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建红色文化融入公安教育的价值与路径

2022-11-08吴晨燕陈轩坚

文教资料 2022年9期
关键词:公安院校公安福建

王 帅 吴晨燕 陈轩坚

(福建警察学院警察 战术系战术大队,福建 福州 350000)

福建省是中国共产党原中央苏区的核心区域和革命建设时期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乃至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福建先后出现了龙岩、三明、南平三个地市“红满天”的革命盛况。英雄的福建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形成的革命理论、革命精神、革命经验和革命传统,以及由此凝结而成的文化现象,可以称之为福建红色文化精神。具体表现为: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古田会议精神;坚持敌后斗争20 年红旗不倒的坚忍不拔精神;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才溪乡调查精神;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的反对本本主义精神;新中国成立初期广大华人华侨纷纷归国建设的家国爱国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中敢为人先的精神。

一、红色文化融入公安教育的价值

在政治建警视角下,公安院校作为人民警察生产的摇篮和基地,对我国的政治安全、社会安全等发挥着巨大作用。故公安的教育与管理需要政治过硬的教师育人队伍、旗帜鲜明的政治价值引领、有感染力的教育管理模式和全员参与的育人环境。而福建地方红色文化中蕴含的华人华侨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海外艰苦奋斗精神、各时期开拓创新精神、锐意进取精神等都是公安教育与管理工作的优质教育资源。将福建地方红色文化引入公安教育与管理工作,不但有助于红色文化的发扬传承,更能为公安教育事业丰富新内容、提供新思路、注入新血液、激活新动力、实现新成效。故深入探究红色文化精神的内在价值与现实意义,是新时期公安教育工作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公安基础性举措。

(一) 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公安工作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就我国公安工作的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其精神立意高远、内涵丰富,基本涵盖了新时代公安工作最突出、最关键、最根本的发展矛盾。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公安工作的阐述极具清晰性和深刻性,极具系统性和科学性,极具现实性和目的性,极具理论性和可操作性,形成了指引新时代公安工作的系统方案,为新时代公安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其中“政治建警”是此系列讲话和指示的首要目标。公安教育训练工作是公安工作之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的工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公安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尤为重要,亦是“政治建警”的最根本的出发点和原始点。故将红色文化融入公安教育训练工作,既是“政治建警”的必要举措,也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公安工作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

(二) 奠定公安教育与管理的文化根基

福建地方红色文化可以为公安教育与管理“铸魂”。公安教育与管理作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实现途径之一,必须有明确的价值导向,必须得以先进文化为引领。没有正确的、先进的价值引领的公安教育与管理工作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不会长远发展和成长的。而福建地方红色文化具有极强的先进性和地域性,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近代以来的社会发展方向,展现了无产阶级的先进性,体现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要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是旁观者和反对派”。福建地方红色文化不仅能为公安教育与管理提供代表先进文化的价值取向,也能够帮助公安院校大学生增强科学、理性判断的能力,明确国家、社会和个人三者之间的深层次关系,培养能够正确面对世界范围内价值观交融交锋的新态势的能力,在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意识形态多元、复杂、多变的新特点,将理想信念转化为自觉行动,学会如何兼顾国家发展、社会建设和个人进步的协调有序发展和个人成长,为公安人才摇篮工作时刻把舵护航。

(三) 丰富公安教育与管理内涵的必要之举

福建地方红色文化中蕴含着丰富、鲜活的大量真实案例资源。合理科学地使用这些案例,可以使模式化、程式化的公安教育与管理教育变得立体、饱满。例如:华人华侨在海外“艰苦奋斗、敢为人先”的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坚韧品格;改革开放后以莆田晋江等地为代表的“坚定信念、勇于探索”的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奋斗拼搏的乐观精神;革命时期“为民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知恩感恩、诚实守信的道德情操;新中国成立后各个时期出现的众多公安人民干警烈士,用他们的事迹来培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和人民公仆意识等。

以“叶寿春烈士事迹”为例,一方面,要让公安院校学生学习和了解叶寿春烈士的“执法为民”“不畏牺牲”等先进事迹和学习公安时代英雄精神;另一方面,要用生动的案例教育让他们感受到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公安前辈艰苦奋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完成公安工作的优良作风。

