显表现出在实现农业增长及向现代化转型的过程中,所有影响因素当中科技进步所做出的贡献最大。从黄道乡财政支出当中可看出,黄道乡对于农业科学技术经费的投入不足,需加大对农业技术经费的投入力度,对农作物耕种技术、各类水果果树种植技术、施肥技术等各类农业主推技术实施自主创新与引进外部先进技术相结合的政策,并组织进行展示推广,派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指导工作,确保各家各户熟悉各类主推技术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推广工作落实好以后,积极对各农户开展专业技术培训,组织农业技术人员到各个不同的产业基地去开展技术指导,以此来逐步提升民族地区农业基层人员的技术水平。与此同时,通过以地区职业教育为着力点,培育本地优秀的特色农业人才,做到专业化人才的定向输送,从而实现职业教育与农业发展的精准对接。还应引进掌握高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内外结合,引导农户进行科学的规模化、现代化、多元化的特色农业产业的生产发展。

三、黄道乡农业产业发展的路径探索

(一)推动农业技术创新,加大科技投入

当前黄道乡特色农产品对外销售不足,品牌知名度较低且数量较少,难以形成品牌的规模化效应,没有形成应有的联结性产业链。目前多种农产品当中,只有香柚的品牌打造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成为了梵净山珍·健康养生系列品牌的拳头产品,并成功赢得寻味中国上榜品牌桂冠,其他的诸如油茶、跑山鸡产业等都还未取得相应的品牌成效。此外,绿色大棚蔬菜、精品水果种植等项目在当地已经有了一定的生产规模,质量和口感也已经获得当地民众的认同,但这些产业整体上没有形成统一的一条生产线,从种植到加工到包装和销售都是由不同的厂家来完成,导致了最终的成品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质量不均衡现象。加之现在政府对于品牌的深挖力度不足,对产品的精加工重视程度不够,从而导致产品的品牌效应不足,附加值不高。

(二)将生产、加工和销售一体化,提升特色产品品牌知名度

随着新型城镇化速度加快,大量乡村人口受到城市优越的教育、医疗以及收入条件的吸引,逐步放弃乡村工作转而进入城市求学或谋生,从而导致乡村人口大量流失。从中国县域统计年鉴得出的数据可以看出,2018年黄道乡户籍人口为15 443人,2019年为15 002人,2020年为14 140人。此外,根据铜仁市万山区“七普”数据显示,黄道乡常住人口为7 798人,较“六普”时的9 232人,减少了1 434人,人口呈现明显递减的态势,劳动力人口大量外流是制约黄道乡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笔者在调研中了解到,乡内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均选择了进城务工,且很少会选择返乡从事农业工作,留守在乡内的人老龄化程度较高且受限于文化水平,无法有效参与农业产业的现代化。具备农业专业知识以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质量人力资源的匮乏,无疑也是黄道乡农业产业发展的阻碍因素。

教学过程当中,教师经常通过讲授的方式或者配以动画、幻灯片来突破这些学生认知的难点。但是经常教学结果收效甚微,学生依然一知半解。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没有实践体验。如果教师可以借助一定的教具让学生自己动手感受噬菌体侵染的大致过程,形成直观的刺激,就可以突破学生认知难点,克服教学障碍。基于此,笔者借助软磁性贴条和彩色磁片来制作磁性教具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建构“噬菌体侵染细菌”模型,达到较好教学效果。现介绍如下。

沈剑毅回忆道:“当时我们跟相关的厂商及制版企业进行合作,通过一系列技术革新,使得柔印在教科书的印刷上得以实现。最重要的是,印刷质量已经接近胶印品质,整个生产流程都能够达到绿色环保的要求,我们将之称为‘深绿色’标准。”而与“深绿色”相对应的就是“浅绿色”,即传统胶印能够达到的绿色标准。

(三)积极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打造产业富民新常态

合理安排组织的制度,稳固利益联结体,打造更加完善的利益联结机制是非常有必要的。重点应该以“三变”改革为核心,推广“村社合一”的产业发展合作模式,着力完善企业及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模式,打造产业富民新常态。首先,通过“公司+基地+贫困户”的模式,发展高标准大棚蔬菜,带动贫困户。其次,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产业大户+农户”的模式,发展生猪养殖基地、肉牛养殖基地、生猪养殖场等。此外,通过“技能培训+补贴+薪金”模式,开展技能培训建档立卡,并且发放补贴,稳定农户的关系。再次,通过“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电商”模式,形成完整的利益联结体,将农副产品以线上推广的方式,拓宽销售渠道,以多种方式销售出去,壮大外部市场竞争力。最后,应该积极发展培育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职业农民等新型经营主体,围绕大棚蔬菜、生态养殖、黄道香柚三大支柱产业,坚持“市场带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发展原则,不断规范新型经营主体建设、强化新型经营主体培训,同时鼓励群众抱团发展产业,增强市场开拓和竞争实力,带动产业提质增效。

结语

综上,笔者于乡村振兴之大背景下,以贵州省黄道乡为研究对象,分析发现了该乡在农业产业方面存在着科技投入不足、品牌效应挖掘不够以及人才流失等问题,并基于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完善路径。研究结果对于其他有相似自然、人文资源禀赋的民族地区乡村农业产业的发展有一定参考作用。

总之,“乡村振兴本质是中国为了探索符合自身历史与国情的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伟大尝试。”因此,通过农业科学技术的创新,强化农村人才支撑,打造优质的农业产业品牌以提升农业的经济、生态、社会三重效益是实现各民族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进而实现乡村振兴的理想路径。但值得提出的是,基于中国乡土的广袤性,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自然、人文及经济条件,农业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新的问题,需要社会各界对此给予更多关注,进行更多个案分析,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最终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

猜你喜欢

黄道农业产业农业
黄道培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追肥
农业产业基金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2013年广东热区社会经济及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
农业产业发展的电子商务契合度分析
可叹这生意场上忘年情,出轨的人妻与恋母的男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