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培养方略

2022-11-08李晴月

文教资料 2022年9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文本阅读教学

李晴月

(宝鸡文理学院 教育学院,陕西 宝鸡 72101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新课标阐述了语文阅读的教学目标、要求以及具体的实施措施,并对指导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更加具体化的要求。在实践中,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的培养往往容易被教师所忽视。语文阅读教学正是培养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的有效途径,因此语文教师不仅要重视课堂的阅读教学,还要对课外阅读进行精心指导,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良好习惯,养成良好的审美情操,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美和体验美,进而感受文章情感、激发审美想象力、领悟丰富哲理。

一、引导学生体验美

(一)情境导入,培养审美情趣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是开展审美活动的必要前提,在阅读教学实施过程中,阅读主体对阅读对象进行接触时,阅读对象需要引起阅读主体注意,阅读主体的审美才会发生。在具体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放在首位,并结合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摒弃传统的讲授法,以一种学生感兴趣、新颖的方式开展,引导学生体验美,逐步促进学生审美鉴赏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在授课时,可以通过情境导入,培养学生的审美兴趣和人文精神。通过情景导入,教师引导学生走入情境,培养学生感知文章的能力,进而增强阅读的主动性。同时,教师只有自身对课文有深刻的情感理解,才能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逐步引导学生进入创设的情境中。因此,教学情境的合理创设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逐渐步入想要阅读的状态,思维和想象力得以开发,进而与文本之间碰撞出新的火花。学生通过真实情感的表达参与语文阅读,引发与文章作者情感的共鸣,以此来培养审美情趣。例如,老师在讲授《丁香结》一课时,老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如下教学情境:“同学们,你们都有哪些喜爱的花呢?说说你喜爱的理由。”“很多花草都具有自身独特的品质,比如莲花是正直清廉的象征,梅花寓意着高洁孤傲,菊花代表着坚韧不拔,等等,你都了解哪些呢?”然后引出丁香花这一主旨意象。

情景的导入还依赖于教学手段的信息化,它以一种可视化的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的感官,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创作背景,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以信息技术为导向的教辅工具普遍应用于小学语文课堂,对提升教学效果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阅读教学借助直观教具,例如多媒体课件、视频、录音等辅助手段,创设多姿多彩的画面和情境,促使学生获得直观美的感受,进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激发对美的事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因此,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注重在教学中适当使用信息技术,使用多媒体时应注意,它只是一个更加直观促进学生理解文本并进入课文情境的手段,不宜过多使用,喧宾夺主,以免削弱了学生对文本的想象与探索,应发挥其优势,增添课堂趣味性,留足学生想象和思维的空间,让学生细细体味文章之美,为培养审美鉴赏素养打下基础。

(二)多种形式朗读,感受情感美

朗读可以丰富学生的感知,体会文章的情感。朗读作为阅读的起点,是学生的必备技能,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阅读自己喜爱的作品或段落,在朗读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重读某些关键词,注意停顿、语气、语调、节奏、语速以及带有情感朗读等朗读技巧,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课文,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感受语言之美,达到文学与情感的交融,进而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作为不可或缺的一环,贯穿语文课堂的始终。在阅读教学中,朗读能够使学生扫清字词障碍,整体感知文章,理解课文中的词句并获得独特的理解与感受。朗读有多种不同形式,教师应该针对不同学情和教学安排选择适合的朗读形式,充分发挥朗读的作用。当学生出现朗读偏差、情感表达不到位等情况时,就需要教师来范读,给学生起到示范榜样作用。学生会模仿教师的语气、语调,逐渐找到自己的朗读节奏。当文章出现多角色时,可以组织学生创作、排练、表演课本剧等活动。通过参与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学到相关的语文知识,而且能够更加深入感受文章的美。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可以通过学生齐读文章的朗读形式,进一步推波助澜,激发学生的情绪情感。

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文章背景、诗人生平事迹,使学生体会整首诗的感情基调,同时可以通过教师范读把学生带入诗境中,教师对学生不同形式的朗读给予相应的反馈,辅之生动的讲解,引导学生在反复阅读中品味诗人表达的思想情感,引起自身的共鸣,使学生从内心中感受诗词之美。在经典文学作品教学中,教师可以播放相关背景视频,使学生代入文章所处时代,并通过配乐让学生饱含情感地进行自由朗读,更能使学生心潮澎湃,体会到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引导学生鉴赏美

(一)开展课外阅读

教师不能只凭借教材的书本内容来提升阅读教学。虽然语文教科书中有很多经典文本,但数量和类型都是有限的。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素养,必须将视野重点放在课外阅读中。“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课外阅读是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素养的真正来源,教师应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重视课外阅读的作用,鼓励学生开展丰富的、高质量的课外阅读,拓展知识面,提高学习能力。

首先,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文本类型适当扩充学生的阅读面,进一步扩宽学生的阅读视野。这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于不同类型文本的阅读感知,而且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日常开展课文教学时可以大量扩展课外素材,扩充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其次,教师可以依据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学习规律、阅读条件以及阅读爱好等特点来选择课外读物,并培养学生定期进行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最后,教师可以设置课外阅读分享活动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和阅读自主性,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思维能力。