(四) 拓展公安教育与管理的重要形式

福建地方红色文化一般包括烈士故居、革命历史事件遗存、活动场所、革命历史名人故居、烈士墓葬地等各类形式多样的红色历史遗存。以福建省福州市为例,全市丰厚的红色历史文化遗存中最具代表性的革命遗址遗迹以及依托红色历史遗存建设的纪念设施,共计176 处。在信息化、数字化时代成长成熟起来的大学生,从小习惯了乐于接受体验性、感性化、交互式的传播方式。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应遵从他们的性格时代特征,从教育内容、管理手段、教学方法等入手来不断创新和与时俱进。

要充分利用福建本地红色资源,创新公安教育与管理教育形式,拓展教育手段和途径。让学生从单纯在教室参加讲座被动接受教育,到主动了解烈士事迹、走进烈士故居、在故居中谈感受谈成长;让学生从简单地听听故事、写写征文、画画宣传漫画,到组织他们深入了解红色文化精神的社会背景、参与和排演反映福建地方红色历史的话剧节目,身体力行地感受红色文化事迹的精神活动,参加红色宣讲队讲解烈士事迹、弘扬烈士精神等。通过这种参与式、互动式的教育方式,让公安院校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感受红色文化、体悟红色精神,培养公安警察职业认同感,激发主体意识和主人翁精神,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成长。

(五) 形成公安教育与管理工作合力的价值

福建地方红色文化作为一种优质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有助于提升公安教育与管理工作的实效性,促进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也有助于带动周边地区建设,加快地方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调动各方社会资源,提高社会对公安教育与管理工作的关注度,形成育人工作合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福建地方红色文化融入公安教育与管理,价值导向明确、内容资源丰富、教育形式多样,可以吸引更多青年学子参与其中,有助于扩大公安院校育人的覆盖面和实效性。福建地方红色文化融入公安教育与管理,可以让青年学子更多地了解当地的社会发展历程,体会本地的人文精神,增强自我归属感和认同感,吸引更多的青年学子在毕业之后服务当地公安工作和社会建设,发挥公安教育与管理服务社会基层和服务人民群众的作用。

二、红色文化融入公安教育的路径

精准定位公安教育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困境与问题点,研究和分析福建地方红色文化在师资育人中的价值意义,是为了更好地保障人民公安政治的正确性。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维出发,将福建地方红色文化融入公安教育与管理中,发挥其育人价值,进一步优化教职工等供给主体的认同感、丰富红色文化的供给内容、创新红色文化的供给方式、夯实公安教育的供给保障。

(一) 深化认知、提高本领,强化教育工作者的主体工作认同

公安教育与管理的师资队伍作为供给关系中的供给主体,是保障公安教育与管理实效性的重要基础,也是将福建地方红色文化融入警务化管理的实践者。

首先,要深化教职工的主体认知。认知是提高能力的内生动力,是开展行动的思想前提。公安教育与管理工作者的认知取决于对福建地方红色文化的认同,这种认同首先来自他们对福建地方红色文化内涵、价值的了解和掌握。因此,要引导公安教育与管理工作者主动学习福建地方红色文化,提高理论水平,认识红色文化的精神实质和教育意义。

其次,要提高能力。能力是认知的深化,是行动的必要准备。认识了福建地方红色文化融入公安教育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不意味着有能力用行动实现。能力是顺利实现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它可以帮助人们将思想转化为具体行动。公安教育与管理工作者要在认真分析当代青年学子,尤其是公安院校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提高业务能力,思考如何将生动、真实、丰富、有内涵的福建地方红色文化转化为“教育产品”提供给大学生,让他们能接受、愿接受、易接受、想接受。

最后,要致力践行。将福建地方红色文化融入精准资助的践行,就是学校和教师等供给主体发挥主观能动性、潜移默化地用福建地方红色文化来提升公安教育与管理的效果,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格理想和价值追求的过程。从供给主体角度出发,将福建地方红色文化融入公安教育与管理工作是一个从认知到行动、思考总结再行动,由内而外的循环往复的 过程。

