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五年制高职院校科研高地打造研究

2022-11-08杨丽珍田金娥王颖慧

文教资料 2022年9期
关键词:科研工作院校高职

杨丽珍 田金娥 王颖慧

(菏泽家政职业学院,山东 菏泽 274000)

高职教育是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无形中承担着富国强民的重要历史使命。科研工作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动力,优质的科研工作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帮助教师解决实际教学难题,还可以反哺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培养出更多有素质、有修养、有知识和有文化的人才。教学和科研在高职院校同样重要,如果只注重教学而忽视科研,高职教育就是不完整的教育。所以高职院校既要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又要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提升自身的综合教学水平,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高标准的科研工作还可以提高高职院校的品牌,树立高职院校的良好形象和口碑。

一、目前高职院校的科研现状

(一)教师自身存在的问题

多数高职院校是从中职升格或者合并过来的,一直保留着中学的教育教学模式。教师少、学生多,教师忙于备课、上课,没有精力搞科学研究。高职院校主要以青年教师为主,他们忙于日常事务,难以顾及科研工作。与普通高校的师资相比,高职教师的科研素养较低,很难胜任高水平的科研工作;很多高职院校教师科研意识淡薄,搞科研仅仅是为了评职称,不考虑科研成果的应用与转化,搞科研成了教师们的短视行为和功利行为,这样势必会影响科研工作的健康发展,失去科研工作真正的价值。

(二)科研工作自身存在的问题

良好的科研团队是科研工作成功的重要保障。提及科研团队建设,科研骨干教师的培养和引领异常重要。有些高职院校仿效普通本科院校的做法,引进了一批正高级职称的科研人才,但由于外来人才水土不服,在短时间内无法发挥自身的良好价值作用,最终导致外来科研骨干难以施展自己的科研特长,科研进展缓慢,科研团队建设互相扯皮,这种现象大大削弱了高职院校教师的团队建设。一些科研团队人员结构不合理,有的是清一色的年轻团队,缺乏科研经验和阅历;有的是老教授领导的科研团队,缺乏新鲜的血液。有的科研团队知识结构不合理,导致不能按时完成科研工作量。这些现象都阻碍了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正常开展,影响了高职院校科研水平的提高,阻碍了高职教育的长远发展。

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缺乏对科研规律的研究,盲目照搬普通本科院校的科研工作模式,没有顾及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和差异性,没有形成职业教育的特色研究。许多研究停留在低层次的理论层面,缺乏创新性思维和前瞻性考虑,对职业教育中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和新工艺缺乏了解,导致研究难以适应区域经济的发展,导致研究与实际和时代相互脱节,科研成果的价值降低,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科研工作的人力和物力浪费。

(三)科研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般来说,科研工作需要好的科研环境。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起步比较晚,大部分是照抄普通本科院校的科研模式。很多高职院校重视教学工作,轻视科研工作。有的高职院校甚至没有专门的科研服务部门,让科研工作挂靠到教务处等部门;有的高职院校虽有专门的科研部门,但形同虚设;有些科研部门的领导者是普通的行政领导者,并非科研行业里的专家和行家,外行领导内行。

科研项目申报与组织实施能力综合体现了高职院校的科研水平,它不仅需要教师具备精深的专业水平,还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研究协调能力,能够创造性地运用专业知识。在科研项目申报时,有些教师经历千辛万苦申报成功的科研项目,由于缺乏有效的中期成果检查与验收,导致研究成果半途而废;有些科研项目主持人缺乏大局意识,研究思路狭隘,以出成果为目的,不考虑研究本身的社会效益和学科意义。这些因素都会阻碍高职教师顺利开展教育教学研究,阻碍教师顺利进行课题申报和科研成果申报。长期以来,这些问题导致科研无法真正地融入教育工作中,少有丰硕的双向成果出炉,最终导致高职院校科研水平不高,高职教育无法良性发展。

(四)科研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

科研工作需要好的科研制度。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缺乏良性运转的科研制度,不太重视科研项目过程管理,对开题、中期检查和结题等方面的工作没有及时跟踪服务,导致教师科研项目推进缓慢,科研成果不明显,往往不得不半途而废。其他机制,如科研考核制度、科研激励制度、经费监管制度、学术委员会制度及学术帮扶制度等也是漏洞百出。不少高职院校缺乏科学有效的考核机制,没有实施科学有效的量化方法来考评教师的科研工作,没有制订不同职称、不同工种教师科研工作的不同标准,也没有制订教学工作量和科研工作量互通互评的方法,没有制定通过科研工作的核分来补充教学工作量等相应的措施。此外,许多高职院校没有科学合理的相应的科研成果奖励办法。学术委员会制度不科学。学术帮扶制度有名无实,学校内部缺乏相应的“传、帮、带”等帮扶方式,导致学院内部教师的科研水平差距越来越大。

