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期刊的价值现状及未来发展探析

2022-11-07满令怡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19期
关键词:数字化转型文化价值融合发展

摘要: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期刊价值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特征。且伴随数字化工具的冲击,期刊领域在规模化程度、出版单位、数字化队伍等方面出现阻碍该产业长远发展的问题。文章从经济价值、品牌价值、传播价值三方面分析期刊发行的价值,而后从期刊规模化程度低下、出版单位缺乏积极性、数字化队伍有待加强三方面剖析期刊发展现状,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三项建议:加强期刊发行保障,推进期刊融合发展;完善科研评价体系,科学评判期刊质量;加大队伍构建力度,促进期刊融合转型。

关键词:纸媒转型;期刊出版;文化价值;数字化转型;融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G23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19-0203-03

一、引言

期刊即定期出版的刊物,是经由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持有统一连续出版物号的出版刊物。随着信息化时代到来,数字化工具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在数字化工具的帮助下,期刊产业在面对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会面临各种挑战。期刊产业如何顺应时代发展需求,在保证期刊产物现有价值的基础之上探索发展新方向已成为思考的重点。

二、期刊发行的价值

(一)保证经济价值,获得发行经济效益

期刊的生命力与其销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换言之,期刊发行量、销售量、销售周期与期刊企业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1]。因此,从经济价值的角度出发,发行期刊是期刊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命脉。近年来,无论是学术期刊、一般期刊、行业期刊还是检索期刊均围绕期刊发行对期刊销售N次学说进行完善,并从“二次销售”“三次销售”“N次销售”的角度对期刊市场化特征产生深度认知,认为通过发行期刊向读者销售期刊及其周边产品,从而产生现金收入,能够夯实期刊企业资金基础,保障期刊企业长远发展。

(二)保证品牌价值,界定广告价值收入

广告与期刊发行均可作为保障期刊企业资金基础的渠道,期刊以自身良好的内容获得广大读者的认可,扩大期刊影响力,能够帮助期刊企业获得更多的广告收入。另外,广告商也根据期刊的受众群体、受众质量决定期刊广告投放的周期、数量、质量,旨在借助期刊的影响力将读者转变为广告商的忠实客户[1]。基于此,随着市场化发展,部分期刊步入转型道路,不断拓宽投放渠道、丰富栏目类型、加大期刊引用力度,以通过提高期刊发行量扩大该期刊品牌影响力,同时也以互联网为媒介,借助新媒体营销手段吸引读者。因此,为了保障期刊品牌的影响范围,众多期刊以品牌价值為导向,将广告价值纳入期刊战略发展目标当中。

(三)保证传播价值,向读者正确传递信息

期刊发行的主要目的是向读者传播专业性的信息。以学术期刊为例,学术期刊向学术研究者传播现有研究成果,促进不同学术专业研究发展;行业期刊向行业内研究者报道各行业的产品、市场信息、经营管理进展与动态信息,帮助读者了解实时行业信息。同时,通过向读者展示期刊内容、期刊服务质量、期刊业务能力和期刊编辑素质,提升期刊品牌信任度,满足读者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需求,以此获得更具广度、深度的发展空间。

三、期刊发行的现状

(一)期刊规模化程度低下

由《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1)》中数据可得我国期刊主办、主管、出版单位较为分散,多为单刊编辑部[2]。2019年,国家聚焦期刊发展水平,实施“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部分出版单位进行集成化发展,但是由于计划开展时间尚不长久,在数字化建设、内容融合等方面出现了问题[3]。

1.从数字化建设而言

目前大部分出版单位是出版权“受制于”期刊数据库平台,读者在数据库平台中可阅读、下载相关资料,出版单位的主体角色在读者应用过程中被弱化,导致期刊单位的用户资源减少,品牌影响力直线下滑。

2.从内容融合而言

期刊单位的小、散、弱等问题直接导致期刊同质化。大多数期刊单位本身不具有互联网思维,只盲目跟随国家号召建设新媒体平台,并不能根据期刊性质、期刊属性从专业化、个性化角度对期刊发展做出调整。

