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化生存背景下老年人媒介素养困境探究

2022-11-07陈思宇蒋启琛李亿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19期
关键词:媒介素养智能手机困境

陈思宇 蒋启琛 李亿

摘要:如今,新媒体的出现影响并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但由于媒介的新兴性、用户的广泛性等,老年人在日常使用媒介的过程中问题层出不穷,媒介素养较低成为新媒体时代急需解决的问题。文章从媒介素养的角度出发,采用问卷调研、实际考察、文献查阅、对比分析、归纳总结等方法调研在杭州市滨江区、西湖区以及钱塘新区三个市区生活的老年人,通过数据分析得出当前杭州市部分市区的老年居民在智能手机使用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将使用问题分为信息困境、信任困境以及话语困境三大类,并根据调研结果从政府、企业与家庭三个角度提出提升老年人媒介素养的建议,以更好地保证在老龄化背景下有效地提升老年人媒介素养。

关键词:数字化;老年人;媒介素养;智能手机;困境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19-0093-03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高质量发展视角下中国数字文化创意产业政策模型构建与实证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1BH149

英国学者首次提出了“媒介素养”,目的是面对大众传媒带来的流行文化,唤醒人们的批判意识,呼吁维护传统价值观和精英文化[1]。

1992年美国媒体素养研究中心提出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在面对不同媒体中各种信息时所表现出的信息选择、质疑、理解、评估、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

1997年,卜卫发表了国内第一篇有关媒介素养的论文,追溯了“媒介素养”这一概念在西方发展演变的历史[2]。媒介素养在我国从一个热点话题逐渐深化成较为具体的媒介素养教育与实践成果。

部分学者基于“数字鸿沟”与数字技术研究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的困境,范玉吉等认为数字技术对老年人群而言是限权,他们在面临“数字鸿沟”的同时又面临技术鸿沟[3]。蒋俏蕾等提出应该更好地发挥媒介技术的赋权赋能,鼓励老年人同辈之间的互动,以弥合“数字鸿沟”,更加有效地促进老年群体的数字融入[4]。目前学界有关老年人智能手机的使用研究大多通过数字鸿沟、文化反哺、代际传播这些角度分析老年人智能手机的使用,较少从媒介素养的角度分析老年人在智能媒介的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本文从媒介素养出发,采用问卷调研、实际考察、归纳总结等方法调研杭州市部分市区的老年人,通过数据分析得出当前杭州市老年居民在智能手机使用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助力老年人融入智慧社会。

一、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的信息困境

(一)“把关人”及其标准的泛化

社交媒体的发展使人们接触的信息以指数级的速度增长,信息源的多样性以及不确定性使人们不得不在日常获取信息的生活区进行筛选。

传统的新闻报道与信息发布都需要经过一定的筛选,库尔特·卢因就提出把关人理论,认为在群体传播中,存在着信息的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价值规范或者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才能进入传播渠道[5]。

国内著名新闻学学者李良荣教授早已提出新闻选择这一概念,报纸、期刊的内容大多数都是经过层层选择而来,选择标准不仅包含新闻价值,还包含期刊、报纸的媒介定位等。在社交媒体平台出现之前,人们在电视、报纸、期刊上看到的新闻与消息都是经过层层筛选才得以发布的。

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渠道开始发生转变。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6月,我国网络新闻用户规模达7.88亿,占网民整体的75%[6]。抖音、快手等短视频社交软件的发展使随手拍成为人们最常见的记录方式。

在被调查的老年人群体中,高达29%的老年人通过短视频类APP获取信息,还有24%的老年人通过微信公众号获取信息,23%的老年人通过新闻资讯类APP获取信息。其中,线上聊天、微博热搜也是老年人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

抖音、快手以及一些社交媒体平台上的“把关人”一般都采取事后把关原则,普通用户上传的信息只要符合平台规定,一般都能顺利传播。媒体环境的改变导致媒介信息的“选择”与“审核”标准发生改变,以社交媒体为代表的互联网媒介平台上的“把关”要求更为宽松,“把关”标准更加泛化,这就导致互联网上信息的泛滥。