二、提高高职院校科研水平的措施

(一)强化教师科研意识,提高教师科研素养和科研能力

良好的科研氛围是高职院校搞好科研工作的重要保障。高职院校必须重视科研氛围的构建,注重培养高职教师的科研兴趣,让高职教师对科研有整体认识,让他们树立科研信心。有些高职教师科研观念陈旧,认为搞科研就是写论文,写论文就是东拼西凑。由此可见,高职教师的整体科研素质有待提高,科研能力有待加强。院校应该经常聘请科研专家来校开展讲座,让教师了解当今的研究热点、研究形式、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和最新研究团队,学习科研经验以及申请高级课题的直接经验,促进教师进行下一步科研工作的开展;拓宽高职教师的研究领域,逐步引领他们向横向和纵向开展科研工作,帮助他们申请国家级课题和科研成果,撰写出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引导他们遵守学术规范,尊重别人的学术劳动成果,尊重知识产权,尊重学术规范,做到学术上诚实守信和不弄虚作假,促进学术水平持续健康发展。

(二)加强科研团队建设,培养科研骨干力量

一个复杂的科研项目往往需要不同专业的人员和专家共同完成,可见科学研究需要合力。所以高职院校要组建自己的科研团队。科研团队一般包括行业专家、科研带头人、企业专家和优秀学生,在开展科学研究时必须借助团队的力量,使不同专业研究人员的价值得到充分发挥。企业和行业专家要发挥实践经验丰富、专业过硬的优势,还要积极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教师要发挥教学和科研相互结合、相互转化的优势,以教学深化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学会“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学生要发挥精力充沛、时间充足的优势,积极协助教师搞好科研工作,帮助教师完成调查问卷和数据收集的工作。

高职院校可以拓宽视野,组建部门科研团队、校际科研团队、校企间的跨学科和跨专业科研团队、跨行业的复合型科研团队、集团化的教学科研团队,还可以结合本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和本学院的人文特点与优势,组建特色科研团队或社会服务型的科研团队。高职院校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最大限度、最大可能地做好科研和教学工作。

高职院校需要选拔科研能力强、科研资历深的教师,将其培养为科研骨干或科研专家,让他们定期开展学术讲座、科研经验交流会、座谈会及短期校内培训班,带动热爱科研的新生力量成长,有利于科研人才的连续性培养,也有利于普通教师提高对科研工作的认识和把握,提高院校的科研水平。同时,高职院校要引进校外专家教授走进校园,定期开展学术交流讲座和学术传授活动,打破本校教师的科研局限,拓宽教师的科研视野,缩短科研理论差距和实践差距,积极引导教师顺利开展科研活动,帮助教师尽快成长为研究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

(三)优化科研机制,突出服务型科研管理制度

高职院校急需服务型的科研管理机制,以便为高职教师提供科研时间、科研资料、科研设备、科研经费及科研场所,确保高职教师顺利开展科研工作。

首先,完善教师科研激励机制。为了增强高职教师的科研意识,建立完善的科研奖励制度,激励高职教师更加积极地参与各类科研活动,不断培养和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其次,完善教师考核制度。再次,优化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机制,为了提高高职教师的科研水平,也为高职教师力量储备打下基础、做好铺垫。例如,选拔学术特别优秀的教师出国深造,早日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学者,使其充分展示自己的科研潜力,也为高职教育的持续发展提供保障。最后,凸显科研管理服务制度。

(四)促进高职院校科研工作与企业、行业相融合

高职院校要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创新校企合作模式,高职教师更应该积极地利用校企合作平台深入企业进行技术交流和生产学习。教师借助企业在资金、技术及实践上的优势,进行实践技术学习与深造,学习相应的生产技术与生产工艺,掌握最新生产技术现状和最新技术革新方向,有利于分析不同生产厂家的不同技术和问题,有利于弥补平时理论学习的不足,为自己的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学校可以把教师深入企业锻炼的成绩纳入教师年终绩效考核成绩和晋级标准中,提高校企合作的吸引力;还可以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和教学基地,提高教师和学生参与技术开发和技术改造能力,发挥校内课堂和校外课堂的积极作用。校企合作平台可以联合开发项目、培养人才,实施专家人才的互兼互聘工作,提高彼此的科研水平和科研成果转化效率;可以为一线普通教师提供项目开发、成果转化及实际操作能力提高的机遇;还可以为教师提供企业优质社会资源和教学科研资源,有利于整个高职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

三、结语

高职教育面临着深刻的变革,时代不断给予高职教育教学新的任务,提出新的研究课题,高职院校必须自觉接受挑战,进行教育教学研究。事实证明,高职院校只有参加科学研究,才能不断提高高职教师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从而提高整个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才能保障整体高职院校的长远发展,最终达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的。

猜你喜欢

科研工作院校高职
运城学院召开2022年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大会
西安航空学院第二届科研工作会议召开
我校召开科研工作总结暨表彰大会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等艺术院校科研工作研究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