(二)出版单位缺乏积极性

1.内容融合局限

从内容融合角度进行分析,期刊能够以互联网为媒介,从传统的纸质媒介向数字化媒介转型,同时借助微信、微博、短视频平台等扩大自身品牌影响力。但是由于在内容融合过程中,编辑、撰稿人、读者之间缺乏有效联系,编辑和撰稿人“恪守本分”,导致出版单位融合进程停滞不前。

2.经营管理局限

目前,期刊收入大致可分为主办单位拨款、经营收入、专项资助和机构赞助等板块,但是自《关于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的实施办法(2012)》提出后,要求各个出版单位自主经营,主办主管单位不再对出版单位进行经费资助[4]。而且,发行费、版面费、广告费、数字版权费逐渐提高,但期刊单位经营效益并未“跟上”,导致经营管理举步维艰。

(三)数字化队伍有待加强

1.队伍体系不够完善

目前,大部分期刊单位人员岗位分为采编人员和在编人员,其中采编人员占比58.22%,在编人员占比65.63%,而新媒体运营人员占比小于5%[5]。综合分析数据可发现,缺乏了解数字化技术、新媒体平台属性的新媒体运营人员已成为阻碍期刊未来发展的主要因素,极易导致期刊服务无法契合数字化时代特色,无法借助新媒体传播平台为期刊规划提供帮助。

2.人才综合素质水平尚待提升

《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1)》披露,我国科技期刊从业人员总数为37295人,学历分布以本科学历为主(45.07%)[6]。现阶段期刊内容逐渐向专业化、深度化、广度化方向发展,同时对人才的科研水平、编辑水平、营销水平有更高的要求,但是部分从业人员由于长期保持惰性心理,懒于进行专业化学习,导致业务能力和业务水平无法与期刊未来发展需求相匹配。

四、促进期刊未来良好发展的建议

(一)加强期刊发行保障,推进期刊融合发展

1.释放多元渠道资金,加大资金扶持

面对期刊单位缺乏发展积极性的问题,相关政府部门可发挥自身组织引领作用,为期刊出版单位建立公益性服务平台,支持期刊长远发展。另外,受到资金限制,部分期刊单位发展举步维艰,即使有发展想法,但是无力实施,所以政府部门可适当成立基金会,对不同专业设立专项课题研究基金、平台扶持基金等。从专项课题研究基金而言,针对不同研究项目设置基金,鼓励成员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并撰写期刊文章,为期刊发行奠定良好的基础;从平台扶持基金而言,针对不同属性、不同类型的期刊单位,应当鼓励建立数字化运营平台,鼓励举办学术出版活动、经营管理活动,加大期刊单位曝光力度,为提升品牌效应奠定良好的基础。

2.细化期刊建设方案,规范发行步骤

为保证各地区、各类型期刊发展水平稳步提升,政府部门应当结合各地区办刊现状、办刊能力、办刊质量细化期刊建设方法,并按照“省—市—单位”的层级下发施行。

另外,以《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等文件为指导,各省市及期刊主管部门应当重点关注学术期刊、本土期刊,并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指引下建立期刊发行步骤及流程(如上页表所示),从出版周期、出版流程、编辑初审、专家审稿、主编终审、退稿方案等方面细化步骤,以此保证期刊發行有条不紊,保证期刊单位有序工作。

(二)完善科研评价体系,科学评判期刊质量

1.完善期刊评价标准,保证内容质量

以中国知网等学术网站检索结果为例,该类学术网站检索类别有学术期刊、学位论文、会议、报纸等,用户可借助检索类别进行期刊搜索。因此,为了落实“内容为王”的发展理念,期刊未来发展需要聚焦期刊评价标准,从建立期刊传播标准、规范评价行为两方面进行完善。从建立期刊传播标准而言,在多媒体视域下,不同期刊或同一期刊的不同文献的传播形态不尽相同,所以期刊单位为了保障自身长远发展,应当从期刊周期、期刊内容、期刊类型等方面细化期刊传播标准,而后筛选出具有数字化影响力的期刊内容,并在传播数量、传播质量等方面建立评价体系,以此提升期刊质量。从规范评价行为而言,期刊评价应当建立在科学、客观、全面的数据统计基础之上。因此,期刊单位应当积极借助大数据技术,收集期刊发表7日、15日、30日、90日、180日、360日内的传播数据,对数据进行真实的评价,以此为优化期刊内容、调整期刊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2.完善单位评价标准,保证期刊质量