(二)新闻与信息之间界限的模糊

新媒體背景下,信息的传播已经不再以新闻报道为主,人人都可以传播信息。新闻信息获取渠道发生改变,信息报道主体发生变化,互联网上新闻与信息之间的界限正逐渐模糊,许多网民发布的信息经发酵后成为受网友关注的热点新闻事件。

在各类社交媒体软件的热度排行榜中,人们总会将热度高的信息认为是最新的新闻。因此,浏览信息的发布源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一方面,信息发布源能够指向信息的发布主体。另一方面,信息的权威性与真伪性大概率与信息的发布源有关。但众多老年人并不能够认识到这一特点。

在本次调研中,有52%的老年人表示,浏览信息时不会关注信息来源,48%的老年人表示偶尔会关注信息来源。绝大部分的老年人被动接收抖音短视频上的信息。在信息获取的过程中,老年人也会对信息的真伪产生怀疑。在被调研的老年人中,面对被质疑的信息,绝大多数选择与自己的子女、朋友沟通,希望能够从他们那里获得相关的信息。

二、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的信任困境

(一)广告更加隐藏,误触现象常常发生

在社交媒体软件、搜索引擎以及各类娱乐软件中,除开屏广告外,大多都内置多种贴片广告与信息流广告,这些贴片广告与信息流广告通常都是极为“隐蔽”的。这种形式的广告降低了受众对广告的排斥度,增加了广告的阅读量[7]。但大部分老人对网页、软件信息流广告的敏感度不高,误触现象经常发生。

本次调研中,34.78%的老年人认为手机页面常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跳转。仅有3%的老人表示从未发生过手机页面跳转到广告。老年人打开新的APP时出现的广告弹窗以及使用软件时误触广告是老年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进入广告页面的主要原因。一方面,贴片广告、信息流广告以及一些内置广告逐渐趋于隐蔽状态。另一方面,老年人的视力、注意力等下降,无法分辨广告弹窗,进而误触跳转到广告页面。

(二)网络购买行为较少,“退货”率较低

随着老年人上网受骗相关新闻的频现,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在资金转账和网上购物这两方面保持着较高的警惕。即使淘宝、拼多多等购物软件专为老年人推出“家庭模式”或者“大字模式”,但老年人的互联网购物行为较少。在接受调研的老年人中,大多数认为自己极少进行网络购物,即使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在网上交易,绝大部分的老年人会选择求助于自己的子女或者身边认为可靠的人。

通过对使用购物软件购物的老年人的调研可发现,购物频率较低、购买产品较单一是老年人网上购物的主要特征。绝大部分的老年人使用购物软件仅仅停留在拼多多买菜和拼多多帮忙“砍一刀”。

在调研中,绝大部分的调研对象表示购物时极少发生纠纷(问卷中主要指退货),主要在于退货程序复杂、购买的物品价格偏低,即使产品不好,但是不至于退货,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选择继续使用。

三、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的话语困境

(一)新媒体上老年人社交形象的“污名化”

在新闻报道中,不同的媒介机构以及媒体平台对老年人的形象建构不同。

吉林大学金林通过对微博上老年人形象建构的分析,得出微博上对老年人媒介形象的“污名化”主要集中在“老年人摔倒扶不扶”“广场舞扰民”“公交车占座”等标签上[8]。抖音上走红的老年人中,除来自新闻账号推送的相关老年人,绝大多数都是以个人特殊的形象走红,如“土味”视频拍摄者罗阿婆,拍摄的内容大多是“土味”的小故事。

由此可见,互联网对于老年人的形象建构都是偏向于非“正面”的形象。

在被调研的老年人中,当提及“使用智能手机浏览新闻时我会积极参与互动、评论并转发信息”时,绝大部分的老年人表明自己不会积极参与互动,甚至很少参与互联网的评论。

大部分老年人在网上发言时处于一种弱势地位,仅是一味接收来自网络的信息,但是针对这些新闻信息的内容并不会发出自己的评价。也就导致互联网中,老年人发出的评论较少,发出的声音较弱。

(二)新媒体语言表达的圈层化

在网络中,除老年人形象构建的“污名化”外,互联网中也存在着许多老年人无法理解的语言与无法理解的事物。在被调研的老年人群体中,绝大多数老年人认为互联网上出现了许多他们不能理解的语言或者事物。