由于教材的局限性,教师有必要及时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和扩充,寻找相关信息,为学生开展拓展学习。即使是在课堂上,教师也经常发现学生用课本上没有学过的字词和语句来回答问题,这都是学生对在课外阅读中的收获加以运用的体现。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量阅读相关课外阅读材料,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阅读需求,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所学阅读方法来进行阅读,以便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课外阅读”是课内书本知识的补充和延伸,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国内外经典,让学生提炼精华、记录情感,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小说在故事情节上较为丰富曲折,加上场面环境的刻画、人物形象的塑造,可以让学生迅速走进氛围之中,感受其中的形象美、情节美、环境美。在课外阅读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还要使学生客观地了解各种历史事件,了解历史事件的成因、发展过程和启示。除了名著外,还有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它们以独特的角度表达了当时的各种社会现象,也是珍贵的阅读资料。学生可以尽情享受语言艺术的魅力,充分发挥想象力,感受生活的真谛。同时,课外阅读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进而发展为审美品质和审美 能力。

(二)品读文本

这里所说的“文本”是指语文学科教材,具体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事实上,阅读文本的过程就是读者感知文本、理解文本意义、感知文本意义的过程,文本本身具有很大的审美价值。对于语文阅读教学来说,语言建构与运用是品读文本的基础,但也绝不能仅仅满足于字词、语句等知识的积累与掌握,阅读文本实际上是一个与作者心灵沟通的过程。

对人物的全面而深刻的理解,结合文章的历史背景,对学生在捕捉人物时更有帮助。阅读教学中对文章的相关背景的介绍应该从联系的角度出发,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教师教学时还应结合学生的发展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并用语言文字描绘课文画面。这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年龄,又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大意的理解和体会,并带来美感。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和感悟文本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和道理,感受作品的语言特点,将文本思想融入学生的知识中,丰富学生的内心精神世界。教材中每篇文章都饱含着作者真挚的思想情感,如感恩、爱国、思乡等情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进行移情教学,将文本中蕴含的情感与学生已有的经验联系起来,更好地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感受到人类文字的情感美,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理解能力。语文阅读教学是一种无限延伸的活动,教师把阅读教学的触角伸向课外,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开展形式多样的审美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很好的审美鉴赏平台。鉴赏是学生表达观点、描述美的独特方式。在语文课堂上,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就不能把美藏起来,而是要教会学生敢于判断和表达自己。教师可以组织审美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表达能力。例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审美任务:“在课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从情感和修辞两方面来告诉我们‘你为什么喜欢这两句话’。”这种带有很强开放性的阅读任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做出灵活的选择,有助于学生的主动欣赏和评价。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既可以独立地进行审美鉴赏,还可以相互交流意见、相互质疑,从而保证审美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三、引导学生创造美

(一)开展多样化活动,鼓励学生表达美

审美创造主要是学生个性化的思维与表达,它是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的最终一环。朱光潜先生认为深层次的审美体验活动就是创造美,是物我同一、心物交汇,达到高度的自我实现。对于创造美方面,学生往往将其狭隘地理解为写作这一种形式,再加上很多教师为了提高写作成绩,让学生死记硬背一些好句好段和优秀佳作,致使学生对创作失去了兴趣,没有了创造美的意识。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规避注入式地灌输,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和想象空间,并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以激励的方式引导学生发表富有个性的见解。

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阅读活动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如学生在学习完一篇文章之后,对文中的人物形象、性格、情感等方面理解透彻,可以开办“画一画”“演一演”“做一做”等创作活动。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改写,小组合作分角色来排练课本剧,这样既能加深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又能锻炼学生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思考,形成自己的感悟,最终形成自己对文章美的理解与体验。

(二)以读促思,进行创作

18 世纪末的德国古典美学家席勒在《美育书简》中提到,知识源于人的天性,是人性的智慧的结晶,通过感性和理性和谐统一这种美的方式被显现出来。根据席勒的理论,语文知识的美是由感性的鉴赏与理性的创造来体现的,两者密不可分,通过感性的鉴赏进而达到理性的创造。丰富的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学生进行创造的前提。同时,学生在进行阅读时,审美素养不断提升,写作思维不断得到锻炼,从而促进写作能力的提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有感而发,并逐渐过渡到写作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同时,进行审美创造不可急于求成,它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学生能够体验和鉴赏文章美的基础上才能鼓励学生进行创造美。教师可以从赏析文章入手,以读促思,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再将口头表述转变为书面文字的形式,促使学生多样地、个性化地创造。

学生在平时的阅读中要随时随地地积累素材,这就要求学生要善于发现生活的美,能够捕捉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善于在人间烟火中观察和记录,展现生活真实的一面。好的文章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化储备,开阔其胸怀、涵养其性格并激发独特的审美与创造性。由此可见,阅读对写作水平的提升有着促进作用。教师进行阅读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能够在创作中深入挖掘自己的阅读认知,并进行真实的思考和感悟,有感而发,将自己的感悟进行更深一层的创作,从而能够提升其写作和阅读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阅读与审美鉴赏和创造素养的培养是密不可分的,同时阅读也是语文课程的核心环节,是培养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的主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在审美意识、理念的指导下,借助文章引导学生体验美、感悟美,进而引导学生去鉴赏美,最终达到创造美。在实际阅读教学中,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的实施和培养路径一直是一线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语文教师不仅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还要通过合理有效的方式开展,完善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文本阅读教学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