目前,我国期刊根据影响力、原创性、检索库属性可分为不同类别,为实现期刊长远发展,应当从这三个角度出发建立或完善单位评价标准。政府部门与学术期刊检索网站应当发挥自身组织引领作用,对期刊单位进行统计分类,从以上三个角度进行打分,并建立期刊单位层级。

(三)加大队伍构建力度,促进期刊融合转型

1.积极引入数字化技术,提升融合转型程度

近年来,期刊数字化转型是该领域研究的重点和痛点。依托逐渐完善的互联网技术,期刊在自建平台、弱交互性的2.0时代中出现传播力度不足、传播效能低下的问题,而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已成为思考重点。基于此,期刊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可从内化转型要求、妥善运用新技术两方面进行优化。

从内化转型要求而言,与出版业有所不同的是期刊市场化程度较低,所以为了有效提高期刊融合转型程度,应当从内需出发,在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建立官方账号,定时推送信息,促使期刊信息传输渠道多元化,加大曝光力度。

就妥善运用新技术而言,纸质媒体仍是现阶段代表期刊传播力的象征,可对每一篇发表的文章进行二维码标注,从传统单一的文献阅读服务功能向作者解答、作者语音、相关文献订阅等功能进行延伸,以此拉近读者与期刊的距离,增强用户黏性,为期刊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用户基础。

2.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保证基础队伍质量

人才是推动期刊发展的基本要素,聚焦现有人才队伍结构单一、素质水平低下的问题,期刊应当积极从完善队伍结构、提升素质水平两方面进行优化改进。

从完善队伍结构而言,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数字化技术的应用离不开高素质、高水平的信息技术人才,所以期刊应当在现有的采编队伍之外,打造新的新媒体运营队伍。

同时,加大新媒体运营队伍的招聘力度,吸引信息技术人才、新媒体运营人才,为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实现长远发展奠定人员基础。从提升素质水平而言,应鼓励在编人员、采编人员提升学历,进行专业学习。

五、结语

文章结合期刊产业发展现状对其进行价值分析、问题分析,并基于问题探讨了发展对策。分析发现,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期刊在经济价值、品牌价值、传播价值方面有着不同的表现,同时在规模化程度、出版单位、数字化队伍三方面体现出不同问题表征。为了保证发挥期刊价值,期刊产业应从加强期刊发行保障、推进期刊融合发展,完善科研评价体系、科学评判期刊质量,加大队伍构建力度、促进期刊融合转型三方面进行优化改进。

参考文献:

[1] 张丰丰,刘德文,仝燕.网络首发对我国科技期刊发展的促进作用:以《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为例[J].传媒,2022(12):37-39.

[2] 彭娟.国际一流科技期刊建设与发展策略探讨[J].传媒论坛,2022,5(13):100-104.

[3] 许远.期刊栏目策划和优化创新[J].中国编辑,2022(6):76-80.

[4] 柳成荫,田恬,史永超.高起点综合新期刊的实践与思考:如何提升同行评审质量:以《Research》为例[J].科技传播,2022,14(11):38-41.

[5] 梁枫.学术期刊对学科建设的支撑能力研究:基于第五轮学科评估的内容分析[J].科技与出版,2022(6):130-137.

[6] 贾晓东.信息技术的应用对当前期刊编辑出版工作的影响[J].新闻前哨,2022(10):31-32.

作者简介 满令怡,本科,编辑,研究方向:新闻学、期刊出版。

猜你喜欢

数字化转型文化价值融合发展
试论融合创新思想对新时期图书策划和营销的指导作用
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浅析
中国古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分析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华盛顿邮报》转型的实践与借鉴
我国出版上市公司数字化转型的困境与对策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传统媒体走出“融合发展”误区的理论与现实
传统杂志的数字化转型与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