这在很大程度上可归因于网络用语的表达以及圈层化现象的加剧。随着社交媒体软件的发展,越来越多的90后、95后以及Z世代成为社交媒体的主要用户。在使用这些软件的过程中,这些用户又划分出各种小众圈层,他们有着一套属于自己圈层的管理逻辑、语言表达方式。这些本属于小众圈层的话语体系“破圈”后便受到来自各类媒体的报道与使用。

例如,人民日报、央视新闻都曾使用过“厉害了,我的国”“加油,奥力给”等网络流行词汇。互联网语言的环境造成了老年人在智能手机使用过程中的理解困境——传统社会语境下的语言模式已经发生转变,新的互联网语言模式却又无法迅速掌握和理解,这就导致老年人对于智能手机上的信息获取与理解出现困难。

四、老年人媒介素养的提升路径

根据调研的结果,在被调研的老年人中,有13.7%的老年人非常愿意学习有效使用智能手机,22.41%的人比较愿意学习智能手机的使用,41.38%的人愿意学习智能手机的使用。从数据中可以看出,绝大部分的老年人都乐于接受智能手机。

因此,有必要为老年人创造相应的学习、训练机会,老年人得以熟练使用智能手机上网,媒介素养也会得到提升。

(一)“政府助老”政策导向,为老年人的手机使用提供保障

政府在老年人智能手机的使用过程中起到了极大的导向作用。2020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的通知》,从三个方面出发,加快破解老年人在智能技术面前遇到的突出问题。

2021年1月,工信部启动了为期一年的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推动满足老年人需求的信息化社会建设。

除了政策之外,政府领头举办的老年大学教学成为老年人学习智能手机使用的“新宠”。调研数据中,在多项老年人愿意学习与掌握智能手机使用的渠道里,老年大学教学占比13.02%。

(二)“企业扶老”专属设置,为老年人手机使用给予支持

对企业来说,为老年人智能手机的有效使用给予支持既是责任又是义务。由微信、支付宝、今日头条等多个APP首先带头更新“关怀版”版本,APP不再携带广告插件,界面更加简洁,APP标识巨大无比,字体也调整到适合老年人观看的大小。

软件在维护老年人的数字权益方面也颇为用心,淘宝2018年就推出了“亲情账号”,抖音也在2021年5月推出抖音老年人客服专线,以解决老年人使用APP时遇到的问题。

(三)“家庭教老”代际反哺,为老年人手机使用保驾护航

从老年人自身的角度來看,家庭环境对老年人进一步熟悉智能手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调研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53.25%的受访者认为子女及朋友的指导能够使其更好地学习与掌握智能手机的使用。

家庭中儿女和孙子、孙女在智能手机的使用中对老人进行代际反哺,消除老年人因数字化发展过快产生的恐惧感,用一种“教学+鼓励”的方式让他们更好地享受数字化带来的红利,为老年人智能手机的有效使用、媒介素养提升保驾护航。

五、结语

通过对杭州市部分市区老年人的调研,可以总结出信息、信任与话语是老年人在日常智能手机使用过程中面临的三大难题。而政府、企业与家庭的关怀与帮助则是解决三大难题的主要方式。随着政府、企业与家庭自身的进步以及对老年人关注度的上升,未来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将会获得更好的体验,媒介素养也将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 单晓红.媒介素养引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32.

[2] 卜卫.论媒介教育的意义、内容和方法[J].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1997(1):29-33.

[3] 范玉吉,李紫繁.从赋权到限权:老年人智能手机使用研究[J].未来传播,2021,28(5):29-37.

[4] 蒋俏蕾,刘入豪,邱乾.技术赋权下老年人媒介生活的新特征:以老年人智能手机使用为例[J].新闻与写作,2021(3):5-13.

[5]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132.

[6] 第 50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发布[N].民主与法制时报,2022-09-02.

[7] 孔庆晔.微信朋友圈信息流广告传播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6.

[8] 金林.老年人媒介形象“污名化”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20.

作者简介 陈思宇,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新媒体运营管理。蒋启琛,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新媒体运营管理。李亿,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新媒体运营管理。

猜你喜欢

媒介素养智能手机困境
智能手机是座矿
困境
假如我是一部智能手机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新媒体背景下中学生媒介素养现状与应对
网络负面热点事件对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路径研究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大学生媒介素养调查研究