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政治的生活化教学问题研究

2022-11-08

文教资料 2022年9期
关键词:生活化政治生活

汪 繁

(安徽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初中政治生活化教学是指教师围绕初中学生的生活实际,将课本教材内容与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问题衔接起来,使政治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和自己经历的生活经验来思考解决相关问题,做到学以致用,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此提高学习效率。新课改倡导教育要改进创新,改变传统的教师主导课堂教学,寓情境于课堂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要学生学”变为“学生要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突出了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基于此,思想政治理论课生活化教学成为热点,以其对象化、接地气、贴近学生的生活等特点,助推教育创新,大大提升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针对性和实效性。但是,实践情况并不尽如人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生活化教学实施过程中,也产生了不少问题,制约了其效能的发挥。

一、初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的价值探析

生活化教学是一种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师将社会生活中的素材引进教学,带领学生走出班级小课堂,迈入社会大课堂,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对初中政治教学的实施具有一定的价值 意义。

(一)提升道德、法治的亲和力

生活化是指教师能够走进学生的日常生活,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和理解相关知识内容,这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基础。在“生活即教育”的影响下,把生活化的思维模式贯穿到初中政治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为了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初中政治知识,政治教师需要从原有的教学模式中跳出来,以生活情境为教学切入点,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生活化情境,使学生能更加快速地学习相关知识,以此增强其学习效率。政治教师将身边的具体案例引入课堂,使得抽象的道德变成鲜活的生活经验,使得冰冷的法条成为有温度地呵护自己的有力臂膀。例如,甘肃一名新冠肺炎患者在2020 年疫情防控期间,因为隐瞒行程致使数百人被隔离,最后被提起公诉。法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时刻警醒自己不越界,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事,做一名遵法守法学法用法的公民。生活化教学中使道德、法律变得更为形象、可亲、可爱,提升了道德法治的亲和力。

(二)强化政治课教师亲和力

马克思曾经说:“如果你想感化别人,那你就必须是一个实际上能够鼓舞和推动别人前进的人。”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的园丁,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生活化教学拉近了政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与学生之间更平等地交往。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讲话时指出:“要引导教师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初中生正处于懵懂期,无论是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需要教师予以更多的关注教导。初中政治就是一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课程,教师在教学中把与政治生活相关的素材引进课堂教学,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表现积极,教师上课有了充足动力,师生之间的关系更为和谐融洽,教师的亲和力就会有很大提升。比如大家熟悉的张桂梅同志,一位有着深厚亲和力的教师,行善助学,帮助了不少贫困孩子,让她们有学可上。她将自己的全部生活注入了教育事业,向我们展示了教学的生活化色彩。

(三)升华教学方法的亲和力

传统的教师主导课堂的教学方法很难引起师生之间的共鸣,很难唤起学生对课堂、对教师的热爱。随着新课改的出台,生活化教学日益走进课堂舞台,教师将生活化教学运用于生活实践,使生活化教学变得灵动而又亲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来源于生活、归根于生活,日常生活中的“扶不扶”“公交车上让座”等问题都是社会道德的再现,把这些类似的生活素材用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符合“三贴近”的要求,也符合学生的认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的亲和力。

列宁也曾指出:“训练、培养和教育要是只限于学校以内,而与沸腾的实际生活脱离,那我们是不会信赖的。”将生活化教学贯穿初中政治课堂的全过程,在符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下巧妙地引入生活案例,一方面可以转变教师的教育观,提高自身素养;另一方面可以促使学生更好、更快地认识社会、融入社会、服务社会。例如,植树节时教师带领学生到公园植树,每位学生用自己的双手种下一棵小树苗,学生可以亲身体会劳动的光荣感,在生活化的实践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用简单的生活体验来引发学生对劳动教育的思考,既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又能使学生切实理解劳动的含义。

二、初中政治生活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生活化教学在初中政治课堂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目标远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教学内容缺乏社会时政热点的嵌入、教学评价忽视学生思想修养的提升等,这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和解决。

(一)教学目标远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

对于初中生,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中政治的目标往往过于宏观而偏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多数政治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动辄从国家政策、国内国际对比、人类思想史等宏观角度进行教学,与处于初中阶段学生的知识背景存在较大偏差,远离初中学生的生活经验,这些宏观话题对涉世未深的初中学生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容易导致学生与教师的思维脱节,结果就是教师说得津津乐道,学生听得一塌糊涂。“对于心智尚浅的中学生而言,这些命题、热点……往往不是他们所感知的生活。课堂教学要呈现的生活,不能简单地使用拿来主义,要有裁剪、有整合。”在上课开始前,备课是一个关键环节,教学目标是重点。如果一堂课教学目标失去了方向,偏离了学生的思维实际与现实生活,那么这堂课的效率就会大打折扣。学生不明白、不理解,就不能很好地掌握这节课的知识点,情感价值观更是模棱两可。例如在开展八年级下册第一框内容“维护宪法权威”的教学时,政治教师若仅将自身所了解的宪法的相关内容“灌输”给学生,以初中学生的思维水平是不能够接受的,因为宪法离尚他们有一段距离,所以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把大的教学目标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落细、落小、落实。