(二) 优化增量、盘活存量,丰富公安教育的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既可以提升大学生对国家的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也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存量宝库”。

一方面,要以情动人、以事知人、以史育人、以文化人。通过讲述一个个感人至深的先烈们的红色故事,增强教育的代入感和亲和力,加深公安院校学生的内心认同感;通过追叙一段段鲜活的红色历史,教育广大青年学子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帮助青年学子,特别是公安院校学生有针对性地纠正自身错误的认识,学会在逆境中树立正确的人生方向和价值追求,将福建地方红色文化融入公安教育与管理,提高公安教育与管理供给端的质量,增强红色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社会成员中形成广泛的文化共识,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软实力和社会影响力,实现“立德树人”的价值追求,使中华民族在未来以更加自信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 之林。

另一方面,要整合目前公安教育与管理的教育资源,优化资源结构,打造具有福建地方红色文化特色的精品公安教育与管理教学科研相关项目,实现公安教育的效果最大化和最优化。通过优质教学科研项目驱动激励未来的人民警察主动学习红色人物成长史,引导他们积极参与青年志愿者活动,参与红色文化宣讲团,将感恩情怀和服务社会相结合,提高未来人民警察的社会责任感,用实际行动向革命烈士致敬,提高公安教育与管理的实效性。

(三) 创新途径、互动体验,创新灵活多样的育人方式

发挥实践育人、环境熏陶、仪式化传承和互动体验的优势,丰富福建地方红色文化融入公安教育与管理的方式。寓情于理、以情动人、情景交融,将红色基因渗透到公安院校学生学习、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红色文化的熏陶感染。通过唱红歌,看红色电影,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和烈士故居,参加听馆长讲红色故事,组织“追随公安英模脚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大讨论等活动,用“读、看、听、论、做”等多样化的教育形式传承地方红色文化;开展烈士故居中的党课、排演红色话剧等活动,以情景再现、互动体验等方式打造传承福建地方红色文化的“实境课堂”,用特定空间和场景营造红色文化传承的仪式感和现场感,让学生在受到强烈内心震撼的同时感悟革命烈士的高尚情怀和人格魅力,用红色力量培养青年学子,特别是公安院校学生勇于拼搏、百折不挠、吃苦耐劳的生活态度,引导他们将树立远大理想和现实追求有机结合起来,鼓励他们向公安英模学习,立志成为优秀的人民 警察。

(四) 合理设计、开拓资源,夯实教育质量

高校要为福建地方红色文化融入公安教育与管理营造良好的氛围。

首先,要进行整体策划与设计。在认真分析公安院校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内心状况后,结合学校红色文化育人的现实基础,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建立信息反馈机制以及监督调整制度,为福建地方红色文化融入公安教育与管理的“科学供给”提供有效 保障。

其次,要加强红色文化育人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多方协同育人优势。高校在人、财、物上给予政策支持,加大投入力度的同时,积极拓展与当地革命纪念馆、烈士故居、博物馆等合作共建关系,建立各类各具特色的“红色文化教育实践基地”,为学生身临其境、亲身体会红色文化的深刻内涵,开展志愿服务、成为福建地方红色文化宣讲员以及寒暑假开展社会实践提供便利条件。

最后,要营造全员共同关心、共同参与福建地方红色文化融入公安教育与管理的校园氛围。要充分认识到公安教育与管理工作是建设法治中国的基础性教育工作,是公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系统性、持续性、多维度的工作,需要公安院校各个职能部门、所有教职管理人员协同努力,有针对性地运用福建地方红色文化对公安院校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思想干预引导,助力他们成为一名政治素质过硬的人民警察。

猜你喜欢

公安院校公安福建
那个梦
“老公安”的敛财“利器”
我国公安院校水上教学课程的困境与出路
福建老年大学之歌
关于公安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思考
“10岁当公安”为何能畅通无阻
福建医改新在哪?
公安报道要有度
来吧,福建求贤若渴
基于科学计量学的公安院校科研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