(二)教学内容缺乏社会时政热点的嵌入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生活化教学已经逐步深入初中政治教学课堂,课堂教学效果有了一定的提高。尽管我国一直强调素质教育,但是应试教育的思想根深蒂固,所以初中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然会经常性地跳过对社会热点的解读,忽视时政热点的重要性。“部分初中学校领导不重视时政教学……缺乏对教师的系统、专业化培训;初中政治教师对时政教学的重要性缺乏全面认识,时政教学缺乏精细备课。”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比较形象具体,因此政治教师更加需要多下功夫,从与学生生活贴近的社会热点挖掘生活素材。初中政治教师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理论导致最后教师“一言堂”的情况还比较常见,培养的是学生死记硬背的能力而不是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比如在论述“珍爱生命”这一课题时,政治教师只是教学生应该如何保护自己来爱惜自己的生命,在遇到危险时懂得如何自救,但是学生实际上并没有从内心深处体会生命的意义。如果生活教学没有嵌入社会时政热点,学生对生活的感知见解不够,学生的认知就容易产生偏差 困惑。

(三)教学评价忽视学生思想修养的提升

新课改倡导多元性的教学评价,打破传统的唯分数论的单一评价模式,以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生活化教学就是在尊重学生认知的基础上,将生活化情境融入课堂,提高课堂效率。虽然生活化教学近几年开展得如火如荼,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们仍然以唯升学为主,按照惯有的应试思维模式将书本理论以最快的方式塞进学生的头脑,因此最后对学生的评价依旧是按照考试分数,严重损害了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人们对于教学关注更多的还是教学结果而非教学过程本身,尤其是家长群体,多数家长往往从结果出发,“以成败论英雄”。“那些原本只能弥漫性地存在教学过程之中、难以即时训练和客观测量却弥足珍贵的高阶价值也就成了配角,甚至无足轻重。”教学评价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对教师、学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教师来说,教学评价体现出一位教师的教学素养和教学专业性的凸出;对学生来说,教学评价意味着完成学习之余的效果及继续学习的积极性的推动。因此,一个好的教学评价不能只关注学生的成绩如何,而应该从多维度、多方面进行评价。初中政治是一门偏德育性的课程,在升学压力的背景下,政治教师就会经常性地忽略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忽视学生的个性特点,忽视学生思想修养的提升,最后仅以分数测量学生,使学生的价值观发生了偏差,思想修养水平不高,让学生误认为“我的成绩好,我才是教师的得意门生”,容易打压其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初中政治生活化教学问题的原因分析

初中政治生活化教学存在的问题背后有一定的原因,如政治教师的观念影响、传统应试思维的制约、唯分数论的束缚等。

(一)政治教师观念影响目标选择

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青春期,教师在教会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政治教师肩负着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重任,要尤为重视学生情感的变化。然而,在应试思维的影响下,部分政治教师思维模式较为传统保守,教学目标依然是重知识轻实践、重文化轻能力。受教师原有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会形成一套舒适的、习惯的教学模式。一旦教师没有坚定的信念和动力,走出自己的教学舒适地带,便会陷入教学行为选择的左右为难境地,导致教师出现退缩行为,阻碍教师对教学观念的深化理解。由于受到自身观念的束缚,教师在课堂上往往只跟着自己的感觉走,忽视了学生的现有水平,“一言堂”模式架空了整个课堂教学,学生似懂非懂,模棱两可。例如,政治教师在介绍我国制度的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内容超出了学生的现实生活范围,导致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停留于表面。因此,政治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会更新观念,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真正落实素质教育。

(二)传统应试思维制约内容的活化

在新课改所提倡的新教育理念影响下,许多学校开始寻求新的教学方法。由于传统应试思维根深蒂固,虽然教师们竭力创新教学模式,但是依旧摆脱不了习以为常的“填鸭式”教学。教师们深受“唯升学”论的影响,为了应付考试而在有限的时间内将大量知识一股脑地“送”给学生,学生接受能力有限,最后形成了为了学习而学习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应试思维”给分数与能力画了等号。分数虽说是成绩的客观体现,却不一定是能力的真实反映。能打胜仗,最需要的是能力强,而不仅是成绩好。因为应试思维将能力等同于分数,所以政治教师为了应付考试,只是简单地完成教学任务,将纯理论东西教给学生,课外内容很少涉及,难以打开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此现象在初中政治课上表现得尤为明显。政治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不同之处表现在该课程与时事政治有密切联系,这就要求政治教师不仅需要熟练掌握书本知识,而且需要通晓时事热点,关注国际国内政治新闻。社会时事热点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在进行生活化教学时,时事政治在课堂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切入点,可进一步活化教学内容。传统应试情境下,时政热点几乎被抛之脑后,即使中间有穿插也仅仅流于形式,大大降低了课堂活力,学生学习索然无味。例如,教师在讲到“国家好大家才会好”这一知识点时,在当下新冠肺炎疫情之下,教师可以利用国家管控疫情所做的努力让学生认识到国家的力量。

(三)唯分数论束缚了评价多样化

2018 年9 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唯分数论由来已久,学校教育片面夸大升学率,以最终试卷成绩评价学生的优劣,便有了“优等生、差等生”之说。这种做法不利于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也不利于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初中政治教学中有专门的道德栏目,目的就是通过教学的开展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发挥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如过分追求高分、追求升学率,政治教师可能会忽略学生的道德培养,最后学生可能只是智力有所发展,缺乏德体美劳的教导。因此,教育教学不能为了分数而忽略人才,有些人擅长体育,有些人擅长艺术活动,要因材施教地培养学生的个性。为了克服“唯分数”的弊端,必须营造公平竞争的制度文化环境,构建科学可行的综合评价体系,需时刻把握好“唯”与“不唯”的度,防止评价出现片面化、刻意化。

四、初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的实施对策

有效的教学依赖于科学的教学体系,生活化是政治课教学体系创设的重要路径,但是目前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现根据其问题从创设生活情境、丰富实践活动、坚持科学公正等方面给予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创设生活情境:目标源于生活

课堂改革的目的是使教育回归初心,回到生活,使教育服务生活,自然生活就是课堂改革的出发点。课堂教学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学目标的设计应该贴近生活,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难题,真正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从生活情境中出发设计教学目标,在生活中追求真理。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照本宣科,教材不是课堂的主导,如果把教材当作课堂的中心,如此教学目标就偏离了生活的轨道。课堂教学真正的主体是学生,教学目标应该侧重于学生的认知,符合学生的需要,融入学生的生活。例如在讲解“维护秩序”这一课时,政治教师可以从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入手,让学生从身边事认识到社会需要秩序的保障。政治教师可以以每晚放学的时候为例,学校门口的私家车、电动车乱停乱放,混乱不堪,家长们你推我拥,把学校围堵得水泄不通,场景十分“壮观”。教师可用这则小案例让学生们讨论如何改变这种类似的情况。有了生活,学习才拥有了乐趣,在生活情境的课堂中激起学生的学习动力,引发学生的亲身体验。

(二)丰富实践活动:内容回归生活

马克思主义哲学观论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要想获得真正的认识,需要亲身实践发挥动手的能力。既是生活化教学,实践活动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在生活化教学的背景下,教师应让学生通过社会活动进一步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让书本内容活起来、动起来,使枯燥的概念生动起来,使知识通俗易懂,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让内容回归生活。社会是人们共同生活的场域,学校作为社会大家庭的一分子,应该与社会密切贴合,发挥学校、社会的教育合力作用,让课堂教学在社会生活中落地生根。

初中政治是一门集思想性、实践性、人文性于一体的课程,对于处于中学阶段塑造学生价值观这个关键期,围绕学生的关注点,政治教师不仅带领学生学习理论知识,而且要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体味学习的快乐。例如在教授“社会中成长”这一课时,政治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公园里开展捡垃圾活动,让学生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一个美丽的环境。通过自己的参与体验社会生活,激发学生奉献社会、关心社会的责任意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适当利用课外活动补充教材内容,做到内容活化升华,实现理论知识与生活经验的迁移,引导生活的“源头活水”流入教学的“半亩方塘”。

(三)坚持科学公正:评价系于生活

教学评价是衡量学生成长、教师发展的关键因素,传统的教学评价以分数定终身,重智育轻德育,新课改要求教学评价不能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更需要关注学生整体的发展,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初中政治课注重学生思想道德的发展,将德育渗透到教学中,因而初中政治课堂教学评价要倾向学生的思想修养,从多角度、多主体进行教学评价,在生活化课堂中把评价与生活联系起来,努力做到科学公正地评价学生,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自觉性的提升。对学生的教学评价在注重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同时更加应该重视知识获得背后的情感价值观的表现,尤其是在政治课堂,价值观意义的体现更是淋漓尽致。比如在“关爱他人”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利用公交车上主动给老人、孕妇让座的生活事例引导学生关爱他人,学生在让座的过程中能够形成关爱别人的正确观念,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基于学生的道德修养的提升,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做到客观公正,与生活相切合,不再只凭一张纸下定论,维护了学生的自尊,促进学生的多样发展。唯有生活化,方能素养化;以其素养化,更需生活化。如此,初中政治所追求的贴近生活与发展素养并举的课程理想方能从“高台”上走下来,走到学生心中,化为学生的行动。

猜你喜欢

生活化政治生活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